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現代的教育,初中生成為最累的人,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難道只有上大學才是唯一出路?

風雨同舟共濟123


初中生並不是最累的,縱觀各階段學習任務與學習者的年齡對應都是很累的。

上大學不是唯一出路,但學習是人變得優秀的主要途經。


當下教育不斷隨著市場需求和競爭的變化而不斷調整,根據時代要求不僅對學生提出新的要求對教師也是要求與時俱進的。人生的蛻變本來就是在不斷學習中完成的,主要包括生活常識的積累、人際關係處理、學科知識儲備、三觀的建立等等。


家長要重視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的養成,首先家長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清楚學習的目的。家長切忌“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就XXXX”的恐嚇言論,“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就考不上大學”扭曲學習的目的,讓孩子錯誤認為大學是學習的終點。

教師在孩子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佔據關鍵引導地位。教師要重視國家課改要求,認真解讀文件並真正將能力培養落到實處,重視成績但不可只有成績,重視學生不同能力、等層開發,“天生我材必有用”,讓學生能夠體會學習是為了自身能夠更好的適應生存法則。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到“讀書沒用”這樣的說詞,這類人首先沒能真正解讀“讀書”一詞,其次他們未積極參與學習自然也無法獲取學習帶來的福利。


廣土湘


提起教育我就有話說!!中國的教育制度怎麼了??

教育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提起教育我們都會想到老師,老師是教育工作者是知識傳播者,自古都把老師放在和父母一樣的位置,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老師教導我們做人!

可是經過時代的進步社會的變革教育制度也變了! 二十年前父母送孩子去讀書都會對老師說“麻煩老師幫忙教導我家孩子了,要是孩子不聽話你就揍他!”。

現在家長送孩孩子去學校是去當大爺,當上帝,學生在學校老師要把學生當長輩供著,打不得罵不得!如果老師對學生不好還得投訴老師。

而老師為了不犯錯誤大多時間都拿來討好學生,本該傳播學生知識的時間卻用來伺候討好學生,那學生還能學好知識還能好好學做人?

不能好好的教導學生是不是老師腐敗了?是不是老師知識儲備量不夠不能教導學生?都不是!而且現在的教育制度!



至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對體罰學生做出明確規定後一切都變了,學生可以說有了一張免死金牌,從此學生在學校不在受制於老師管束教導,而是學生翻身做了主人。

體罰,是指通過對人身體的責罰,特別是造成疼痛,來進行懲罰或教育的行為。成年人(如父母或老師)對小孩(子女或學生)身體使用的懲罰,可表現為各式毆打,罰站罰跪等。

自古老師的形象都是一手拿書一手拿著一根教鞭,教鞭的作用就是懲戒不聽話的學生,讓學生對老師有了敬畏之心從而更好的接受學習知識,因為很多學生都很小根本不會主動去學習知識所以老師就得用誘導,強迫,引導學生去接受老師所傳播的知識。

引導,誘導,強迫三者是以前教育制度不可或缺的鐵三角,可現在體罰一詞明確規定,老師就不敢再去強迫學生學習了,再加上現今社會孩子是家裡的寶家長什麼都滿足孩子,所以誘導學生老師也用不了,鐵三角就只剩一個引導了,而學生不怕老師有時候還敢和老師對著幹,老師引導都不一定起作用!那麼老師還能教多少知識給學生?

事實上,不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都對體罰的違法性問題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也就是說,體罰學生,不管是否產生了嚴重的後果,其行為的屬性肯定是違法的。

學生保護法越完善老師越不好教導,現在老師不僅不好打罵學生還得防止被學生打罵,畢竟學生有法律保護人家不怕老師,可你是老師你卻不能動學生,學生罵你得忍著,打你除了躲避你啥也不能幹。

現在教育比較通行的是‘叫家長’,學生不做作業叫家長,學生逃課叫家長,學生犯錯誤了叫家長,其實老師也很無奈 除了讓學生叫家長老師什麼也做不了,不能打不能罵!

2012年,貴州某某小學五年級學生因多次不做作業還犯錯,屢教不改之後被老師用教鞭拍打了幾下手心以示懲戒,事後告知家長,家長反應到學校,學校對該老師進行一個月留職停薪並記一過,我想這老師以後也只得任由學生自行發展,再也不敢管了,怕了!

2012年,某某中學初二幾名男同學因不滿老師佈置作業合夥強姦了自己老師,事後老師報警可因學生都未滿14歲免於刑事處罰,家長賠償點錢就不了了之了。

2017年某某中學,學生在教室吃火鍋喝啤酒老師不敢阻撓,生怕惹惱學生被喝酒的學生揍,老師當真可悲,可笑!

放在二十年前學生敢這樣嗎?或許有一兩個不怕死的敢,可是有現在多嗎?

平均一年學生和老師待在一起的時間是8400小時,而學生和家長待在一起是2800小時,如果老師都不能教導學生那麼家長又怎麼會教導得好??

現在未成年犯罪率越來越高,一方面是家長和孩子缺乏溝通,教育制度太完善導致老師不能更好的教導學生。

當然現在的教育制度也整治那麼幾個不能起到為人師表,誤人子弟的偽老師,可是全中國還是好老師多啊,不能為了整治那麼幾個偽老師而毀了千千萬萬的學生老師!


為誰而立



上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現代的社會孩子上大學會更好(好處很多)

現在的孩子不只是初中累,幼兒園就很累了~學習很多才藝,咱不否認這個是讓孩子多才多藝是好事,但是真的童年很累,小學那是各種補課,課外學習才藝,初中點燈熬夜奮戰高考,高中比初中更累~也許這就是中國式教育,但是也都在慢慢的改善,還孩子的童年~

看到這裡的人,也許你是大學生或者沒有上過高中的~如果你是大學生有沒有一種感覺,回到老家之後和沒上完初高中的發小聊天不像以前了?有想過為啥嗎?真的不是因為上學後裝逼了~而是聊天話題和知識層面不在一個頻道了。還有進入社會後,上班時候,在公司 有大學畢業 也有高中生,甚至會有初中的,如果你是管理者 那麼你會重點帶誰?在誰的身上花的心思更多?說到這裡是不是覺得一直在偏向大學生,我只是在說大學生的重要。

但是沒上學的朋友依舊有很多成功人事,60/70/80~~年代真的很多,但是20世紀越來越少,說到這裡相信大家應該有所體會~

所以說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絕對對每個孩子來說上過大學都是好的,好處多多


羊羊企學院


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

我們分析一下人的【出路】,從家長的角度看。應該具備如下幾個要素,才能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游刃有餘,不必走大學這條路。

【1】懂教育,有智慧

家長自己要懂怎麼教育孩子,懂如何為孩子的成才設置關鍵點,這就像路線方針,要能定好。

然後,要懂孩子所需的知識。能輔導。

【2】財力支持

培養孩子要錢的,各種培訓,各種資料。

【3】時間充裕

如果要自主教育孩子,家長要有時間。

但是現在的現狀是:家長並不太清楚,怎麼把教育成才,家長並不是教育專家。對於孩子將來幹什麼,怎麼達到那個目標,並不清楚。

財力上,大部分家長沒辦法支持孩子的個性化成才,學鋼琴,小提琴,舞蹈,藝術,這些路徑的花費很高,風險很大。家長無力承受。

時間上。大家都忙著工作,哪有時間陪著孩子?

所以上面的三個要素,決定了大部分的家長,只能依靠九年義務教育,只能依靠考大學這一條路。

不依靠這條路的,往往是不得已而為之。比如,孩子實在是對文化課不感興趣,將來也無法考個好大學。所以就學藝術,學廚師,學理髮,總要學個本事技能吧。或者有些家庭經濟困難,實在無力承擔學生學費,那初中畢業就去打工,自謀出路。

我也瞭解到有些家長,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教育孩子。這些家長有一套成熟的教育理念,並且家長水平挺高,都是大學老師,學位也很高。孩子經過培養,確實挺出色的。但是這樣的家長很少。

還有的家長,不走中國高考這條路,直接讓孩子出國讀書,他們讓孩子讀很好的雙語學校,收費很高,更多實在大城市,對於普通家庭,難以負擔。

再有一個,如果讓自己孩子成為某個領域的人才,真的非考大學不可!為啥?比如材料專業,機械專業,臨床醫學專業。這些專業,只有大學裡有必備的師資力量、教學儀器、科研條件。除了大學,根本沒有其他條件,讓孩子成為【材料工程師】【外科醫生】【機械設計師】。如果要成為飛機設計師,計算機設計師,就更要通過大學教育了。

所以,目前看來,中國的高考,真的是適合於大部分家長的。尤其是對於那些教育學歷不高,財力不高,也沒時間教孩子的家長們。高考是最好的選擇了。



所以,不論大家有多苦,還是要千軍萬馬走這一條路。

只能寄望於國家的教育改革,只能寄望於社會上的工作崗位需求結構的變化。實屬無奈之舉。


五角星


我是一名老教師。我想首先說明一下,並不是初中生是“最累”的,從幼兒園起,哪個學段的孩子不累呢?都累!孩子的任務看來只有學習,而且現在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不去上學法律還不允許呢。你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接著說“難道只有上大學才是唯一出路?”很明顯,上大學不是對所有人都是唯一的出路,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只能選擇這條出路!你可能會舉例說愛迪生、華羅庚、李嘉誠、梵高、丘吉爾,還有韓寒等,都沒有上過大學,有的連小學都沒有上完,照樣成為科學家、畫家、政治家、作家、富商等等。

但是我們都想想,世界上那麼多讀不了大學的,只有這少數人,也是通過後天的努力學習、思考、奮爭,最終才獲得成功的。我們不能拿這些極少數不讀書卻成功的例子, 便能作為放棄讀書的藉口和理由!

借用某名家的幾句話,你看說的有沒有道理?“學生時代連幾本書都對付不了,就想著以後在各種人才輩出、競爭日益激烈社會上大殺四方了,是不是天真了點?”

如果你家境好,有各種資源,那還好。暫且不論。

但是如果你像我們一樣,是來自農村的土包子,一窮二白、沒有背景和資源,我們除了比別人多流汗,多吃苦,多努力讀書上大學,還能夠拿什麼來彌補這些差距?

再比如,剛剛過世的李敖,雖然他蔑視學校,但也知道好成績的重要性,這是難得的理性,李戡也是因為遺傳了這個品質,才有了今天。當年李戡也死記硬背,上課外補習,老老實實地上學讀書。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看著孩子讀書苦,就一再退讓,否則,在你年老體衰時,你既不能依靠他,他還要“啃老人”你。如果你家境殷實,也送你一句名言“ 讀書使人避惡,讀書使人向善,讀書使人聰慧,讀書使人高尚”

(配圖源於網絡,用於交流分享,如侵必刪)


HE一HAI


素質教育將來解決這個問題。以目前我國教育發展的速度,很快高中就會普及。而高等教育,包括技術學院在內的各種高校也會滿足數量上的需求。人們將只是追求名校或專業上需作努力,而不用為沒接受過大學教育而發愁。那樣,我們的孩子在學習上就會自如的多,而不是傾全家之力,盲目地追求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比如一個孩子,他的夢想是作一名小學教師。一名小學教師,一個省級師範院校的資質完全可以了。他只需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完全用不著和考北大,清華的同學去競爭,他只需要輕鬆地走完他的整個學習生涯。但當一個小學教師成為整個社會最羨慕的職業時,人人都選擇報考師範院校時,那無疑有志於作老師的就要作最大的努力。

如果我們的孩子在文化課上能釋放出一些精力,他在其它方面將會有更多的思考與瞭解。他的知識面會更全面,興趣也會比較廣泛。這可能對他的思維方式產生影響,激發他的創造精神,而不是應試教育下的高分低能。這應該是我們需要的。所以,解決這些應試教育大背景下的學習學習再學習。只能有素質教育來替代。

素質教育下的學習仍然應當是認真的,但它不是一個目標一一分數。而是無數個目標,結合個人的興趣。喜歡美食和廚藝的孩子如果不出國,似乎就不需要那麼流利的外語。而立志從事文學藝術的,數理化就可以稍加放鬆,把精力完全集中到自己喜歡的方向上來。而不是現在這樣,將來有用沒用,現在必須用,分數成了命根子。大學還是要上的,因為將來的大學教育就是普遍教育或普及教育。但由於和孩子們的興趣相同或與能力相匹配,應該是從容的學習和主動的學習,也是快樂的學習。


天太2


從科舉制開始,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牢牢的紮根在我們中國人的心裡。現在的應試教育,不僅初中生累,高中生更累。初中面對的是中考,到了高中還是可以彌補的。但是在高中,如果高考發揮不好,那就比較麻煩了,或者多花一年時間復讀,或者進入不理想的大學。



我們回到問題的出發點,只有上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嗎?答案是否定的。



沒上過大學或者大學沒畢業的成功人士多如牛毛。比如比爾蓋茨、華羅庚、成龍、韓寒等。這些哪一個不是赫赫有名的,但他們也沒有所謂的大學文憑。但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足夠努力,當然還需要一點聰明智慧。努力更為重要,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愛迪生也沒上過大學,但是他的努力全世界都可以看得見。

那上大學到底有沒有用? 當然有用!

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你的人生觀,價值觀一般都要優於沒上過大學的人,但這不是絕對的,至少你可以贏在起跑線上。



如果你還在讀書階段,請把握時光,努力的讀書也是一種努力,在你讀書的階段,如果你連努力讀書的信念都沒有,那麼出來社會,不一定見得你會努力去做其他事。沒有努力,你還想有出路嗎?


Lee橋生活雜談


貼一段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裡一段經典的,她寫的很好了,我們引用就可以了:

給河馬刷牙

我忘了跟你怎麼說的──很文藝腔地說我不會失望,說不管你做什麼我都高興因為我愛你?或者很不以為然地跟你爭辯“平庸”的哲學?或者很認真地試圖說服你——你並不平庸只是還沒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不記得了,也許那晚葡萄酒也喝多了。但是,我可以現在告訴你,如果你“平庸”,我是否“失望”。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裡,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至於金錢和名聲,哪裡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說,橫在你眼前的選擇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理或者到動物園做照顧獅子河馬的管理員,而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認為銀行經理比較有成就,或者獅子河馬的管理員“平庸”。每天為錢的數字起伏而緊張而鬥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怕你變成畫長頸鹿的提摩,不是因為他沒錢沒名,而是因為他找不到意義。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為自己找心靈安適之所在,那麼連“平庸”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安德烈,千山萬水走到最後,還是“自己”二字。因此,你當然更沒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為了符合上一代對你的想象而活。

同樣的,抽菸不抽菸,你也得對自己去解釋吧。

MM


張士謙real


調查顯示,確實初中生是感覺最不幸福的群體。我們原來的想象中應該是高中生是最苦逼的,畢竟有高考的巨大壓力。



初中生成為感覺最不幸福的群體,主要是有以下原因造成:

一、小學階段學習科目比較少,學習難度也比較低,進入初中以後,學習科目大幅的增加,學習難度也提升很大,很多的學生極不適應。當孩子從學習壓力相對較小的小學,進入學習壓力大幅度增加的中學以後,絕大多數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

二、絕大多數家長沒有利用小學這個最佳的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的時期,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導致絕大多數孩子的學習能力非常差。隨著學習難度的不斷增加,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要求就會越高,而學習能力越差的孩子對老師的依賴性就會越強,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當這些學習能力極差的孩子進入,對學習能力有相當要求的中學學習後,自然會感覺到壓力極大,非常的不幸福。

綜上,孩子進入初中以後,學習不幸福,主要還是由於我們的家庭教育沒有到位造成的。如果我們在小學階段,家長注重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那麼我們的孩子進入中學以後,就可以輕鬆的應對中學的學科學習,也就不存在學習壓力大和學習不幸福的事情。



家長和學生中還普遍存在一種錯誤的認知,就是認為考不考上大學並不重要,上大學不是唯一出路。這種認知在十年前,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未來,大部分的職業都會面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威脅。而這些職業當中,對知識和創造力要求低的職業,衝擊尤其大。

所以,在人工資智能極大衝擊我們的傳統職業的時候,我們的家長和學生居然還能夠認為考不考上大學,繼不繼續學習並不重要,那就是真正的一葉障目了。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費盡千辛萬苦學了一門手藝,當走上職場的時候發現,機器人已經全面的取代了這個行業。

我們以前的農耕時代是幾十年,幾百年變化都不會很大,那個時候我們用傳統的經驗來判斷未來和發展,不會有大的偏差。如今已經後工業時代都快結束,正逐步進入了人工智能時代,千萬不要再用傳統的思維來思考問題,而應該對未來有預判和前瞻性。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有人在說讀書很累,學習很辛苦?

上大學雖然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卻是一條相對容易走的路。

不管是小學生、初中生還是高中生,他們都未成年,還都是孩子。那麼,作為孩子,你不讀書不學習,你想幹嘛?你又能幹嘛呢?

在該讀書時讀書,該學習時好好學習,這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麼?可偏偏有很多人卻覺得讀書很累,除了學習就是學習,辛苦得要死。

說到底,還是生活太美好富足了。現在的孩子幾乎都不曾吃過苦,任何東西基本都可以呼之即來 ,不用自己動手就能輕鬆擁有。

縱然不是每個人都能讀好書 ,考上大學,但是,讀書和學習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輕鬆而又能自己把握的事情。如果你會覺得很累很辛苦,那你或許比較適合做做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