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她曾表示,

若非為了藝術,

我應該早已自殺!

10歲便受精神疾病困擾

用繪畫釋放恐懼

也是她對自己的拯救

被冠以“日本藝術天后”名號

更造就了席捲全球的“草間美學”


波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前衛女王、精神病,哪一個才是屬於她的代名詞?

這是她的自畫像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這是她的繪畫作品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這是她的裝置藝術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瞭解她的朋友應該猜到了,她就是——草間彌生,日本著名的前衛藝術家,人稱波點女王。


這個有著古典優雅名字的女人

有著將圓點進行到底的藝術“怪癖”,

無窮無盡的圓點、條紋,

排列、組合、重疊、堆積,

混淆了真實空間的存在,

留下的是陣陣眩暈,

和不知身處何處的迷惑……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在瞭解了她的生平、作品、詩作等資料後,我更願意稱她為遊走在“精神病”和藝術之間的“怪女孩”。我並不認為她是一個“神精病”,好比天才與傻子往往只差一步,這是生存在“縫隙”的藝術家們的通病,這並不是她們的錯,或許這是兒時生活環境的使然,是一種宿命,一種與生具來的氣質。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為何一定是另類的呢?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1929年,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的一個富裕家庭,家族經營種子生意一百多年。在孩提時代,由於患有神經性視聽障礙,她對現實生活中的圓點充滿興趣:鏡子,圓點花紋,生物觸角和尖端都是她創作的源泉,她看到的世界彷彿是隔著一層斑點狀的網。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1939年,草間彌生約10歲時,開始被大量幻覺困擾,因而時常有自殺企圖。她留有當時為母親畫的鉛筆畫,畫中就已充滿了小圓。而她的母親專心於家族生意,對女兒的精神疾病一無所知。她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成為“收藏藝術品的人”而不是也許會食不果腹的所謂繪畫藝術家。母親毀掉草間彌生的畫布,罰她和工人們一起幹活,經常把她關起來。“每天打我,還踢我屁股”,強烈的恐怖感讓草間彌生的精神接近崩潰。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1955年,26歲的草間彌生在舊書店發現了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的作品。在一位懂英文的堂兄的幫助下,她寫信給喬志亞·歐姬芙尋求幫助。“雖然我在遠方,雖然我在藝術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我還是懇請你為我指路……”深受感動的女畫家回信給草間彌生,表示願意在美國推薦她的作品。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1957年,草間彌生拿到了去美國的簽證,離開之前,母親給了草間彌生100萬日元,告訴她永遠不要踏入家門。臨走時,草間彌生在家外的河堤上毀掉了數千件作品,表達對母親的憤怒。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草間彌生在日後的小說《中央公園的毛地黃》中,展現了自己的早年經歷:孤獨潦倒,身無分文,仍然不打算回日本;她夾著自己的畫在城市中的畫廊間穿梭;由於不懂英語,這個小個子、相貌並不出眾的東方女人賣掉一張作品都異常困難;在租住的公寓裡,她半夜會被凍醒,一直畫畫到天亮;在街邊的垃圾籃中拾起魚頭和丟棄的爛菜葉,並用這些材料熬一碗熱湯。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1959年,在抵達紐約18個月之後,草間彌生的五件作品參加第10街布拉塔美術館的一次年輕藝術家群展,每一件作品都是在一個稍暗的灰白色背景上,繪滿網狀圖案,她的圓點受到紐約知名評論家的注意。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1964年,草間彌生組織了名為“千船會”的展覽,她把陰莖模樣的軟雕塑塞進船裡,擺滿了整個房間,房間的周圍都是這些作品的圖片,那些突出的陰莖從牆壁上的印刷品中得到回應,所有人都覺得淹沒其中了。由於精神疾病的影響,草間彌生將極度重複擴展到雕塑和裝置藝術領域。更為有趣的是,這竟然引領了未來美國波普藝術的潮流。安迪·沃霍爾類似形式的展覽“牛首交錯”出現於1966年。草間彌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多次指出包括安迪·沃霍爾在內的美國藝術家曾經借鑑過自己的想法,而這些人在美國都“發了財”。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1966年她在威尼斯雙年展時的 Yayoi Kusama with Narcissus Garden 戶外裝置藝術以一顆兩塊美金的價格直接銷售展出的銀球作品,她試圖以這個舉動來批判當局反對藝術家出售自己的作品。

同年三月在紐約發表“Kusama’s Peep Show: Endless Love Show”,是以六邊形鏡子、搖滾樂與旋轉閃爍的彩色燈泡以及到處可見上面寫有“Love Forever”字樣圓形徽章所組成的裝置藝術創作。

仍然是在同一年,她推出了一系列投影片組成的“Walking Piece”表演創作,在暗示日本女性身在紐約的心境與批判。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即便是在舉辦轟動一時的“千船會”展覽之後,草間彌生還是不被紐約主流藝術圈所認可,甚至總是在財務上深陷困境。1967年,當得知無法獲得預期的展出機會之後,她開始自己演出,草間彌生的標誌性圓點蔓延到千奇百怪的物體表面之後,又鋪到了現場行為表演的裸體之上。“在華爾街的紐約證交所旁,四個裸女正隨著鼓手敲出來的節奏扭動著,而草間彌生在她的律師陪同下,正向她們裸露的身體上噴著藍色的波爾卡圓點。警察迅速驅散了他們。”

1967年在紐約的黑門劇院推出了行為藝術《自我消融》,期間,她在受邀的眾多模特身上裝飾出了無數的波點,她稱其為“人體嘉年華”。不過,後來一名波蘭學生報了警,活動因此中斷。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1968年,草間彌生瘋狂組織“人體炸裂”的系列裸體集會後,迅速成為美國媒體追逐的對象。她化著濃妝,披著長髮,穿著自己改制的怪異服裝,依傍“自由女神”像,或在中央公園的“仙女愛麗絲”雕像處恣意地表演,人潮從四面湧來。每個觀眾需要付2 美元“門票”。藉此行為藝術,草間彌生獲得不菲的收入。1969年,在紐約MOMA的一次展出之後,這個日本女人成為《紐約時報》的封面人物,其頭版圖片的副標題卻是“但這是藝術嗎?”。

平日裡,草間彌生內斂而安靜,年輕東方女性的面孔在紐約藝術界非常新鮮;但在行為表演中,她瘋狂而投入,徹底釋放甚至是裸露登場。她的一些老朋友開始背棄疏遠她,認為草間彌生為求成名已經把自己降格到非藝術家行列。遠在日本的草間彌生家人得知她在公共場合的放蕩言行後深感恐懼,終止了和她的聯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1971年以後,草堅彌生逐漸把注意力轉向小說創作,並逐停止了自己的激進行為。作品包括有《聖馬克教堂的燃燒》(1985年)、《天地之間》(1988年)、《拱形吊燈》(1989年)、《櫻冢的雙重自殺》(1989年)、《如此之憂》(詩集,1989年)、《鱈魚角的天使》(1990年)、《中央公園的毛地黃》(1991年)、《沼地迷失》(1992年)、《紐約故事》(1993年)、《螞蟻的精神病院》(1993年)、《堇的強迫》(1998年)、《1969年的紐約》(1998年)等。

草間彌生詩作:

《我喜歡的地方》

那是我喜歡的地方

我給這個房子取名為草間之家

它摘下飄著空中的雲朵

把自己輕柔地包裹

為了回報我的愛

雲彩每天告訴我王道

為我指引靈魂去往的地方

我是一個求道的人

後來人 再等等我呦

在歷史的長河裡

希望你們留意我的光輝人生

在橫亙千年的時空中

懷抱著永恆的愛 我要跨越世紀

宇宙萬物 再等等我喲

我要讓你們看到我戰鬥的身姿

《嗨,你好》


嗨,你好

青春正撲面而來

你們知道了這個天大的消息嗎

青春 它雙手牽著生和死

躡手躡腳地站到了你的身後

捨棄黑暗的前生 我現在重生

靜靜地接受命運的安排

從心底唱出讚美的歌

我手中滿滿地捧著藝術的片斷

嗨 你好嗎

它們溫柔地向我低語

人世間的入口處

青春的身影正在晃動

它把重要的命題交到我手上

這時 未知的恐懼和不安

開始了生死之戰

今晚 讓我在無盡的夢裡

看清這結果吧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華麗的道路》

時間流逝

不知不覺地

我已經被人們奉為世俗的一個偶像

他們從我身上尋覓藝術的樂趣

命運的車輪在我身邊盤旋

輝煌的榮譽 鮮花和掌聲 把我圍繞

這是何等的驚喜

獎賞和金牌 我也領受了許多

什麼都不能給我滿足

一路走來

我的人生遠離悟道

夜不能寐 以至想了結此生

從幼時到此時的漫長歲月裡

我幡然醒悟

在生命的道路上

我正在直面的是死亡

年華老去

黑髮變成了白髮

求真之路也模糊

永別了 我的生涯

讓我飛上天際

《最後的聲音》


這是萬歲的姿勢 萬歲

代表我的生命到永遠

張開雙手 歡呼無限的愛

宇宙 星星 雲彩

還有每個人生存方式和價值

關於這一切

我想告訴世界 愛是永恆的

另外 畫一個紅點

這個圓點就是

人類意識和能量的根本

這些圓點消滅整個身體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波點藝術的延伸

這位時尚女王還把她的圓點延伸到其他創作上,建築、時裝、化妝包、靠墊、杯墊、桌子、手機、汽車等都在熱賣,昔日紐約轟轟烈烈的“前衛女王”至今依然引領時尚。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為位於日本松山市(值得一提的是,草間彌生也是出生在松山市。)的Takaraso Hotel 打造的個性化酒店空間。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關於草間彌生的愛情

美國藝術家約瑟夫·柯內爾的出現給草間彌生的人生增添浪漫色彩。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 1903-1972)美國第一位偉大的超現實主義者。裝置藝術家,蒙太奇電影導演。他與當時超現實主義浮誇風氣格格不入。氣質內向,理性。在其自傳中她曾這樣描述:兩人曾在寒冷的冬天彼此脫光畫素描。在約瑟夫離世前,因為前列腺肥大而動手術,他央求草間去看他。見到草間彌生的約瑟夫喜極而泣,激動地把她壓倒在沙發上,脫下衣服瘋狂激吻。約瑟夫從褲襠裡掏出陰莖,央求草間彌生“可不可以幫我摸摸它。”草間發現那玩意鬆鬆乾乾,滿是皺褶,像比薩一樣捧在掌心,但草間還是照他的要求去做,用手蓋住它,她感覺到那團怪異、龐大的薄皮在她手掌裡膨脹,除此之外,他沒有對她做任何性的要求。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不知道是宗教徒的原因還是兩人在經歷類似的家庭環境下驅使的性格使然,兩人的愛情在我看來更多的好像是一種惺惺相惜。

“ 他每天寫信給我,打無數個電話給我,在電話中呼喚我,以至於有人問我,電話是不是壞掉了。我說,不是的,是因為他一直在和我通話。”草間彌生後來回憶,柯內爾有一天,竟然給她寫了14封信。自上世紀60年代認識後,兩人一直相伴。

愛人離世使其精神問題更加嚴重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1972年,愛人約瑟夫·柯內爾的去世給草間彌生沉重的打擊,她的精神問題越來越嚴重。1973年,約瑟夫·柯內爾去世的第二年,草間彌生從紐約回到東京,離開藝術家與評論家,逃出媒體視野,獨自一人在精神療養院生活。

每天早晨,在助手的攙扶下,80歲的草間彌生緩緩外出。自1973年從紐約回到東京,這樣的生活,她過了30多年。白天,她到附近的工作室“上班”,晚上又回到療養院。她極少外出,也很少會見客人,不逛百貨商店,不會使用電腦和手機,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藝術家是獨特且孤獨的

《來和我說話》是草間彌生最喜歡的一首歌,也許她忘記了年少時不被母親關注和理解的痛苦;忘記了年輕時在紐約玻璃殘缺的房間裡度過的冬天;忘記了年輕時與愛人那場“純潔”而“壓抑”的戀愛;但她仍然喜歡一個人在家,端坐在自己標誌式的圓點做成的沙發上,面無表情彈著鋼琴哼唱:

拆掉幻想的大門

在沉痛的花朵中

現在從未終結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我的心沉陷於溫柔

向天空呼喊

它藍色的影子變得透明

擁抱虛幻的陰影

雲升

眼淚的聲音淹沒玫瑰的色彩

我變成石頭

不是在永恆的時間裡

而是在蒸發的瞬間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看過一個視頻,草間為自己設計的波點汽車站臺,媒體的閃光燈不斷地對準這個極有“噱頭”的藝術家咔擦咔擦,老人仍然“配合”的對著每個“邀約”注視的鏡頭,做著他們要求的手勢,在行動時,80多歲的草間堅持不讓人攙扶,“紅髮濃妝”的獨特造型,或許是時尚潮流的引領;或許是藝術家特立獨行的少女心;或許是不願面對年齡與死亡的惶恐與不安……


從精神病人到藝術天后的華麗轉身!



今年已90歲的草間,雖然擁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他們追逐著她的我形我素、她的獨特藝術、她的時尚潮流創新;但是她過生活真的是如她在閃光燈下一般的絢爛嗎?而我只能也願意相信:她是用自己的方式生活,是一種勇敢的選擇,一種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