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日本新年号想去中国文化影响,却反被中国经典嘲讽和教育

在今天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里,日本终于推出了他的新年号“令和”。这意味着,在今年4月30日,明仁天皇退位后,日本将正式告别使用了31年的年号“平成”,开始使用“令和”为新的年号。

日本作为目前世界上还唯一使用年号的国家,至今已持续这个传统1374年了。从公元645年,大中兄皇子学习唐制使用年号开始,到即将结束的平成,共用年号247个。这其中除了极少数如“和铜”、“灵龟”一类是仿照中国“元狩”这类纪念祥瑞的年号,其余皆是出自中国古代典籍。

但这次的新年号,早在很久之前,就有不少媒体透露,首相安培曾指示要从日本的古代典籍中选取,恐怕意在进一步削弱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新年号想去中国文化影响,却反被中国经典嘲讽和教育

果然,今早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公布新年号时表示,“令和”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需要说明一下,《万叶集》大约成书于公元八世纪后期,收录整理了日本从4世纪开始到8世纪的长短和歌,并在今早被安培晋三称赞为“是象征日本丰富的国民文化和悠长传统的日本古籍”,其地位相当于我国的《诗经》。

虽然“令和”成为了日本历史上首个从本国古代典籍中挑选的年号,但有意思的是,几乎同时中国的网友们,就给出了他的中国升级版。出自汉代张衡的《归田赋》,其文为:“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被有些网友戏称为爸爸版。

不过,日本为了消除中国文化的影响,却从一段风景描述中选取年号,是否过于儿戏了?

毕竟之前的日本年号,都是选择四书五经等唐代以前的中国古典名著,富含行政治国的道理。而且,即使日本在新年号中绞尽脑汁,却依然逃不出中国古典,甚至用中国古典来解释更加的合适。

日本新年号想去中国文化影响,却反被中国经典嘲讽和教育

在《说文解字》中“令,发号也”、“和,相应也。”因此两字组合,有政通人和之意,在中国古代使用的并不少。

在《礼记》中就有:

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出自《月令篇》

发号出而民说,谓之。出自《经解篇》

其意思在于,执政者应该多发布惠及黎民,使百姓愉悦的政令,这才称之为“令和”,而不是当权者只享受着“啊,初春的风真暖和啊~”。

故而在《明史·邓廷瓒》中直接就有“政平令和”四字。描述了明景泰年,邓廷瓒在任贵州程番知府期间:

至则悉心规画,城郭、衢巷、学校、坛庙、廨舍,以次兴建。榜谕诸僚受约束。政平令和。

此段中的精神,更加值得现代某些人们的学习。

日本新年号想去中国文化影响,却反被中国经典嘲讽和教育

并且在如何达成“令和”上,中国的古人们对此也有不少深刻的教诲。

在《尚书正义·微子之命》篇中有:

孝恭之人,祭祀则神歆享,施令则人敬和,用是封立汝于上公之位,正此东方华夏之国。

是为告诫,孝顺恭敬的人,在祭祀时神明才会欣然享用,施政发令才会使人遵守和谐,用这点得到上公的位置,正是东方华夏的国家。

不过对于某国来说,曾经受到他国无私的帮助和教诲,最后却行篡逆之事,就如同逆子一般,如何也称不上“孝恭之人”。并直到现在还不知悔改,不愿为之前犯下的罪孽道歉,已经不配称为“东方华夏之国”,因此如此迫切的想要去除身上过去的痕迹也是非常正常的。

日本新年号想去中国文化影响,却反被中国经典嘲讽和教育

日本一心想要摆脱中国在自己身上的影响,其实无非是想要借此来确立自己国际大国的地位,消除历史上曾是中国附庸的影响。但是在《尚书正义·多方》中写道:

欲令惩创四国,务崇和协

“孩子”,你想要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大国,还是要注意从自身角度出发,“协和万邦”(《尚书·尧典》),注意和邻国之间的和睦,光靠表面虚伪的礼仪是不够的,“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第一》)才是核心。

日本新年号想去中国文化影响,却反被中国经典嘲讽和教育

《尚书正义·舜典》教导我们:

八音皆能和谐,无令相夺道理,如此则神人以此和矣。

所以说归根结底,若想要“令和”,还是要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

最后,我还是要说,爸爸永远是爸爸,儿子始终是儿子,这是从血脉之中带来的影响,是无论如何不能消除的。只要汉字,甚至是由此演化而来的片假名,还在使用的一天,日本就不可能真正的去除中国的影响。

除非,有一天使用英文的年号,至于第一个英文年号,我都免费帮忙想好了,就叫“son”,音译为“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