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於學軍:民營銀行對傳統銀行業的衝擊不小

於學軍:民營銀行對傳統銀行業的衝擊不小

網易財經8月27日訊 8月26日,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在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上就互聯網對銀行業的影響發表演講。於學軍在演講中表示,銀行與科技的關係,不再是作為科技輔助手段,已經由單向的利用與被利用關係,演變成一種雙向的互相影響的關係。

於學軍介紹道,從銀行業自身來看,科技發展對其帶來的衝擊和改變十分明顯。以蘋果智能手機的開發、崛起為界,可分為兩個完全不同的階段。之前銀行業對信息科技主要是著眼於內部管理,體現為計算機的推廣、使用,目的在於在內部構建一個網絡系統,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務,並形成系統化、網絡化。但總體來看,在這個階段,銀行業對計算機的開發使用,仍作為一種手段和工具,是輔助性的。

隨著蘋果智能手機的開發創造,使通信技術與互聯網有機地結合起來,遂產生了移動互聯網的概念。於學軍指出,在蘋果手機出世以後,銀行業與之科技的結合,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計算機或科技手段的運用問題,而變為一個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的新概念,並從此產生了所謂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虛擬貨幣、ICO等新技術、新業態。此時,銀行與信息科技的關係,就不再是作為科技輔助手段,是單向的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而是演變成為一種雙向的、互相影響的關係,

於學軍提到,互聯網對銀行業的發展,也帶來明顯的巨大沖擊,促使銀行業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改變。比如,長期以來,增設營業網點,似乎是銀行業發展的不變主題,因為網絡化的確是銀行業的優勢所在。但是現在不少銀行卻發現:他們原有的不少網點門可羅雀。所以,近幾年已出現不少大中型銀行,不是在積極的擴建營業網點,而是有計劃、有步驟的撤併整合網點。據調查,現在銀行業80%以上的櫃檯業務均可在互聯網上操作完成,所以去銀行辦業務的人正逐漸減少。實質上,這就是互聯網發展對銀行業的衝擊。

於學軍還特別強調民營銀行對傳統銀行的衝擊。他提到。按照監管規定,新開辦的民營銀行要求以"一行一店"的模式開展業務,主要是服務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但微眾銀行等卻依託互聯網優勢,取得突破性發展,對傳統銀行業的思維、模式等均帶來明顯的影響。這就是互聯網思維在銀行業的運用。從互聯網對銀行業的影響來看,民營銀行的總體規模雖然不大,但對傳統銀行業的衝擊卻不小。

從外部即非正規金融來看,於學軍認為,衝擊最大的,當屬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這使許多留在銀行體系的傳統業務即"存貸匯"等直接移植到互聯網上,從而使銀行僅變為資金存放的載體。並且,在支付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拓展,金融屬性不斷增強,如餘額寶及其基金籌集功能,無一不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等等。所有這些,均為互聯網發展帶來的變革。

(網易財經 李兆元[email protected]

【於學軍演講全文】

於學軍:通信技術與互聯網對傳統銀行業帶來明顯影響

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在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上的講話: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星期天,我很高興有機會參加“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在我看來,這次論壇的主題有些特別,叫做"新經濟、新動力",具體分為兩個分論壇,一個叫“重新域定”,一個叫“新鮮大會”,這樣的題目,第一個感覺是別開生面,第二個感覺是我需要學習理解。因為網易是中國的互聯網先鋒,所以這些感覺和觸角的確超前,或者更加關注新鮮事物。而我們是在體制內做具體的實務工作,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差別是非常明顯的,甚至在語境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年會主題講,論壇將聚新思想、新技術、新模式、新物種,關注新鮮,將挖掘各領域的新鮮創物,全面呈現這個時代的進化邏輯。論壇一“重新域定”,講的是現有的技術和行為模式誕生了當下的技術,而新技術的誕生來源於技術組合。現在每個領域都需要重新域定以適應進化,避免成為基因進化的淘汰者。重新域定並非僅僅是技術的進化邏輯,也是商業變革的創新邏輯,重新域定意味著新鮮生命的誕生。

總之,我感到網易的論壇,主題新穎且集中,參加論壇的來賓以科技界、互聯網和創業人士為主。我是從事金融工作的,自入行至今已過去30多年,面對眾多跨界來賓,我多少感覺有些不完全適應。

下面,圍繞論壇主題,我從金融界尤其是銀行業的角度,談談相關的情況和問題,與大家做一些交流。

大家知道,幾乎在所有國家,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業都是特許行業。就是說:與普通的工商業不同,不是誰想來幹都可以,而准入是有嚴格的標準和要求的,並實施嚴格的金融監管。並且,隨著1988年國際巴塞爾協議的簽署,逐步形成了國際統一的監管標準,要求籤署國實施監管協調,強調一致性。我國銀行業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相比,如果說有什麼普遍或主要的特徵,那麼我認為,這個普遍的、主要的特徵,就是政府辦金融、管金融。即過去長期以來,我國的所有銀行業機構,都是依託各級政府開辦的,與行政設置高度相關、高度一致。過去,大致說來,我國有四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第一是國有大型銀行,現在主要是工農中建交,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第二是城市商業銀行,依託地方政府,在地市和縣市級層面設立;也有一些省市進行整合,上收到省級層面,由省級政府負責管理。第三是農村信用機構,現在發展為以農商行為主,主要在縣級層面設置,依託縣級政府;但是按照2003年國務院15號文件的要求,在省級設立農村信用聯社,並由其實施行業管理。第四類是股份制商業銀行,這是一個獨特的板塊,目前共有12家,其中有一些是由原來的農信社、城商行以及一些其他類銀行機構轉化而來,有些是由省級政府組建成立,有些是由企業集團組建,歷史沿革較為曲折,每一家成立的背景都不盡相同。現在的管理格局是:有6家由地方政府直接管控,另外6家由央企集團、保險公司等進行管理。

當然,除了上述四類銀行業機構之外,還有部分非銀行金融機構,那就是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集團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早期的發展規模並不大,隨著近年來“通道業務”的爆發,有了較大發展。

以上四類銀行業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是中國銀行業的基礎和底色,以後出現的諸多變化均是在這個基礎上發生的。具體有兩個階段,第一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社會各方的呼籲和建議之下,從前十年開始新設立農村商業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商業銀行設在縣域,鼓勵網點下沉到鄉鎮,為“三農”提供金融服務;小貸公司則由地方政府批准設立並實施監管。第二走近幾年興起、比較熱門的民營銀行,最早設立5家進行試點,現在數量已越來越多,區域也越來越廣,為銀行業發展增添了新的亮色。後來設立的這些新興機構,不管其業務範圍和經營區域有何限定,但從股權設計和管理體制來看,的確擺脫了各級政府的直接管控,基本上是按照現在公司治理的要求,進行市場化運作。

以上花了一點時間,對我國銀行業機構做了一些簡要介紹,基本上是傳統上有四類老機構又加上近十年發展起來的兩類新機構。這就是我國銀行業所謂持牌機構的大致格局。

回到此次年會的主題。說到“重新域定”,新技術、新模式、新物種對銀行業的影響和表現,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講。第一,是從有監管的正規銀行業角度,即上面講的那個大致格局;第二是從外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對銀行業帶來的影響。

首先,從銀行業自身來看,科技發展對其帶來的衝擊和改變十分明顯。大致劃分,我認為以蘋果智能手機的開發、崛起為界,可分為兩個完全不同的階段,這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之前銀行業對信息科技主要是著眼於內部管理,體現為計算機的推廣、使用,目的在於在內部構建一個網絡系統,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務,並形成系統化、網絡化;開始是同城聯網,後來發展為異地即全域聯網,再後來隨著銀聯的開發、推廣,使跨行之間的結算也可以瞬間完成,因此又實現了跨行的結算聯網。但總體來看,在這個階段,銀行業對計算機的開發使用,仍作為一種手段和工具,是輔助性的。而隨著蘋果智能手機的開發創造,使通信技術與互聯網有機地結合起來,遂產生了移動互聯網的概念,或者說也是一種新業態,致使使用互聯網或稱為上網的人,成倍地爆發式增長。因為其便捷性是固定方式無可比擬的,等於人人都可以隨身攜帶一臺小型電腦,並且功能越來越強大,這使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大幅度擴展。應該說,蘋果智能手機的橫空出世,是“重新域定”這個概念的最精典詮釋。這對中國抑或世界來說,都是一場革命性的巨大突破,是人類歷史上的大事件。這以後,銀行業與之科技的結合,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計算機或科技手段的運用問題,而變為一個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的新概念,並從此產生了所謂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虛擬貨幣、ICO等新技術、新業態。此時,銀行與信息科技的關係,就不再是作為科技輔助手段,是單向的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而是演變成為一種雙向的、互相影響的關係,即銀行業利用互聯網開拓、發展自己的客戶和業務,或者通過互聯網為客戶提供最方便的業務、服務。也就是說,互聯網成為銀行獲客的重要載體或渠道。反過來,互聯網對銀行業的發展,也帶來明顯的巨大沖擊,促使銀行業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改變。比如,長期以來,增設營業網點,似乎是銀行業發展的不變主題,因為網絡化的確是銀行業的優勢所在。但是現在不少銀行卻發現:他們原有的不少網點門可羅雀。所以,近幾年已出現不少大中型銀行,不是在積極的擴建營業網點,而是有計劃、有步驟的撤併整合網點。為什麼呢?因為很多客戶都選擇使用網上銀行辦理業務了。據調查,現在銀行業80%以上的櫃檯業務均可在互聯網上操作完成,所以去銀行辦業務的人正逐漸減少。實質上,這就是互聯網發展對銀行業的衝擊。

按照監管規定,新開辦的民營銀行要求以"一行一店"的模式開展業務,主要是服務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但微眾銀行等卻依託互聯網優勢,取得突破性發展,對傳統銀行業的思維、模式等均帶來明顯的影響。這就是互聯網思維在銀行業的運用。從互聯網對銀行業的影響來看,民營銀行的總體規模雖然不大,但對傳統銀行業的衝擊卻不小。

其次,從外部即非正規金融來看。衝擊最大的,當屬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這使許多留在銀行體系的傳統業務即"存貸匯"等直接移植到互聯網上,從而使銀行僅變為資金存放的載體。並且,在支付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拓展,金融屬性不斷增強,如餘額寶及其基金籌集功能,無一不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等等。所有這些,均為互聯網發展帶來的變革。

總之,通信技術與互聯網對傳統金融業帶來巨大的影響,並且方興未艾,其影響力還將不斷體現出來,在很多方面甚至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限於時間,又是一個相對生疏的話題,我就講到這裡。不對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