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声腔里的趣味民俗——沙河调男旦老艺人王仲华《拴娃娃》

声腔里的趣味民俗——沙河调男旦老艺人王仲华《拴娃娃》

声腔里的趣味民俗——沙河调男旦老艺人王仲华《拴娃娃》

过往的声音,如同打开时空之门的钥匙。每当宁静时聆听,总觉得时光回溯,星月倒转,在声音的指引与牵系下,置身于那段历史尘烟中,而一切鲜活如昨,如伊人在前,向你伸出手指,触摸可及……

声腔里的趣味民俗——沙河调男旦老艺人王仲华《拴娃娃》

生于黄河岸,根扎民众间,豫剧,经过一代代文人与艺人的手,它既有阳春白雪之“雅”,也有下里巴人之“俗”。土生土长的土梆子,因为一个“土”字,更是占尽民间趣味风俗,无论从剧目还是从唱词道白,沉淀着深厚的民间“土”味儿,这味儿纯正、醇厚,历经岁月,佳作累累,妙语连章。1962年豫剧名老艺人会演中录制的沙河调小戏《拴娃娃》,便是反映民俗时代的趣味小戏。

二月二,龙伸爪,

娘娘庙里拴娃娃

声腔里的趣味民俗——沙河调男旦老艺人王仲华《拴娃娃》

♫. ♪~♬..♩

有人说,拴娃娃的风俗,起源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女娲造人”,女娲抟土造人,地上始有人类。而拴娃娃的风俗中,民间妇女在娘娘庙中以红绳牵系泥娃娃求子的过程,仿若女娲抟土造人,赋予泥娃娃以生命。

声腔里的趣味民俗——沙河调男旦老艺人王仲华《拴娃娃》

♫. ♪~♬..♩

在北方,拴娃娃成了一种固定的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尤其山东一带的民众,结婚而无子者,都到娘娘庙中烧香求子。山东惠民县的“泥娃娃庙会”,则是对这一习俗的放大与解读。

庙会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泥娃娃,姿态不一,个个憨态可掬,来赶会的人们不必到庙中烧香,花费金钱便可“请”回自己喜欢的泥娃娃,祈福、纳祥、求子的美好愿望,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

《于二姐拴娃娃》,

传统民俗小戏

声腔里的趣味民俗——沙河调男旦老艺人王仲华《拴娃娃》

♫. ♪~♬..♩

艺术源于生活,民间喜闻乐见的“拴娃娃”,因为寄托着美好希望,而被艺人们编进了戏文里,当做一出颇为招人喜爱的小戏广为流传。

婚后一直无子,逐渐被丈夫、公婆嫌弃的于二姐,求子心切,趁着一日家中无人,梳洗打扮,迈开金莲小脚,悄悄出门来到娘娘庙,虔诚焚香,求娘娘赐予孩儿。

声腔里的趣味民俗——沙河调男旦老艺人王仲华《拴娃娃》

♫. ♪~♬..♩

婚后一直无子,逐渐被丈夫、公婆嫌弃的于二姐,求子心切,趁着一日家中无人,梳洗打扮,迈开金莲小脚,悄悄出门来到娘娘庙,虔诚焚香,求娘娘赐予孩儿。香烟环绕,庙内寂静,心怀美梦的于二姐异想天开地求告着,由于她过于心切,她的祷告逐渐变得天马行空,仿若做梦。那得子的过程、育子的情形,都被这个年轻媳妇儿想象得如梦似幻。——没有料到的是,她的行为与言辞,都被房梁上画梁的工匠悉数听到,由于于二姐祷告的内容太过有趣,信口开河,工匠忍不住笑出声,一个不防从房梁上跌落,惊醒了正做白日梦的于二姐,闹了一场笑话。

声腔里的趣味民俗——沙河调男旦老艺人王仲华《拴娃娃》

♫. ♪~♬..♩

戏剧的编排着实有趣,矛盾曲折,趣味横生。听来深觉兴致盎然,虽有粗俗俚语,但由于唱腔、表演的编排都颇具匠心,曲折回环,灵巧生动,故事情节架构也非常巧妙,既不失民俗风情,又摆脱了封建意味,所以仍不啻为一则风趣的民俗小戏佳作。所以在1962年的老艺人会演上,此剧进行了展演并被录制传世,剧本则存录于《河南传统剧目汇编》丛书的第三辑。

♫. ♪~♬..♩

折射豫剧男旦时代,

一种历史缩影

声腔里的趣味民俗——沙河调男旦老艺人王仲华《拴娃娃》

♫. ♪~♬..♩

把此小戏唱得红红火火的王仲华,是那个时代有名的男旦艺人。王仲华本名王乃奎,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张明村,幼时家中富庶,因为排行第四,又被人称之为“四少”,这四少爷虽身份尊贵,却偏爱戏曲,常偷偷与家中戏班伶人来往,学习唱念做打,常年熏陶下,天赋极佳的四少爷竟然能粉墨登台,一开口,一亮相,即一鸣惊人。

在舅父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勇敢冲破家庭阻力,公开拜了戏班师父,从此专攻旦角,17岁抛舍少爷生活,随戏班出外谋生。到了20多岁,他竟可以包本演出200多出戏了。这出唱、作俱佳的《拴娃娃》,便是他的代表名作。

声腔里的趣味民俗——沙河调男旦老艺人王仲华《拴娃娃》

♫. ♪~♬..♩

早期的土梆子豫剧,是没有女演员的,旦角也由男人饰演。是真正的“男旦”艺术,也是早期豫剧旦行的一大特色,蜚声远播的王仲华,自然成为那个时期男旦中的佼佼者。戏曲舞台上的反串并不少见,女人饰演男人,男人饰演女人,演得出神入化了,女人比男人还男人,男人比女人还女人。

《于二姐拴娃娃》中的于二姐,是个年轻小媳妇,身姿曼妙,声腔俏丽,王仲华很好地掌握住了“她”的特点。锣鼓铿锵,由男人饰演的小媳妇,踩着细碎的锣鼓点,扭扭捏捏、步履婀娜地走上台,一开口,声音俏丽,唱词风趣而诙谐。看、听都是有趣而赏心的风景。

声腔里的趣味民俗——沙河调男旦老艺人王仲华《拴娃娃》

♫. ♪~♬..♩

1962年,65岁的王仲华应邀参加河南省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示范演出了《栓娃娃》,虽已年近古稀,但多年舞台历练,使他的风采依然不弱当年,从此,《拴娃娃》得以完整传世。这出寓趣寓谐的豫剧小戏,在豫剧声腔历史上总算留下了一抹倩影,以及人们对豫剧男旦时代美好的猜想。

♫. ♪~♬..♩

声腔里的趣味民俗——沙河调男旦老艺人王仲华《拴娃娃》

时光如筛,淘尽黄沙,终留黄金。每一个值得留下的,都将在时光的检验中,金光熠熠。

或许有一日,《拴娃娃》也会被重新打磨、搬上舞台,那段在苦难中走来的豫剧男旦历史,也将被重新挖掘,重新审视、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