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滬蘇邊界這條“斷頭路”要通了!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2018年9月,首條長三角省界斷頭路——崑山市錦澱公路對接上海市青浦區崧澤大道項目實現通車,一座全長380米雙向四車道的新橋取代原先橫跨在界河石浦港河之上的慢行橋。

這一項目不僅開啟了到2020年長三角地區消滅省界斷頭路行動,更先行先試探索區域一體化的創新協同模式,消滅“斷頭路”背後的無形之阻,促使區內要素資源有序流動,助力長三角地區實現高質量一體化。

近日,《群眾》雜誌記者深入調研,講述“斷頭路”通車背後的故事。


滬蘇邊界這條“斷頭路”要通了!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融入:推進交通一體化

長三角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基礎和先導。隨著社會各要素自然流動,長三角跨行政區城鎮圈已現雛形,從以往的客貨運輸,到如今的省際通勤,從上班族的雙城生活,到老年人的異地養老,長三角內部的來往互動愈發頻繁,在民間早就開始了一體化的進程。

然而,雖然長三角地區高速公路整體對接和普通國道骨幹網絡佈局已有較好基礎,但與市民生活、周邊產業發展緊密相關的縣道、村道建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特別是一些跨界地區的地方道路連通性較差,存在數量可觀的斷頭路。這些斷頭路一旦打通,即可增加路網供給,實現互聯互通,促進沿線資源的有效配置,“阡陌變通達”,更好地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進程。

崑山位於蘇滬交界處,緊鄰上海市嘉定、青浦兩區,多年來充分發揮銜接蘇滬的獨特優勢,積極融入近滬地區一體化進程,不僅建成全國首例跨省市軌道,更與上海聯合規劃將“花橋—安亭—白鶴城鎮圈”作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先試區。

要想建成30-40分鐘圈內通勤的跨行政區城鎮圈,崑山面臨的首要挑戰就是加快建設與上海互通的道路網。據統計,崑山現有斷頭路10條,包括盈湖路、曙光路、玉溪路、集善路、沿滬大道、濱江路、雙和路、北苑路、金陽路、洪湖路。

為此,崑山在整體梳理出與滬對接道路清單的基礎上,按“規劃明確、需求對接、就近接入、先易後難”的總體原則,根據交通需求、路網規劃和方案成熟度,積極與上海市相關部門對接,將打通省界尚未連通的斷頭路、改造提升已連通但省界處仍存在通行瓶頸的道路作為重點建設項目,加快推進實施。

攻堅:開展跨區域合作

打通錦澱公路對接崧澤大道的省界斷頭路,項目雖不大,實施難度卻超出預想。

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錦澱公路石浦港橋,橫跨在滬昆界河之上。這座僅有5米寬的小橋在建成的30多年中,成為了當地群眾往來的重要通道。然而,隨著使用年限增長,橋樑結構狀況惡化,車輛已無法通行。本世紀初,有關部門採用“堵”的方式,各自在兩側橋頭設置水泥隔離墩,僅供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兩岸路網就此被分割,來往車輛必須北上繞行。兩地群眾出行多有不便,對此意見紛紛,多年來信訪不斷,就連全國人大代表都提案表示關切。

為回應群眾關切,崑山決定著手推進錦澱公路橋樑建設改造工程。雖然該工程不涉及鐵路通道、土地指標,拆遷量也較小,但在實際操作中,因工程事關省際合作,崑山面臨決策、協調、執行三道關口,無法順利推進工程建設。此後,在多方協調下,崑山終於攻克了這三道關口。

01

決策關

跨區域合作需要雙方有職能相匹配的決策主體。從行政級別看,滬昆之間機構級別不對等;從職能設置看,上海市交通委員會是綜合性部門,統籌交通運輸、交通規劃、交通管理、交通設施等職能,而崑山則缺少相應的組織機構,需交通局牽頭規劃、公安等多部門協調參與。

2014年5月,在江蘇省交通廳牽頭和崑山市政府積極協調下,正式與上海交通委開展對接調研,崑山成立協調小組,包含規劃局、交通局、澱山湖旅遊度假區等部門。

圍繞打通省界斷頭路合作,2017年5月,青浦區、崑山市雙方政府簽定了《對接道路合作備忘錄》,就合作原則、合作內容、合作形式、合作機制達成共識,從而邁過了決策關。

02

協調關

規劃與審批是省界斷頭路建設項目的兩大攔路虎。規劃不同步,會直接導致對接道路項目無法做好規劃預留和紅線控制。審批的困難在於路權的跨省性質,使得整體審批權限一般歸屬於兩地省級或以上部門,程序較為複雜。

2015年,崑山交通局牽頭與上海青浦區建管委就錦澱公路與崧澤大道對接道路規劃進行多輪溝通,就技術標準、建設規模、道路斷面與線型銜接、界河橋樑方案、省界檢查站設置、交通標誌標線設置、投資估算等方面工作進行對接,終達成共識。2016年,雙方單獨立項向各自上級報批並獲得通過。

03

執行關

錦澱公路與崧澤大道對接項目建設,不僅涉及界河橋的改造工程,還包括兩地雙向4快2慢車道的拓建,還有約170米路段的同步改造,共計全長約890米。

崑山借鑑當年上海軌道11號線崑山段的軌交代管模式,主動提出委託代建的建設方式,解決各自立項審批後工程統一建設的問題,打破了按屬地原則分別建設的慣例。

同時,明確交付後的運營養護管理職責,嚴格統一的養護規範標準,確保“暢安舒美”。2017年8月,雙方簽定橋樑代建合同,同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

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

2018年6月1日,皖滬蘇浙四地交通運輸部門聯合簽定《長三角地區打通省際斷頭路合作框架協議》,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滬昆錦澱公路與崧澤大道對接項目的思路以及建設模式。回溯長三角省界斷頭路首通項目花落崑山的歷程,不難發現,面對新時代新要求,崑山充分發揮銜接滬蘇的戰略支點作用,一馬當先,主動融入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

破思想之阻

省界斷頭路之所以長久存在,

其背後是“一畝三分地”的思想壁壘在作祟。必須認識到在互聯互通的時代,只有促進各種要素資源更好地流動,才能做好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這篇大文章。“行政有邊界,發展無邊界”。崑山從認識層面上解放思想,堅持問題導向,敢想、敢當、敢為,成功破解了斷頭路這個當前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面臨的瓶頸。

聚改革成果

崑山堅持以改革的行動、創新的思維,消除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阻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得益於道路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取得的成效,滬昆之間深化聯合執法機制、創新治理手段,是力保長三角地區省界斷頭路首通的一大關鍵。2018年5月以來,滬昆還共同簽署道路運輸一體化執法監管、公安城管一體化聯動戰略合作等協議,實現周邊城市鏈式管控、跨領域跨部門聯合執法,開創了一體化綜合治理格局。

立協同之基

面對跨區域協調難度較大的問題,崑山人不等不靠,以“一盤棋”的決心和魄力,推進統籌聯動協作,破除行政區劃割裂下的協同不夠、包容不足。他們主動上門談對接,邀請對方前來調研,促進規劃共同研究編制,使因行政壁壘“斷頭”多年的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走向互聯互通,更讓制度體系對接起來。2018年6月,崑山與嘉定、青浦、松江和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虹橋商務區共同成立“4+2”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實踐聯盟,共同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度融合示範區。

崑山積極探索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協同合作發展路徑,首通省界斷頭路成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生動樣本”,不僅上演了一出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精彩大戲,更彰顯出新時代“崑山之路”從頭越的決心與行動力。

摘自《群眾》2018年第17期,原標題為《打通省界斷頭路的創新之舉》

滬蘇邊界這條“斷頭路”要通了!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