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尘封档案》系列——174.“戴维斯手枪”失窃案告破记

1958年底,京城爆出爆炸性新闻:全国第二次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展览会上的展品戴维斯手枪不见了。展览会还没有结束,展品却不翼而飞,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看到“戴维斯”三个字,从20世纪50年代生活过来的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那是在1950年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年轻飞行员张积惠,一举击落了经过二战战火磨炼并有丰富经验的美国“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飞机。戴维斯坠机身亡。当时,这件事震动了美国朝野,也打破了拥有先进武器的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件事在当时家喻户晓。

缴获的戴维斯手枪作为战利品保存下来,这不仅说明了英雄的中国人民为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取得了伟大胜利,也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铁证。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战利品竟在八年后的一个展览会上失踪了,为了解开这个“谜”,北京市公安机关侦查员们为此付出了辛劳的汗水……


一、展览会上的窃影

1958年12月23日(农历腊八)是一个极其寒冷的日子。

在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地区的贡院大街北京市团校大门内外(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址的一部分)却热闹非凡,人员川流不息,脸上都挂着微笑,大家正兴致勃勃地参观着全国第二次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成就展览。

在展览会的各个展室里,人们秩序井然地观看着展品,全神贯注地倾听着讲解员扣人心弦的解说。然而,在该院南楼的抗美援朝馆的第六展室里,讲解员讲解完墙上挂着的图片后,指着台子上放着的一把左轮手枪说:“这是我空军英雄张积惠,击落美国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飞机后缴获的。”话音刚落,人们一下子拥到台子前面,争先恐后地观看着。这时,站在人群后边的一年轻人,中等个子,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身穿一件蓝色棉大衣,头戴一顶蓝单帽,帽檐向下拉到眼眉处,紧缩着脖子,当他听到讲解员说这是戴维斯手枪时,浑浊的眼睛为之一亮,急忙也挤上前去。讲解员讲完之后,大部分的人都随她到了第七展室。这个青年便靠近这支手枪的台子前,正要下手时,又有一伙青年学生进来了。这个戴眼镜的青年无奈,只好跑到院子里溜达着,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当他第二次进入第六展室时,看见许多人仍在这支手枪的台子前观看着,议论着,他看不好下手,只好到别的展室去,心不在焉地观看着展品,寻找着机会……当他第三次进入第六展室时,室内仅有三四个人,都背对着手枪看着别的展品。时机到了!他迅速走到放手枪的台子前,将罪恶的手伸了进去……

俗话说:“做贼心虚”,他走出了大院,总觉得后边有人追他,这时,他的额头、身上已是汗水涔涔。他跌跌撞撞地消失在人海里……


二、紧急布网,严密排查

北京市公安局值班局长接到展览会办公室的报案,深知事态严重,立即派治安处副处长史培鑫,侦查科长王少华及侦查员徐宗正等大赶赴现场,并迅速组织了由东城公安分局,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相关单位参加的二十多人的侦破组。

侦破组听取了展览会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的发案经过。

13日这一天,展览会是8时开门,7时30分讲解员李荣昌用玻璃纸将枪包好,放在陈列台上:讲解员沈贤琪于10时5分左右接李荣昌的班,第一次讲解她还拿起这支手枪让参观者看,在第六展室讲了约有六分钟左右就到了第七展室,在第七展室约有六七分钟的样子返回第六展室。这时沈贤琪想看一下展品放置是否整齐就发现手枪不见了!此时约在10时40分左右。沈一方面找李荣昌照看展品,一方面向展览会办公室汇报。办公室负责同志立即关闭大门,禁止人员出入,在10时50分钟左右向公安机关报案。

据讲解员介绍说,戴维斯手枪是第六展室的主要展品,最引人注目;尤其是青年学生,有的学生不但好奇地观看,而且还拿起来评论一番,有的甚至当场绘制该枪的样式。

军事博物馆的岳飞璜同志介绍了手枪的基本特征(1)枪的长度从枪尾至枪口大约18公分的样子,(2)颜色为烤蓝色,(3)该枪已无木柄,(4)该枪为六轮手枪。经现场勘查,侦破组认为,该枪被盗无疑。

侦破组决定以12月13日来展览会参观者为主线展开调查。

侦破组查清,12月13日来展览会参观的共有2015人,其中关门前走的有569人,未走已登记的有1446人。

侦破组立即以北京市公安局的名义向全市发出“通报”,要求各单位对12月13日来展览会参观的可疑人员进行调查,尤其对脱离了集体而单独活动的人要进行审查。要求派出所对本管界的中小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对本管界的旅店要布控,发现枪支或可疑的人要及时报告;对本界的管制分子、政治可疑分子必须严格审查。

侦破组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市内35个派出所开展工作,侦查员们曾去六百多个单位调查摸底,调查了大量的可疑线索;有的同志眼睛熬红了,脸消瘦了;有的不顾个人问题,全力投入这个案件的侦破工作。遗憾的是,仍没有找到作案人。

1959年1月25日,侦破组召开了会议,总结了前一段的工作。会议最后决定,调查工作暂告一段落,戴维斯手枪被窃案由公安机关各单位的保卫组织,结合日常保卫工作寻找发现线索。


三、一个经常报案的“积极分子”

转眼到了1961年。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处的档案室中,存放着“戴维斯手枪被窃案”的卷宗,但在归类的统计表上仍填写为“未破”二字。但是,原来参与破获此案的领导和侦查员,心里仍铭记着这个案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

是年4月21日,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地区发生一起反动传单案件。在该地区的赵家楼胡同的墙上,大羊宜宾胡同3号门上、大土地庙胡同电线杆子上,宝珠胡同地上及厕所里,发现了署名“反共同盟会”的反动传单多张。传单内容恶毒攻击共产党、诋毁社会主义制度。东城公安分局在市局政治侦查处的协助下,组织得力的侦查人员侦破此案。

东城公安分局的领导和侦查员们一起分析案情,鉴于作案分子几次都在上述几个胡同里作案,作案分子很可能居住在这地区。在该地区居民委员会的协助下,东城分局组织侦查员日夜蹲守。

通过几天的观察,发现有一年轻人,每次发案都主动地向居委会治保主任报案。开始,侦查员们对他的举动表示欢迎和赞赏:在居委会主任心目中,他是一个协助破案的“积极分子”,每次报案后,治保主任都总是投以赞许的目光或给予几句表扬。后来却引起了侦查员们的怀疑和思考:“为什么一发案他就知道?”

从一件事上侦查员把谜底开开了4月26日晚11时许,暄嚣一天的城市静寂下来,工作一天的市民大都酣然地进入了梦乡。发案现场的几个胡同里万籁俱寂,阒无一人,只有侦查员的几双眼睛,在茫茫夜色中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这时,发现经常报案的这一年轻人,从家中鬼鬼祟祟地出来,在胡同里走了一遭,胡同里立刻出现了反动传单。他又向治保主任报案称,“他见到了一个留大背头的人,骑自行车过去了。”但侦查员根本没有发现这个留“大背头”的骑车人。分明是报案人在撒谎!

侦破组决定调查一下这个年轻人。经查,该人叫金宪英,男,30岁,北京人,旧职员出身,学生成分家住大羊宜宾胡同1号,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办事员。自1957年4月以来,他泡病号在家闲住。据街道居委会反映,金有盗窃职工手表、钢笔和其他衣物的嫌疑。

东城公安分局决定,以盗窃重大嫌疑传讯金宪英。后根据传讯结果,对其住宅进行搜查,结果,搜出金盗窃他人的苏式手表两块,“派克”牌钢笔等物品和署名“反共同盟会”反动传单底稿,并且还发现了生了锈的手枪零件。

在金宪英家中发现了手枪的零件,引起了曾在三年前参加侦破戴维斯手枪被窃案的一位老侦查员的思考。是否是戴维斯手枪?从作案地区来看,两起案件同在一个地区,不过一起是刑事案件一起是政治案件而已。

在审讯室里金宪英对书写的反动传单及盗窃行为供认不讳。惟对手枪问题避重就轻,不老实交代。一会儿说这手枪是解放前一个美国人给他二伯父金月波(已死亡)的,后金月波给了他。一会儿说是金月波在1958年展览会上偷的,后来又全部推翻。金宪英在拘留所里大嚷大闹,说话语无伦次,似有精神病患者之态,但精神病医院的医生多次检查诊断,没有认定金是精神病患者。

后经预审员反复地进行政策“攻心”,金宪英思想上的防线彻底崩溃了,如实交代了本文前面所陈述的偷枪情节。

经专家检查认定,金宪英家中的手枪正是展览会上被窃的戴维斯手枪无疑!

这样,历经三年之久的戴维斯手枪被窃案真相大白!


四、“洋奴”心态的轨迹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金宪英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与其二伯父金月波的反动思想的影响、灌输分不开。

金月波出身于满族豪门,曾任清王朝的吏部主事,国民党统治时期,到美国驻华使馆武官处任华语教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金月波离职在家。1947年又回到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华语学校任华语教员,负责人是他原来的学生包瑞德准将。包瑞德是原美国驻北京总领事馆武官处武官,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包除了每月给金月波固定薪水之外,还额外给一些钱周济他。北平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金月波还领取美国人给的“遣散费”,他对美国人“感激涕零”。

金月波和金宪英生活在一起,常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金宪英的思想,行为影响很深。他经常对金宪英讲,你出身满清贵族,应享受国家的俸禄,一辈子不用去做事,吃美味佳肴,穿绫罗绸缎,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但如今不行了……使金宪英从小就养成了好逸恶劳的坏习惯最后,走上了盗窃他人财物的道路。

金月波经常向金宪英灌输,美国是如何的“民主”,如何的富强,使金宪英崇美思想严重。久而久之,金宪英非常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组织反革命小集团,散发反动传单,反对共产党的领导。

金宪英经常听金月波讲,美国空军中有一个“王牌”驾驶员叫戴维斯,是一个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驾驶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过战功,这使金宪英在思想上对戴维斯产生了盲目而狂热的崇拜,当在展览会上见到了戴维斯手枪时,欣喜若狂的心理使他难以控制。心想如果把这支手枪窃走,送给美国人,定能立奇功一件!美国人会更相信他,会给他更多的好处。于是,他本着为美国人“献功求赏”的卑鄙心理,做出了为后人唾骂的罪恶行径。

金宪英被公安机关逮捕后,经北京市人民法院审理,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本文转载自《逐木鸟》“尘封档案”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