06.08 狠抓產業升級“牛鼻子”——《江西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行動計劃》解讀

本報記者 黃繼妍

有色、石化、鋼鐵、紡織……細數我省產業類別,傳統產業佔我省工業比重約七成,是我省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抓住產業升級這個“牛鼻子”。6月7日,省政府印發《江西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動傳統產業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現代化升級。6月8日,圍繞《行動計劃》出臺背景、目標和重點,省工信委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重塑江西製造輝煌,傳統產業必須走在前列

縱觀歷史,江西製造曾經榮耀全國,一度站在我國製造業潮頭,創造了新中國第一輛輪式拖拉機等多個第一,贛新彩電、鴨鴨羽絨服等也曾是搶手貨。本世紀以來,傳統產業快速發展有力推動了我省新型工業化進程。2017年,有色、石化、鋼鐵、食品、紡織、建材、輕工等7個傳統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分別佔全省工業的73%和76%,11個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產業中,前6位均為傳統產業,是製造業當之無愧的“脊樑”。

“經過多年發展,我省傳統產業有基礎、有規模、有優勢、有潛力,但也面臨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增長空間受限等多重困難。大力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已經成為落實新發展理念、破解工業發展難題的迫切要求。”省工信委黨組書記、主任楊貴平說,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工業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工業規模不斷壯大,增速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總體上,我省已跨越工業化中期,處於工業化中後期階段,正闊步邁向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但要清醒看到,我省工業特別是傳統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要求不相適應,與省委、省政府對工業發展的新期待不相適應。重塑江西製造輝煌,傳統產業必須走在前列,挑大樑、擔主力,這是新時代賦予傳統產業的新使命、新要求。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統產業是主戰場。近幾年的鋼鐵行業發展就是一個生動實踐,通過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發展中高端產品,全省鋼鐵行業一舉扭轉了連續幾年的虧損局面,2017年全行業利潤增長122.4%。傳統產業並不代表落後的產業。我省傳統產業有基礎、有規模、有比較優勢,關鍵是要強化數字經濟理念,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改造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實現老樹發新芽,加快向先進製造業升級。

扶持八個重點產業,實施八大提升行動

按照《行動計劃》,我省將通過在有色、石化、鋼鐵、建材、紡織、食品、傢俱、船舶等8個重點產業,實施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數字化、綠色製造、產能治理、質量品牌、優質企業培育、產業集群優化等八大提升行動。目標是到2020年,推動重點傳統產業的主導產品和主流技術總體達到國內先進,部分領域比肩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打造中部地區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示範區。

按照規模結構更優、質量效益更高、創新能力更強、融合程度更深、綠色發展更好的要求,我省將在重點傳統產業中,努力打造一批千億級、百億級龍頭企業,一批千億級、五百億級產業集群;實現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7%左右;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改投資年均增長30%左右,R&D經費支出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以上;實現智能製造模式廣泛應用,主要生產裝備數控化率達到60%以上,智能裝備應用數量超過1萬臺(套);實現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我省要求,各地要把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工作機制,落實主體責任,並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開展先行先試,從11個設區市中選擇1個傳統產業比重較大、產業基礎較好、工作思路清晰、措施保障有力的設區市,開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綜合試點,分產業選擇8個縣(市、區),開展重點產業優化升級專項試點。對確定為試點的市、縣,安排省級中國製造2025專項資金給予3年連續支持。同時,將重點傳統產業的技改項目列入省重大項目庫,加大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力度。探索開展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進一步創新和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方式。此外,還將深化產融對接服務,強化人才保障,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建設工業強省,重塑江西製造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