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伯仁是谁?

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以前就在想伯仁是谁,后来在书中无意之中看到了伯仁,原来是这么一段故事。

伯仁是谁?

周顗

周顗(yǐ)(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两晋时期名士、大臣,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

周顗少年时便有重名,弱冠时袭封武城侯,曾在东海王司马越之子、镇军将军司马毗属下为长史。琅玡王司马睿出镇建业,征辟周顗为军谘祭酒。后出任宁远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官至尚书左仆射。周顗以雅望而获盛名,但他常酒醉失态,又不理俗务,有"三日仆射"之称。

原来晋元帝是在王敦王导等豪门大族的拥戴下才在建康称帝。先是梁州刺史周访病逝,晋庭派湘州刺史甘卓继任,兼督沌北诸军事,仍镇襄阳。甘卓还未到时,王敦已遣从事郎郭舒,监襄阳军。甘卓上任后,王敦召还郭舒,而晋元帝却让郭舒做右丞,王敦留住郭舒不放,于是晋元帝开始怀疑王敦,并将刁协刘隗当做心腹,抑制王氏的权力,连王导也被渐渐疏远。

伯仁是谁?

于是,王敦以清除奸佞等名义,造起反来。王导是王敦的堂弟,在古代早造反是灭族的大罪,于是在朝廷的王导领着堂弟王邃等在朝廷外跪着领罪。尚书周顗早上入朝,王导哀求道“伯仁,我家百多口人的性命,全靠你了”。而周顗却当没听到王导的话一样,直接进入。面见晋元帝后却极力说道王导是忠臣,不应害他全家,而晋元帝也同意。然后同晋元帝喝酒,喝的大醉离开。王导还在外面等候,又向周顗说道帮忙陈述忠心,而周顗却还是不回答,径直离开,并对周围的人说“今年当杀掉反贼,好升官发财”。回到家后又写奏折,依然陈述王导忠心。王导却以为是周顗在从中作梗,暗自发恨。

伯仁是谁?

王敦颇为厉害,导致晋元帝不得不妥协。吕猗曾为台郎,喜欢阿谀奉承,被周顗戴渊所恨,于是吕猗借机告诉王敦,说周顗戴渊很有名望,如果不除去,必然被他们害死。王敦本来就忌他两人的才能名望,再加上吕猗的谗言,遂起杀心。王敦问王导,以周戴二人的名气很大,应该位列三司吗?王导不回答。又问若不做三司,可做令仆吗?王导还是不回答。既然不能做三司,又不能做令仆,看来只好杀了。王导还是不回答。

王导下令杀害周顗戴渊。如果当时王导稍微求情,周顗应该不会被杀掉。

后来王导看到了周顗为救他写的奏章,不禁伤心“我虽然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我愧对伯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