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2017年中印經歷了“洞朗對峙”事件 今後的中印關係將如何推進?

【學者簡介】陳利君,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雲南省“面向南亞開放的理論與實踐創新團隊”帶頭人。長期從事南亞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中國與南亞經貿合作、中國的印度洋戰略、“一帶一路”等,主持了《孟中印緬能源合作問題研究》、《中印能源合作與戰略對策研究》、《拓展雲南與南亞市場研究》等60多個課題研究。主要著作有:《南亞報告》、《孟中印緬能源合作與中國能源安全》、《中印能源合作戰略與對策研究》、《孟加拉國投資環境》、《面向印度洋的開放與合作》、《聚焦印度洋》等30多部。

2017年中印經歷了“洞朗對峙”事件 今後的中印關係將如何推進?

圖為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利君研究員。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印度是中國的重要鄰國。近年來,隨著兩國的共同崛起,難免在利益層面產生分歧與摩擦。中印作為當今世界上毗鄰的兩個最大發展中國家,目前雙方關係情況如何?中國相繼提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一帶一路”倡議,印度方面態度如何?今後的中印關係將如何推進?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利君研究員。

中印重塑合作迎來新的機遇期

記者:中印兩國2017年經歷了“洞朗對峙”事件,請您談談目前中印雙邊關係情況?

陳利君:印度是中國的重要鄰國,但我們彼此並不熟悉和了解,特別是互信不足,嚴重影響雙方合作。近年來,隨著中印的共同崛起,時常產生分歧、矛盾與摩擦。2017年發生了影響巨大的“洞朗對峙”事件,而今年中印關係又出現新局面。4月27日,習近平主席與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舉行了非正式會晤。6月1日,莫迪總理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7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如果雙方相互信任和加強合作,亞洲和世界將擁有更好的未來。6月9日至10日印度總理莫迪第一次以正式成員國身份參加了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習莫”再次相會。莫迪總理在此次會晤時表示,“武漢的非正式會晤非常成功,也非常重要,進一步堅定了我對發展印中關係的信心,必將成為印中關係史上的里程碑。印方願在武漢非正式會晤基礎上推動兩國關係不斷向前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們需要重塑中印合作,以儘快走出去年的陰影,促進雙邊關係不斷髮展。

當今印度的發展情況,可以說,其國際地位是在不斷上升,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印度自1991年實行全面開放政策以來,經濟快速發展。2014年莫迪擔任印度總理後,不僅國內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而且在外交與對外政策方面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其提出的“東進戰略”、“北向政策”、“季風計劃”、“鄰國優先”等戰略不斷實施,還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機制構建和全球治理,其影響力顯著提升。

儘管人們對莫迪政府的改革與對外政策議論紛紛,但其經濟一直保持較高增長速度,使得印度似乎進入了一個新的強盛時期。即使是在2017年出臺“廢鈔令”和實施商品與服務稅改革(GST稅改)的背景下,2017年第四季度經濟仍然實現了7.2%的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大型經濟體。據亞洲開發銀行(ADB)預計,2018—2019財年印度經濟增長率為7.3%,2019—2020財年為7.6%。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2018年印度經濟增長率可達7.4%。印度總理莫迪在今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也提出要在未來7年使印度經濟規模翻番、達5萬億美元的目標。同時,外商直接投資增加、股市表現強勁、優惠政策連續出臺,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新興市場之一。預計到2019年,印度GDP有可能位居世界第五位。我們都知道,印度基礎設施薄弱、社會發展滯後、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活動頻繁,在這樣的環境下印度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這是個了不起的成績。

中印合作之路仍面臨挑戰

記者:2013年我國先後提出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倡議,隨後又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面對中國提出的這些倡議,印度方面態度如何?

陳利君:自從1999年孟中印緬(BCIM)四國學者在昆明召開了第一次會議以來,目前已經召開了12次會議,探討了孟中印緬地區經濟、貿易、投資、交通便利化、扶貧、旅遊、文化、人文等領域的合作,簽署了《昆明倡議》、《達卡聲明》、《仰光聲明》、《昆明合作聲明》、《加爾各答聲明》等一系列促進合作的“倡議”或者“聲明”。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聯合研究工作組,也先後在中國昆明、孟加拉國科克斯巴扎爾、印度加爾各答召開了三次會議,並聯合編制了研究報告,在互聯互通、能源、投融資、貨物與服務貿易及投資便利化、可持續發展與人文交流等重點領域,達成了諸多共識,這反映了各方合作交流的強烈願望。四國合作也取得了很多進展,召開了一系列論壇,比如中國—南亞商務論壇、中國—南亞博覽會、昆明與加爾各答國際學術會議、中緬智庫高端論壇等等。同時,四國的經貿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合作規模逐步擴大。2017年中國與孟、印、緬的貿易額分別達160.4億美元、844.1億美元和135.4億美元。互聯互通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中國昆明到中緬邊境瑞麗、騰衝的高速公路已經建成並通車。總的來說,近年來孟中印緬四國在學術、文化、教育、旅遊、貿易等合作領域的交流都在不斷增加。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廣泛認同與參與。南亞作為“一帶一路”覆蓋的重要地區,本可以充分享受機遇,促進共同發展,例如中巴經濟走廊就得到比較快的推進,但中印作為當今世界上相互毗鄰的兩個最大發展中國家,雙邊關係發展並不順利,2017年還發生“洞朗對峙”事件,這充分說明中印關係互信不足,合作之路不會平坦。

不可否認,印度是南亞地區的唯一超級大國。隨著經濟發展,其戰略雄心很大,莫迪政府正協調和集中各種資源打造“新印度”。但要看到,印度對中國還不瞭解,雙方互信嚴重不足。近年來,印度鞏固與俄羅斯等傳統友好國家的關係,加快發展同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關係,拓寬與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東盟、非洲的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地理空間,無不有針對中國的用意。例如,其實行“鄰國優先”戰略,不僅包含有一定霸權色彩,希望南亞國家聽印度的安排,而且有防範中國的意圖。又如,打造印度版“互聯互通”,不僅推出“季風計劃”、“香料之路”等戰略,而且與日本打造“印日自由走廊”,與美國等打造“美日印澳聯盟”,在陸上和海上加強與其他國家互聯互通,這些都與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內容相互重合。再如,開展經濟外交,為促進“印度崛起”,莫迪政府十分重視經濟外交,不僅與歐、美、日、中等大國發展經濟關係,而且與其他國家也推進經濟合作,這與中國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十分相似。另外,印度對中國進入印度洋也十分敏感,不僅加強自身對印度洋的影響,希望把印度洋變成其內湖,而且對中國加強防範,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公開反對,特別是中巴經濟走廊,印度更是認為其具有戰略目的。印度的這些作法與偏見,不僅延緩了“一帶一路”在南亞地區的推進速度,而且對雙邊合作及地區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增進了解加強互信,成為進一步推動中印合作的關鍵

記者:您覺得中印合作應該如何推進?

陳利君:中印兩個鄰國同時崛起十分罕見,存在一些矛盾與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因此形成惡性競爭。目前,中國與印度相互認知不夠。從雙方民間來看,中國有許多人看不起印度,對印度負面的因素說得過多。同樣,印度對中國也不瞭解,總是擔心甚至指責中國,把中國的正常經濟活動都說成帶有戰略目的,還有不少印度人對中國說了很多狠話,這些都不利於中印合作。

今天國家之間的競爭,已經不是叢林法則時代的競爭,需要採取合作共贏的模式。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獲得了廣泛的認可。這說明,中國已不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是站在全人類整體利益和命運的高度,來探討合作共贏的新路徑。但目前由於雙方瞭解不多,經濟、安全、外交戰略與規劃對接不夠,印度並不清楚中國的意圖,還習慣與西方合作,還在用傳統觀念看中國,在大談中印競爭。如何增進了解,加強互信,成為進一步推動合作的關鍵。所以,中印之間需要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流通、民心相通來不斷增進互信。特別是目前關注和支持中印關係發展的積極氛圍正在形成,中印雙方要借勢繼續保持戰略溝通、求同存異、包容互鑑,形成更多共識,全面開展互利合作,以推動中印關係穩步向前發展。雙方要從戰略高度出發,努力尋求利益匯合點,加快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共同做大積極面,為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原標題:中印需要增進理解擴大合作——訪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利君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