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前,他們為什麼不向南撤退?

九頭浪子1


被金兵俘虜之前,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並不是沒有向南撤,至少,宋徽宗是逃跑了的,而後來之所以沒向南撤退,那是已經肉上砧板,騎虎難下,哪都撤不了了。

金兵南侵,是宋徽宗簽訂“海上之盟”直接促成的結果。北宋的外敵,一介西北的西夏,二是北方的遼國。西夏勢力不強,戰鬥的規模也不算太大,宋朝與西夏間或有摩擦,也是打打停停,並未造成大面積國土的流失。而北方的遼國,地域廣闊,勢力強大,一直是北宋面臨的勁敵,尤其是在五代時,後晉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後,中原的北方門戶大開,北宋建國後,北方一直不安全,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宋真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同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與遼國才實現了和平,此後百多年時間,宋遼間並無戰爭。

1120年,宋徽宗在童貫、王黼的鼓動下,想收回燕雲十六州,恰好金兵在攻打遼國,宋徽宗讓人聯繫金國,提出聯金滅遼,雙方商定,宋軍與金南北夾擊遼國,遼滅亡後,燕雲之地歸宋朝,宋朝將原來獻給遼國的賠款轉獻於金國。因為宋、金接洽要繞道渤海,因此盟約又稱“海上之盟”。

後來遼國果然為宋金聯軍滅亡,但在滅遼過程中,宋朝軍隊沒有按照承諾打下燕京,同時,金兵也看到了宋朝軍隊不堪一擊,因此,隨後便撕毀盟約,南下侵入了宋朝。

1125年10月,金人兵分兩路,西路進攻太原,東路進攻燕京,約定在開封會師。太原一時沒打下,燕京卻很快就淪陷了,東路軍一路南下,即將到達開封,在此國難當頭之際,宋徽宗作為一國之君,卻慌作一團,在他43歲還年富力強的年紀,將皇位傳給兒子趙桓,自己當太上皇,並帶著蔡攸、童貫等隨從人員,以敬香還願的藉口,向南逃跑。後來,開封被圍,宋軍在宰相李綱的組織下,進行了頑強反抗,沒有被金兵攻破,通過賠錢割地,開封保住了。隨後,宋徽宗帶領他的隨從們,溜回了京城開封。

然而,金兵一退,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和北宋的大臣們,又開始紙醉金迷,貪圖享樂,不作備戰。1126年8月,本已退兵的金人見宋朝軟弱可欺,再次舉兵南下,殺向開封,十一月,殺到開封城下,開始瘋狂攻城。這時候,無論是宋徽宗還是宋欽宗,都無處可逃了,不久,開封就被金兵攻陷了。

金兵攻下開封后,對這座曾經輝煌一時的皇都進行了瘋狂洗劫。1127年4月,金兵搶足撈足了後,便將宋徽宗、宋欽宗和后妃、宗戚、大臣、工匠等三千餘人俘虜北去,同時帶去的,還有宋徽宗從全國搜刮而來的無數金銀珠寶。


帝國的臉譜


根據歷史記載,金朝滅遼後,隨即侵犯北宋。直至兵臨城下,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使計,以“和議”之名,向宋王朝勒索,並且要求宋欽宗親自到金營商議割地賠款之事。由於當時大局已定,宋欽宗身處劣勢,不得不進營求降。表面上是向金朝表誠意,實則一切行跡已被控制。在靖康二年(1127)正月,金軍先後把宋徽宗、宋欽宗拘留在金營,隨後金主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結的原宋朝宰相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同年四月初一金軍俘虜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戚等3000多人北撤。因當時事發于靖康之年,史稱為“靖康之變”。所以,按照當時的情形,兩位皇兄已被金人軟禁,而且周圍遍佈金兵,根本無處可逃,不要說南下,跳河自盡也不可能。

造成這種結局,是相當可惜的。北宋由趙匡胤封國號起延續唐朝盛世一路發展,到宋徽宗時期發展的極盛,疆土佔據相當於如今中國的五分之一。雖然後有趙構南下建立南宋,但是“泥菩薩過河”,盛世不及從前,疆土也只有北宋的三分之二。北宋北宋原本是兵強馬壯的強國,國富而民強。深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道理。故有“杯酒釋兵權”的典故,還有科舉制度,相當於今天的高考,通過數十年的過渡消化,從武管轉為文管。社會的農業、產業、文化、科技等等得以噴井式的發展。所以,在軍事上積貧積弱,但在其他領域上卻“野蠻生長”。出現這種轉變是很難用幾句話就說得清楚的,只能說基本上任何一個朝代在經歷了戰亂,休養生息,到棄械從農,然後踏上安逸生活的套路。沒考究過宋朝歷史,只要看過《水滸傳》、《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等小說、連續劇的吃瓜群眾就知道,都是個人英雄主義拯救世界,最後過上隱世埋名的歸隱生活。這種故事路線圖,就算在今天,大家看復仇者聯盟依然看味十足。

根據歷史數據顯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在當時,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 ,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也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大家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比作今天的中國,人均GDP預計可達9100美元,但這個跟CPI有很大關係,是有水份的。但從經濟總量來看,當時佔了世界的五分之一,比作現在的中國,遠達不到這個水平,只有美國佬大才有這種實力。所謂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年輕人,活在當下,應該把握機會,奮發有為,永遠要記住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砥礪奮進。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03qvb


總結一下就是二帝為何不跑的問題。可以類比到明朝崇禎皇帝,也是同樣情況,為何不跑等待城破身敗。

事實上,已經退位的宋徽宗不但沒跑,而且在金兵圍城的時候,還從鎮江跑了回來一同抗敵。從政治謀略來看,徽欽二帝顯然不夠合格,在抵禦外敵方略甚至可以稱的上混亂。之所以沒跑,理由其實非常簡單,他們是皇帝,他們接受了最傳統的帝王教育,他們做到了君王守社稷。他們的被浮是有條件的和金國交換,那就是換回了汴梁城百姓的性命。作為漢族的傳統君主,和元清朝這樣的遊牧民族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他們對宗廟的概念更強。歷史上絕大多數的皇帝都是這樣,也有例外,比如比較著名的唐玄宗,安史之亂在城破之前就離開了長安,也正於此,他的帝王的正統性被大多數民眾懷疑甚至否決,很快太子繼位大統。古代講的是天授君權,皇帝是上天的代表,老百姓對皇帝的要求是要有底線的,一旦突破了這個底線,就會被士大夫集團拋棄。皇帝出逃必須要城破玉碎,或者少主危局,這樣才能被百姓認可其正當性。

我們今天現代人來看待古人的做法往往會以利益得失的角度,其實更應該從人格善惡,否則所有的傳統價值觀都將會被扭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