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样学好中医呢?

糖猫儿


学中医,需要时间,需要老师,不是一时半会几年就能学成功的,现在可以先看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等等这些书,然后读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方,医宗金鉴,汤头歌诀,药性歌括400味,傅青主女科,汤头歌诀,诸病源候论等等各类经典书籍,然后再看看近代中医大家的书,你像胡希恕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解释,刘渡舟的书,焦树德的用药心得10讲,方剂心得10讲等等,颜德馨,邓铁涛,蒲辅周,施今墨,孔伯华,岳美中,秦伯未等等大师的书籍,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中医实践是很重要的,望闻问切在课本上可不如实践学的多,必须有一个好老师,跟着坐诊,出诊,开药,还得亲手抓药,必须实践。实践比看书学的多的多。


唔得闲t


我应该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迄今我自学中医将近六年,从第三年开始,我自己和家人都没再进过医院。学中医之前,本人能读懂文言文,这为我随后的学医生涯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首先读了几个月黄帝内经,读得懂,但理解不了。于是从简单的开始,读伤寒论。这部著作整整读了一年半,可以说勉强摸到了门槛。于是又选读温热经纬等后世名家著作,随后又转回去读伤寒论。到了第五六年,这时已经发现,中医理论对我来说已不存在理不理解的问题,而是记不记得住的问题。我的结论如下,自学中医有两个选择,第一,先从经典著作学起,最后你将越学越容易。第二,先从基本教材学起,虽然入门也快,但随后只要一接触经典著作就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倘若读不下去,一辈子都是庸手。

有人攻击中医愚昧,我从不辩解。事实胜于雄辩。我老婆以前经常胃痛呕吐,去医院没个两几千出不来,两年前我就用同一个方剂两小时见效。我女儿发烧感冒,我最短时间两小时治愈,最长时间两天康复。至于暴病发作,我丈母娘呕吐头晕,九点钟去医院检测不出原因,我接回来一剂真武汤立马止住,第二天痊愈。不吹牛逼的,我们这儿有位老中医有意收我为徒,他对经方非常着迷,看病不离麻黄桂枝,但他很排斥温病学说,所以我婉拒了。

对中医我真是有满肚子话想说,但一看到网上那么多人攻击中医,也就不想开口了。对想学中医的朋友说说,不用怀疑中医的疗效,也不要害怕中医难学,只要系统的学习三到五年,回报一定在后头。


雪夜弯弓


民间有句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民间也流传着这句话:熟读《汤头歌诀三百首》,不会开方也会开。我小时候在乡村接触的中医,多是自学成材的,或者是隨其父学习的,也有中药童出身的,然而,都是自觉刻苦学习。我的父亲是中药剂出身,(小学三年程度)。自学《温病条辨》,在乡村中治愈血絲虫乳糜血尿,肾虚型高血压病及不少常见病。我下乡时,与我同医疗站工作的蔡武洲医生,是老中药剂,自学成材,用《金匮要略》原方治病,远近闻名。我在公社卫生院办了二期《赤脚医生训练班》每期三个月。记得重点强调:外科急腹症应即送大医院治疗(1.不明原因持续腹痛12.小时以上;2便秘不排屁;3腹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即中医的“腹痛拒按”;4.吐屎;5转移性腹痛,上腹痛六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6先痛后发热,外科病居多;先发热后痛则内科病居多7.腹部摸到肿块)。並强调感冒超过一周未愈者应考虑其他疾病,详情请参阅我在微头条的《感冒自疗应有分寸》,必要时请会诊或送上级医院治疗。他们回去后,也都能开中药方及运用西药,看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未曾发生医疗事故。

因此,自学中医成材很多。依我看来,要自学中医,首先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

第二,应背诵一些汤头歌诀。

第三,要象解剖麻雀一样,解剖一条方中的药物组成,每种药的药性,毒付作用,用量。如何加减。如银翘解毒丸,用于风热型,加减: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枝岑次第施。等等。

第四,要敢于先在自己身上试验。如自己得风热感冒,选用银翘解毒丸改汤剂並加减,煎后喝下去,自己体会药性疗效等。然后在亲友有病时对症下药……

第五,请教西医生,对急腹症要立即送医院,对病势凶险的切要送医院,对自己无把握的病不要接手。

第六,在干中继续坚持学习,边干边学,不要急于求成。

如有机会,可到中医院进修,加强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方药等,或争取参加中医学术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实践水平!

定事在人,成事在天!

以上供参考。


桂花芳香77105282


对于这个问题我很想回答下,我首先介绍我为什么要学习中医!

我从小体弱多病,出生在充满悲剧的原生家庭,导致了人格性格上的缺陷,十年前患上了强迫症抑郁症,人生走进了低谷,看了很多的中医西医都没有效果,我对人生陷入了绝望,10年里我将自己封闭了起来!上一年春节我的病症开始大爆发,眼睛飞蚊症简风流泪,鼻子耳朵咽喉等都发生炎症!能想到的问题都在我身上发生了,最要命的是心脏微弱的像停止了跳动,整个身体都像结了冰是的无论穿多少衣服都抵挡不住那种冷,整天想睡觉注意力不集中,走路都会摔倒,真的生不如死!

我开始接触中医拯救自己,学任何学科之前都要了解整个学科的概况和历史和相关学习人士的高效方法!学习中医的有两类,一种科班出身,一种半路自学的,他们提供了很多路径,但大多数都不靠谱!是的,如果是自学的你听他们的真的是从入门到放弃啦!首先要学习一门学科重要的是提高你的兴趣,有成就感你才能坚持,所以一开始碰什么四大经典都是错的,当然有些人天生聪明毅力好,你依然可以任性!那市面上有哪些适合入门呢?推荐罗大伦老师的书籍,刘力红思考中医,还有我个人觉得最合适入门的教程是正安出的家庭医生教程,能快速让你了解中医实践中医,还有台湾jt叔叔的教程有趣生动,反复听那这样基本入门啦!中间可以实践站桩,练习八段锦,练习静坐等对气有深入的了解,然后在生活中观察自己的现象去了解自己表里!到这一步算是筑基啦,到这一步起码知道中医基本概念,也有些实践的体验,感悟!了解啦怎么判断自身的健康情况,病从哪里来,有哪些治疗的方法!第二开始研究治疗方法,我并不是想成为专业的医生,我只想治疗我的病,所以在通过学习啦如何通过四诊确认病情后,通过哪些方法下手或者开药治病的,我看啦很多教程后,我个人觉得伤寒论是六经模块,就是阳实到阴实过程,只要你的症状符合,就可以直接拿上面的方子来用,我也是直接套用,身体得到不错的改善,第二个是黄帝内经的五脏五行生克的模块,主要通过这个模块调节五脏阴阳平衡,第三个模块是一气周流的模块,主要就是一个气机升和降的问题!其实三个模块就是看你气足不足,通不通的问题!通过三个模块诊断就可以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啦!第三就是用药实践!这里我补充下,通过诊断后我是深入了解自己的情况后,直接寻找相关名医的临床医案,反复研究自己的情况,然后再制定用药方案!因为我病的层次比较深,相当于厥阴病的层次,所以用药上会比较谨慎!对于药物,市面上小药店的药材药效很有可能会大打折扣,因为现今社会利益至上,所以从药物的种植流通保存零售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令药材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最好到大的药店采购例如同仁堂。对于一些药材,必须了解其性质,和服用后的相关反应,例如附子就要谨慎对待!上面基本上我学习的过程!希望对大家有用!

实践当中我发现不止药物,其实像艾灸,脏腑推拿站桩很多中医的外治手法都可以治疗大病而且没有副作用,值得长期坚持!当然如果你还要更深入真的要学习易经,因为五行的理论就来源于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开始,而且所有事物的规律都包含在内,了解易经明人事通天道,能治人更能治心,那就是上医!

愿大家都能学中医,天下无病,阿尼陀佛!

回答下面网友的疑问2018.2.20

对于网友问我的病完全好啦没有?说老实话,还没有,如果健康是100分的话,我没自己学中医开药之前只有20分,经过学中医后状况有啦极大改善,现在估计能有60分!我选择停止药物治疗是我发现长期服用中药的确对肝肾会造成影响,所以剩下的我想通过没有副作用的方法挽回失去的分数,对于怎么能当好一名病人,我有些个人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一年最大的感受是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没有人比你了解自己。要自救首先要找回自己的志,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有生存的欲望。第二个要懂得把握七情六欲的度,这个是个人觉得最难的,需要不断去修,提高自己格局和智慧从而让它们回到“中”的状态。第三,神和能量之间会互相转化和影响,所以能量偏低的人精神状态也不会好,那必须通过中医药物或者艾灸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能量,中医就是通过气就是能量这个层面去治疗人的,中医里面有些药物是可以迅速提升你身体能量的,例如附子和艾,这些植物就是得天独厚获得大量的太阳的能量。这比灵气等方法快速多啦。第四,通过练习导引术,站桩或者静坐可以调节气血,让自己的心身合一,也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量。第五,改变生活习惯,顺应天道。这是我一年的体会,很感激能和中医结缘,否则这样的身体必定走向癌症的深渊!


对于抑郁症我想说,我在百度抑郁症贴吧跟一些吧友有接触,实际上很多人不是抑郁症,只是遇到啦些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或者没有人倾诉而已,另外一类是由于长期压力挤压,加上晚上失眠不睡觉,这样过度消耗啦自己的能量,会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出现,例如胸闷,头痛,记忆力下降,无法集中精神,长期失眠恐惧等等!最可怕的很多人都想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我自己的经历也多次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对于这类抑郁症患者一定要重视对待!我有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必须找回自己的志,就是要认清楚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这个是生命最大的动力,能让自己突破很多困难!例如我自己的现实状况非常糟糕,但我仍然努力去改变,因为父母对我的恩大,即使我自己看不到好的前景,我依然希望能凭我最大的努力去让父母过得好点,当然如果可能,我也想突破自己,能让自己变得更有能量然后力所能及帮到一些人!

第二,提高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上面所说,很多时候是遇到啦些问题自己没办法解决,而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的不同会将一个人带入绝境!而做人做事的方法和应对压力的方法通常大部分来源于父母,像我自己就是这样子,我父母双方都出生在比较悲惨的原生家庭,家庭贫穷,做着低微的工作,导致两个人性格上都存在缺陷,自卑到极点,做人上喜欢讨好别人,做事上因为无力感遇到问题习惯性逃避,恐惧,焦虑不去面对问题,而这些东西完全在我的脑子里生根啦,导致我一出社会和人相处格格不入,面对事情和问题也习惯性焦虑逃避,长期的压力积累导致我出现啦抑郁症和强迫症!所以很多时候问题是因为我们小时候从父母那里得到装在大脑中的软件不合适,我们需要更新下现在的软件以适应现在的情况,很幸运的是,信息时代,你经历的路都有人走过,所以有很多现成的解决方案,你只需要拿来用。

第三,重建自我世界,抑郁症患者都是太过善良和自卑,太过于看重别人的看法,而背后是因为没有价值感。而这价值感通常是因为没有资源或者价值!所以重塑价值,看到提升价值的路径和希望非常重要!而其中重要的点是极度自私为王,这里自私不是贬义词,意思就是自我为中心,讨好自己,不介意别人的眼光,做自己喜欢或者正确的事情!

第四,通过中药,静坐,站桩等方式恢复自己的健康!

第五,记录每天心情身体或者样貌的变化,这个很重要!通常很多时候很多方法坚持不下来,都是因为不相信,要令自己坚持下去,必须看到变化和希望!如实每天记录自己心情变化,身体,饮食外貌或者学到的东西等都非常有助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六,抑郁症患者最需要别人的理解和陪伴!可惜物欲横流的世界,大家都忽略啦精神层面,所以如果是你身边的人患上这个病,请多给点耐心

上面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4月18日

学中医建议从易经还有算八字开始学起,我现在才明白道家五术是一个整体,其中的每一个术都是为了更好领悟另外一个术,然后融汇贯通,就是道家的道字。你明白你怎么来,跟天地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气是怎么产生自己这个形的,然后最后要达到怎样的结果才是吉的,就明白了上面提到的几个框架的道理!


心道命理


现在真正的好中医比大熊猫还稀少,只要你能找到这样的大熊猫跟他学才能学好。看过神医喜来乐没有?你只要像他徒弟一样做,就可以学出来了。

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来的政策,把曾经的“喜来乐和徒弟”一棍子都给打死了。限制条件太多了,没有职称、证书、户口、各种条条框框根本就没法行医,有真本事都没有用,可悲不?现实情况是怎么学也学不好的,因为土壤没有了。

学校教出来的99%都是为了学历的书呆子。学历倒是挺高的又博士又教授的,根本不会诊脉辩证,连基本的辩证都不会那还怎么治病呢?

现在很多中医院都是用西医那一套了,去化验B超CT核磁共振各种检查了,那多赚钱呀,现在的医院都逐利,谁还给你号脉?谁会号脉?不号脉怎么辩症施治?不号脉叫什么中医?

再说说针灸,上海的中医院一个礼拜就针灸一次,那能有用吗?开玩笑吧?

消极吗?悲观吗?现实就是这个样子。

这两年政策好了,真心希望把这个不利的局面扳回来。


持有第五大发明


学好中医这是个需要不断坚持与用心的历程。

中医学习方式现在大抵有三种,中医院校学习、自学、师承学习。学习中医本身包括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学习。

不论哪种方式,先要学好基础理论,如果你古文功底好,传统文化熟悉,你可以从经典开始,中医主要经典著作有:中医理论之源《黄帝内经》、方书之祖,辨证论治之始《伤寒杂病论》、中药著作之根《神农本草经》、温病代表著作《温病条辨》、脉学之宗《脉经》、病因病机之大成《诸病源候论》、妇科宝典《傅青主女科》、御医教程《医宗金鉴》、针灸代表著作《针灸大成》等。

但是,很多人直接从经典入手学习很艰难,因为这毕竟是离我们很远的年代著作,行文书写和白话文完全不一样。那么我们可以从教程入手,学好了教材,再回过头来研读经典,就水到渠成了。

教材推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院校本科教程,这是解放后一代又一代中医前辈在古代经典中医著作中提炼出来的,虽然有瑕疵,但是对于学习中医的入门教程,非常优良。

现在网上有很多人攻击教材,认为学习教材培养不出好中医,这是片面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中医难成名成家,可是你知道吗?五年的中医本科,百分之四十是中医,百分之四十是西医,百分之二十是其他课程,还有实习一年,除开寒暑假,真正学习中医的时间一年都不到,还有好多学生翘课开小差,真正学习中医的时间这么短,他能学好吗?所以问题不在教材,在大学要想学好中医,需要学生加倍努力,才能学好。

中医教程学习的顺序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

中医理论学习枯燥乏味,又会出现诸多疑惑,最好有老师指导,或到大学旁听,或报班学习。

学习完教材,就要继续研读中医经典,同时要找一个临床经验丰富的好老师,拜师跟诊,学习实战经验,并且试着为自己及亲朋解决问题。

一个好的老师非常重要,看到老师诊疗,妙手回春,你会增强信心,激发动力,特别是能学到临床经验和实战技能。

我在大学期间,除了在校听课,还阅读了大量图书馆的中医著作,并且每个周末跟诊老师,坚持了三年,所以毕业上临床,比一般的学生更快进入中医角色,工作以后,坚持白天看诊,晚上看书,研读经典,并且坚持拜师学艺和上山采药,整个生活都融入其中,所以我深有感触,学习理论,研读经典,细致临床,剖析医案,拜师学艺,上山采药每一步都很重要。






中医周水金


想学好中医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需要有坚定的毅力与刻苦的精神才可以。

个人以为,想学好中医,首先要有开放式的中医思维,人们往往叫做“悟”性,对待中医的文化或者中医理论,要善于思考与理解。中医理论中很多都是讲究的人理、事理与道理,并不是简单的所谓量化标准。因此,不能用所谓的现代科学来衡量中医的理论。

那么初学中医应该从什么著作入手?从什么方向入手呢?

本人用一句话概括为:用“四块砖”敲开“两扇门”找“四个人”。

“四块砖”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与《方剂学》。

“两扇门”为《伤寒论》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四个人”分别是黄元御、郑钦安、张锡纯与李可四位大师。

熟读了上面这些著作,与了解了这几位大师的著作后,就可以说真正步入中医殿堂的大门了,有诸多大师作为向导,我相信,刻苦勤奋学习的人,一定都会在中医行业里有所建树的。

希望我的观点能对后面学习中医的朋友有所帮助。



中医实战笔记


‘‘中药学’’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只有学好‘‘中药学’’,才有可能学好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那么怎样才能学好中药学呢?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打基础

所谓打基础,就是要死记硬背,下真功夫,没有捷径。

1、熟背500种以上常用中药的‘‘功效’’、‘‘性、味、归经’’及‘‘配位方法’’。

2、熟背并理解《药性赋》。

以上两点我认为是基础中的基础,掌握之后,才能进一步深度学习中药的使用技能。

3、建议学习并熟记施今墨‘‘药对’’,这是施老先生用药经验的总结,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笔者在临床上经常使用。

4.建议参考学习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这是焦老数十年临床用药心得,读后定能大有收获。

5.学会辩识500种以上中药饮片,及如何辩识饮片质量好坏的方法。

中药质量的好坏与功效密切相关,医生应学会辩识,选择好药,保证疗效。

二、结合‘‘方剂’’学中药

中医有一句话叫做‘‘药不离方’’,说的是不能离开具体的方子谈单味中药。结合成方,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学习中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药。

1、结合‘’经方‘’学中药

经方是被数千年医疗实践验证过的‘‘中医瑰宝’’。其配伍精妙,效果显著,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经方用药规律来学习中药,能真正理解中药使用的规律。

2.结合金、元医家的成方学中药

笔者特别推崇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四大家的药方。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病症进行研究,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通过分析他们的成方,归纳他们的用药技巧,可以使我们对中药的学习达到较高水平。

3.结合验方学中药

验方是被临床证明了的方子,总结其用药技巧,可以找出中药使用的规律,加以掌握,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三、结合医案学中药

医案记录的是医疗活动的动态过程,通过分析医案用药 ,可以掌握随着病情变化,动态用药的技巧,使运用中药的水平得到升华。笔者推荐《古今医案按》和施今墨、关幼波、张梦农

等等名师的医案。在30多年的临床中,笔者一直按此法学习中药,自感受益良多。现分享出来,供同道参考。



其实医学有三个能力很重要,一个是收集信息的能力,一个是分析信息的能力,最后是处理信息的能力。中医也不例外,一个好的中医师一样需要强化这三种能力。收集信息,首先要知道中医药的术语,这是基本的,中医有自己的特点,与其他医学有很大不同,必须要先学会基本概念才方便进一步学习。中医的基础教材虽然备受吐槽,但不能否认,这些书籍是有助于快速入门。了解术语后,需要进一步攻读原著,从简单入手,便是方歌、濒湖脉学等著作,明清等著作容易理解,如程国彭,黄元御等人的著作,可以开拓思路。然后是进阶,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著作,并背诵,了解中医大家都重视哪些疾病信息,望闻问切,这四诊究竟需要我们收集什么信息。然后是分析信息,可以结合医案,找出各个医案的按语,并分析其病机共性,虽然各个医家论述时各有千秋,但其病机共性往往存在。最后是处理信息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运用才能锻炼出能力。


邓志远488


中医的学习与看书是分不开的,下面暂分为四

(一) 经典

包括《皇帝内经(灵枢、素问)》(灵枢、素问)《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医书中的“经曰”指《内经》。称呼其余则为难经,本经)

(二)教材

现代的教材推荐五版的,包括《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因为古文晦涩难明,不易理解,所以需要现代白话文的教材加以辅佐,又因五版后的教材较多的添加了西医的内容,或多或少会影响读者对中医框架体系的构建,所以初学者不推荐

(三)诸家

历代医家的理论体系是中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经为基,诸家为石。医者务必熟读诸家以取长补短,如金元四大家、叶香岩等。

(四)医案和临床

医案很重要、医案很重要、医案很重要。因为古代读书不易,刻印困难及一些历史问题,医案少有流传至今,自金元开始稍多,医者读之应惜其存今之难乎。读医案以明各家治病之大法,用药之准确,其后方可行医济世,我把医案和临床放在一起是因为中医很依靠经验,临床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而古医案是诸医经验之谈,给了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会,可以说古医案是快速提高临床疗效的捷径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叶香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