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老子《道德经》赏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道德经》赏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老子《道德经》赏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赏析:

正因大道被废弃,圣人只有退而求其次,仅以仁义教化人心。正因大智慧被遗忘,小聪明与大奸大恶才风行。正因父子兄弟夫妇失去心法,陷入纠纷,圣人就只能强调孝慈。正因为君者失道、为臣者失德,圣人就只能奉劝为君者爱民、为臣者尽忠。愈往后世,做人的规范愈多、愈低、愈表面。这不是天道给人确定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而是人因一步步堕落,再也适应不了更高的规范,只能一层层降低要求。无论常人如何,得道者不在其中。得道者自在高处,只能以越来越高的标准自律,当然不会降身、屈志以适应世俗的肤浅准则。虽然他还在尘世,尘世的病毒却侵害不了他,刀枪也虐杀不了他,悲喜也波动不了他,动乱也妨碍不了他。得道者如何可以自在?唯因他经过艰苦而漫长的求道、修行、悟道的历程,所以才豁然洞开,如去如来。

老子《道德经》赏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