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跑了三年以上的電動汽車怎麼樣了?

純木比


我朋友有一個2015年購入的比亞迪唐一代,當時算是天津第一批的唐車主,到現在已經開了三年多了。雖然不是純電動汽車,但他家裡因為有地下車庫安裝了充電樁,大部分時間都是純電在跑,所以也有一定的參考性。

車子總體的車況還可以,因為燃油機用的少,雙離合也沒出什麼問題。不過磷酸提鋰電池已經更換過一次了,主要原因是這哥們兒喜歡速度,經常拿這個車玩急加速,體驗5秒內破百的樂趣,這種大電流放電的狀況都會對電池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大概不到2年就已經感覺到電池的明顯衰減了,不過不同4S店對可以更換電池的標準並不一樣,他還算是比較走運的。

他的車是唐80,天暖和不開空調純電能跑70多公里沒問題,但是到了冬天,鐵鋰電池受溫度影響比較大的特點就顯現了,在家充滿電也只能跑不到50公里。不過好在還有燃油機做備用,不至於有續航里程焦慮症,也不用像開純電動汽車那樣必須神經質到每天的行程安排都要經過計算,否則出遠門只能打車了。


老倪DIY


這是我16年6月份買的奇瑞EQ,當時續航號稱200KM,實際夏天也就180KM,冬天140KM左右,還是需要開節能模式,期間換過控制器,好在8年10萬質保沒有花錢,還有去年換了一小塊電池,說是壓差過高。毛病什麼車都有,現在開著還算正常,上下班省點油錢,我個人認為;電動汽車特別是純電的,只適合家庭第二輛車,代步!我16年的車到現在才跑1萬多,有時候真心不敢跑太遠啊!充電樁少的可憐,誰能在路上等幾個小時充電呢?而且車載充電器還必須接地才能衝進去電!


壹燃傳媒


筆者2015年底買的一輛比亞迪E6電動車,至今已經三年多。當時買車的原因是大帝都苦逼生活,搖汽油車基本無望,於是果斷切換電車。當時電車不用排號,次月就買車。因為那時E6剛剛出了400公里的新車,然後就果斷出手。

畢竟汽車就是個商品,從經濟學角度講,能夠消費者帶來最大效用就好。感覺買了電車以後,生活半徑明顯擴大,從地鐵公交可觸及的地方,擴展至郊區,甚至更遠一些。可以帶孩子週末郊遊,來回沒有旅程焦慮。活動半徑擴展至離家150公里半徑的圓圈內。這個東西,只要自己覺得能滿足生活需要就是好的。沒有必要糾結油還是電車,畢竟從搖號概率算,北京油車牌在我有生之年離我漸行漸遠,我自認為是個理性經濟行為人。我的幾點感受如下:

第一,用車成本不高。電車只有一個電機,沒有汽車油車發動機,維修養護成本不高。我充滿400公里需要83度電,大概41.5元錢。平均每100公里,也就10多塊錢。油車沒用過,不知道成本多高,但感覺電車能低一些。

第二,比較結實吧。出過一次事故,側面撞了一輛出租車,我的全責。結果那車的門子快廢了,我車前面只是掉了些漆,保險槓都沒有變形。但也暴露了車的缺點,A柱太寬,影響左前方瞭望和視線,也是我出現事故的主要問題。

第三,不用限號很方便。每週五天接送孩子,不用限號,感覺很方便。畢竟油車有里程遠,加油省事的優勢。不限號全當是一個小補償吧。也算各有利弊,電車在城市內生活用,更方便一些。

第四,里程達不到400公里。用了三年,里程數還算尚可。最近冬天,開暖風,正常駕駛,能夠達到240-260公里左右。夏天,開空調,能夠達到350-370公里。同時,我充電基本用慢充,13個小時吧。這是最大弱點。要求你做事情有計劃性,不然遇到臨時沒電又有其他事情情況,只能去打車。

第五,噪音低,加速快,但廢輪胎。這幾年開車,養成最大的毛病是聽不了發動機聲音,因為電車比較安靜,高速上只能聽到風躁和輪胎聲。同時,電車起速很快,畢竟沒有什麼升檔的概念,一踩電門直接就直線加速了。但缺點是,汽車高達2.7噸,底盤下面全是電池,通過性不好,容易刮地盤,而且廢輪胎。三年了,輪胎明顯比一般車老化快,因為車太重了。打算開春去換輪胎。

總體來說,跑了三年的車還算不錯,沒有遇到什麼明顯的什麼電池衰減,掉里程,突然在冬天沒電的情況。E6也帶給了全家快樂,最遠一起去過北戴河,高速充電很方便。雖然我國電車還在起步階段,但自己感覺夠用就好,被迫還支持了國家的節能、減排和綠色出行政策。

以上純屬個人感受,歡迎網友分享和討論。


經韜


這個問題本人很有發言權。因為我開的電動車滿三年了。

先說下基本情況,座標北京,家中一臺車,第二輛因為搖號兩年搖不到號,所以北京推出新能源不搖號政策後,14年初果斷將申請改成新能源號,然後等了半年沒有中意的電動車型,資格失效(半年有效期),於是再申請了一次,並於2015年初入手一臺合資電動車(車型就不說了,省得廣告嫌疑),原價40W,補貼10W後,到手30W。

開車上下班,往返機場,六環以內活動,至今3年半合計近5W公里,平均每年1.5W公里。畢竟電動車不出遠門,這個使用里程算中檔吧。

充電:15年時北京公眾充電樁少,充電不太方便,16年開始,公眾充電樁明顯多起來,現在在家附近、公司附近都固定找到一個大型充電場所,充電很方便。因為小區申請充電樁麻煩,因此沒有申請,一直都使用直流快樁充電。

使用習慣:車型設有運動模式,運動模式下功率提升10%,沒有能量回收。我基本一直使用運動模式,提速快。

評價:相比燃油車,電動車響應迅速,提速線性,動力隨叫隨到,加速性能良好。高速上試過極限速度150KM/H,因為此車型將數百公斤的電池放在車底,重心較燃油車低,因此無論高速還是過彎都很平穩。答主時常60~70KM過高架匝道,感覺不要太爽。開習慣了後,已經不愛開家中的燃油車。

里程:標稱300KM,實際充滿顯示里程為267KM。但冬天電池進程縮水嚴重。使用至今,充電電池狀況良好,沒出過故障,未見明顯的電池衰減(估計有衰減也在10%以內,沒有明顯感覺)。答主買車時很注重安全性,認真研究了下,因此選擇此款磷酸鐵鋰電池,無論是安全性還是電池充放電壽命都比三元好些。

結論:電動車的電池壽命不用太擔心,正常使用個六七年是沒啥問題的。但考慮到電動車裡程迭代快(同一車型里程每年增長100KM),因此電動車跌價率高(過兩年舊車就沒有要了,因為相對新車裡程太短),電動車在籌命期內的綜合使用成本還是比燃油車高很多。所以,電動車更適合作為家庭第二輛車使用,並且是在有政策鼓勵的情況下(如不搖號、不限號、有補貼)使用。

總之一句話,雖然效費比不高,但電動車開著還是挺好的。


鳥鳴山說


我最近剛從網上看過一個視頻,做的是一個測試:測試一臺使用兩年半的北汽E150續航能力和電池衰減情況。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款北汽E150EV電動車。

這是北京汽車在2014年發佈的一款純電動汽車,共有時尚版和科技版兩款車型。

配置方面:

配備最大功率61馬力,最大扭矩144Nm;

提供25.6kwh電池;

百米加速25.6秒

續航上,官方宣稱150公里續航,實際差不多120-140公里;

這款車在網上評價褒貶不一,不過我看過的車評對這款車的評價並不高。

價格方面:以北京方面為例,當時價格在22-23萬之間,國家補貼完後價格在12-13萬之間。其實還是挺貴的。

簡單介紹完車後,說說他們做的測試:用一輛車齡兩年半,行程里程不超過兩萬公里左右的北汽E150EV(純電動)進行測試,實際測試路程140公里。檢測廠家宣稱的續航里程和電池衰退程度(號稱3000次滿充滿放仍能保存80%的電池容量)是否一致。

在測試過程中,測試者正常開著空調、開著收音機,與日常開車一樣,到達終點總里程為136.2公里,最後儀表上顯示的剩餘里程為5公里。測試結果還不錯。

我想,不管是續航問題還是電池問題,題主其實想問的還是電動車是否值得去買。

至少在小編看來,目前還是不太推薦

普通大眾去買電動車。

畢竟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買車是一件大事。

講講理由:

首先續航問題,這就和你的手機一樣,是不是想去看看還有多少電,這還沒有說夏季和冬季對於電池影響而導致續航變短。

然後是充電問題,雖然國家在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而且大量建設充電樁,但是依然滿足不了需求,甚至有時會有充電不匹配充不上的情況,然後還有快充(一個小時左右)和慢充(七八個小時)之分。

還有一個特別容易忽略的問題:保險。雖然險種相同,但是電動車保費要高於同檔次的傳統燃油車。因為險種保費價格由車價決定的,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的造價成本差太多。而有些純電動車投保價格是以補貼前的價格來算的

,這樣下來就更高了。

然後三年下來,其實不一定會比傳統燃油車便宜多少。

在小編看來,新能源汽車一定會是大勢所趨。現在可以先觀望,可以等到18年後半年甚至到2019年,到那個時候國家基礎設施肯定完善的差不多了,然後國內車企們也都磨練的差不多了,續航各方面都會得到提升。到時候用戶體驗一定會優於現在。


JamesYang


電動車跑了三年以上,如果駕駛習慣不好的那種,紅綠燈經常急加速的,會對電池造成一些損傷,電池的壽命會下降,一般正常駕駛的,電池一般可以使用五到八年左右更換,三年左右,一般電池都還可以正常使用!!!

不過,有時候三年的電池,可能電池容量不變,但是電池的電能效率會有下降,儀表盤上寫著有100%的電量,可能實際上也就75%左右的電量了,電動汽車使用久了,換電池是必須的,就相當於燃油車5000公里左右需要換機油,一個道理!!!

說個題外話:蘋果這個電動汽車有人看好嗎?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款新能源電動汽車,騰勢算是最近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比較強勢的出現了,比亞迪公司和戴姆勒公司合作研發的產品,據說是比亞迪提供技術(心臟——電池),戴姆勒負責整車製造(車架外觀內飾)!!!

這個品牌的新能源車總體來說表現還不錯,如果大家準備入手新能源電動汽車的話,可以多瞭解一下這個品牌的車,當然,比亞迪祖宗級別的電動汽車依舊非常棒的,例如上圖的比亞迪宋等等...

畢竟新能源電動汽車是以後汽車行業的主流,心中揣著一顆綠色環保的心,扛起新能源車的大旗~


小方愛汽車


購車時間:2015年2月

地點:北京

因為搖不到號,又有用車需要,所以本人買了一輛滿電200公里的車。

到目前為止車已經開了四年多了。里程也十一萬公里了。

電池方面目前夏天滿電還能跑170公里,如果開的躁一點也能開160公里。也就是衰減掉了30到40公里的樣子。電池是三元鋰電池。

冬天需要開暖風,普通道路上估計能開個一百二三左右。高速上行駛(六環80到100之間)目前能開一百多點吧。

冬天充電也不太方便,夏天基本可以充滿,冬天不太穩定,有時少充10%。

如果想換車就比較頭疼了,買車時不到14萬,目前置換報價是三萬左右。

最後想說的是任何事都有利弊,當時朋友堅持搖汽油號,現在還在堅持著。買電動車的朋友,在用車方便的同時,也接受著他的缺點,包括里程焦慮、充電不方便、不保值等等。


趣樂學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9595894090611504738,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09c00015d656408b1e3\

唯電新能源汽車社區


首先,電動汽車作為消費產品,在設計時就已經考慮了在不利於電池壽命充電方式下的使用壽命問題。在6-8年的電池壽命期(其實也就是廠家的電池質保期或者是整車回購週期)內,電池的容量衰減都基本不會高於70%。這是國家強制標準。如果遇到了3年衰減超過70%,用戶應該勇於維權,要求主機廠進行質量賠付。

標準有了但實際的執行情況,目前看仍有一定的問題。既有品控的問題,也有監管上的問題。近一段實際很多專家提議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新能源車年檢制度。對於這項提議,我個人是非常贊成的。雖然不可避免的帶來一定的當今燃油車車檢的陋習,但對於新能源這一新生事物,年檢肯定是利大於弊的。也更有利於車主在遇到質量問題時進行維權。

在實際使用中,根據鋰電池的原理,慢充肯定是更有利於電池壽命的方式。所以,如果特別在意自己的電池壽命,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選擇慢充。雖然影響電池壽命的因素還有很多,這樣做的仍然是有一定效果的。


EV知道


三元鋰電池還是以循環次數計算為好,八百次0到100的循環次數電池容量在80%以上,自己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