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城市蝶變 許你一個美好未來

2012年,我市老城向外蔓延,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67.9平方公里;經過6年的發展建設,2018年,城市建成區面積突破100平方公里。“大宜城”框架逐步拉開,路網越織越密、水系漸趨貫通、高樓大廈林立、城市配套日臻完善,宜城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城市蝶变 许你一个美好未来

安慶正奮力向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邁進

提標改造 路網越發完善

家住綠地迎江世紀城小區的吳珊珊每天開車到火車站附近的公司上班,大約20分鐘的車程經過獨秀大道、振風大道、龍眠山路、迎賓路,一路通暢的行車體驗讓她感覺非常棒。“現在的馬路越修越好,路面平坦、寬闊,開車的人都有感覺,相比以前更舒服了。”

道路越走越寬,像吳珊珊一樣,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這得益於近年來我市加快城市的改造與提升,城市道路也在不斷提質完善。道路黑化、實施雨汙分流、儘量拓寬路面、機非一體設計、透水磚的運用,這些無一不使我們的城市道路越來越“高大上”。

過去一年,市重點工程局共實施市政道橋項目44項,其中續建21項,新開工23項,規劃一路、市府路、環城東路、沿江路西延伸段等23個項目已完工或基本完工,織密了城市內網的同時,更貫通了城市外環。

市住建委城建辦主任張成告訴記者,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市城市建成區將擴大到155.8平方公里,為加強城市組團間的聯繫,路網還在不斷完善中:斷頭路逐步打通,進一步實現城區道路互聯互通;勇進路及勇進路大橋修建,貫通山口鄉與城區聯繫,拓展城市發展空間;龍珠路計劃修建,連接外環北路西延伸線,暢通北部城區的道路;機場大道北延伸線正在加緊推進;第一條高架——中興大道高架抓緊建設……

如今,隨著城市道路的不斷完善,“外成環、內成網”的整體格局漸漸形成,人們出行更加便捷了。

貫通水系 打造一城活水

“半是山城半水城”,安慶是一座山、水、城相依相傍的濱江城市。從地圖上看,除了菱湖風景區內大大小小的湖泊,北有破罡湖、石塘湖兩大水系,西有石門湖聯通長江。水是城市起源和發展的命脈,根據“東進、北括、環山發展”的發展方向,貫通城市水系對於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增添城市靈性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河水清澈、兩岸堆綠,春節假期,康熙河景觀帶一步一景的自然風光讓歸鄉遊子吳迪大呼“太美了!”吳迪說,在她的記憶裡,康熙河是黑臭的,如今的華麗轉變不得不讓人驚歎。據瞭解,昔日的康熙河是一條淤塞嚴重的老河道,“一湖九河”項目實施後,對河道進行清淤治理、種植水生植物淨化水體,在河兩岸建生態停車場、景觀橋、木棧道,康熙河舊貌換新顏,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一湖九河”項目包括白澤湖、晴嵐溝、港口溝、懷湖河、秦泉河、港橋河、泉潭峽、小港、窯溝和破罡湖泵站前引河十條水系工程,建設內容為清淤疏浚、生態護坡及堤防填築、沿河景觀綠化、道路和橋樑等。張成告訴記者,“一湖九河”完工後,城東、城北水系貫通,主城區水系就此相連,恢復了城市初期自然的水系統。

“秦潭湖公園項目建成後,東西水系將相互連接,神靈潭公園項目建成後,城區水系將基本得到聯通。在打造城市活水方面,我們正在組織實施石塘湖入湖口、備用水源取水口南岸周邊的治理工程和開展長風港項目,作為活水來源,項目建成後將會增強中心城區活水調配能力。”張成介紹說。

生態環境好了,人居環境自然改善,人們生活更加幸福了。

城市蝶变 许你一个美好未来

我市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強市

發展快速 新地標拔地而起

建築是凝固的歷史。在安慶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迎江寺、振風塔是當之無愧的城市地標,如今,隨著美好大宜城建設步伐加快,公共服務設施、現代商業區在城市四處開花,新的城市地標好似雨後春筍一般在這座城市中拔地而起。

安慶市體育中心、人民路步行街、市立醫院東院區等,漸漸成為城市新地標。安慶會展中心、海吉星農產品物流園和皖西南快遞產業園正在建設,安慶一中龍山校區建成,市一院龍山院區主體工程完工,市博物館新館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附屬工程正在按計劃推進……這些,未來都將為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做貢獻。

2019年春節假期,安慶人消費熱情高漲,各大商業綜合體成了人們吃、購、遊的首選之地,逐漸成為新的城市地標。不論住在老城區還是住在新城區,市民們都能就近“逛吃逛吃”,吾悅廣場、匯峰廣場、百聯、八佰伴等大型商綜可謂是賺足了人氣。

融商業、文化、創意、藝術與生活為一體的商業文化時尚中心;涵蓋購物中心、商業街、酒店、辦公等多功能的城市綜合體……不知不覺中,“大宜城”正在悄然蝶變,人們的生活將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