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談談區塊鏈的幾種落地應用場景

談談區塊鏈的幾種落地應用場景

區塊鏈+金融

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成熟和普及,區塊鏈不僅僅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更是成為了眾多的政府、企業和機構的共識。如果我們往回看一點就會發現,最初掀起區塊鏈群體熱潮的依然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金融行業,儘管目前區塊鏈在金融行業具體的落地應用並不成熟,也沒看到BAT級別的區塊鏈金融巨頭出現,但是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金融機構開始進入區塊鏈領域,並且開展一些區塊鏈項目並逐步開始取得一些成就,區塊鏈對於金融行業的顛覆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我們甚至可以預測,同人工智能、大數據一樣,區塊鏈將是開啟互聯網金融新時代大門的一把新的鑰匙。

相關的數據表明,在過去的兩年裡,包括摩根大通、高盛集團在內的超過2O家全球頂級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在區塊鏈項目上進行投入,而且投入的額度也是越來越高。就統計,在過去的2017年全年在區塊鏈區塊鏈項目上的投資就超過10億美元。

談談區塊鏈的幾種落地應用場景

區塊鏈+銀行

當下絕大多數的國家的銀行系統中,幾乎所有的銀行都是通過中央銀行的電子賬本來進行賬目的核對,這完全就是一箇中心化的結構,權限越多,存儲的數據量也就越多,而為了維護這個中心化的系統中所有數據的準確性,銀行需要付出巨大的運營成本。而區塊鏈憑藉著其去中心化的特點,可以為銀行創建起一個分佈式的公開可查的網絡,其中的所有交易數據都是透明共享的,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分佈式記賬極大的削減了無效的銀行中介,節省下了許多的運營成本。

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得到了許多銀行的認可,很多銀行都在內部成立了相關的區塊鏈實驗室,致力於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一個針對銀行後臺的終極改造工具。有報告稱,如果銀行內部全部使用區塊鏈技術,2022年之前,每年銀行可以省下150億到220億美金的成本。

談談區塊鏈的幾種落地應用場景

區塊鏈+跨境支付

目前主流的跨境匯款方式還是電匯,其週期一般長達三到五個工作日,除了中間銀行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手續費之外,一個名為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也會對其系統進行的電文交換收取較高的費用,在我國通過中國銀行進行跨境匯款會被會被收取單筆150元的費用。

而使用區塊鏈技術則可以讓匯款方和收款方直接進行支付、結算,省掉了所有的中間環節費用,使得跨境支付結算可以點對點快速的完成,在提高清算速度的同時,還可以實現全天候支付,實時到賬、體現簡單而且沒有隱形成本。

談談區塊鏈的幾種落地應用場景

區塊鏈+供應鏈

我們經常所說的供應鏈金融,簡單來說,就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繫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通俗來講就是把資金作為供應鏈的一個溶劑,增加其流動性。

而在當下的供應鏈金融體系中,一個特定商品的供應鏈包括了從原材料採購到製成中間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通過銷售網絡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最末端的用戶被串聯成了一個整體。

而區塊鏈技術則具備公開可查的特點,極大的減少了人工的介入,將目前需要紙質作業的各種流程都進行程序化和數字化。在區塊鏈的系統中,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夠使用一個去中心化的賬本來分享文件,通過智能合約,款項可以到達預定的時間和結果時自動進行支付,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