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杨彦超:笑对生活 双手撑起一片天

杨彦超:笑对生活 双手撑起一片天

看着自己的葡萄,杨彦超喜笑颜开

双脚无法直立,甚至扭曲到变形,拄着一双拐杖,步履维艰,蹒跚前行,但他依然是家里的顶梁柱,毅志不屈,努力维持一个家;他始终是家里的主心骨,积极乐观,笑对生活喜与悲。他是石溪镇深沟村三组的杨彦超,作为一个丈夫和一个父亲,即使生活对他不公,他从无抱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双手撑起一片天。

杨彦超,51岁,二级残废,石溪镇深沟村三组人,家住犍为原电石厂职工宿舍,妻子是三级残废,女儿在外务工,一家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杨彦超在家发展产业,从种梨到种葡萄,从种植到售卖,都亲力亲为。

杨彦超:笑对生活 双手撑起一片天

拄着拐杖前行

二十多年前,杨彦超在煤矿上班,拿着固定的薪资,一家人节省着过,也能正常的开销。可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正直年轻力壮的杨彦超,突遇意外事故,导致腰、腿受到重伤,在病床上躺了上百个日日夜夜后,却再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了。突如其来的意外,如晴天霹雳,打破了原本平淡宁静的生活,让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一下子成了贫困家庭。

可太阳每天会升起,生活还是要继续。杨彦超甚是乐观,要“站起来”,只能靠自己。杨彦超说:“只要有一口气在,能做的,我就要做。受伤以后,党和政府很关心我,亲戚邻里很照顾我,我不能让大家失望,更不能放弃自己。”来不及感受伤痛,他凭着自己的坚韧和毅力,再次站了起来。

从此,拐杖代替了他的双腿。这些年来,他卖过卤鸭子,补过皮鞋,种过梨……拄着拐杖,上山下乡,爬坡过坎,杨彦超从未停下脚步。一路艰难的走过来,他尝尽了生活苦涩,历经了生活苦难,付出了比肢体健全人更多的努力,努力让自己和健全人一样。

杨彦超:笑对生活 双手撑起一片天

除草

2014年,看着自己兄弟种葡萄有搞头,杨彦超也加入到了种葡萄的行列中。他在石溪镇深沟村和河西村,两个距离相隔较远的村,共承包土地4亩左右,全部用来种葡萄。农产品的生长过程总是复杂漫长的,长得怎么样了;有没有长虫;周围的杂草长多了吗等等,都让他放不下心。为了能结出优质的葡萄,从种子播种以后,他每天都会仔仔细细、逐片挨个的检查,日复一日,一天也不懈怠。附近的村民都说,经常会看到他一个人拄着拐杖,一颠一簸的走到地里,自己趴在地上拔草,有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

“市场大了,竞争就大了,葡萄也得出新花样。我今年出的新品种,个个又大又甜。”杨彦超说,最开始种葡萄,种的都是巨峰、夏黑、红富士,现在除了这些,地里还有妃子笑、红提等新品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杨彦超不断在种植过程中摸索创新,经常看电视学习理论知识,尽管双脚不便,他还跟着村主任一起到过夹江、眉山、彭山等地学习葡萄种植技术。

杨彦超:笑对生活 双手撑起一片天

杨彦超与他的葡萄园

葡萄种好了,销售却成了一大难题。这个葡萄成熟的季节,村里没有合作社,批发给果贩又几乎没有利润,杨彦超只能靠自己。每天清晨,他都会骑着电动三轮车到山上,大家帮着他把葡萄装到车上,然后他一个人拉着满满一车葡萄,到东门口农贸市场口子处卖。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完,生意不好的时候,只得拉回去。

黄桷树下,那个拄着拐杖的身影,应该是忙碌又熟悉的。4亩地葡萄,每亩地产量3000多斤,也就是说杨彦超要卖掉一顿多重的葡萄才能将地里的葡萄卖完,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个大工程。可杨彦超却笑着说:“自己的力量虽小,卖一点就多一点收入,总是好的。”收入不多,物尽其用,加上政府的的补贴,杨彦超有了自己的房子住,基本生活也有一定的保障。

政府的扶持,亲友的帮助,自己的坚强,让杨彦超摆脱了残疾的阴霾,重新踏上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51岁的他,乐观向上,怀揣对生活的热情,用全身心的努力,证明自己可以做得好。

厄运面前,不绝望于生活。身残志坚,正是杨彦超成功脱贫,幸福生活的不二法宝。

杨彦超:笑对生活 双手撑起一片天

葡萄颗颗饱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