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千年来首次,日本年号竟没出自中国?中日网友贴出了这个

4月1日上午,日本政府公布了新年号——“令和”。

千年来首次,日本年号竟没出自中国?中日网友贴出了这个

按照日本官方说法,这一年号源自日本最早的诗歌集《万叶集》:

“于时初春月,气淑风,梅披镜前之粉,兰熏珮后之香。”(全篇见文末)

千年来首次,日本年号竟没出自中国?中日网友贴出了这个

▲万叶集

煞费苦心“脱离中国”

在过去1300多年里,日本的年号用词一直都选自中国古代典籍,而从没有出自过日本本土古典。据日本《读卖新闻》称,日本历史上的247个年号,共出自77部中国古代文献,其中半数以上是唐代以前的作品。

此次安倍晋三及身边“保守派人士”希望能从日本的古代典籍中选取年号,以体现“日本文化”的特色。

老实说,要做到这一点殊为不易。

根据日本1979年先后制定了“年号法”(6月)和“年号选定程序(要点)”(10月),日本的年号名称有着“硬性标准”

千年来首次,日本年号竟没出自中国?中日网友贴出了这个

  • 具有符合国民理想的美好意义
  • 应为两个汉字
  • 应易于书写
  • 应朗朗上口
  • 不应是过去的年号或作为谥号用过的名称
  • 不应是日常通俗词汇

虽说在中国曹魏时期,汉字就传到了日本,且在7世纪以后,汉字逐渐在官方文件中使用,但是想从日本古典中选两个汉字作年号,却困难重重。

对于原本没有文字的日本,汉字刚刚传入时,主要被用来标记读音。比如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有名的万叶假名虽然是汉字,但仅是用来表示日语发音的表音文字,汉字本身并无任何意义。这就不符合“年号选定程序”中必须“有意义”这一要求。

千年来首次,日本年号竟没出自中国?中日网友贴出了这个

(图为万叶假名对照表,这些汉字都不代表任何实际含义,只是用于标音)

而后来日本汉文水平提高后的古典著作,又有大量内容本就是摘录自中国古籍。日本共同社就引述日本古籍研究者的话报道称,“日本古籍中也有许多由‘汉文’(古汉语)写成的作品,究其根源都来自中国古籍。越是有格调的语言,这样的倾向越强。

以这次日本取年号选用的《万叶集》为例,这些日本诗人们所在的7世纪后期到8世纪中期,正值中国盛唐之世,也正是日本系统学习中国文化的全盛期。在中国购买的书籍绘画,随着遣唐使船回到日本后,往往先要送到天皇贵族手中。所以,越是当时的名诗人,越有可能受到中国古籍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网友:白费劲,还是源出中国

日本宣布完“令和”年号没多久,很多网友迅速找出了《万叶集》文字的原型出处:

“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汉·张衡《归田赋》

张衡写下《归田赋》,比《万叶集》早了六百多年。

千年来首次,日本年号竟没出自中国?中日网友贴出了这个

千年来首次,日本年号竟没出自中国?中日网友贴出了这个

千年来首次,日本年号竟没出自中国?中日网友贴出了这个

不仅如此,就连日本网友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千年来首次,日本年号竟没出自中国?中日网友贴出了这个

▲日本网友:不仅是“令月”,就连“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自身也出自张衡《归田赋》中的“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另一名日本网友回复说:“啊,完全就是这句,感觉出自张衡还是很好的。”

日本网友之所以要说“不仅是‘令月’”,是因为“令月”的说法本身就出自中国春秋典籍《仪礼·士冠礼》的“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应该说,仅从上述出处就能看出,《万叶集》诗人的汉学修养颇高,当时可称得上“饱学之士”。他写下这段序言是在730年,当时是一批友人聚会共饮,各献诗作,然后汇集成篇。这种风雅做派,也有些《兰亭集序》年代的影子。而这批诗作中,也多有推崇老庄之意。

当时的历史积淀如此,若是执意要脱离中国文化的影响,找寻自己心目中的“日本文化”,自然是难上加难。

年号,别有深意?

但为了找到这个中意的年号,安倍和身边人士似乎也确实是费了许多心。

比如,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有一个说法:为了以防万一,宫内厅其实准备了一个可以随时启用的新年号。在传说中,这个备用年号是“安久”。

而在此前日本媒体和网友们评出的热门候选年号中,也有若干带着“安”字的,毕竟在过去247个年号中,“安”字使用过17次,可算是常用字。

今天,在“令和”年号公布后,首相官邸方面特地放出消息:此次备选的六个年号,没有一个带“安”字的。

千年来首次,日本年号竟没出自中国?中日网友贴出了这个

身居相位,安倍也是做足了避嫌的功夫。不过,这还是避不开日本网友们的编排。有日本网友“赫然发现”,在“令和”两字之中,可以视为嵌有“安倍”(Abe)两字的片假名“アベ”。

千年来首次,日本年号竟没出自中国?中日网友贴出了这个

▲这在古代,也算是有“不臣之心”了?

不知安倍看到这个说法,会是何种心情?

◆ ◆ ◆ ◆ ◆

花絮至此,言归正传。“令和”年号语出《万叶集》,也没有问题,毕竟当年的诗人只是化用,且前后文字颇为淑丽,并非抄袭洗稿。

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熏珮后之香。加以曙岭移云,松挂萝而倾盖;夕岫结雾,鸟封縠而迷林。庭舞新蝶,空归故雁。于是盖天坐地,促膝飞觞,忘言一室之里,开衿烟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据情?请记落梅之篇,古今夫何异矣,宜赋园梅,聊成短歌。

——《万叶集》

最后,让我们来共赏一下东汉张衡的《归田赋》原文:

归田赋

东汉·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来源: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整理:张力)综合参考消息、瞭望智库、观察者网


监制:王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