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穿鞋走路①|湘鄉祕聞:棋梓橋的“李家堂客”竟是日本藝妓?

村民談起她時稱她叫李家堂客。我在小說裡給她取了一箇中國名又取了一個日本名,後來一想還是“李家堂客”這個好。

這對1944年的李家伢子來說,真的是“不期故得討了個堂客”。

上月一篇《不期故得討個堂客》,引起了一點反響,不僅收穫了上萬的閱讀量,增加了一批真誠的“微粉”,而且引發了一些有趣的探討。

一個朋友緊急約見我,告訴我一個與此主題有關的故事,並反覆聲明是真實的。恰巧此前我也隱約知道這個故事。

十五年前,曾以這個故事為基礎寫過一箇中篇小說《大宅》,但那時是手寫的,工作幾經變動,家也搬了幾次,原稿不知散落何處了,想來頗有幾分悵惘。

之一

我在韶峰水泥集團工作的時候,得過一份兼差。那時棋梓街上新開了一家酒店,取了一個大氣的名字叫韶峰大酒店,相對街上其它小店,裝修稍微高檔一點,場面稍微大一點,但在那時的棋梓橋已有鶴立雞群的氣勢了。

酒店有三個老闆,都很年輕,而且經歷上都有點小傳奇。領頭的那個姓李,長得眉清目秀,很斯文的樣子。有天他認真地找到我,要我為他們酒店當文化顧問,開出的俸祿是我每個星期可以到酒店請一次不太誇張的客。

穿鞋走路①|湘鄉秘聞:棋梓橋的“李家堂客”竟是日本藝妓?

我雖然認為一個酒店並沒必要請一個文化顧問,但經不起他幾次三番的遊說,自己覺得能免費去吃喝也是挺光榮的事,於是就答應了——這個文化顧問當了不到一年,體重迅速增長了十多斤,加上免費的酒容易醉人,幾次大醉之餘,高談闊論,讓自己裝得像一個狂生模樣。

幾個老闆經常陪我醉得天翻地覆,醉了就狂吐自己的隱私。可惜我們都太年輕得沒多少經得起一吐再吐的故事。

之二

李老闆有次酒醉後,說他的奶奶是日本人,而且是隨侵華日軍的藝妓,讓我們笑得前仰後翻。

穿鞋走路①|湘鄉秘聞:棋梓橋的“李家堂客”竟是日本藝妓?

我說:“你乾脆說自己是一個大地主的公子,曾帶人到街上調戲良家婦女,我們會更相信。笑過後和這個日本女人的孫子握手言歡。但這居然是真的。

幾個月後,他帶著一個美女來找我,說他準備赴日本和奶奶相會。我當時以為他為了堅定身邊這位姑娘的心而製造一個美麗幻影。

穿鞋走路①|湘鄉秘聞:棋梓橋的“李家堂客”竟是日本藝妓?

看到我懷疑的表情,他找到我房間的電話,按下免提,號稱要撥通了一個遠洋:電話通了,傳來的是蒼老的女聲:純正的湘鄉話。

我在旁哈哈大笑。“兄弟別演了,電話要收費的。”他真的急了:“奶奶,講日語講日語。”

湘鄉話變成了日語,至少聽上去是日語。講著講著,有抽泣聲摻雜其中。我終於相信了這個故事,電話那頭的女人,走過了怎樣一段異國人生,如何實現了從日語到湘鄉話的完美轉變?

之三

帶著這些疑問,我決定去那個日本藝伎生活過的村莊採訪。

穿鞋走路①|湘鄉秘聞:棋梓橋的“李家堂客”竟是日本藝妓?

村子就在萬羅山底下,騎單車用不了多久。但要跨過五十年的歷史,去探尋一段傳奇還是很費周折。

找到幾個在曬太陽的老人,問起李家婆婆的事,他們竟然也是才知道這位李婆婆是日本人:“她一直說她是山東逃戰亂來的,李家伢子相信了她,後來在叔公的主持下又娶了她,生兒育女的,誰也不知她是日本人。”

“幾十年,同一個村住著,也耕田也餵豬,沒什麼不同。”“就是一點,沒回過孃家,也沒孃家人來過。”

“說的話?就是我們這兒的話,好久了,我們都不記起她說的是山東人了,覺得她就是從隔壁村嫁過來的。”

“人還好,就是有點走神,講著話做著事,就發楞了,喊她也不應。”

“文化大革命那會,好象是查過她,但沒查出什麼,說是山東人,受過好多苦,家裡人在戰亂中沒了音訊。反正沒批鬥過她。”

“什麼時候來的,民國三十四還三十三年,真不記得了。這要問李老倌本人,但李老倌前幾年死了。”

至於怎麼才知道她是日本人,村裡的老人們說出了幾個版本。

一是說她到水泥廠去看望兒子(即李老闆的父親),看到了一張報紙,上面有關於中日友好的消息(那時還沒有釣魚島事件一說),於是她動了心,坐車到縣城找到有關部門,縣裡把情況反映到省裡,有關部門還真查實了此事,於是送她迴歸日本。

一說是她在日本的弟弟,向中國駐日使館打聽他在華失聯的姐姐,左找右找,找到了湘鄉,找到了她。然後接她回家。

第三個版本最富浪漫色彩:說她在棋梓街上,聽到廣播裡放一個日本歌,突然大哭起來,引得周圍人圍觀,圍觀人中有一個人是個老師,問清情況,幫她到有關部門找到政策……

是一個什麼日本歌曲,有說是《北國之春》有說是《草帽歌》,有說是當時熱播的日本劇《血疑》的主題歌。

穿鞋走路①|湘鄉秘聞:棋梓橋的“李家堂客”竟是日本藝妓?

我回廠後去查了歷史。1944年4月,湘鄉淪陷,湘鄉藉抗日將領彭位仁率國民革命軍71軍與日軍在潭市、谷水激戰,7月發生了萬羅山之戰,並在那裡擊潰了日軍一個聯隊的進攻。直到年底,日軍才進駐谷水街。

如果這個藝伎是1944年來到李家村,那她是在氣焰囂張之時,逃離軍營躲到農家。

1845年4月,日軍第20軍發動進攻芷江機場的戰役。史稱雪峰山會戰,這時的日軍已日薄西山,很快就被國民軍擊敗;而國軍主將是王耀武,正是山東人。

她在日軍潰敗的時候逃跑到棋梓橋,因為害怕國軍追捕,就謊稱自己是從山東逃難而來的。

之四

那個小李老闆已經興高采烈去日本了。要清晰完原這個日本藝伎在這裡的人生線路是不可能的。

穿鞋走路①|湘鄉秘聞:棋梓橋的“李家堂客”竟是日本藝妓?

有一些疑問沒法得到解釋,比如,她才到村裡,不會講中國話,怎麼騙過那些好奇的村民呢?日軍戰敗從湘鄉撤退,少一個藝伎,怎麼不去尋找查問呢?湘鄉話如此難學,她是怎樣快速學會與村民打成一片,以致他們都忘記她的來歷不明?

最大的一個疑問,那個當年的李伢子瞭解她的來歷身份嗎?是他和她共同製造一個謊言,還是他接受了這個謊言?

於是,我就在水泥廠的幹部樓為這個藝伎寫一個小說。準備動筆的時候,我才忘了問這位藝伎的姓名,是什麼什麼子還是百合、菊花之類。

村民談起她時稱她叫李家堂客。我在小說裡給她取了一箇中國名又取了一個日本名,後來一想還是“李家堂客”這個好。

對1944年的李家伢子來說,真的是“不期故得討了個堂客”。

對五十年後的小李老闆來說,真是不期故得得到一個日本移民的身份。

對那時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來說,“不期故得”得到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無論怎樣“不期故得”,我也無法真實地結尾。

文末驚喜:

本文選自散文集《穿鞋走路》。從本週開始,“新飛訊”將陸續推出該系列散文。

頭條號“新飛訊”將在每一篇評論區選擇2位最佳留言者,由著作者親筆簽名並免費贈閱。

敬請關注“新飛訊”,並請私信告知郵寄地址與通訊電話等

穿鞋走路①|湘鄉秘聞:棋梓橋的“李家堂客”竟是日本藝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