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為你揭祕武漢三鎮的大而不同

生活在21世紀,眼看著中國的城市正在大拆大建中變得千篇一律,我曾有感而發:所有的城市都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方言。

為你揭秘武漢三鎮的大而不同

武漢地標黃鶴樓

這是耳聞目睹後的感憤而言。現在,當我開始寫這座城市的往事時,想到應該加上一句:不同的是它的地理方位和人文故事。

武漢是一座城市,但又不啻一座城市,這就是它的與眾不同。

為你揭秘武漢三鎮的大而不同

武漢的夜景

人所共知,武漢號稱“九省通衢”,集水運、公路、航空、鐵路於一體,承東啟西、接南轉北、通江達海,區位優勢獨特。如果拿圓規以武漢為幾何圓心,圓弧周邊出現的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成都等,直徑距離都在1000公里左右。武漢“得天獨中”,交通樞紐地位的重要不言而喻。從武漢出發,到全國各地都很方便,坐火車可以朝發夕至或夕發朝至。而最新形成的“4小時高鐵圈”,能夠覆蓋全國10億人。

中國中部中心城市或中國中心城市,這就是武漢的整體定義。

還有一個定義,那就是有些人一提起武漢,總要以某種口吻洩露天機似地說“武漢三鎮”——在武漢後面加上一個後綴,強調它的“三鎮”。

在中國,以兩座城市合稱的地名本來就不多,著名的曾有由襄陽、樊城組合的“襄樊”(現已改回襄陽)。有的城市後來因交通發展由兩塊甚至三塊形成一體,但地名整體沒變,如重慶、南京等。而華中重鎮武漢是三座城市的合稱——由武昌、漢口和漢陽組成,是中國最早的城市群,在中國乃至世界絕無僅有。城市的版圖在約二千五百年間由一為二,由二為三,最後合而為一,構成了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也拓寬了這座城市的故事源流。

“三鎮”的概念在武漢人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武漢人在電話裡問對方在哪裡,回答必然要提到三鎮中的一鎮,或漢口,或漢陽,抑或武昌。正如北京人提及東城或是西城一樣,馬上就有了方位感。武漢的城市面積現居全國之首,基本的方位詞仍然不是東南西北,而是三鎮,以此劃分地理版塊。當聽到漢口或武昌之名時,人們油然而生的是其距離方位感以及與它的關係,此中感覺非常玄妙。

為你揭秘武漢三鎮的大而不同

晴川閣長江漢江交匯處

為你揭秘武漢三鎮的大而不同

眺望長江大橋

為你揭秘武漢三鎮的大而不同

武漢三鎮

天時地利人和的武漢三鎮上演著曠日持久的“三城演義”。東漢三國時期,蜀國在江北龜山北麓建卻月城,城因如卻月而名;吳國在江南蛇山西頭建夏口城,因對著夏水(漢水)入江口故名。雙城對峙的出現是武漢第一次發展的鼎盛期,這樣的城市格局從隋朝到元朝,持續了漫長的歲月。其間唐朝中期,武昌作為區域性行政、軍事中心的地位大為增強,武昌軍節度使的牛僧孺重建武昌磚城,並把漢陽漢川兩縣劃屬武昌管轄,這是大江兩岸的行政建制首次合而為一。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大區域湖廣行省的行政中心,管轄範圍包括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和貴州的全部和部分地區,城市地位有了很大提升。黃鶴樓下面一座元代白塔,是武昌古老的象徵。

“涉江登危榭,引望二川流。雙城共臨水,兩岸起飛樓。漢渚深初綠,江皋迥易秋。……”元代詩人餘闕詠歎的雙城均屬湖廣行省,以鄂(武昌)漢(漢陽)並稱。明萬曆元年(1573年)姚宏謨在《重修晴川閣記》中有“武漢之勝蹟”句,第一次把武昌和漢陽合稱為“武漢”。明朝中葉漢口悄然崛起,約200年後成為天下四聚和四大名鎮之一。清初的《大清一統志》中說,漢口“往來要道,居民填溢,商賈輻輳,為楚中第一繁盛處”。與武昌、漢陽形成鼎立之勢。樹大分杈,至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原隸屬於漢陽的漢口分治獨立為夏口廳。武漢三鎮的稱呼,或把漢陽漢口合稱為陽夏,或把武昌漢陽聯稱為武陽,或把三鎮合稱為武陽夏。1926年,國民政府將漢口市(轄漢陽縣)與武昌合併,劃為京兆區,建立武漢市政府,“武漢”之稱謂才開始正式確立。

形成武漢三鎮格局的地理原因是長江和漢水,這亞洲最大的河流及其最大的支流,奔走龍蛇,在江漢之間熱烈擁抱,一撇一捺狂草出巨大的“人”字,分割出三大版塊。武漢稱為“江城”,據說享此別稱的還有吉林長春,但水勢遠不如這“茫茫九派流中國”。另外,武漢還被稱為“百湖之市”,東湖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有人說,相對於後者,前者簡直是“海”。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很長時期,龜蛇二山是南北兩岸的制高點,與江河的靜動之間形成武漢的空間格局。

據我淺陋的聞閱,中國沒有一座城市像武漢這樣與山水的聯繫如此緊密。

有水有山,山水相依;水是柔綿的血脈,山是剛勁的骨胳。——這就是武漢。

因水而興,以武而昌。歷史文化名城武漢以它的地望豐贍而稱譽於世,浸潤著荊風楚韻,流播著白雲黃鶴,人文薈萃,古老而年輕。

備註:( 文章由羅時漢老師執筆

授權不懂哥編輯整理並首發,如有轉發此文請備註出處)

羅時漢 原籍湖北沔陽,1950年代生於漢口。曾作為“老三屆”下放農村,供職過《武鋼文藝》和《長江日報》,60歲前足跡到達全國所有行政區。大專學歷,主任編輯、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中篇《翻身農奴把歌唱》《英雄和他的塑像》《與你同行》等;長篇《白沙洲蘆家》《城市英雄——武昌首義世紀讀本》《大路朝天——穿越漢口中山大道》《十八芳華——與武漢同行》等;另有散文集《孤雲獨去》《一意孤行》《孤帆遠影》問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