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砥砺奋进七十载 同心谱写新篇章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麻城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949年3月11日,新组建的鄂豫军区独立师攻克麻城,麻城人民获得解放。解放前的麻城,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的诞生,彻底变革了旧的生产关系,铺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坦途。生长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阳光下,沐浴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春风里,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麻城这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红色古城变化翻天覆地,发展日新月异,成就令人瞩目。

70年来,麻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思变中突破,在改革中创新,在发展中提质,在扩张中增收,开创了麻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谱写了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01

综合实力实现了

由弱到强的巨大飞跃

经济总量持续壮大。

70年来,麻城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规模不断扩大。1970年、1991年、2010年、2013年、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突破亿元、十亿元、百亿元、两百亿元和三百亿元。2018年,麻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5.19亿元,是1949年的1492倍,年均增长11.2%,其中1949-1978年GDP年均增长8.8%;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明显提速,2018年的GDP是1978年的131倍,年均增长13%。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人均生产总值大幅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36元、1978年的245元跳跃到2010年过万元级、2012年过两万元级,2016年跃上三万元级新台阶。2018年,麻城市人均GDP达到34665元,比1949年增长962倍,年均增长10.5%,其中1978-2018年人均GDP年均增长13.2%。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55年,麻城财政总收入仅为605万元,1978年增至3271万元,年均增长7.6%。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进入快速增长期,2010年突破10亿元、2012年突破20亿元、2014年突破30亿元、2015年突破40亿元、2018年突破60亿元,达到60.37亿元,是1978年的184.5倍,年均增长14%,其中2010-2018年均增长21.8%。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02

经济结构实现了从失衡

到协调发展的深刻变革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麻城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1986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麻城撤县设市;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麻城为对外开放城市;2011年,省政府批复的《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将麻城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2015年国务院批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麻城定位为“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一系列的战略、政策推动下,麻城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协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麻城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新中国成立之前,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第二、三产业几乎没有。1952年,麻城三次产业结构为92.03:4.53:3.44,到1986年撤县建市时,第一产业占比降到了60%以下,第二产业占比接近20%,第三产业占比达到21.7%。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麻城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明显扩大,第二、三产业开始崛起并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产业结构加速向“三、二、一”的理想型经济结构方向发展。第一产业占比逐步降低,第二、三产业占比快速上升,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27:38.89:42.84。与1952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了73.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升了34.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了39.4个百分点。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解放初期,麻城农业生产条件十分落后,基础薄弱,水平低下,各类农产品产量较低。1949年,麻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0.7亿元,粮食产量14.4万吨、油料产量3.9万吨、猪存栏6.3万头、羊存栏8412只、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40千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有效提振。2018年,麻城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67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131倍,年均增长7.3%。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2018年,粮食总产量37.54万吨、油料产量9.4万吨、猪存栏43.1万头、羊存栏19.6万只,分别是1949年的2.6倍、2.4倍、6.8倍和23.3倍。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由过去的单一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种植业占比由1949年的82%下降到2018年的44.7%,畜牧业占比由14.1%提高到29%,渔业占比由1.8%提高到10.3%。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18年,麻城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2.5万千瓦,是1949年的10622倍。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解放初期,麻城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有企业占绝对优势,90年代后期,麻城工业发展才形成气候,进入21世纪,麻城工业发展突飞猛进。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一是企业个数从无到有。1952年全年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仅有10家,1978年发展到156家,1997年增加到248家(1998年开始采用规模工业口径),2018年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93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275家。

二是企业规模从小到大。1952年的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万元,1978年达到38万元,到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规模达到1.69亿元,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60家。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998年的1.5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65.9亿,增长294倍,年均增长32.8%。三是产业从单一化向集群化发展。

目前已形成了汽配冶金、新型建材、电力能源、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五大集群”。2018年,汽配冶金、新型建材、电力能源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规模工业产值达到438.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94.2%。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服务业快速发展。建国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生产资料行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生产、生活的服务需求明显扩大,服务业开始崛起并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呈现出交通运输、批零住餐等传统重点行业发展良好,金融保险、房地产、现代物流、信息传输等新兴服务业成为新亮点的发展新格局。2018年,麻城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30.74亿元,是1978年的322倍,年均增长15.5%,高于同时期GDP年均增速2.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17.4%提高到2018年的42.84%,服务业成为拉动麻城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03

社会需求实现了从传统

到新兴的积极转化

投资总量不断攀升。有投入方能有产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是麻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49年,全县投资仅有3万元,到1986年撤县建市时,全市投资总额达到4331万元,20世纪末年的1999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突破10亿元,达到10.98亿元。2010年之后,我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别在2010年、2013年和2015年突破百亿、两百亿和三百亿关口。仅2010-2018年的9年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99亿元。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5.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2.7%。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一大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全市现有的产业布局做出了突出贡献。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解放前,人民生活困苦,社会购买力低下,市场萧条。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体系,城乡市场日益繁荣。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品种类极大丰富,人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70年来,麻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1949年的1574万元提高到1978年的6628万元;2010年突破50亿元,2014年突破100亿元,2017年突破150亿,2018年达到169.48亿元,是1949年的1076.7倍,年均增长10.6%,其中2000-2018年年均增长14.4%。全市现有麻城广场、文化小镇、摩尔城、物流商贸城等亿元级城市综合体和汽摩配件批发市场,交易额大、辐射面广、影响力强、带动消费增长效应突出。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新兴业态迅猛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涌现出各种新型商业业态。专卖店、专业店、超级市场、便利店、百货店、购物中心等遍地开花,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城乡贯通的商业销售网络,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以网上零售、O2O营销、城市商业综合体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2018年,麻城境内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企业(个人)3036家,网上交易额71.6亿元,同比增长32%,网上销售额25.8亿元,同比增长26%;已建成运行电商乡镇级服务站19家,整合供销、邮政、商贸等资源,规范改造建成运行电商村级服务点414个;建成运行乡镇级快递物流服务站18家,村级快递物流服务点158个,物流业务覆盖率达到94%。

04

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

到向全面小康迈进

人口与就业规模不断扩大。1949年末,麻城户籍人口58.46万人,到1978年增加到95.69万人,比1949年增长63.7%;2018年达到115.93万人,比1949年接近翻一番。1957年末,麻城在岗职工人数只有0.91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就业人数迅速增多,到1978年底,职工增加到3.63万人,比1957年增长2.98倍,2018年末,在岗职工达到6.95万人,比1957年增长6.64倍。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1978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仅436元/年,2018年已达到48640元/年,是1978年的112倍,年均增长12.5%。2018年,麻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963元,比1985年增长44倍,年均增长12.2%(未考虑价格因素及统计口径变化,下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69元,比1957年增长289倍,年均增长9.7%,比1978年增长165倍,年均增长13.6%。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同时期的GDP增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40年平均增幅明显高于前30年,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从百元级到万元级的跳跃式发展。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麻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710元,比1985年增长30.3倍,年均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030元,比1985年增长57倍,年均增长13.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储蓄能力发生了明显变化,实现了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跨越。2018年,麻城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比1985年下降9.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比1985年下降29.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由过去的瘪着肚子干活到现在鼓着腰包挣钱,1978年城乡居民人均年储蓄余额只有5.3元,2018年,全市人均年储蓄余额达到34668元,是1978年的6541倍,年均增长24.6%。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健康扶贫送医下乡及关爱老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而且覆盖面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2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3.2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随着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收获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

05

社会事业实现了从基础薄弱

到全面进步的不断演进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1949年,麻城只有26所学校,其中小学24所,初中2所;在校学生数只有4277人,其中小学4142人,初中135人。2018年,麻城各类学校达到436所,比1949年增加410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2所、高中7所、初中29所、小学233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达到137624人,是1949年的32.2倍,其中小学生数是1949年的14.2倍,初中生数是1949年的208倍。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省级示范高中——麻城一中全景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麻城思源实验学校校貌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麻城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2018年末,麻城拥有文化馆(站)20个,比1949年增加19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达到21万册,比1978年增加19.24万册。

卫生事业长足发展。

解放前,麻城的卫生事业非常落后,缺医少药,居民医疗保健毫无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和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卫生技术人员由解放初的5人增加到2018年的3456人,其中职业(助理)医师由2人增加到1884人;医疗机构病床数由解放初的5张增加到2018年的4533张。随着医疗条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城乡居民平均寿命不断延长,2018年,麻城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2岁。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06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

从无到好的华丽转身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是当时市容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和湖北省进一步加大了对麻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麻城综合交通区位优势在全省仅次于武汉和襄阳。公路建设日新月异,真正实现四通八达。高速公路主骨架已经形成,麻城境内现有大广、麻武、麻竹、麻阳四条高速公路,呈双“十字型”交汇;国省道主干线及农村公路相联成网,境内现有国道3条、省道7条、县道7条、乡道228条、村道2201条。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2018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38.5公里,比1949年增加4408.5公里。目前,全市所有乡镇的公路与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相联对结成网,绝大多数乡镇上高速公路均不超过30分钟,到省城武汉和黄州不超过90分钟,基本上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架设,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动脉,以农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四通八达的交通公路网络。铁路发展迅猛,由“手无寸铁”变成四面辐射的枢纽。自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后,麻城结束了铁路断头的历史;2009年沪汉蓉快速铁路通车后,麻城进入高铁时代,实现了40分钟左右到武汉、2个小时左右到南京、4个小时左右到上海、5个小时左右到广州。麻城现有京九、汉麻、沪汉蓉三条通车铁路线,有京九铁路和沪汉蓉铁路南北两个火车站,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两个二级火车站的县级市,南北两站日均停靠车次120多列。2018年,铁路客运量达到580.2万人次,是1999年的8.1倍;铁路货运量为108.9万吨,是1999年的6.8倍。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城市建设整体推进。1986年撤县建市时,麻城市建成区面积仅有5.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也只有不到6万人。30多年来,麻城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城市建设,先后对城市建设进行了大规模扩容增量。2018年,麻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8.8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5.81万人,分别比1986年增长6.1倍和3.4倍。城市供水管道由1986年的77.6公里增加到460.5公里;城市道路面积达到707.8万平方米,比1986年增长6.2倍;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到342.5公里,比1986年增长26.2倍。随着新城区的建成使用和老城区的加快改造,中心城区的承载力、吸引力明显增强,城镇人口明显增多。全市2018年城镇化率达到47.84%,比2009年提高16.77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86个百分点。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70年沧桑巨变、70年跨越腾飞,回顾70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们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跳出麻城看麻城,立足全省看麻城,我们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和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等。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契机,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努力走出一条新形势下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路子,谱写麻城高质量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说 明

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反映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国家统计方法制度不断调整,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的统计标准、口径随之多次调整变化。本文中统计数据对比,凡未注明的,均未考虑口径调整因素。

2、本文中所有数据来源于《麻城六十年》、《部门年报》和历年《麻城统计年鉴》等,均未考虑统计口径调整因素。

供稿:麻城市统计局

编审:宋杰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砥砺奋进70年 “数”说麻城巨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