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红楼梦语言艺术:最巧妙的赞美

红楼梦语言艺术:最巧妙的赞美

作者 玉山

高手与高手的相逢,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一代宗师》里,宫老爷子心心念念要推动南北武术的融合,他说,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

这话不好接。宫二出场的时候,背景音里,电台正在播送中央军与两广部队对峙的消息。在此种形势下,宫老爷子主张大义,其实隐隐以中央自居,有力压南方臣服的意味。

叶问想了想,说,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强求全,等于故步自封。……若真管用,南拳何止北传。

宫老爷子从中看到叶问的胸怀,遂决定成就他的大名。

这就是绝世高手的对话。两个武夫,话语之间却大有禅意,既暗藏机锋,偏又如行云流水,通畅无碍,令人如饮醇酒,回味绵长。

《红楼梦》里,也有一场妙趣横生的巅峰对话。荣国府里最八面玲珑最善于应付场面两位绝世高手,一呼一应,不着痕迹地施展口才,投合人意,令人击节,令人陶然。

红楼梦语言艺术:最巧妙的赞美

如果说,王熙凤会说话,应该没有人会反对。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王熙凤见到林妹妹,

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这番话说得多么巧妙!第一层用心,夸林妹妹。以十分惊诧欢欣的语气,对林妹妹的“标致”夸张地表达了赞美之情,暖了这位千里来投的幼弱孤女的心。第二层用心,迎合贾母。婉曲地指出,林妹妹的优雅气质,来自贾母的优秀基因;同时,深切体会贾母对林妹妹的疼爱之情,更让贾母觉得贴心。第三层用心,就更加微妙了:为什么要强调“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呢?因为三春姊妹都在场啊。当着别的女孩面,夸另一个女孩貌美,是有风险的,因为隐含着比较,很容易引起嫉妒甚至怨恨。夸一个,得罪三个,这样的事凤姐是不干的,何况三春的母亲,邢夫人、王夫人也在场。所以必须连同三春姊妹一起夸,她们就是贾母“嫡亲的孙女”啊;强调林妹妹不像外孙女,竟是亲孙女,潜台词就是,你们四个,一样美!四人一体赞美,大家都开心,二位太太也舒服。你看,王熙凤寥寥几句话,把在场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心思之精巧,辞令之周全,臻于化境。

红楼梦语言艺术:最巧妙的赞美

在另一个场合,凤姐遇到贾府里另一位绝世高手,那场面,就更加动人了。那位高手是谁?

第四十三回,贾母要给凤姐过生日,想玩玩新鲜,发起众筹,大家凑份子

凤姐儿又笑道:“我还有一句话呢。我想老祖宗自己二十两,又有林妹妹宝兄弟的两分子。姨妈自己二十两,又有宝妹妹的一分子,这倒也公道。只是二位太太每位十六两,自己又少,又不替人出,这有些不公道。老祖宗吃了亏了!”

瞧这娇撒的,多么贴贾母的心。既然贾母要学那小户人家的法子来玩玩,“又不生分,又可取笑”,那么就陪您尽情玩好了,不仅要玩凑份子,还要玩玩吵架算小账。所以,凤姐以受宠的小辈跟大人的撒娇口气,活泼生动地吵上一吵。而且,凤姐算的不是自己的小账,而是为贾母出头,抱怨邢、王二位太太出少了,为贾母叫屈。

红楼梦语言艺术:最巧妙的赞美

这于二位太太,不过是大家玩闹,哄老人开心,乐得配合;于贾母,正合心意。贾母听了,忙笑道:“倒是我的凤姐儿向着我,这说的很是。要不是你,我叫他们又哄了去了。”

正在一片热闹温馨之中,另一位高手不免技痒,

赖大的母亲忙站起来笑说道:“这可反了!我替二位太太生气。在那边是儿子媳妇,在这边是内侄女儿,倒不向着婆婆姑娘,倒向着别人。这儿媳妇成了陌路人,内侄女儿竟成了个外侄女儿了。”

赖嬷嬷几句话,光彩丝毫不输凤姐。头一句“这可反了!”必然嚇了人一跳,都在过家家,偏有人要煞风景吗?原来是正文反作,打着维护二位太太的旗号,成功吸引眼球。这起手式,不是高手,不能施展。

红楼梦语言艺术:最巧妙的赞美

然后寓褒于贬,萦回曲折地拍了一圈马屁。第一,以指责凤姐偏心回护贾母,来突出凤姐儿孝顺。既让贾母开心,也让凤姐高兴。二强调凤姐儿与二位太太非常亲密。指出凤姐其实是邢王二位夫人的内亲,这个血肉关联哪会有含糊。再绕回去,说,这么亲的关系,凤姐还一想到贾母,就顾不上了!凤姐真是孝顺啊!这话说得多么周全,边边角角都想到了,强调了贾母的福气,注释了凤姐的孝心,渲染了荣国府一大家子和和美美的幸福氛围。表面是要为人讨公道,实际是拍了个峰回路转的彩虹屁,拍得好,拍出审美意境了。

所以赖嬷嬷话音一落,“说的贾母与众人都大笑起来了”。一个下人,在贾府有那么大面子,不是没有道理的。赖家短短三代,从奴才发展到朝廷命官,简直是个奇迹。这里面赖大的本事如何,书里没有正面描述,但赖嬷嬷的水准,一开口,我们可就见识到了。

两大高手,轻描淡写一番,不着痕迹,合力把荣国府女性合家欢的喜庆场景推向高潮。没有剧本,即兴表演,这两人真是神乎其技,相映生辉。

红楼梦语言艺术:最巧妙的赞美

说话确实是一门艺术。人们常讲,一句话叫人笑,一句话叫人跳。会不会说话,太不一样了。生活里,事业上,许多时候不在于你的真心、你的本事,就在你一张嘴上。靠嘴打下天下的有,因嘴失了江山的也有。

这辞令功夫,表现就在口才上,其实里面学问深了去了,要有丰厚的生活经验打底,有敏锐细腻的观察力,有迅捷深入的领悟力,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还要有收放自如的控制力。会说话,肯定是了不起的大本事,不是什么投机、谄媚能解释得了的。

只是这才干还不是读书学习能够获得的,锦心未必绣口,有的人学富五车,却就是笨口拙舌,也没有办法。如我等,读书本来就没有读通,说话就更是永远学不会,也不知误了多少事。看到高手,只有羡慕,只有赞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