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不能讓科研經費成為一些人口中的“唐僧肉”

一手要項目,一手“轉包”“分包”,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工程承包領域,在科研領域也時有發生。當前,科研“以項目論成敗”的導向使得科研人員不得不積極爭項目、囤項目,幹不完再分包出去;一些“學閥”壟斷大項目,充當項目“二傳手”;甚至個別科研人員在項目中“藏貓膩”,通過假分包、假外包,虛報勞務費等方式違法套取項目資金(據9月2日《半月談》)。

在職稱晉升、人才評選、學科評定等方面,科研項目是重要的衡量指標。所以,很多高校、科研院所都積極申請科研項目。由此,便產生了這樣的問題:一些教師不安心於教學,追求名利,損害了學生權益,違背了學校教書育人的目的,也滋生了假分包、假外包,虛報勞務費等科研亂象。

正因科研項目“油水足”、變現快,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教師、科研人員都趨之若鶩。部分科研人員坦言,要跑項目,某種程度上就要靠託關係。只有請客吃飯、搞好關係,才好拿項目。而“官大學問大、權多項目多”,科研項目按照行政級別分配的現象也非常常見。諸如院長、校長、院士等身居“高位”的人更容易利用自己的聲望和人脈關係“拿項目”“攬課題”,然後再轉手。而一些科研人員還會以課題需要相關單位提供技術協助或者諮詢為藉口,通過與相關單位或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的手段,將科研經費撥付給該單位或企業,事後以其他名目將科研經費套現後返回到自己手中。

科研人員套取科研資金,這已經成為一種科研腐敗。科研項目被一些人壟斷,科研經費被套取,使本就有限的科研資源被浪費,甚至落入了私人腰包,並不利於產出真正的科技成果,卻會讓學術圈陷入拉關係、請客吃飯的烏煙瘴氣之中,潛下心做科研的人少了,弄虛作假、想方設法“分一杯羹”的人多了。長此以往,可能會使科研項目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之中,一些科研經費不僅沒有澆灌出科研成果,惠及全社會,反倒養肥了一些既得利益者,成了一些人口中的“唐僧肉”。

科研項目亂象,與科研項目經費不公開透明有很大關係。對此,需要推進科研項目經費的公開透明,保障經費分配與使用的公開、公正,讓科研人員的利益公開化、合理化。要加強對科研項目的管理和監督,監控科研經費的使用等。還要對科研腐敗現象零容忍,加大懲治力度。另外,也要改變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痼疾,讓教師能夠安心於三尺講臺,給科研項目“降溫”,給被冷落的教學“升溫”。只有多措並舉、綜合施策,才能保證科研項目不會成為被一些人爭搶的“香餑餑”,而是迴歸科研本質,從而讓科研經費的每一分錢都能用在刀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