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村民贏了官司卻拿不回耕地

村民贏了官司卻拿不回耕地

滑縣,河南第一產糧大縣、連續多年的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被人們譽為“豫北糧倉”。耕地,是這個縣經濟發展依託的命脈。

8月9日、11日,央廣新聞“中國之聲”、《南方都市報》等媒體相繼報道了“滑縣政府部門經商辦企業”“政府被指與民爭利”……8月9日,滑縣縣委、縣政府發佈通報:已成立由紀委監察委牽頭、相關部門參加的聯合調查組,對“河南滑縣政府公職人員在企業兼職”問題深入徹底調查,依法依紀依規嚴肅處理。

至今,一個多月過去了,公眾仍未見到當地政府給出的調查結論。而另一邊,處於爭端核心的西小莊村,也不平靜。

糾紛源起村幹部違法租地

只有52戶人家的西小莊村,坐落在滑縣城關鎮。這場爭端的起因,是西小莊村村民與原村支書所辦企業的一場土地租賃糾紛。

一直以來,西小莊村有個不成文的村約,村集體土地“添人加地、減人去地”“五年一小調、十年一大調”,讓村民們都有餬口的耕地可種。2003年,恰逢十年大調地的當口,村裡騰出250畝土地,在全村各戶中重新分配。

但是,2003年5月21日,在沒有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大會的情況下,該村村委會與河南華聯農牧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聯公司)簽訂了一份土地租賃合同,將這250畝土地租給了華聯公司,租賃期為20年。而華聯公司時任法定代表人柴永安,正是當時西小莊村的村支部書記。

蹊蹺的是,這種租賃竟是無償的。合同簽訂後,柴永安在地裡種上了葡萄。此後十餘年,250畝土地的承包費,村民一分錢都沒見到。因長期拿不到土地租金,且無法收回本屬於村集體的土地,全村47戶村民在2014年底把華聯公司告到法院。

2016年6月1日,滑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由於涉案合同簽訂前,既沒有召開村民大會,也沒有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據此,華聯公司與村委會簽訂的土地租賃合同無效。無效合同依法自始無效。原告47戶村民表示返還土地問題不在本案中處理,是當事人自行處理民事權利的行為,與法不悖,法院予以准許。宣判後,華聯公司不服,提出上訴。同年11月16日,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維持了一審判決。

但在一審判決下來之前,即2016年春天,柴永安之子柴杉讓人在其中60畝田地裡播種了玉米。玉米秋收後,同年10月,柴杉又讓人在這60畝土地上播種了小麥。

法院的判決,讓250畝土地恢復到了土地租賃合同簽訂之前的原始狀態。判決生效3個月後,西小莊村委會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大會,將涉案的250畝土地平分給各家各戶。

村民們萬萬沒想到,正是這次分地,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誰曲解了法院判決

分地後,村裡百姓在葡萄園的荒地上種了花生、玉米、西瓜等農作物,對於已經存在小麥的60畝地,村民繼續施肥、澆灌、打藥精心管理。2017年5月28日下午,村民喊來收割機,收割了60畝小麥。

麥子收割過了半年。2017年11月16日,村委會主任羅海良、村代表張田海突然被公安帶走,並以涉嫌聚眾哄搶罪被刑事拘留。12月19日,村代表徐要德同樣以涉嫌聚眾哄搶罪被刑拘。警方稱,收割的60畝小麥,不該屬於村民,是他們帶頭哄搶。

自此以後,經常有施工人員開著挖掘機到西小莊村,要把村裡250畝土地用柵欄圍起來,遭到村民強烈阻攔,每次都有村民被拘留。據村民統計,截至2018年7月底,在250畝土地糾紛中,前後有25戶村民中的34人被抓,共達52人次。

衝突不斷的根源,在於政府和村民對那次分地的性質,理解上存在巨大差異。村民們認為,分地是村民自治的體現,但這種想法,不僅華聯公司不認可,滑縣城關鎮政府也不認可。

一直負責處理此事的滑縣城關鎮紀委書記胡朝亮在接受《法制文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判決書上顯示合同無效,但沒有要求返還土地”,250畝土地所有權屬於西小莊村委會,但使用權不一定就是村委會的。他認為,雖然法院判決《土地租賃合同》為無效合同,但土地使用權再分配,需要和鎮政府商議解決或再走法律途徑。

在胡朝亮看來,今天的混亂局面,是老百姓“不懂法”造成的。

不過,胡朝亮的這種解讀,也被西小莊村村民認為是對法院“合同無效”判決書的曲解。

政府被指與民爭利

採訪中,胡朝亮曾對記者提及,為解決西小莊村民與華聯公司不斷髮生的衝突,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引入和雙方都無關聯的第三方——滑縣文森開發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文森公司”)管理土地。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個甘願趟渾水的“文森公司”,實際上是滑縣林業局旗下滑縣文化產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文投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實際上,這個背景特殊的“官辦企業”介入後,不但沒解決問題,反而製造了一系列新矛盾——文森公司在沒有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召開村民會議,也沒有徵得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的情況下,在糾紛所涉及的、屬於西小莊村集體所有的250畝土地上,動土施工。村民阻攔施工後,又有多名村民被縣公安局行政拘留。

最終,250畝地全被人用鐵柵欄圍了起來,還安裝了大門。2018年7月,在田地裡的電線杆上,又新安裝了許多監控攝像頭。

西小莊村村民羅海廣告訴記者,“今年5月,鎮政府組織我們村村委選舉。選舉結果出來後,全體村民都沒有異議,當時政府工作人員說選舉有效,讓被選上的村委人員第二天到鎮政府填表以上報。可是,過了兩天鎮政府又變卦了,說選舉無效,給出的理由是被選出的3個人‘有上訪記錄’。隨後又組織進行了第2次選舉,結果仍是第1次的3人當選,之後就沒有下文了。從選舉至今,我們村村委一直空缺。”

對此,曾擔任過西小莊村村長的劉忠義提出異議,“選舉法寫得很清楚,年滿18週歲、沒有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中國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怎麼在西小莊村,又多了一條不能有上訪記錄?”

“村委會現在空缺,是誰利用村委會的名義,代替村民作決定的呢?”更讓村民們不解的是,“從2003年至今,村裡賬務不清不楚,一直由鎮政府掌控,百姓一無所知。”

一位熟悉西小莊村情況的人士表示,眼下政府和文森公司的做法,和當年村委會與華聯公司的做法如出一轍。“法院為什麼判決當年的租賃合同無效?還不是因為村委會把土地承包給華聯公司之前,沒有經過村民代表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決定,那現在是不是要重演這個歷史?”

土地爭端,出路在何方

250畝土地,到底誰說了算?圍繞著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滑縣官方與西小莊村村民之間,產生了兩種截然對立的看法。

2018年9月12日,西小莊村村民羅海廣向本報反映,大概在一週之前,圈住250畝土地的鐵圍欄打開了門,“鎮政府通過村裡廣播通知村民,讓在10月1日之前,把百姓各家種在地裡的花生、玉米等農作物收割掉,10月1日之後,圍欄將再次關閉,村民禁止進入這塊土地。”除此之外,“調查組的工作沒有任何進展”,羅海廣告訴記者,對於調查的結果,村民們普遍“不樂觀”,大家感覺聯合調查組像是“走過場”。值得注意的是,“和村民嚴重對立的胡朝亮,也在調查組中。”

針對西小莊村村民反映的情況,本報記者於9月12日向滑縣縣委核實求證。15日,滑縣縣委外宣辦回覆稱,“鑑於秋作物已到收穫季節,為減少損失,爭議土地上種植的秋作物,由農戶於10月1日前自行收割完畢。”至於調查結論何時出爐,滑縣官方並未給出時間表,只是表示“工作組仍在積極開展工作”。

發生在滑縣城關鎮政府和西小莊村村民之間的土地爭端,還在持續中。到底是政府為民排憂被誤解,還是政府的“官辦企業”與民爭利?官方和村民各自的說法不一。這不禁讓公眾擔憂,這場曠日持久的矛盾,究竟出路在何方?

本報記者 嶽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