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兰州人“喂”砂地

兰州人“喂”砂地

西北黄土高坡,缺雨少水,很多地方干山枯岭,自然环境恶劣。农民在山间耕出土地,常因干旱欠收,日子过得紧迫。聪明的前辈在生产实践中,就想出了压砂种田的办法。耕地表面覆一层寸余厚的砂,既可保墒,又能保温,其蓄水、压碱功能也很不错,深受广大农民喜爱。但砂地耕作难度大,费时费力,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兰州近郊的青白石、皋兰、榆中、永登等地,直到今天,人们还在耕种砂地。旱砂西瓜、白兰瓜等有名的本土瓜果,就是从旱砂地里生产出,兰州瓜果城的美誉,就有旱砂地的功劳。

兰州近郊的青白石地区,由青石湾、白道坪、石沟等几个村组成,早先是兰州隔河相望的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二十世纪末,青白石一带的白兰瓜、麻醉瓜非常有名,因甜度高,吃过会甜得嘴角蜇疼。这些白兰瓜麻醉瓜都是种在旱砂地里。青白石往西北,就是砂沟水源村、甘井沟、卲家堂,这里和青白石一样,也用旱砂地种瓜。这几年城市扩容,青白石大部地区被开发,砂沟尚保留着原来的样子。砂地种瓜依然是当地人生产生活的传统。前不久,有事去皋兰县忠和镇水源村,看到了当地人在“喂”砂地,那熟悉的场景一下吸引了我。我是兰州农村长大的,自己就干过“喂”砂地的活,看到农民拉刮板、挖地的娴熟动作,我不由停下车,走进砂田,和他们聊起来,还拉起刮板,尝试了一回“喂”砂地的味道。

兰州人“喂”砂地

所谓“喂”砂地,就是农民为砂田施肥松土,一个“喂”字,道出了人与砂田相濡以沫的特殊亲密关系。砂地就是农民的挚友和衣食来源,在过去没有地膜塑料的年代,农民就发现了土地覆砂的妙用。人为土地盖上“砂被”,相当于为地覆上厚厚的塑料地膜,土地暖和湿润了,就能生长出甘甜的瓜果来。农民只有把砂地“喂”饱“喂”好了,砂地才会与人以丰厚的回报。

兰州的砂地一般都在初春或秋末来 “喂”,这时节也是土地空闲、没有冻结的时候。忠和镇砂沟一带与青白石接壤,离兰州近,所以种瓜的人也多。远古时代,兰州地区应该是大水纵横,后来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种石山土盖头的山体,土是湿陷性黄土,见水体积就缩,反复浇水施肥耕作才成熟土。土山下多有卵砂层,砂石大小不一,大如升斗,小似球卵,细如沙面。压地的砂多用细小的砂砾。人们的耕地就在湿陷性黄土上开垦,砂地里压的砂则多取自山下砂层,人称旱砂。也有临河区域如雁滩什川等地,就从黄河河床釆砂,称为河砂。而皋兰、榆中石山多的地方,就用花岗岩砂子来“压”砂地。皋兰黑石川白崖一带,有丹霞地貌,所以用红砂“压”砂,红砂洋芋因此蜚声海内外。

兰州人“喂”砂地

忠和、青白石一带在城郊,“喂”砂地的肥料多用“大粪”和牛粪,粪是庄稼宝,种地少不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白石大路边,常常有堆肥,发酵之后用来喂砂地,产出的瓜特别香甜。

新砂地种两年就会肥力不足,这时人们就用一种特制的工具一一刮板把砂卷起来,然后把砂与土仔细分离。之后会让土地晒上十天半月,吸收阳气。“喂”砂地时,先担来肥料洒在土地上,用铁锨翻挖,把肥料均匀埋在地里。施过肥的一行行土地要先把土用木榔头推平,然后用一种叫墩板的农具把地墩平墩实,再用刮板把卷起的砂刮平,均匀覆盖在“喂”过肥的土地上。拉刮板是个技术活,三个人配合好了,就省力。一人扶刮板,两人用力拉,节奏均匀,像是田间的舞蹈。砂沟邵家堂的人聪明,用废旧液化气罐在两侧焊上轴承,制成可滚动的墩板,省时省力,算是新的发明创造。

兰州人“喂”砂地

兰州有大砂沟小砂沟,都在黄河北岸,沟里多砂,青白石与忠和镇接壤的小砂沟里有水源(原名水头)火车站,兰包铁路穿山越岭北去。进了小砂沟,一路有马家铺、水源、甘井沟、潮泥沟、邵家堂等村,计有八个生产队,3000多人。这里的人民多以砂田为生,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的砂田,铁路两侧,高山洼地,青色的砂田是独特的风景,也是农民在大地上书写的诗行。春初秋末“喂”砂地,就是当地果农饱蘸墨汁的酝酿与挥洒,成就的是人生的幸福美满篇章。夏秋之季,绿野青砂,藤蔓缠绕,砂田一片蓬勃生机,旱砂西瓜在秧下探头探脑,毛茸茸的白兰瓜皮儿泛白的时候,就有浓郁的芳香弥漫瓜田,真是一派绝美风光!

我和小砂沟邵家堂一位瓜农聊天,谈过去的岁月,谈今天的人生。他们说,青白石已经被城市占了,砂沟的一些山地也要开发了,地占了有钱花,但永远没地种了!瓜农的感慨有欣喜也有无奈。过去种砂地,苦呀!挖砂、拉砂、背砂,都是吃力活,一个小砂沟,挖砂窑取砂,窑塌砸死人的事过去常有。砂沟产的瓜有名,好吃!可砂沟人种砂田不易呀!

兰州人“喂”砂地

我在砂沟里行走,在村边,在山腰,在路旁,触目皆是片片砂田。砂沟人与砂田的感情是祖祖辈辈的缘分,尽管有些地已经被企业占了,每年都给农民不菲的收益,但他们看地暂时闲着,就去收拾收拾压上砂,又来耕种。路边一小块山洼,也要铺上砂,围上篱笆,去作一个心情小菜园。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地不能闲呀!砂沟人与砂田已经有了相依为命的情感,他们爱砂田,爱砂田与众不同的那份温暖和形态, 那些青色的砂与他们的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兰州人“喂”砂地

瓜农喂养砂地,砂地反哺瓜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缺水少雨的土地在砂的庇护下,长出茁壮的禾苗,结出丰硕的果实。旱砂西瓜,甜破嘴角的白兰瓜,脆甜的金塔寺,皮糙肉鲜的麻醉瓜……对于砂沟农民而言,砂田带给他们的,是无法忘却的记忆,是留存在生命里的日久弥香的甘甜……

兰州人“喂”砂地

沟边的砂地

兰州人“喂”砂地

兰州旱砂西瓜。 马国智 摄影

兰州人“喂”砂地

兰州旱砂地里的白兰瓜 马国智 摄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