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宋欽宗等人被金人俘虜時,為什麼不和金人拼命?他們真的沒有這個勇氣?

歷史一書生


宋真的打不過金?其實這是一種表面現象!

趙構南遷後,官方定奪的所謂“中興十三處戰功”就打得金國懷疑人生,打破了完顏家族妄圖吞併趙宋的野心。這其中因為秦檜的原因,“中興之戰”並沒有把岳飛的戰功包括進去。而建紹年間(建炎、紹興,均是宋高宗趙構年號)的南宋所處環境並沒有靖康年間的北宋環境好,這麼說只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弱宋”弱的不是軍事而是思想!

事實上,靖康恥發生前夕,宋朝敢戰、能戰之士還是有的,只可惜被趙桓(宋欽宗)的膽小和懦弱以及投降派給葬送了。

從金軍攻宋,到發生靖康之恥,實際上經歷了兩次階段!

金軍第一次兵圍開封!

靖康元年正月(公元1126年初),金國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渡過黃河包圍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但金軍兵力有限,無法對汴京展開全方位的進攻,加上宋朝汴京守禦使李綱的堅決抵抗,汴京得以保全。

在汴京第一次戰役中,金軍西路軍完顏宗翰部不但沒有參與進來,反而被困在太原。而且宋朝精銳部隊西軍(種家軍,宋徽宗統治時期差點滅掉西夏,是宋朝當時最精銳的部隊)在種師道的帶領下及時參與了汴京保衛戰。

但趙桓不去思考如何組織兵力抵抗,反而接受了完顏宗望提出的以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為人質,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支付歲幣稱侄子的條件,以求議和。

宋使李梲來謝罪,且請修好。宗望許宋修好,約質,割三鎮地,增歲幣,載書稱伯侄。戊寅,宋以康王構、少宰張邦昌為質。

在金軍後撤之時,种師道和李綱都提出的半道襲擊完顏宗望,打殘金國東路軍的策略,但因為精神上對金軍的恐懼,加上投降派吳敏、唐恪、耿南仲等的阻擾,宋軍喪失了一次機會。

金軍第二次兵圍開封!

但金軍第二次攻打汴京,宋朝就沒有這樣的好機會了。

靖康元年潤十一月丙辰日(公元1127年1月9日),金軍東西兩路彙集汴京城下,四面合圍,破汴京,俘虜了徽、欽二帝;靖康二年二月丙寅日(公元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完顏晟下詔貶趙佶、趙桓為庶人,至此北宋滅亡!

第二次汴京被圍,宋軍已經無力抵抗金軍。

繼种師中兵敗河北後,王稟駐防的太原失守,金軍封鎖了潼關,斷絕了西軍東進的勤王之路;而此時的汴京城內,大宋官員們竟然把城防希望寄託在妖人郭京身上,另一面又派人出城求和。

同時投降派大臣唐恪、耿南仲嚴令各地勤王軍隊不得趕往汴京。整個大宋朝,膽敢違抗朝廷這種投降式命令的只有南道總管張叔夜和他的兩個兒子,父子三人是唯一帶著軍隊突破金軍防線進入開封城勤王的地方守備。

即使如此,雙方軍事力量懸殊還是太大。金軍超過了十五萬人,而守城的宋軍不滿七萬,何況期間又有投降派作祟,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朝如何打得過金軍!

為什麼宋廷不敢戰?都是因為思想上的恐懼!

自從汪郎在看了宋夏之戰的有關史料後,就得出一個結論,宋軍本身戰力並不弱,而弱的恰恰是統治者和既得利益者的思想,不敢戰導致了宋廷上下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恐懼!

初時對遼,晚期對金,都是出於內心的忐忑!

自趙光義(宋太宗)對遼的北伐失敗後,宋朝對待北方王朝開始由戰略進攻向戰略防禦轉變;尤其是趙恆(宋真宗)統治期間,宋廷和遼國簽定了澶淵之盟,以兄弟之邦,贈送歲幣的條件買和平後,宋朝君臣上下對遼國的態度就陷入了一種恐懼之中,能不打就不打(這和西夏是有本質的區別)。

這種恐懼並沒有因為遼國的滅亡而消失,反而延續在金國的身上。

北宋朝廷不敢和金國硬抗,主要還是一種思想上的妥協,即認為花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君不見大遼就是在大宋的糖衣炮彈下被腐朽了嘛,所以在北宋君臣眼中,女真族和契丹族一樣都是北方蠻族,都是沒有見過世面的野人,都是可以用錢解決問題的!

而且金國初創,國力還有限,這在宋朝君臣眼裡還也抱另一種想法,即金國需要消化遼國故地,轉化為自己的實力,所以金國還沒有能力吞併大宋。

所以只要妥協、投降、捨得花錢,那麼大宋還是安全的,大不了就是另一個澶淵之盟,大宋還是那個大宋,只不過北方換成了金國而已。

只是宋欽宗和投降派文人忘了一件事,金國雖然剛建國不久,但擁有遊牧民族政權初期特有的銳氣和傲氣,這種傲氣不會被錢迷惑了眼睛;何況金國本身制度的原因,對遼地資源的消化並不是很急迫,它只需要將男丁轉化為軍隊即可。

同時對於金國來說,兩種文明的碰撞,在聯合攻遼的過程中也看到了宋軍的虛弱,這讓完顏家族完全有理由相信,長期受制於虛弱的大遼兵鋒之下而不敢動彈的宋朝,哪裡是士氣如虹的大金國對手,攻打宋朝奪取中原那是手到擒來。

正是由於雙方的信息誤判,讓宋徽宗、宋欽宗父子根本無心對抗金國,反而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最後導致了“靖康之恥”的 發生,留下了歷史的遺憾!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公元1126年12月15日金軍攻破宋朝都城開封,俘虜宋徽宗和宋欽宗,並於第二年的三月底將宋徽宗,宋欽宋二帝,連同后妃,宗室,百官數千人,及教坊樂工,技藝工臣,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等等押送於金,至此北宋滅亡,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

我們知道靖康之恥的根子是北宋政府長期以來重文擬武,不思進取重用議和派,抑制主戰派,不重視國防軍備造成的,在金宋合兵滅遼的過程中這種弊端暴露無遺,讓金國看清了北宋政治腐敗,軍力衰弱,因而在滅遼後不久就揮師南下,面對洶洶而來的金軍鐵騎,軟弱怯懦的宋徽宗急忙將皇位傳於兒子宋欽宗,自己則膽戰心驚地做起了太上皇,當金圍城後,在主戰派李鋼的領導下及城外各地抗金之師的協助下,開封城有驚無險,固若金湯,在久攻不下的僵持中和其父同樣膽小如鼠的宋欽宗終於接受了投降派的意見,罷免李剛,並主動以割地賠款為前題和金簽定了妥協的賣國條約,條約簽訂後,宋欽宗開始對金抱有和平幼想,不但不加強防範備軍,而且令各地不要反金勤王,正是在這種戰略誤判下,當第二次金軍在反撲過來時,便攻破開封,上演了中國歷史上臭名召著的“靖康之恥”,靖康之恥後徽宗欽宗二帝被押經全朝,在路上雖然受盡艱辛,但因押送他們的是金國主帥完顏宗望(金太宗第二子),雖帶兵多年,但卻是有名的“菩薩太子”,他酷信佛教,因而一路上令兵士們不得欺辱二帝,到金都後,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太宗分別封為“昏德公”,“重昏侯”,雖然在名望上有羞辱二人之意,但仍亨受二品和三品的待遇,有這樣的待遇對於這兩個軟骨頭的皇帝來說己夠奢侈了,怎麼還和金軍拚命呢?另外金的第三位皇帝完顏亶因即位前曾受學於漢人之士韓日方,能用漢文做字賦詩,即位後更是祟尚漢文化,經常找二帝來吟詩做畫,興致濃時,又看上宋徽宗的三個女兒,這樣徽宗後來成了國仗,欽宗成了國舅,生活上開始滋潤後,二人又娶妻納妾,後來徽宗生有6兒8女,欽宗生有4個兒女,兩位真是樂哉悠哉,樂不思蜀了,這樣的生活對於這兩個不知上進,不思進取的亡國之君已很滿足了,那裡還有和金拼命的精神。

再則就他們這種昏庸軟弱的賤骨頭,別說拚命,就是借他們幾個膽也不敢。

最後要說的是他們雖然活得沒皮沒臉,沒有尊嚴,但在他們的心裡還是有個小期望的,這許還是因為這個奢望他們才象狗一個活著,他們總在幻想著宋朝的軍隊總有一天會直搗黃龍府迎他們回去,重做皇上的。

但是他們一直到死也沒等到解救他們的王師。他們那裡知道在江南的臨安城裡南宋的繼任者是一個和他們一樣德性的皇帝。








張生史話


還真沒有這個勇氣,宋徽宗是個藝術家,金兵南下威脅到首都開封,宋徽宗急忙傳位於宋欽宗,自己先往南逃跑!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並不是不堪一擊的,金人不止一次在開封城被宋朝軍民挫敗過。問題是金人逼得緊,李綱宗澤等人受重用,等到金人的威脅稍有緩和了,李綱宗澤這些既力主抗金又能挫敗金軍的大臣官員就不受待見了。如此反覆,凸現了宋徽宗和宋欽宗這父子倆安逸享受慣了,大難臨頭嚇得發抖,只想用各種利益討好金人換得苟安。宋欽宗哪怕一根筋犯到底死扛金軍,堅決倚重李綱等人,首都開封守不住可以暫時放棄甚至遷都,再調各地軍隊與金軍交戰,宋軍的戰鬥力弄不過金軍不要緊,不管勝敗只要一直耗著,時間長了金軍也受不了,大不了再重演一次“澶淵之盟”。宋欽宗的弟弟宋高宗就很厲害了,被金軍追殺的再狼狽,逃命再不顧形象甚至導致喪失生育能力可就是不投降不認慫,等到緩過氣兒來了,金軍多次被南宋軍民重挫擊敗,滅不了南宋只好議和。儘管南宋和金人議和的條件很屈辱,畢竟保住了半壁江山。可應了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皇帝慫了可是天下之禍


立志成蟲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登上的皇位,他深知軍隊和武將對皇位的威脅,於是就有了杯酒釋兵權,之後更是讓文官統領軍隊、經常調換軍隊首領、強兵駐京城,弱兵駐地方。所以宋的軍隊戰鬥力比較差,打遼打不過,打西夏也打不過。

金國興起後竟荒唐的聯合金國打遼,結果金滅了遼,順便盯上宋。藝術造詣高的宋徽宗傳位給兒子欽宗。但戰鬥力差的宋朝軍隊是無法阻止金軍的進攻,相傳宋欽宗親自到金軍大營談判結果被俘,然後金國圍困汴京,最後城破使得金軍俘虜徽宗和後宮妃嬪、大臣還有大量財寶回北國。史稱“靖康之恥”。


孤鵬雲


五國城我去了,傳說的井也看了,依蘭縣還不錯,三面環水。我覺得宋朝不算大一統王朝,頂多算個大的割據勢力,土地不完整,也沒有中央大國的泱泱氣度。


司馬青衫琵琶行


拼了,請上個道士,能撒豆成兵,因為豆子太少了,金兵未來就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