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美国名校博士第四年,该不该放弃博士去找工作呢?

没有什麽不同


读博并拿到博士学位,首先一定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当然也不是困难到无法战胜。我相信人一生比读博士更难的事情一定有很多。选择是否战胜困难,拿到博士学位,取决于你的目标和决心。

博士阶段的训练主要是独立探索完成科研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是必备的,而对于其他行业则不太需要。科研以外的绝大部分工作无需经过科研的训练就能干。

如果未来的职业目标不是做科研工作,可以考虑放弃博士去找工作。

培养博士的成本非常高,读博士的成本也很高,如果未来目标不是从事科研工作,建议可以放弃继续攻读,转去找工作。

具体来分析下攻读博士学位的利和弊吧。如果你的定位是要做科研工作。

1、拿到博士学位,终身享用博士的头衔荣誉。

2、从事科研工作几乎必备的学历和经历

1、付出的是3-5年时光,3-5年的机会成本,及科研圈以外学习成长的成本。

大部分博士同学的视野是相对比较狭窄的,这与工作性质、氛围和环境有关。每个博士生都是要解决具体的科研难题,获得研究成果,发表论文。因此,一定要非常的专注,并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注入。

据我了解很多博士生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科研,几乎没有生活可言。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做了这件事情,就不能做另一件事情。鱼和熊掌兼得永远都是伪命题。

2、 读博士期间将付出极大的努力,并承受巨大的压力,并忍受科研的孤独。

如果你的定位是去企业工作,则不读博士其实影响并不大。

1、没有博士学位并不对去企业工作有何劣势。

我们知道,有大量的CEO、董事长、成功创业者、公司高管都来自本科及以下学历,相反博士学历较少。并不是说博士的能力不如非博士,我相信读博士的同学基本是本科的时候学习成绩最拔尖的那群同学。而是读博士期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窗口。博士期间自己埋头苦干,在实验室钻研。可你要知道,若在企业,你会另一整套系统丰富多样的训练和学习,企业的学习是直接的商业,学习的是最真实的市场,会更接地气。

2、改革开放40年,中国市场的急剧膨胀爆发,这其中伴随带来无穷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当你在科研实验室是很难看到、接触到的。

因此,一个人能力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选择赛道。能去美国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我想本身都是很优秀的,能力毋庸置疑!


罗思扬


美国高校博士第四年,还不成得很。看看四年博士能毕业有多少人就知道前面还有多少路要走,还有多少坎要过了。

所以,读不下去是可以放弃的。只不过要想清楚,接下来就要以硕士身份找工作(如果有证书)。在国内工作也好,在美国工作也好,硕士生一出校门,基本上就是一打工仔。要走到事业的巅峰需要多年的磨练。在美国工作,工资待遇高些,在国内工作工资待遇还不一定。

如果能继续读下去,再熬几年,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工作性质就不一样。待遇也不同了。所以,尽量坚持做下去是上策。

曾经见过两个案例。

一个与题目主人公相似,出国留学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读到博士,也是没有毕业(具体原因不清楚)就工作了,去了克莱斯勒,但是工作不到一年就回国了。原因是企业没有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因为有试用期),自己签证又到期了。无奈只能回国。还好,那时国内的情况是,国产博士都很少,所以他也进了高校工作。但是因只有硕士学历,在美国也没有完整的工作履历,所以工作安排,申请项目等等没有任何优待,最终还是拿不到项目,甚至也没有安排课程。这种情况下,高校也待不下去了,最后不辞而别。现在也不知道去了何处。可见,没有拿到学历学位有多难。所以,半途而废,还不如没有读过博士。

第二个案例,是两个要好的大学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前相约一起赴美国读研究生。结果俩人都考上了(不是同一个学校),最后都去了美国。其中一个硕士毕业去打工,另一个硕士毕业考了博士,并且毕业还算顺利。这博士在一家大学工作(美国普通高校),硕士在企业打工。博士几年后因研究课题撰写一本专著而晋升终身教授,而硕士还在打工。俩人的工资待遇差别就很大了。

这个案例说明,既然当年下定决心要读博士,那就要走到底。半途而废不可取。否则,后果可能不如硕士。这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明白。爬得越高摔得越重。与其爬到高处又摔下来,还不如当初不要爬这么高。

所以,要坚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业,不要轻言放弃。熬过最艰难的日子,就会苦尽甘来。


GCZ72624137


读博士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你的同道很少,每天只能和文献、实验室为伍,不断地承受投稿、被拒、修改、再投的心理压力。可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吧!美国名校不容易上,而且已经读了四年了,半途而废更不值得。风光在险峰,坚持吧!

如果说硕士学历现在比较普遍的话,读博期间 你确实得面临如下问题:

首先,读博四年后基本年龄在29岁左右。周围的本科同学,成家立业的也有了,人生开始安定下来,事业储备也达到一定阶段。研究生同学差不多完成人生定位,创造新的辉煌。而你依然是寒窗苦读的书生。家人可能对你期望很高,但是亲友未必理解你,认为你成为书呆子也未必。这就是在往金字塔前行的悲哀,这种难以言道的孤独非亲历者难以理解。

在海外读博,生活压力也比较大,即使有奖学金,但在承受读书的各种支出(国外书籍十分贵,动辄数十美金一本)外,基本只能温饱。我的发小2009年国家公派赴美攻读医学博士,月薪一千美金,只能过得如履薄冰。经常深夜给我打电话诉说人生的迷茫:毕不了业怎么办?国家资助停止,必须要找一份短工,否则被遣送回国?女朋友不理解,聚少离多,且对方已经工作了,共同话语越来越少。国内房价不知是否还在上涨?总之,与祖国隔绝,感觉自己在异国他乡是个边缘人,融入不进去。

同学曾在国外延期七年没有毕业,生活压力太大,以至于腿骨折受伤都不敢去医院,否则就得破产啊!还得瘸着腿去做讲座,挣一份收入。她和我联系,才有一种回到组织的安全感。在国外打拼的压力真的是太大太大了。男生且如此,女生更不用说了。

同门在哈佛攻读比较文学博士逾八年了。苦多乐少,不知道他坚持下来没有?是否也放弃了?很多事 冲一冲,咬咬牙,也许就别有洞天了。

在我的博士科研群里,总有不少新晋博士感觉迷惘,眼见着本科同学经过十来年的打拼,已经在北上广深买了房,有的还不止一套。而他却一无所有,读书越多,离科研越近,社会生存能力却越低。这种内心的不平自然是有的。我在高校不少年过三十的的单身博士假期都不愿意回家,那种隔膜不是闰土式的,而是家乡人觉得你迂腐,百无一用是书生。没有娶亲,没有买房买车,远远不是成功人士。那种世态炎凉他们讲述时,心里的悲哀久久不散。

但是既然选择了科研这条路,它真的远离富贵,只能在求真的路上体会个人精神的愉悦,真正的成功者(院士、各种学者称号)很少。


又是乌鸦的炸酱面


女儿也是国内本科,美国名校全奖博士,也是第四年。科硕也拿到了,美国名企业马上可以工作,通讯工程。看到同学都工作了,也发牢骚,想工作,不过仍然选择完成博士。这个阶段是艰难的,美国博士不好拿,也许还要3-4年才可以博士毕业。就像登山一样,现在是登珠峰的前进基地,退回来,你也是优秀的。冲击珠峰有很多困难,结果也不确定。但是冲上去,你就是最好的。一生也就只有这一次机会。孩子冲吧,珍惜这一次机会。


行走天涯28131978


没办法给你建议。美国名校太多了,是top 100还是top 50,还有专业问题。四年走人,意味着放弃Ph.D 要是CS EE工作还好找,随便当个码农,系统维护都很容易。OPT一年,硕士怎么着也找到工作了。你要是pure math还是个top 50的学校基本没戏…社区大学当老师都得Ph. D的。 除非你自学了或者有其他专业第二学位,比如金融,计算机等,另当别论。


WeisseZorn


要看具体情况。假如导师非常变态,而你又找不到别的导师接手,那就恐怕只好拿个硕士出来找工作了,但后期的机会成本肯定很高,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美国名校读博士,本来就是荆棘之路。我孩子当年是在top10读的,五年里几乎就没在十二点之前睡觉的,那真是玩命地读书呢!但拿到学位以后,两年就搞定绿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