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

雨亦寒


孩子的社交能力好不好?這是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家長和老師都會很關心的問題。

如果孩子不太會與人交往,害羞、沒有朋友、總是打別人,或者總被別人欺負,爸爸媽媽們當然會有所擔心:現在社交多重要啊,孩子不會社交,以後會不會不合群?會不會無法適應各種環境?會不會很容易吃虧?……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提升社交技能?

1、孩子有社交困境很正常,社交確實需要大量經驗來練就

很多時候,我們會習慣性的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的行為。見了別人要打招呼,有好東西要分享,要有禮貌、大方……可是,孩子對社交的認知、理解和適應能力都沒法和我們成年人相比。社交能力是在不斷的體驗和練習中逐漸開發的,無論大人還是孩子,社交能力是需要我們積累大量經驗才能練就的。所以,我們需要首先認識到這點,接納和理解孩子並不夠完美的社交能力:“這是正常的”,不要過度焦慮甚至苛責。

2、社交是種技能,做給孩子看,孩子才能學會。

“你要有禮貌”、“你要懂得分享”、“你要大方一點”……這樣的話,說了和沒說基本沒差。怎麼才叫有禮貌、怎麼才能懂得分享、怎麼做才叫大方?孩子沒見過永遠不知道啊。

比如見到了長輩,跟孩子說:“叫阿姨”,還不如自己蹲下來,以孩子的視角,對這位阿姨笑著揮手:“阿姨好!”讓寶寶看到日常生活中,和人打招呼的全套動作(微笑、揮手、說話)

我知道有家長會說:

“我這麼做過的,但孩子還是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這個時候,請回過頭去看第1點,不要因為孩子沒反應就放棄。孩子這次不動就算了,你多示範幾次,說不定就會發現,等那位阿姨離開了,孩子竟然後知後覺地、悄悄說:“阿姨好”,這就離“大方打招呼”的目標不遠了。

3、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學會共情。

在和人交往的時候,對他人情緒的正確感受和積極反應是交往的基礎,畢竟誰都渴望被理解。

可孩子幾乎都是“自我為中心”的,所以慢慢教孩子感知和判別他人的情感變化,是我們應當重視的事情。

怎麼教呢?

首先,有很多繪本都是關於教孩子認識情緒的,通過讀這些繪本,小朋友能觀察人的各種情緒變化,明白這些情緒是怎樣通過表情和肢體動作來表現的。比如《菲菲生氣了》、《生氣湯》、《和我一起玩》等等

如果孩子和別的小夥伴發生了衝突,孩子會很難過,但這也正是教孩子處理矛盾,同時理解對方的機會。社交能力的提升,就是“發生才有機會”。安撫好自己的孩子之後,可以再引導孩子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想想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比如,你可以這樣說:“你看那個小弟弟,他都哭了,他肯定很委屈”。

4、不是啥原則性的問題,就讓孩子自己做一次決定

有時候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代勞了孩子的一切。

這樣一來,不管大事小事,孩子都沒有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哪裡還會有信心去和別人接觸、交往呢(連最親近的爸媽都無法順利社交)。

所以,如果不是啥原則性的問題,不如讓孩子自己拿主意。舉個例子,有個媽媽跟我說:

“我女兒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穿那種晶晶亮亮的公主紗裙,我覺得她這品味也太差了吧,可難看了,但想想,女兒有女兒的審美,還是尊重她,讓她穿了。”

不過是一條裙子,媽媽有媽媽的審美,女兒也有女兒的審美,這並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問題,給孩子一個機會做決定,並且是真正的決定,孩子才能樹立起“我能自己解決一些事情”的信心。

孩子有了自信,才願意去探索新的環境,結交新的朋友,而不是緊緊地依靠家長,一步也不敢離開。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科技的發達,讓大部份的人都通過電子產品來互動,就連孩子也不例外。


人與人真實的接觸因此變得少,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有很多都沉迷於電子產品,無法自拔,而這樣的人群就缺乏與他人交流的技巧。

在我工作的環境中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害怕陌生人,自己玩自己的,不會主動邀約其他孩子玩,甚至還有對他人沒什麼興趣或反應的孩子,更有甚者是非常排斥別人的身體接觸

所以很多父母會問我該如何建立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認為我們應該每週多花一些時間,製造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相處的機會,讓孩子練習,除開家人以外的孩子。

1

多接觸人

想要孩子接觸人,不怕生,那麼第一步就是要讓孩子走入人群,多製造孩子與他人相處的機會!

2

找到適合的玩伴

社交是一個相當抽象的詞彙,為了讓孩子在與其他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有多一些的成功經驗,找到一個適合的玩伴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父母要如何判斷哪一類型的孩子適合做自己孩子的玩伴呢?

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平時多留意孩子會注意哪類型的孩子。
在孩子接觸其他孩子時,他會不會有一些眼神的停留,會不會有一些表情?
如果孩子在觀察另外的小朋友,並且表現出的很高興,那麼就是孩子最適合的玩伴。
然後就是氣氛的帶領,首先要在父母的帶領下,並且一個快樂氣氛下,才會願意和別人開始互動。

3

大人參與其中

如果小朋友還是無法邁出那一步,大人可以先進去參與,讓孩子觀察,將氣氛帶動起來,然後讓孩子一點點的加入,家長不要太著急,要給孩子一個等待的時間。

4

透過遊戲激發互動

遊戲,就是能激發孩子互動的最好媒介。

我們要做到交流,做到一來一往不同的遊戲能帶來不同的互動方式,根據孩子年齡,孩子的能力,選擇遊戲也是非常重要。

我們可以選擇開小車,你推給我,我推給他,他推給你,這樣的一來一往就產生了。

或者是搭積木,你搭一塊,我搭一塊,一來一往也就產生了。

當孩子有了足夠的理解力,遊戲的複雜度就可以繼續增加。

孩子社交的建立做到以上4點,循序漸進,社交能力一定會有所提升的!


兒科醫生熊莉娜


孩子的性格教育,我覺得家庭教育起很重要的作用。

我同事的老公本地人,親朋好友都在這邊,一家人經常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也有小孩,幾個這樣的三口之家一起聚會玩,她孩子的性格格外的開朗大方,能和各種小朋友玩到一起。

與她相反的我,老公和我都是外地人,沒什麼親戚朋友,週末放假要麼宅家裡,要麼帶孩子去遊樂場,孩子接觸的人比較少。本身性格就比較內向,再加上接觸的人少,孩子更不懂如何與人相處了,所以我一直很擔心,一直在刻意培養孩子的性格,希望他能很好地融入集體,能很好的與人相處,能結交一群自己的朋友。

現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個孩子,多少會有點孤單,不太懂與人相處,所以才會發生搶玩具,打人,交不到朋友等。

所以,我一直堅持陪孩子外出多接觸陌生人,以此鍛鍊孩子的膽量,在與人玩耍中引導他與人相處。當孩子接觸的人多了,膽子變大了,自信心變強了,孩子也樂意與其它小朋友玩的。比如我家的,剛讀幼兒園才一週多,就告訴我他在幼兒園裡有好朋友了,叫什麼名字。再後來,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大,自信,放學路上遇到同學,兩人會熱情地互相向雙方家長介紹這是誰誰誰,然後依依不捨地分別,約定第二天一起玩。

所以,多帶孩子出去玩,多結識不同的人,讓孩子適應多變的環境及人,更重要的是,多鼓勵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相信對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Seven寶貝成長手記


四歲的孩子正是社交能力培養的初始階段,這種社交能力是指在一定社會環境中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根據您的敘述,我個人覺得您家寶貝所表現的情況是一個普遍現象,特別是1+n家庭結構中尤其是這樣;同時寶貝在交往過程中有特定目標也是一個正常現象,這是孩子從小形成的依賴心理,家長不要過於擔心。對此,給出以下建議:

一、不要刻意地改變她,更不要輕易換環境。孩子的各種表現都是適應社會環境的過程,你換來換去都一樣,關鍵是幫助她適應,這種幫助不能讓她反感。

二、邀請更多的小朋友來家作客,根據你的觀察物色一兩個性格較溫和隨和的小朋友,週末一起出去玩。

三、就像你希望自家寶貝不要把眼光集中在一個朋友身上一樣,你也不要太關注自家孩子,明天放學,試著問問誰今天表現最佳,誰最會吃東西,誰唱歌唱得好,引導孩子關注其他孩子身上的特點。

四、你家寶貝沒有上過小班,這是她進入集體的第一步,她也許有點小緊張有點小依賴,希望家長多多鼓勵,多多逗她開心。

祝你們家寶貝健康快樂,歡迎關注武漢廣播電視臺官方頭條號《漢新聞》,我們也希望持續得到你家寶貝的消息!


漢新聞



父母儘量每週抽時間陪孩子出去玩,去公園或者遊樂園,讓孩子和同齡孩子們一起玩,社交不是靠說的,而且要經常帶孩子們出去,多接觸新朋友或者一些新鮮事物,讓她們的性格慢慢打開來,玩的過程也可以和她們聊天談心。孩子都是可以吸收進去的。我女兒有段時間經常和小朋友們玩,性格特別開朗,見到不熟悉的人也會大方打招呼。後來有段時間自己比較忙,經常讓她在家裡沒怎麼帶她出去,她出去的時候反而變得很害羞,黏我,也不怎麼樣主動打招呼。所以現在有時間我都儘量帶她出去玩,和小朋友們玩,或者去看電影,去逛街。性格慢慢好起來了。


小玥媽育兒記


憨爸:美國硅谷工程師

為了能讓憨憨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環境,我經常帶著他出去找朋友,特別是外國小朋友。因為我深知,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加上語言不通,若整體待在家裡,便更加無法融入到新的環境中去。記得剛到美國的時候,我們每天都帶憨憨去公園、小區的兒童遊樂場玩,看到有同齡的小朋友,我們就會主動和對方父母“搭訕”,這樣雙方的小朋友就會自然而然的玩到一起了。


當然,一開始由於英語表達不暢,孩子還是可能會因此而有挫敗感,不願出門與人交流。為此,我們在給予孩子充分安慰的前提下,還設計了一些激勵措施。比如,為了鼓勵憨憨能主動跟小朋友交流,我們會讓憨憨看見新夥伴時,主動上去打招呼,並且問三個問題“What’s yourn ame ?”“How old are you?”以及“What’s your hobby?”每當他交到一個新朋友並且得到這三個答案後,我們就會給他一個獎勵。


語言能力提高後,加上有了成功的社交體驗,憨憨在小區見到外國同齡小夥伴後,便不再怕生了,大家一起玩幾次滑梯後,他們就能夠在一起追逐打鬧了。


此外,我們還會經常帶他去博物館、去郊遊,讓他更好地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幫助他消除剛來異地的陌生感,以便能夠更快更好地融入這個文化迥異的新環境。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就像我兩個女兒。大女兒性格內向,每次帶她去朋友家,她幾乎不說多餘的話。小女兒恰恰相反,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她總能很快交到朋友。她的話也特別多,但每一句話都讓人感覺很舒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去評價。也不要強迫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去做一件她不願做的事。硬要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只會讓他變得更內向!



小布點mami


社交能力,

首先,從家長的理念開始,家長沒有社交意識,宅或者總是二人世界,那麼將來孩子必然社交能力不足。

其次,環境,把孩子放到多人場景下,放手,讓孩子自己先去思考,隨著深入得有正確的引導,這時候有專業介入,不是讓你叫應試,而是方法,不教方法的老師其實是個廚子👩‍🍳

第三,方向,正面引導,不得不再提一次,好的方向,路徑,規劃,才能事半功倍。


知更鳥攻略


讓寶爸我給你點建議吧!我的孩子上大班,在中班之前,和你孩子差不多,不是怎麼合群!

後來,我們從這幾方面去做了改善!

第一,在家的時候,我和寶媽不會教她怎麼怎麼做,或者命令她怎麼做,我們會經常問她的意見,儘管她大多時候的看法顯得有些"荒唐",但這對她的自信心有很大的提高,她可以自己做主,會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不要小看這個,她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第二,在學校,經過和老師溝通,很多時候都會刻意讓她回答問題,讓她參與學校活動,她還在全校師生面前展示過她的美術作品,還解釋了畫裡的故事!後來又做了小隊長!很多同學跟喜歡找她玩,慢慢的她也經常找小朋友玩!她最愛用的套路,就是在樓下小區,有不認識的小朋友,她就用自己的玩具去給他們玩,於是乎,就好多小朋友過來跟她聊天,玩遊戲,儘管有時玩具都忘記帶回來!

第三,我們報了她喜歡的興趣班,美術,舞蹈,邏輯思維課,英語課,都是她喜歡的,每次都很積極,在上課中她獲得太多讚美,自信也爆棚了!

第四,有時間我們都會去戶外或者旅遊,多走走多看看,孩子會更加樂觀和陽光!

現在大班,明年要小學了,我們已經沒什麼擔心的了!


潑猴在高老莊


行萬里路。以下是個人體會。我家孩子也是很內向的,這與家庭環境有關,我兩就不愛說。自從三歲之後每年帶她出去兩到三次的旅行,明顯感覺能說了很多,也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當然,找個話嘮的小朋友經常來往,也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