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有些人評上高級職稱後天天請假、不認真上課呢?

今天空氣流通暢


這個不只是學校當中存在的問題,而是所有事業單位都可能發生的事情,並且暴露了當前我國職稱制度的一大弊端——能上不能下。

我國事業單位分為管理崗、專技崗和工勤崗。三種崗位的晉升方式有所不同,其中專技崗位主要是靠評聘職稱來提升工資收入的,而目前職稱制度中存在的一些的問題讓廣大專技人員詬病不已。


首先就是評審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比如過於重視論文而忽視實際教學水平,非教學一線工作者反而更容易評上職稱等問題,讓被評上的人員並不能真正服眾。

其次就是職稱的職數限制。對於一個事業單位而言,中高級職稱的比例是較低的,特別是基層單位,十個人裡面只有一個能夠聘上高級職稱,兩三個中級職稱,而其他人不管表現再優秀,也只能在初級職稱上待著。

最後就是職稱的能上不能下問題。相對於公務員來說,事業單位的人員流動性是比較差的,特別是專技崗人員大部分都是普通職工,基本沒有交流到外單位的機會。而職稱被聘上後沒有犯錯誤基本就是終身制,所以一旦職稱職數被佔滿後,沒有聘上的人員只能熬到聘上人員退休才有機會。因此聘上的人員達到了天花板,然後開始混日子;沒聘上的人員看不到希望,也只能混日子,所有人都沒有積極性,單位的工作氛圍變得很差。

目前,國家在不斷地深化職稱改革,希望這些問題能夠受到重視,讓職稱制度不是少數人的福利,真正能讓大多數人滿意。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不要把“有些人"的表現拿來評價,因為他們只是少數人,大多數人是稱職而努力的。同時部份人對評職稱意見不小,談點個人看法,誰要噴要罵都可以,但人說話不能不講良心。本人也曾經是學校評審組成員之一,學校接到上級下達的指標後,通過以下程序對申報人進行評審:傳達文件、宣佈條件和指標、個人書面申請、個人成果展示(群眾參觀)、個人述職(大會),群眾無記名測評(大會 無記名投票)、評審組評審(對教育教學成果、勞動態度、群眾測評情況、家長反映等綜合打分,排名)、公佈評審結果、公示一週、填表上報。整個過程是公開公正公平的?哪有那麼多黑幕?如果真那麼黑,學校工作如何開展?如果那麼黑,教師一反映,校長書記首先挨批,馬上作廢重評。也可能某些學校某些校長有不法行為,但肯定不是主流!如果不評職稱,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大家退休工資一樣,這樣能幹好工作?!你信嗎?


雪山鷹31


高級教師上課需要認真嗎?神槍手需要認真瞄準嗎?特級大師和公園老頭下棋需要認真嗎?


古今880


看到這樣的提問,我總忍不住嘆息。

如果這些高級教師只是一普通教師,他“天天請假、不認真上課”屬實,學校領導能允許嗎?學生和學生家長也沒有意見嗎?再者,難道學校沒有考勤制度?績效考核也是名存實亡,只是個擺設?

我曾經在別的回答裡說過,人的本性是好逸惡勞,缺少制度約束和有效的監督,自律是靠不住的。

在一所學校裡,任由個別人奸猾耍賴撒潑打滾而造成惡劣影響,校長難辭其咎。

但如果是誇大事實,把“不願意上課”“天天請假”等大帽子扣在那些高級教師頭上,只不過是心裡嫉恨人家工資高,恐怕這也是病。

我們都應明白一個基本事實:高級教師也大多是從“低級”教師一步一步攀登上來的,他們也曾經長期拿著低工資,也曾經努力工作過,奉獻過。現在,他們有的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了,做一些輕省的工作,應該得到理解。

同時,當下薪水少、工作重的年輕教師,將來也要一步步攀上晉級的臺階,也會成為高級教師甚至正高級教師;同樣,他們也會年紀漸長,也會慢慢變老,也可能還會接受更年輕一代的嫉恨或者嫌棄。

今天是星期六,我接到通知到學校加班,整修學校的圍牆、廁所、教學樓樓梯和欄杆。人工太貴,校長不願意出錢,就讓包括他和我在內的四名男教師臨時充當泥水匠和粉刷匠。幹活的時候閒聊,校長給我算了一筆賬,他感嘆道:田老師,你的工資可不少啊!

是的,我就是所謂的高級教師。我不管在哪裡都承認自己現在薪酬待遇超出了預期,不但是我初入職時不敢想象,哪怕就在數年前,我也想象不到。

就因為不願意被人揹後指點,我樂意總是每天到校最早、離校最晚,也自覺擔課最多而請假最少。

我沒有告訴校長我當初入職時工資是多少,這裡不妨對各位坦白:我是1985年以臨時代課教師的身份走上講臺的,在最初的兩三年裡我每個月的工資是二十塊零九毛。到1993年轉為正式教師前,月工資一直沒有超過80元。1990年我在鄉中學任教,擔任初三畢業班班主任,但班主任費只能造表到另一位公辦教師的名下。年齡比我略小的公辦教師,工資是我的兩倍多。

轉為正式教師後,工資一下子變成了300多;此後直到2006年,月工資總算突破了1000元。到2009年,我晉升為高級教師,月工資也達到了近2000。最近兩年,我們地區的教師工資大幅提高,到了2019年2月,也就是本月,我的打卡工資終於超過了5000元;此外每個月還有基礎績效和獎勵性績效以及鄉村教師補助,加在一起也是好幾千。

這就是一名普通所謂高級教師的薪酬增長簡史。

才入職幾年,就急於要拿到高薪水的,對人家老教師橫加指責的年輕朋友,您不妨放平心態,稍安勿躁。

——你們的機會多著呢,請放過老同志一馬吧!


花眼看花


天天請假不可能的,病假要醫院證明,請假半個月以上扣全月的績效工資和獎金,事假一般不可以請的。長病假要二個縣級醫院證明,還要扣年終獎,我們省全年獎金好幾萬的,所以一般不請假的,請假扣工資和獎金很多的,領導要老師請假一般情況下教師不請假的,請假多了自已所任課的班級教學質量會下降,這樣考核也會比較差,對自已的面子也過不去,更何況考核與獎金掛鉤。如果教師取得高級職稱後天天請假說明他師德差,還有學較考核制度有問題。


手機用戶70234401972


為什麼有些人評上高級職稱後天天請假,不認真上課,關於這個命題的回答,我們一線老師最有發言權,且聽老師慢慢的分析給大家看。



第一、“為什麼有些人評上高級職稱後天天請假,不認真上課”這裡指的是有些人,並不是全部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都會天天請假,不認真上課。所以這裡指的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大多數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每天都會兢兢業業的給學生上,教書育人。



第二、可是還是有很少的一部分教師,他們在沒有評上高級職稱的時候,工作很努力,是教學方面的骨幹,一旦評上高級職稱以後,思想就放鬆了,認為自己是高級教師了,已經是教師中的頂峰位置了,自己再拼命的工作也沒有再高的職稱讓自己晉升了,所以對自己要求就放鬆了,心裡面想著反正自己再怎麼幹都是這樣,自己已經是高級教師了,沒有必要在拼命的工作了,可以停下來喘口氣了。於是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工作上不再積極努力的,抱著大家做什麼?我自己做什麼就可以了,反正自己已經是高級教師了,幹好幹壞都是一個樣。所以有事就請假,上課的時候也是很馬虎,甚至作業都不怎麼批改,給其他老師造成了“天天請假,不認真上課”這樣的不好印象,實際上是不會這樣的,怎麼可能天天請假,只是給其他老師的感覺是這樣,造成這樣不好的印象實在是不應該,和自己的高級職稱不相對應,真的對不起高級職稱這樣的稱號,抱著這樣的思想去工作的老師就太不應該了,希望 評上高級教師的老師,更加要努力的工作,教書育人,給高級教師的職稱增添光彩,做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



第三、“評上高級職稱後天天請假,不認真上課”這種情況幾乎是沒有的,只是給其他人造成了假象。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誤會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就知道了: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大多數年齡都偏大,好多教師都是50多歲的人,這些教師常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年紀大了行動不便,各種職業病、疾病已經上升了,因為年齡大,病痛又多,所以這些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會經常請假去醫院,所以不明真相的人就會說:“他們天天請假,不認真看課”,實際上不是這樣,這只是一種誤會而已。




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是很認真的給學生上課,有些老師甚至生病了,都會努力撐著,不願意請一天假去看病,就是怕耽誤了課程,耽誤了學生的學習,大家有什麼看法?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一起來這裡討論。


紹明伊文


首先說,這是由現在的職稱制度造成的,但是也只是一些老師的情況。

現在的職稱制度在很多地方是評聘分開。也就是老師能夠評上高級,但是能不能聘上高級就要看各學校的高級聘任情況。舉個例子,某個學校上級主管部門在某一次聘任前給這個學校10個高級名額,但是該校有12個老師已經評上高級。這樣只有通過學校或上級制定聘任方案給老師賦分,得分前十名的老師聘上高級教師,享受高級教師的待遇。而沒有聘上的兩位老師只有落聘,享受一級教師待遇。這種情況在教師超編的學校會出現。


但是,像題主所說的那樣,老師評上了高級教師出現各種情況。的確老師在評上高級教師後,如果沒有落聘的危險老師或許會出現這種情況,特別是即將退休的老師。有些老師在沒有落聘危險的情況下會在學校裡教一些輕鬆的課程,如地教、勞技等。一些老師也許會只代幾節課。這種情況也是學校里老師感覺不公平的事情。



但是現在教育部門查空崗、查吃空餉等情況,這種現象越來越少。教育的不公平現象也會越來越少。很多學校的老師在聘上高級教師後還是需要繼續上課的。特別是一些師資比較緊張的學校更是如此。而這幾年,教師的職稱改革也是一直在進行中。相信隨著教師職稱改革的進行,老師各方面的待遇也會越來越好。


初中人教版英語


看到這樣的問答題,我總忍不住嘆息,如果這些高級教師只是一位普通教師,他“天天請假、不認真上課”是屬實的話,學校領導能允許嗎?學生和學生家長難道沒有意見嗎?再者,難道學校沒有考勤制度嗎?如果是這樣,老師的績效考核也是名存實亡,只是個擺設?職稱問題是每一個老師的最終追求,但是現在的高級職稱卻成了老師心中的痛,對於一部分評上高級職稱的人,我們可以瞭解到的現狀,除了一部分優秀的仍然在教學第一線上課的老師之外,大多數都是一些老弱病殘,所謂的老弱病殘是指,人家長年累月在所擔任教學任務重而累垮了。

是的,我就是安徽省示範高中的中學高級教師,不管在哪裡都承認自己現在薪酬待遇超出了預期,不但是我初入職時不敢想象,哪怕就在數年前,我也想象不到。就因為我不願意被人揹後被人“千夫指”,所以我樂意總是每天到校最早、離校最晚,也自覺擔課最多而請假最少。

某些人如果是誇大事實,把“不願意上課”“天天請假”等大帽子扣在那些高級教師頭上,只不過是心裡嫉恨人家工資高,或者是恐怕這也是病態生理的反應。


百花亭雜談


胡說,說話應該負責任。絕大部分高級教師都是學校的精英,仍然在一線教學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我認真瞭解了此話題,其實,學校為了更多的年輕老師能有做班主任的經歷和更多的榮譽,往往把重擔卸了下來,委於年輕老師以重任,讓他們有足夠的機會成長。高級教師用博大無私的胸懷給予並扶持年輕教師成長,現在許多老的教師不做班主任,獲得的榮譽也少了,不是他們比不上年輕的教師,而且給機會,給空間年輕教師成長啊!不然高級教師們還站在原來的位置上,那麼年輕的教師還有成長的空間嗎?老教師們在給機會你們,給成長的空間你們,你們現在經歷的成長痛苦掙扎,我們都是這樣一路走來的…


黃偉雄20


不是個別,是普遍現象,得高級就擺資格、教副課、去後勤、一個人的活兩個人幹、課時少、有的去看大門、不在崗、遲到早退等等大多都是他們。

申報多年不過關的老師,信心沒了,也放棄了,不求上進了,得過且過,即使人上班心也不會班。

正在信心百倍申報的老師,只顧各種比賽丶各種論文丶各種相關資料等等,也沒多少精力上課了。

所以職稱簡直害死人害死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