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对教师现在还在手抄教案怎么看?

zlh319888


三百多个回答没一个答到点的。手抄教案没意义难道领导不知道?领导要的根本不是“手抄教案”,而是“手抄”行为本身。

在谈“手抄教案”之前我先来分析一个类似的现象:叠被子。

相信很多人都质疑过军队把被子叠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的要求的意义。叠被子既不是军事素养,也不是文化素养。叠的正的人不代表打仗厉害,叠的不正的人不代表不会打仗。事实上战争时期的军队根本没空叠被子,都是简单捆扎就开拔的。

那么为什么各国军队都有叠被子这类毫无意义的要求呢?

叠被子的意义不在于叠出来的被子,而是叠被子的“行为”。通过枯燥、繁琐的过程,和变态的标准,来达成消灭个性、培养服从意识的目的。所有的内务和队列训练,都是为了培养士兵对指挥体制的无条件服从。只有这样,让士兵在战斗的时候不去质疑军官的命令。

领导要求一线教师手抄教案的目的也是一样的。

但凡有丁点教育教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手抄教案”这件事中对教育教学有价值的是“写教案”,而不是“手抄”。“写教案”的本质教师是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能体现出是教师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虽然实际教学过程未必和教案所预设地一模一样,但教案设计的水平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教案的全部价值都在教案的内容里,“手抄”只是形式。某些老教师一辈子坚持手抄教案、手书板书,这种精神值得敬佩。某些新教师模仿敬佩的老教师手抄教案、手书板书,这种情怀值得尊重。但是任谁都能认识到手抄和打字是没有高低之分的。一定要分高低,也必然是打字在效率上完爆手抄。

但是你我这种凡人能想明白的事儿领导会不知道?

校级领导大多是一线出身的,都有教学经验,且大部分领导都是先在教学上取得成绩再被提拔的。他们百分百知道“手抄”只是形式,不仅对教育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而且会浪费一线教师的时间精力,滋生造假敷衍之风。但是,正如叠被子的目的不在被子,手抄教案的目的也不在于教案,而在于培养服从意识。

通过教师对手抄教案这件事的反应和完成的态度、质量,来快速区分谁是听话的,谁是刺儿头,谁是心机boy。

领导哪里会在乎你写了什么。


如果您认同本文,请“点赞”、“评论”或“分享”,以让本文被更多人看到。谢谢。


非著名语文教师王振宁


关于教案这件事,应该会都触碰到每个老师的痛点。

刚开始从教的时候,按照要求,每一个课时都会去写教案。一般一个课时大概是在三页左右。每个学期的教案大概有三本。所以从一个循环下来,三年大概有近20本教案。指导老师也会每个星期检查我的教案一次。也就是说有教案的你才能去上课。

这些教案的我仍然保存着,它是我成长的一个见证。去年参加海南省骨干教师资格遴选与培训,要到今年8月份才可能出结果。从教这十多年来,应该还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这些教案让自己可以走的更加的坚实,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的从容。

当然,时代是与时俱进的。 手写教案的弊端显现无疑,比如说无法修改,不好保存。而我们现在很多采用的是课件或者是电子教案。但弊端也显露无疑,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很多就是从网上下载下来,上课内容和上课的思路基本上是按照别人的模式来进行的,没有考虑到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或对教学内容作出自己的分析。

所以不管是手写教案还是电子教案,都需要你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有自己思考的东西,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进行合理的选取。让流程的安排更加的合理,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对于青年教师还是需要用手写的教案来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现在评职称,我们是是需要进行教学能力考试,那么有一项就是教学内容的分析也就是教案,教学设计。我们在进行省骨资格培训的时候,有一项考试也是要求对某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当时写了两个小时,手都写傻了。

所以呢,教案也不管是手写还是电子版的,都需要有对课本进行处理的这样一种能力,当你具备这种能力的时候,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对你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不能说因为电子教案的便捷性,让自己的教学丧失了特性。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解读。


一扑通数学老西的日常


教师手抄教案,明显已经过时!

可是,却有很多的学校仍然要求教师手抄教案,并且每周检查,甚至有的学校,就依据教师手抄教案的页数多少,来衡量这个教师的备课是否认真。

我觉得这种做法应该改一改了,这种要求也得改一改了。

为什么说手抄教案已经过时了呢?

第一,手抄教案对于上课来说没有用。

我们都知道,好多的手抄教案都是教师们抽空从网络上或者教师用书等教案书上原原本本搬过去的,属于教师自己原创的东西很少,教师只是做了搬运的工作而已,并没有多少人在抄教案的过程中,真正的动动脑、思考思考问题。而且,我们都知道,很少有教师上课会用到自己的手抄教案,甚至连看都不看,除非是刚上岗的新教师,或许才会去看教案。所以,手抄教案纯粹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已经失去了其该有的作用。

第二,多媒体教学几乎普及。

现在,很多学校(包括农村)都已经安装了电子白板或者投影仪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所以,全国都开始提倡多媒体教学。教师备课,不需要手抄教案,而是制作或引用别人的现成课件即可。不用粉笔写字,不用擦黑板,吃粉笔末。只需要用遥控器或电子笔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很轻松的讲授容量很大、包含知识点很多的一堂课。根本不需要手抄教案。

第三,手抄教案只是徒增教师的负担。

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很辛苦的,每天早起晚睡,准时准点地进教师,上课、备课、批阅作业,管理学生,应付检查等等。本来就已经很辛苦了,再让他们每天写好几页根本就不看的手抄教案,这明显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手抄教案只会带来负面影响,而并不能促进教师认真备课,并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所以,强烈建议各学校取消手抄教案,给教师减负!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有不同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哦!


非此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认为教案就应该是手写的,并且始终如一坚持了30年。实事求是讲,最初的教案都是手写的,只是随着网络和电子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的以电子形式呈现。
众所周知,教案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设计和书写的好与坏关系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手写教案更能充分体现教师备课的效果,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总体思路,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环节和步骤……乃至于课后反思和巩固。



时至今日,课堂教学信息化技术已经普及,人们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正在取代传统的教学形式。但我始终认为,如今的课堂教学无论课前,课中,课后那个环节都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形式。教师手写教案就是其中之一,它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毋容置疑,手写教案更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清晰教学思路,把握教学重难点,掌握教学方法,处理教学形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手写教案本身教师就是一个思考和再生新知的过程。教案书写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实际,教师手写教案,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课标,更深入的挖掘教材,更灵活的把握学生现状。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新时代赋予教师更大的责任,新时代课程改革日新月异,我不反对课堂教学引入信息化手段,现代化技术。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完全摒弃教师的基本功,更不能完全抛却诸如手写教案这样好的教学形式。


俺油菜


充分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重要环节,是教师熟悉教材、熟悉学生的重要过程。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然而备课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手写教案仍是当前备课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督导检查学校工作时必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学期计划、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等几个方面,具体到每一课,则又细分为备课资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展示,课堂作业,教学反思等。除此之外,还有附带的业务学习笔记、理论学习笔记、作业批改记录等。这些内容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再加上查阅资料、准备电子课件的时间,花费的时间更多。现在成为教师沉重的负担之一,因而教师照抄教案,以供检查,上课根本用不上,大多已沦为形式。



电子备课是新兴的备课方式之一。它迅捷省力,修改方便,能“集思广益”,资源共享程度高。教师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趋势选择,但是还不被管理者认同,现在只是很小范围内使用。 笔者认为无论“纸质”的还是“电子”的,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个性化的课堂和学生服务,关键备课者要用心,要付诸于自己个性化的劳动。电子教案也好,纸质教案也罢,充其量只不过是教师备课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备课的好坏只能从课堂上体现出来。因此,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在督导检查的时候,应当花点时间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检查上。

如今好多地方都实行“推门听课制”,耐下心来,走进教室听上几节课,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何必再固执于外在形式的纸质备课 上?


醉美红领巾




教师手抄教案已经过时。如果学校还在要求老师手抄教案,那就说明这个学校的管理不是迂腐就是霸道。不仅不利于教学,对老师也是一种摧残。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如下:

第一、现在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媒体化时代。老师的课堂教学大多都是通过课件进行。老师上课前的时间大多都用在课件的制作和准备上。这个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如果也要写下来的话那是很麻烦的事情,又会耗费老师很多的时间。

第二、电子备课非常的便捷,也有利于老师从网络上借鉴。所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教案,完全可以借鉴,这样就给老师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补充。如果学校担心是老师抄袭的,那么手写照样也可以抄袭。所以如果硬要老师用手抄的话,那的确是耗费老师很多的时间。

第三、电子备课也有利于老师随时修改、随时补充、随时完善。老师在备课时肯定有很多的想法,但不可能是在手写的时候才有,可能随时都有随时修改,这种修改是可以在手机上进行的。那么如果是手写教案,那就要涂改改而且不能及时,很不方便。

第四、真正要上好一些课,是不可能一直盯着教案的。课前肯定要列出一个上课的流程,一个提纲,这也叫做简案。是可以手抄也可以打印。


总之,老师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不光要备课、上课,而且课后还要写反思,要要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与家长沟通,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教育管理,如果不能科学化,那么老师肯定是分身乏术。


龙哥记忆


我是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我想说,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案的形式,而在于老师的责任心。心若死了,你拿什么拯救?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案的作用。简单来说,教案就是演练、演习。老师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高效地实施而进行的一个预设方案。从这一点来说,无论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需要有教案。

其次,教案的好坏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老师们都知道“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管你预设的教案,多么优秀合理,在实施中都不会完美,因此,教案需要不断修改,不断反思。而每个人特长不一样,有人善于电脑制作,有人善于手写,无论何种方式,都不重要,而在于内容。所以,之前网上有位老师工整的教案受到推崇,引发了老师的争议,因为内行都知道,这样的教案好看但不实用,应付领导检查的可能性更大。

最后,我想学校领导的做法也是无奈之举。如果不要求手写,网上下载直接上交教案的老师就会越来越多。虽然要求老师手写教案,不能阻止有的老师依然会从网上抄写教案,但是相对而言,手写教案更有利于老师去认真书写教案,反正你抄也得抄,与其花时间上网找,还不如自己根据教学实践书写教案简单,所以,一部分老师就在这种要求下认真书写教案。

总之,教案很重要,但是比教案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责任心!


赢在高三


我不赞同,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社会里,教师还在手抄教案。

但是没有办法,我们不得不手抄教案,因为上级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备课而备课的依据是什么呢?那就是你已经把教案提前备好写好。怎样才能让人知道你已经将备课写好了呢?那就需要你的教案是你手写的,这样上级来看的时候才能明明确确的正名,这个教案是你写的是你自己背的课。所以上级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手写备课。

对于备课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备课的各个内容都必须写清楚日期,姓名,第几节课。课文的重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还以及上完课以后,同学们的反馈及老师的反馈这些都要一一写清楚。

对于写通案的学校来说写备课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一些农村教师来说,一个教师有可能教几个班级,而且都是。自己一个人单独的完成这个备课,所以他要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写备课。我还记得曾经在大夏天的中午午休的时间,自己在那里写备课,看作业的情景。 没有办法,因为一个人要应对两个班的学生的话,那么备课,必须要写作业,必须要批正常的上课也必须要去利用课下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就只能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去做这些事情。

上级为了防止教师不认真备课,而且网上直接下载资料,所以严令禁止用电子备课必须是纸质备课。而且只是备课,不许是打印出来的,必须是手写的。

我认为一个教师有没有教好学生并不能从备课上面看出来,其实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是经过认真备课的,否则的话是没有办法讲好这一堂课的,但是备课,没有必要那么形式化,没有必要为了检查儿去备课,只要想虐得到把自己想要想的想讲的,能够写出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得为了走形式而去写纸质备课。 至于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上完这一堂课,每位教师都会总结,而没有必要非得形成文字有时候我总结的时候也会写在纸上,但是可能没有那么工整。

个人认为写备课,其实就是看谁写的字数多写的字迹工整,写的比较全面,其实一篇好的备课和教师对这个课堂的把控能力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课堂的好坏在于老师讲的内容有没有吸引住学生,现在有很多东西都是形式上的东西。


独立疏篱趣味浓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来讲一件事。

去年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学校召开教代会。作为教代会的成员,我代表一部分老师提交的提案是:手抄教案不再作为硬性要求,老师可以用电子教案代替手抄教案。

这样要求的原因有:

1、手写教案,浪费纸张。

2、手写教案,大多只是应付检查。没有实际意义。

3、我们是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好之后,有电子档的。再要求老师重新写到本子上,耗时费力,劳民伤财。

这个提案当时被学校领导否定。学校领导否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坚持要求老师手抄教案是为老师好。教师职称评审的时候,必须要提供手抄本的教案。你不写教案,以后拿什么来评职称?

2、坚持要求老师手抄教案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学校正在申报市级示范学校,其中有一条是检查老师的手抄教案。没有手抄教案要扣分。

3、长期使用电脑代替手写,老师都不会写字了。(这一条理由我觉得还有很正确的。)

所以到底是要手抄教案,还是不要手抄教案,老师有老师的道理,学校有学校的原因。

到最后,老师的理都不是理,最终还是要服从学校的决定。所以,没办法,老师们还要继续手抄下去。


桃花山没有桃花


本人认为教案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没必要非手写不可。

理由如下——

1.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核心,手写教案不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

如果一名教师习惯手写,那就手写,但是在电脑和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很多学校都采用白板系统的今天,教师娴熟的多媒体技术和良好的业务素养结合起来,效率应该更高。再说,备课这一概念不应该被窄化,有人说终生学习都是备课,此话很有道理,并不是手写教案的那段时间才算备课。

2.电子教案更容易存储、修改和循环使用,更利于教师的经验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

手写教案看起来是逼着老师熟悉授课内容,可以让讲授更加有序,但是就算老师花费极大的精力完成了要求,一般用一次就得扔掉,因为校方会发新的教案本让你继续写,并作为评价标准,这真是极大的浪费。

而电子教案就可以循环使用,并可以很容易的修改完善,供长期使用,既能提高效率,也能有效节约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只有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得到保障,他们才能以更加饱满热情投入课堂,才能对学生进行更为细致的教育。


3.很多学校依然坚持手写教案,貌似管理严格,其实是官僚主义思想在作祟。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里提到现行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教育的行政化,领导的官僚化,而官僚化就会导致形式主义的泛滥。

所以备课不管效率,只看你写了多少,一来上级检查时有东西可以展示,二来把教师整的服服帖帖,可以极大地满足他们的控制欲。 有人说电子教案可以下载,所以不能用,那么手写教案就可以杜绝抄袭吗?


如果手写一份教案按照一个小时计算,按最低课时量算,每周五小时,每学期100小时,再加上作业,各种学习心得,各种会议,教师的精力会被严重分散,还怎么保证教学质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