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聽完這場上海『幼升小』分享,失眠到凌晨四點.....

聽完這場上海『幼升小』分享,失眠到凌晨四點.....

講真,因為受到的心裡衝擊太大,我到現在還沒有完全緩過來,只想說:教育,是永遠不會墜落的光。

部門進行了一場上海『小升初』演講比賽,參賽者是各校區校長,一共6位,1位總裁判,4位主裁判,我和搭檔作為旁聽者,也是為了學習。

開場的是一位中年校長,我聽完,覺得他講的不少信息都很新鮮,當然後來才知道這和我不瞭解上海的小升初情況有很大關係。

雖然按照比賽規則,他被pass了(主要是演講技巧不是太好,不過內容很豐富全面),也因此,我有機會知道一組2018年上海升學數據,讓我很震驚:

18.04萬:大班升小學的孩子數

1.99萬:報了民辦小學的大班孩子數

1.4萬:民辦小學最終錄取人數(2018年,上海一共有77所民辦小學進行招生)

55%:初中升高中(一半多一點的錄取率)

85%:高中升大學

這麼分析下來,近1/2的上海學生是讀不了大學(當然應該不包括出國讀大學的孩子),這真是太可怕了。

我第一次知道,上海初升高不亞於擠獨木橋。因為只有進入一所好初中,這樣進入一所好高中的概率就比較大,然後才有可能進入一所好的大學。

聽完這場上海『幼升小』分享,失眠到凌晨四點.....

像*外,南模,在全上海排名第5,6的高中,300名學生,只有排名全校前25%,才有機會考上同濟。前提是在中考的時候,在10萬中考生中,排名15%才可以進南模,然後南模中的25%進同濟。

像逸夫小學,全上海最好的理科類,注重 “感統與操行,思維邏輯,活動遊戲,試聽記憶,語言表達,常識與禮儀”等,滿分630。

像華育中學,全上海最好的初中,中考平均分可以到600分,然後進入上海實驗中學,再然後升入北清交復,港大或國外名校。

外語好的學校,像上外(國際高中部只招上外初中畢業的,對口),世界外國語,上海實驗中學等。

這難麼?

真的不容易。

作為新上海人的總裁判,和我們分享了自己的真切感受:

“得承認在上海升學競爭的小孩子,80%靠基因。就像我一個鄰居的孩子,才小學一年級,已經超過部分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了,那些乘法口訣,算術,英語,鋼琴都好。後來問到父母,分別是耶魯大學博士後和上海交大博士,通過人才引進來到上海,後來搬到了我們小區。

得承認,牛蛙就是這樣煉成的啊。

還有一個鄰居,父母是國內一流top學校的博士和博士後 ,結果孩子生出來不太正常,這個就沒有多少辦法了,父母再著急,也只能慢慢等,或許是一個天才,還沒有表現出來。但就父母的資歷,確實沒法比。”

聽完這場上海『幼升小』分享,失眠到凌晨四點.....

我坐在後排,本來有點困的時候,聽到這些,整個人一下子激靈了。

而經歷過不止一次河南高考大省的我,為什麼很震驚?

是因為我一直以為在上海讀書,高考應該容易些,錄取分數會低一些,可事實是:上海的升學壓力比其他省市大的多

因為在上海,比如有10萬人參加高考,父母都很重視,學生大都有課外補習,整體很厲害。不像在我們河南,有90萬高考生,其實只有3萬人好好學,因為農村人沒那麼重視孩子教育,進行課外補習的也少得多,考不上大不了讀大專,或出去打工,所以另一方面來說,老家的不少孩子是被埋沒了,也確實很可惜。

在上海是,沒有孩子不輔導。

在老家是,(幾乎)沒有孩子輔導。

另一方面,在上海,中高考沒考好,是不可以復讀的,一刀切之後,就只能讀大專或高職。

而在我們老家,第一年高考沒考好,還可以復讀,如果孩子成績還不錯,都可以進縣裡/市裡最好的初/高中的重點班復讀,即便成績不好,想辦法總是可以進去,是事實。

有的學生第一年考上不錯的一本,還要復讀,因為想第二年考北清交復,而且這樣的學生基礎都不差,好的高中都願意接,甚至出獎學金,爭搶。

但在上海,能做到這樣麼?

很難,而且上海有錢人很多,你是得有多少錢才超過別人呢?而且越好的學校越不差錢,不認錢,因為也要考慮到自家學校的升學率。

聽完這場上海『幼升小』分享,失眠到凌晨四點.....

所以這樣一比較,上海的中高考壓力確實大,尤其是中考,可以類比人口大省的高考,都是擠獨木橋,很多外地人眼裡的素質教育,其實是對本地孩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坑,因為連大學都讀不了,還談什麼素質教育?

再看一下,那些跳出農門的高材生們,在上海落戶買房安家的新上海人或外地人,尤其是浦東新區和郊區比較多,他們從農門跳出,落地紮根大城市就是一個很大的人生夢,這個夢很多時候只能靠讀書實現,所以教育理念強,所以郊區輔導機構很多。

市區有很多的有錢人,不少是早期靠炒房地產起來的,所以相對於那些新上海人,教育意識沒那麼強。

不過一個現狀是,新上海人是不太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將來考的大學不如自己,這個可以理解,畢竟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但其實在升學這方面,孩子超越父母,不那麼容易

同事A,因為在教育培訓行業呆了好幾年,對上海升學考試比較瞭解,也知道什麼樣的成績才有機會到好的小學,初中和高中。

有一次A和她姐姐說 “我外甥考上*濟就不錯了”,因為他學習確實不是拔尖啊。姐姐一聽就說 “才不要,肯定要比我的學校好啊”。

姐姐是交大碩士,有一份不錯的工作,畢業落戶上海,所以她根本看不上*濟,而且和本地家長接觸多了,不少上海土著也是這樣,在他們眼裡,復旦交大才是真正的top學校。

而現在小外甥上小學四年級了,同事A再去姐姐家,姐姐會無奈地主動說:你外甥能考上一本就不錯了。因為讓他看一會兒書,就說“媽媽,我累了”,姐姐恨不得說:孩子,求你了,好好學習吧。

聽完這場上海『幼升小』分享,失眠到凌晨四點.....

同事A是90後,已經有兩個孩子,雖都是學齡前,已經開始關注這些,不過她的大多數同學還沒有孩子,每次聚會,A和他們說說到這些的時候,那些同學就懷疑A是不是被某些教育機構洗腦了,趕快退出那些雞血媽媽群

我也是進入了這個行業之後,才知道的一些習慣叫法或術語,比如“葷雞”,“素雞”,“雞娃”。

這就是新上海人在下一代教育上面臨的尷尬或難題吧,孩子面臨的升學環境和競爭已然不同於他們曾經所處的時代,如今升學競爭都變得全面了。

而且我深深體會到,即便是相對於其他幾大一線城市,上海是中國教育最焦慮的一個城市,上海家長也是。

不過,今天看到一位北京朋友分享的訊息:7成北京家長不滿意孩子考的大學,

聽完這場上海『幼升小』分享,失眠到凌晨四點.....

朋友開玩笑說,還是努力多買套房吧。

我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喝了一口水。因為即便是作為一個單身狗,我昨天聽完這場分享,失眠到凌晨四點。

我也不是瞎焦慮,畢竟年齡到了也要考慮安定。也是在這個行業呆久了,能從那些父母的表情,皺眉,風雨無阻地帶著孩子一次次地來上補習班,孩子下課前就帶著吃的過來,以便孩子下課後可以第一時間吃到飯。

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感受到他們殷切的期盼,如果不高度重視孩子的教育,就沒有了多少出路。而且不管在哪個城市,子女升學教育都是一個大問題。

怎麼說呢?

如果只是盯著那些最高的目標,壓力確實很大,只能是盡力為之,不後悔,即便是一開始的菜小,好好學,人生在其他賽道還是有不一樣的可能。

以上只是一點記錄和我自己的感受,一定還有很多不全面,歡迎大家分享,你們在孩子的升學教育上的經歷或體會。♥

:一枚喜歡傾聽,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的女同學。碎碎念,其實是在唸歲歲。希望到80歲還能記起今日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