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宝宝一哭就给他喂奶,对他的坏处是什么?

冰剑夜琴


应该很多宝妈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只要你家宝宝一哭,你身边的人就会催你给宝宝喂奶。因为他觉得你的宝宝肯定是饿了才会哭。而家里的老人可能也会经常在你耳边唠叨,“宝宝怎么这么瘦啊,你是不是给他吃太少了……”其实,过于频繁给宝宝喂奶,很可能会带来过度喂养的可能。

过度喂养有哪些危害

我们都知道,喂养过度可能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宝宝长大后容易变胖。变胖对宝宝的身体会产生极大危害(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都有可能)。而且,喂养过度还极有可能加重宝宝的消化器官的工作量,从而对宝宝的大脑产生危害。甚至还会导致宝宝的大脑发生早衰现象,影响大脑发育,产生智力问题。

宝宝体重身高的增长与喂养的关系

一般来说,宝宝在0-3个月的时候,体重每个月可能会增长1千克左右,身高每个月可能会增长4-5cm左右。所以如果宝宝在出生后42天时,体重还没有到3斤的话,那么这就说明他所吃的母乳是不够的,可能需辅加一些奶粉,这时候家长们最好去医院咨询下医生,让医生给出一些专业性的建议。但是,如果他增长得过快,那可能就是你喂养过度了,遵照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

如何知道宝宝有没有吃饱

初为人母,时时刻刻担心宝宝吃不饱,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因为喂养过度会有危害,所以今天就来教你如何辨别宝宝有没有吃饱。首先,可以观察宝宝在吃奶时候的反应,如果宝宝在吃奶的时候,使劲吸吮的话,那说明他真的是饿了。其次,你要学会观察他在你停止给他吸奶时的反应,如果他在停止吸奶后立马就睡了,说明他真的吃饱了。如果他迟迟不肯离开你的乳头,则表示他还没有吃饱。

除了以上这些,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对宝宝肤色的观察,来判定他是否吃饱。如果宝宝的皮肤、肌肉光滑且有弹力的话,那么就说明他已经吃饱了,相反则没有吃饱。当然,这里也要提醒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熟知喂养过度的危害,避免对宝宝的健康成长不利。


育儿网


很多新手妈妈都是这样做的,只要宝宝哭了,还没有弄清楚原因,就塞奶,因为实在是不想让宝宝哭,来不及搞清楚原因,就简单粗暴的认为宝宝就是饿了,想吃奶才哭的。

如果经常这样用奶来应对宝宝的哭,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 首先就是会出现喂养过度,明明孩子还不饿,结果又给吃奶,胃口会逐渐的被撑大

  • 然后就是影响宝宝情绪,宝宝还不能正确表达,妈妈有没有正确理解宝宝的需求,会使宝宝产生急躁的情绪

  • 最不好的影响,就是会形成母乳依赖,那种夜醒离不开奶、安抚离不开奶、各种情绪问题也离不开奶的宝宝,大多是最初的塞奶回应造成的。到那个时候,妈妈苦不堪言难以分身的时候,就会后悔当初不当喂养了

通常宝宝哭都会有什么原因呢

1岁之内的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儿的时候,还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与外界的沟通方式就是哭,那么正确了解宝宝的需求就非常重要了

  • 饿了,这是大多数妈妈认为的原因,的确,小宝宝的需求相对简单,饿是主要需求。妈妈可以给宝宝做一个喂养记录,间隔3-4小时喂奶时间是合适的。

  • 不舒服,如果宝宝躺的身体下面不平整,或是身上的小被子裹的太严实,而不舒服,也会哭闹

  • 尿了或拉了,在给宝宝喂奶半小时以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表情,这个时间往往是吃奶后排泄的时间,如果宝宝有愣神或是使劲的样子,说明宝宝拉尿了,赶紧换纸尿裤吧

  • 环境嘈杂或是太安静,周围如果太乱有陌生人来来往往,或是过于安静宝宝看不到熟悉的人,也会哭闹

针对宝宝的不同需求给予反馈,才是正确的养育方式。

“泡泡育乐园”有很多的育儿知识与大家分享,同时有专业的睡眠顾问和心理咨询师可以给妈妈提供帮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关注公号留言,泡泡与更多的妈妈一起,致力于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泡泡育乐园


很多新手家长错误的认为,宝宝一哭就喂,但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宝宝很多时候的哭泣并不是因为饿了,而是有其他诉求,比如拉了尿了,或者是自己待着无聊了,想用哭来博取妈妈的关注,或者是因为太累想要睡觉了,当然还有可能是生病了。

所以,妈妈不要一见孩子哭闹就给宝宝喂奶,尤其是晚上,这虽然能很好的安抚宝宝哭闹,但有可能会让宝宝吃夜奶的习惯,不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通常情况下,饿了的小宝宝“觅食反射”会比较明显。如果你用手指触摸宝宝嘴周围的皮肤或上下嘴唇,宝宝就会把头转向受刺激的方向,小嘴吸吮过来,企图吃你的手指,舔自己的嘴唇、头转过来转过去、往妈妈怀里扎...都可能在提示宝宝饿了。

所以,家长要注意观察,当宝宝出现这些小动作时,要注意是不是该给宝宝喂奶了。


甜甜圈伐木累


新手爸妈在做功课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个词:按需喂养。指的是对于婴儿来说,只要宝宝想吃,就可以给奶。于是万千妈妈就这样加入了人肉安抚奶嘴的大军,孩子一哭马上塞上奶,只要孩子不哭了就行。

然而,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他饿了会哭,突然看见面前有张脸会哭,被不喜欢的人摸会哭,困了会哭,困大了睡不着也会哭……哭是他唯一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把他所有的需求都默认为“想吃了”……

你有没有觉得,这种场景很熟悉?

-我肚子疼。-多喝热水。

-我心情不好。-喝点热水早点休息吧。

-我好想你啊。-嘿嘿,多喝热水。

……

这跟“多喝热水大法”有什么区别啊?!

作为父母的我们,应当了解宝宝的需求并且给他合适的回应,而不是忽视宝宝的需求,用奶堵住宝宝的嘴啊。

如果非要总结一哭就奶的后果,那无非以下:

1,过度喂养,宝宝肥胖。而婴儿期肥胖会增加成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形成宝宝对奶的依恋。换句话说,如果宝宝大一些的时候对奶无比迷恋导致妈妈脱不开身甚至连奶粉也不吃,那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想想,到底是谁让孩子这么依恋奶?


万能小丁育儿记


宝宝哭了要不要喂奶,这个要分情况。宝宝不会说话,所有的需求都通过哭来表达,所以哭并不一定就是饿了。

小月龄的宝宝,哭通常是因为饿,不舒服,困等,随着宝宝越来越大,哭所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比如害怕,拒绝,失望,撒娇等,我家嘟嘟在八九个月后,看不到我会哭,有时候求抱会哭,有一段时间不熟悉的人逗他也会哭。


1.在0-2个月期间,宝宝是按需喂养,哭了及时喂,不会有坏处,当然前提是排除了生病或其他情况。

2.在3个月以后,建议有规律的喂养,配方奶喂养6个月前约3-4小时喂养一次,7个月后可以4-5小时喂一次。母乳因为不确定具体吃奶量,间隔可以稍短一点。


所以3个月后不能再一哭就喂。

3.一哭就喂会掩盖孩子的真实需求,并让宝宝养成依赖的习惯。

宝宝哭不一定是饿了,所以要检查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哭,有一段时间我家嘟嘟夜里老是哭,检查身上都没有问题,但看到孩子老是扣耳朵,到医院检查耳朵有点炎症。

肠绞痛也是引起宝宝哭闹的常见原因,所以要找到根源对症处理,而不是一哭就喂奶。

4.一哭就喂可能造成过度喂养,形成肥胖。

婴幼儿时期的过度喂养可能造成肥胖,这种肥胖可以延续到成年,提高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几率。



嘟嘟宝贝


有些人觉得按时喂奶比较好,有的人就比较随意,按需喂奶。各有利弊,按时喂奶可能大人轻松,孩子也能慢慢有规律生活。按需喂奶,照顾孩子的情绪,孩子的生活可能没那么规律,大人会累些。个人建议按需喂奶,孩子哭时先看孩子的需求,如果吃奶可以缓解可以吃奶。

吃奶是宝宝获取安慰的一种方式,所以有时候孩子一哭,就喂奶能缓解宝宝的情绪。只要孩子能吃奶,基本就可以喂。但有时候孩子哭,奶也不吃。这就是很明显的信号,孩子有其他的问题,需要帮助。妈妈要学着分辨孩子的需求。


小宇宙调频工作室


宝宝一哭就喂奶,容易惯出孩子的坏习惯,而且也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正确的做法是:先安抚宝宝的情绪,弄清楚他为什么哭,是肚子饿了还是哪里不舒服?如果是肚子饿了,也不要马上喂奶,等宝宝情绪好一点了,先喂点水,然后再给喂奶,让宝宝在好的情绪下吃奶有助于吸收。


茵你而淳在


我们很多宝妈,特别是新妈妈,听到宝宝哭了,就显得很紧张,不知道宝宝为什么哭,因而,宝妈们往往听到宝宝一哭就喂奶,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但是,宝宝一哭就给他喂奶,对宝宝的坏处是什么呢?


一、宝宝哭,有时候不是因为饿了,而是因为想尿了或者是冷了热了,宝宝就会哭。如果妈妈不弄清楚宝宝哭的原因,宝宝一哭就喂奶的话,很容易因过度喂养而导致宝宝消化不良,休息不好的情况发生,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二、容易引起宝宝大小便没有规律,做妈妈的也很累。

三、如果是宝宝冷了、热了哭闹的话,宝宝一哭就喂奶,妈妈没有给宝宝加减衣服,容易让宝宝感冒。


四、如果宝宝生病不舒服哭闹的话,宝宝一哭就喂奶,很容易让宝宝耽误治疗时间。

五、宝宝一哭就喂奶,容易引起宝宝吃奶频繁,让妈妈很累不说,还容易对宝宝的消化吸收有影响。

所以宝宝哭闹,妈妈一定要弄清楚宝宝哭闹的原因,不要宝宝一哭就喂奶。文海捞梦话育儿祝你家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文海话育儿


哈哈,这是大部分妈妈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孩子哭闹,很多都担心孩子饿了,所以妈妈就被动或者主动喂奶,这样的坏处就是:

第一孩子习惯一哭闹就要喝奶,遇到什么事情,都是要靠吃奶来安抚,很多时候生理不饿,但是生理就非常依赖奶,这就会造成,孩子没法独立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第二,胃的空间是有限的,消化的东西就是那么多,孩子一哭闹就喂奶,很容易喝奶过量,接着对于月份比较大的宝宝,就会影响他其他营养的摄入,如果一岁的孩子,奶水基本为辅,多品种的主食为主的,一旦奶水摄入过多就会影响他接下来的正餐,长期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发育。

第三、不够独立,会过度的依赖妈妈,也为后期自然离乳、睡眠训练、独立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增加很大的难度。


职妈育筱娃


你好,当宝宝一哭的时候,很多妈妈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一定是饿了,于是就连忙给宝宝喂奶。其实这种做法是错的,如果宝宝一哭就给他喂奶,很容易造成过度喂养,过度喂养,对宝宝危害有很多。

宝宝过度喂养,有什么危害?

1、会加重宝宝消化器官的工作

  尤其是0-6个月的宝宝,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稚嫩的阶段,消化系统器官所分泌的消化酶的活动比较低,量也比较小。

  在这种生理条件下,如果过度喂养,就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

2、可能导致腹泻

  过度喂养会使得宝宝摄入营养过多而无法消化,从而出现腹泻的情况,所以爸妈们应该要良性的控制宝宝的进食量。

3、容易导致脑疲劳

  要消化过多的食物,消化道就必然会扩张,而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会使得脑细胞暂时缺血。

  所以吃得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脑供血越少,对大脑危害越大。

4、导致运动能力发育落后

  过度喂养很大程度上就会导致宝宝比同龄人胖。

  而肥胖会导致动作笨拙,不爱运动,该爬不爬,该站不站,而且运动能力减弱→体能消耗过少,同时喂养量没有减少的话,就会恶性循环,越来越胖,越来越懒。

如何区分宝宝哭是不是因为饿了

有很多妈妈分不清宝宝哭是什么原因,以为宝宝一哭就是饿了要吃奶,其实宝宝也可能因为尿布湿了、需要爱抚、困了或不舒服而哭。要先搞清楚宝宝究竟为什么哭,不能一哭就喂,否则很容易造成喂养过度。

宝宝哭闹最常见的原因:

我饿了:

这时的哭声很洪亮,而且哭的时候头来回转动,小嘴一碰到东西就会有吸吮的动作。

我热了或者冷了:

宝宝感觉热的时候,往往会哭得满脸通红,头上身上都湿乎乎的;宝宝感觉冷的时候,哭声会相对低弱些,手脚冰凉、身体蜷缩,甚至脸色苍白。

我睡得不好:

这种哭闹可能是睡姿不舒服、做梦、睡眠习惯不好或睡眠环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及时给宝宝安慰,比如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或者轻轻拍一拍宝宝。

我要撒娇:

当宝宝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时,就会发出声调比较高的哭声,但一般不会流眼泪。

我生气了:

如果撒娇没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有什么事情让宝宝感到愤怒,此时的哭声与撒娇时相比,声音更高,甚至有些尖厉刺耳。

我很难过:

宝宝感到难过的时候,哭泣的声音听起来也是比较低沉的,有点像呜咽声。

生病不舒服的哭泣:

如果小宝宝生病了,因为感觉很不舒适,哭声会比平时尖锐,往往还哭个不停或者是一阵阵地哭闹。同时,宝宝还可能表现出烦躁不安、脸色不好,有时还会带肢体动作,比如握拳、蹬腿、抓挠某个部位等等。

我肚子不舒服:

常见的疾病中,急腹症和肠叠套的哭闹比较典型,是一阵阵的大声嚎哭,宝宝表现得十分不安、脸色苍白、出汗。

我发烧了:

如果是因为发烧引起的哭闹,宝宝也会显得烦躁不安、面红耳赤,用手摸宝宝的额头或身上会感觉发烫。

我耳朵不舒服:

如果宝宝一边哭一边用手去抓某一部位,很可能是那个部位存在病症。比如用手抓耳朵,可能是中耳炎、外耳道有异物等;用手抓鼻子,可能是鼻子不通气或者鼻子里有异物。

希望以上答案能帮到你,如想了解更多健康育儿知识,可以关注我,查看我历史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