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房价这么高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房?

小胡电动车精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对于投资或者投机房市,这就好如投资或投机股票,吹一吹猪都会上天。高吗?不高,有钱赚就行。

  说到2018年的买房,房市如同股市,不尽人意,交投清淡,价格波澜不惊。也因此,2018年投资或者投机房市风险大于收益,非自住(起码十几二十年没有打算出售)并没有多大意愿买房,买房的通常为刚需者(自住)。

  房价是涨是跌,谁都说不准,这是投机者的事儿。或者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看哪家的洗脑技术更强,强的那一方可能就把你洗脑了。

  显然,笔者不是来洗脑的,也就扯不上未来是涨还是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房子作为金融资产,那么它必然有涨有跌,不可能像过往二三十年只涨不跌。同时也可以肯定的是,房子也会像股票一样震荡上行,哪怕出现50%的回撤,因为信用货币具有贬值的特性,即金融资产相对于信用货币总体向上。

  如果是投机,那么现在购房就非常没有必要,如同股票处于交投清淡的牛市高位,随时可能下跌。但是如果是长期投资或者刚需(自住),那么早买早享受,可适当的将不确定因素抛至脑后,不要过于纠结中短期的下跌。


三人聚众


个人感觉是跟风,每年春节回老家,最多的话题就是:谁谁谁在城里买房子了,你们啥时买?在哪买?每每谈到这话题我都为难,说实话我不喜欢城里,太吵,女儿大学刚毕业就结婚,刚给儿子买了车,我们老俩口一年忙到头也没存什么钱,就算七凑八凑贷款买了,女儿出嫁了,儿子四五年没回老家了,我们老俩口每年春节回家几天,农村老家有房子,再城里买房子有嘛意思?邻居一嫂子,自从给儿子城里买了房子,一天三顿饭恨不得省做两顿吃,所以我暂时不会城里买房子,有钱了把农村的房子拆了重建,老了还回农村养老


wuyu6343825


每个时代都有火热的东西,记得小时候大家讨论的最多的是买车,买电器,后来慢慢的买房,时代的趋势,到达饱和必然不会降,不可能不降,通货膨胀已经形成,必然有爆发的那天,不可能不爆发,只希望那天来的时候别太惨,自然而然会有另外的潮流代替


随风136834300


引用购房群里面一位哥们的话:就是因为调控,我才来买房。

群里大多数人都是已经有房的。似乎跟房价没太大关系,房价高限制的是一些没房的人,但那些投资客不在乎。

我来说说我买房的经历吧。

2016年8月准备回南京买房,当时没对南京楼市做调查,本能的以为二手房便宜,开始就一直看的是二手房,看中了雨花区偏远地段的一套房子,200万左右,准备要买了,跟中介说我和老婆都处于离职状态,中介说现在贷款政策比以前严了,不能贷款,然后就不理我们了(他们认为我是高风险客户?)。

我立马去南京找了个工作,开始做工资流水。期间发现新房限价了,价格比二手房还低,立马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新房价格低,傻逼才去买二手房。于是开始看新房,从此之后让我发现了一个无比疯狂的世界。


2017年年初万科翡翠公园第三期开盘,400套房子,摇号的800多人吧,好像摇到的是400多号,等到我选房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两室一厅了,想买的三室一厅售罄,两室一厅的单价比三室一厅贵4000多,感觉不划算,想着反正还有第四期,以及另外一个龙湖地产的楼盘即将开盘,所以没买。

稍后,万科第四期开盘,400套房,1600多人摇号,到我的号,早已卖我;龙湖地产200套房,1400多人摇号,根本买不到。

据售楼部的人反馈,以前没这么多人摇号的,而这段期间,正是南京出台一系列的调控政策。

万般无奈之下,最后买了二手房,新房根本买不到。

恐怖的经历啊!


嬴不惑


近20年来,买房一直是中国人最关心的大事,即便是目前各地房价已经普遍较高的情况下,依然还有很多人积极的买入,原因有如下几点:

1、中国政府对房地市场的大政策暂时没有发生制度性变化。

2、中国经济目前的产业结构中,房产依然占比很大,暂时还没有另外一个产业可以代替房地产。

3、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整体是攀升的趋势,强化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走高的预期。

4、近20年房价整体在攀升,涨幅远远跑赢通胀,让普通大众认为存钱不如存房,这种预期是有惯性的,进而强化大众继续看好房地产未来还将继续震荡攀升的预期。

5、中国人一定要拥有房产的情节决定,目前来看这种文化没有逆转的趋势,拥有房产比租房住更有安全感成为共识。

6、买一套房不但可以自住,同时等于是存钱,而买多套房则可能会赚钱,近20年有太多人通过炒房赚了大钱,财富增值非常明显。

7、人和人的差距在这20年中是由买房与没买房、买了一套房和买了几套房而被拉开,从而产生了一定的阶层分化。

8、2018年以来,部分地区“限价+摇号”的调控模式,导致一二手房倒挂严重,出现明显的套利机会,催化了投资者的购买欲望。

(咨询加助理公号:LY_1898)



喜欢吗?别忘记点赞,留下脚印,常聊!


天檀


一、房产VS婚姻

成家立业,是自古以来的传承。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家已经代表了房子。要结婚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个家。在中国人传统的思维里,家不仅仅是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更是一种归属感,它让人觉得踏实。

曾经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用买房的钱,租同样大小的房子,可以租满50年,那为什么还要买房呢?

我的一位同学曾也是租房者一族,用他的话说,买房和装修的那一大笔开销,我可以做投资,赚取更多利润。而且我还可以就在工作地点附件租房免除舟车劳顿。但是婚后他还是买房了,倒不是所谓的丈母娘压力,而是由于房东要出售房屋,所以让他们搬家了,时间仓促,一时找不到满意的房子不说,还因搬家丢掉了一大堆东西,小孩更是哭闹着不舍离开他的小伙伴们。所以买房有时候不只是一笔经济账,而是因为它是一个家。

二、房产VS读书

学区房已成为现下买房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对有小孩子的家庭来说,学区房绝对是2套房的首选。导致学区房火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育大于天:中国人对于教育的坏境历来重视,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只有在优质的环境下才能教育孩子成才,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古代“孟母三迁”的典故。

2.资源分配不均:现在火爆的学区房,不仅房价高,而且还一房难求。其根本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好的学校就只有那几所,而我国,小学都是划片区就读的,想要读到一所心仪的学校,你就必须拥有一套带读这所小学指标的房子,所以往往一所高口碑学校旁边的房子,价格都是高得离谱。

3.学区房更值得投资:由于学区房带有名校指标的优势,所以它的增值和保值都是最为可靠的。不管是租售,出手都会相对快些。

三、房产VS投资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多数人都认为房地产还有升值的空间。10、20年后,这些10后将成为买房的主力军,庞大的刚需群,将整体提高房产的走势。

从热衷于买房的投资的人群中不难看出这都是一群40岁以上,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他们大多数都是理财保守型的人。在银行利率过低的情况下,买房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他们的思维中,房子是不会降价的,不仅能保值,还能传承。

2.房子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门面,是一种对个人能力的肯定。

3.相对其他“虚无缥缈”的投资,房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本带有钢印的红本本更让人觉得踏实。

4.房子其实就是一笔风险储备金,无论做什么投资都将会更有底气。就算投资失败,还有房子可以变现周转。

买房与否还得根具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尤其是投资房产这一块,从这几年的国家政策不难看出,国家一直是控制房价的,面对高昂的房价投资需谨慎。


坤鹏论


说白了,谁也别说自己没钱,都是有钱闹的。当然这种有钱是相对而言。如果房价不这么猛涨不会有这么多人急着买。所以不在于房价高,就是房价涨太快。

对于该不该买房,安家融媒从来不拦着你买房,只是会如实的告诉你市场的变化情况,买与不买都是你自己决定的,我一直在说,每个人情况因人而异,所以不可能给出你过于具体的买房计划,家庭经济实力不同,刚需程度不同,观念不同都决定了你出手的时机。

当然大家现在都会说一句话,房子怎么可能会越来越便宜呢?只会越来越贵,要是10年前听了大炮的话早就发财了,真有点后悔莫及。不可否认,如今人们的思想已经完全被现实折服了,因为大炮预测对了,其实那能叫预测吗?包括牛刀也一样,都不叫预测,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永恒论。当大家都反应过来,认为价格永远升时,你想想可能吗?

我越来越发现,购房者出奇的一致表达让我深深的感到害怕,大家都已经被惯性的洗脑,大家都认为房子要是不抢就没你的份,所以如果你说现在的市场降温了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也是最可怕的。



光宇吐楼市


经济学关于价格和需求关系是有一定条件的:

1.买卖信息透明;

2.交易完全市场化。

而房地产目前能做到这两点吗?做不到!首先房产信息不透明,现在中国到底有多少空置房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通过2016年统计局公布居民住房数据可见端倪,在2016年居民人均住房40.88平米,如果这个数据可靠,那么在2016年的时候中国其实不缺少住房的,但是没有一个可以查询的全国房地产联网数据,也就是市场上到底有多少住房、多少房子空置大家都不是太清楚,这样一来买房人没有一个判断依据,大家买房只能跟风。

此次目前房地产很难完全做到市场化,这里面关系太复杂,涉及地方政府利益、GDP增长等方面因素,相关分析见我的悟空问答:《房地产为什么要去库存?》。

由于大家都预期房价不会下跌,再加上开发商的营销策略,造成房子短缺的假象,所以房价越是上涨越会有人买。

中国人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其实不是中国人的特质,而是买卖信息不透明、交易非完全市场化下的不得已选择。如果一切透明了、住房也是按照市场行为运行,那么高房价就失去了支撑,房地产交易将会遵循经济学原理。

作者简介:财务专家、财经问题研究专家,本头条号解读大众关心的楼市、财经话题,用专业眼光帮你分析问题背后的真相。如果你对本内容感兴趣,请点击关注吧!


财经微世界


最简单的答案是:怕房价更高,现在不买,以后更买不起。

中国主流购房者是刚需,刚需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工资,但工资收入一般是赶不上资产增值速度的,具体表现就是你的一年工资也许今年能买20平米的房子,但到了明年也许只够买15平米……

如此发展下去,你会不会买房?

当你觉得现在买得起,以后收入赶不上的时候,你当然会继续买房了,哪管什么房价上涨?你只会觉得越早买压力越小。


而且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好的投资方式,涨的猛说明抓到了绩优股。

这就是管清友的逻辑:为什么买不起房也要贷款买两套。投资的确是反人性的。

说白了,中国人台面上天天活在美好时代,一团和气,比如天天高喊房住不炒,但身体却诚实得很,哪个有钱不想着多买几套房?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中国人还保留了农耕文明强烈烙印,买房是人生的标配。身体在现代社会,思想在传统社会。

我是楼市微观察,只说真心话,欢迎点赞与关注。


楼市微观察


丹东楼市降温了,但炒房团的资金可不会闲着,他们又跑西双版纳买房去了。

去年的时候,当地的房价还是每平米三四千元,进入2018年以后,现在当地的房价被炒到了每平米八九千元。

按照目前十八线小县城的房价上涨速度,我觉得,用不了多久,全国楼市均价过万不是梦。

这着实是令人费解: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抢房子呢?

综合来看,我能想到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热点城市限售限购的溢出效应。印象中是在2016年前后,北上广深的楼市已经涨过一波,由此引发了热点城市的限售限购潮,但资本炒房的需求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向十八线小县城蔓延。

第二,买房投资会升值的理念深入人心。由于楼市长期以来“只涨不跌”,买房会赚钱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家都相信房价会一直涨。

第三,其他投资渠道不给力,只能买房抗通胀。现在A股不给力,债券频频违约,银行理财收益偏低,网贷又害怕跑路,老百姓想来想去,还是买套房吧,自己不住的话,还能租出去收租金。

第四,自住需求。热点城市人多车多环境差,大城市病明显,如果是逢年过节,大家还是希望去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休闲一下。当然,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安慰:如果房价真跌了,大不了自己退休了以后搬过来住,不至于沦落到砸在自己手里的地步。

总之,大家之所以这么喜欢抢房子,还是因为其他投资渠道太不赚钱了——2015年大牛市期间,卖房炒股的人也是有的。

但大家在抢房之余,其实都忘记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现在人人家里都有房,有的可能还不止一套,如果是投资的话,以后还打算卖给谁?

更多理财干货,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懒先生说钱(微信号:mrlanx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