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守住根本 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守住根本 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财富课

artemisia,Rembrandt van Rijn

守住根本,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从今天开始,我会写点财富的东东。市面上,理财课不少,为什么我还要抽时间来做?

因为说人话的少,不能直击财富的痛点,没有实操性。我们反对掉书袋,故做高深,我们主张说人话、做实事,让天下没有难理的财。

这里的文章反应的是叶檀财经的特色,直白,可以参考,不玩虚的,不玩玄幻,不说自己不懂的东西。

好了,下面开始第一篇文章。


守住根本 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财富课

(图片来自:pixabay)


每个人的财富,根本到底是什么?

任正非、马云不炒房是对的,任正非不炒股是对的,还是巴菲特一辈子投资股市是对的?

先打一个比方,把人比作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是什么?

企业有主营业务收入和非主营业务收入,个人也有主营业务收入和非主营业务。

第一,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人得靠工资活着。

企业有主营业务收入,把主营收入的概念用到个人身上,大部分人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工资性收入。

绝大部分人,衣食住行、一草一纸、买房养娃,靠的就是工资。

工资和薪酬是有区别的,普通员工每个月拿到手的是岗位薪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这些,薪酬范围要大得多,包括五大内容:岗位工资、年终奖、人力资本持股、职务消费及福利补贴。

岗位工资只是薪酬的一部分。


守住根本 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财富课

(图片来自:pixabay)


对普通人来说,好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对于公司涨薪非常关注,每年涨多少,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水准。年薪10万跟年薪50万,生活水准是完全不同的。

现在年轻人择业,主要看两点,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

这里面有两种组合:薪资待遇超过行业平均水准,职业发展空间不必太大;薪资不如行业平均水准,职业发展空间就得大。还有一些参考指标,比如企业知名度,企业文化等等。

有的人过得浑浑噩噩,根本不知道择业的时候应该看什么指标,成了跳跳鱼,一个公司多涨500块钱就跳槽,多涨3000块钱就奋不顾身,不可能成为蔡崇信这样的高薪职业人士。

频繁跳槽,已经引起了一些企业、机构的充分警惕,一个人如果短期内频繁跳槽,说明格局不大,耐受力差,没有一技之长。


守住根本 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财富课

(图片来自:pixabay)


对于高端职场人士而言,薪酬更加重要。

一年公司核心团队如何,自己能够发挥什么样的特长,是否可以融入团队,有没有期权这些长期激励机制,才是根本。一个月拿到10万还是12万,并不影响生活品质。

比较特殊的是改革开放以前,选工作主要看的是薪酬里面的福利。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吃大锅饭,各个单位薪资差不多,无非是月工资30块钱和50块钱的区别。

没有股权,没有公积金,大家关心的是福利。工作20年能不能分到房,十年到手两居,感觉大不相同。年底单位会不会分冻带鱼,会不会分苹果和大米,如果分的话,在家里的地位就会大幅上升。


守住根本 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财富课

(图片来自:pixabay)


工资收入差不多、没有市场激励机制的时候,主要看福利,哪家单位福利高,哪家单位就门庭若市。比如,电力公司烟草公司,很多人争着抢着去。我听到过的最牛气的话是,单位年底发的年货,够一大家子吃几个月,半年不用买鱼。

虽然我买得起鱼,听了之后,还是心驰神往了一分钟。

还有一种隐性福利是磨洋工的权利。

一些国企人浮于事,还不能裁人,一张报纸看半天,以降低生产效率的方式保证就业。整个社会经济落后,工资下降,可对于看报纸就能拿钱的人来说,赚了社会的便宜,相当于薪酬上涨一大块。


守住根本 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财富课

(图片来自:pixabay)


第二,靠炒房炒股实现财富自由的人,一百个人里面,一个都不到。

有主营业务,就有非主营业务。

有的公司明明是高科技企业,却靠卖房地产为生,显然是不务正业,有的公司更离谱,硬生生把非主业的金融业务、借贷业务做成了主业。

转变主业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的人原先是普通店员,玩视频玩成了网红,成为流量大王带货大王,比如李佳琦,不务正业倒是成了主业。还有的人本职是工程师,却对炒股上了瘾,炒了几年业绩不错,索性辞职专业炒股。

把非主业变成了主业,相当于转型成功,这种概率极低。

我很少看到有人在股市里实现财富自由,一千个人里面有三个,相反,把家底搭进去的倒是为数不少。股市有个说法,“一赚二平七亏”,一个人赚、二个人持平、七个人亏损,这也就意味着亏损面大概是70%,如果把持平的人没有得到利息也算亏损,那亏损面就是90%。


守住根本 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财富课

(图片来自:pixabay)


指数可以印证,在股市赚钱有多难。

从月K线看,1995年1月底,上证指数收盘562.59点;2019年1月底,上证指数收盘于2584.57,24年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4.6倍左右,每年平均上涨19%,除去管理费,年均收在15%左右。

关键是,股市是有周期的,必须踩准节奏,否则片甲无存。

有多少人可以持有20年的指数基金?如果在6000点和5000点买进,12年过去了,还没有解套,遥望玉门关,遥遥无期。

投资指数,要踩准节奏,或者长期投资,有几十年守候的耐心。有多少人可以每次踩准节奏?有多少人有守候20年的耐心?现在的市场,别说20年,连2年都嫌长。


守住根本 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财富课

(图片来自:pixabay)


极少数人天生异秉,可以靠炒房、炒股为生,甚至实现财富自由。

大家耳熟能详的巴菲特,投资股市投成全球巨富,国内的欧神,据说财富主要靠在上海炒房积累。请注意,这样的人凤毛麟角,他们自带收割韭菜的体质。

很多企业家,坚决不主张年轻人炒房。

煽动力极强的马云,不止一次劝年轻人别买房。

2014年,马云给阿里员工一封内部信《未来年轻人,要学会租房子》,说10年前我十分喜欢阿里巴巴的全部人。当时阿里巴巴的员工没有很多,我说要去买房子,赶紧买房子,老阿里巴巴员工也知道,我在1992年买的房子,那时候鼓励他们,要买超过40平方米的房子,如果你只能买得起30平米的房子的话,借钱也要买70平方米的房子,100平方米的房子。在那时候我鼓励大家购买房子,而如今我并不这样鼓励的东西。

2017年,在杭州全球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马云又说:“过去8年内,中国的房价整体上处于大幅上涨的状态。8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可能就是房子。”

房价如葱,房价如白菜。不可能真成白菜,只是表明一个趋势,要知道,马云根本不差房。但马云实现财富自由,靠的是阿里,而不是炒房。

对马云来说,创业是实现财富自由的手段。


守住根本 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财富课

(图片来自:pixabay)


任正非也是坚决不炒房。2000年的时候,深圳的房地产已经快速成长,有老部下建议投点钱去做房地产,任正非的回答是,“挣完大钱,就不会再想挣小钱了”。

时间到了2010年,华为深圳总部周围房价大涨,有人再次提起房地产,任正非直接拍了桌子,说“华为是绝不可能做房地产的,谁以后再提这个事儿,谁就下岗”,再也没有人敢跟任正非提起进军房地产这个事儿了。

任正非是靠高科技实业起家的,对房地产影响实业发展深恶痛绝。有梦想的人,不会让容易赚到的钱,影响自己的大目标。

我鼓励房住不炒,买自住房,我同样认为,绝大多数人,没有靠资本货币市场实现财富自由的能力。我也认为,大部分人靠创业实现财富自由是不现实的。

大多数人,炒股炒着炒着把买菜钱搭进去了,高杠杆炒房的人在房地产去杠杆的小周期,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

投资也好、创业也好,是非常痛苦、非常考验意志的事,一路上的艰辛非常人所能承受。绝大部分人有可能心理上过不去,生活不幸福,还有一部分人,付出极高代价却失败了。


守住根本 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财富课

(图片来自:pixabay)


给个忠告,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投资两次做测试,如果两次都是亏的,就不要试图用投资解决自己的财富自由。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创业两次,如果两次都失败了,就别做了。

好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争取成为行业里面高工资、有话语权的那一波人,不一定能实现财富自由,起码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

三,不同的时代 ,有不同的财富风口。

通常来说,居民收入分成四大块,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不同的时代,实现财富自由的手段是不一样的。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处于短缺经济时代,要嘛没嘛,吃得起苦办家企业,实现财富自由的概率很大。宗庆后、张瑞敏就是第一代企业家,靠的是经营收入。任正非就是靠实体经营实现梦想的。

现在,靠开厂、开店实现财富自由,比30年前要难得多。因为,短缺经济已经过去了。


守住根本 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财富课

(图片来自:pixabay)


开个奶茶店过日子,得到的同样是经营性收入,大概率能吃饱饭,过过小日子。

工资越来越高,财产性收入越来越重要,大家多多少少要了解一些财富知识,找到靠谱的人帮自己理财。

简单点说,财产性收就是薪酬、经营以外做投资得到的那部分收入。

比如一个家庭拥有的动产像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国债这些,还有不动产,比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这些,出租房子可以得到租金,有发明了可以得到专利收入,买银行理财产品有收益,买厂房说不定有增值收益。

炒股炒房是财产性收入的一部分。

越发达的国家、越富裕的阶层,财产性收入越重要。如果说40年前,我们父母的时代,主要靠工资,不用懂理财,现在,我们必须懂理财。

visualcapitalist根据《美联储2016年消费者财务调查报告》(Federal Reserve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制成了一张图,不同财富水平的人,净资产构成情况截然不同。

个人净资产水平,划分为六个档次:

1万-10万美元;

10万-100万美元;

100万-1000万美元;

1000万-1亿美元;

1亿-10亿美元;

10亿美元以上。

净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下的人,车辆是重要资产,其次是住房;

净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下的人,住宅是最重要的资产;

净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群体,流动资金、住宅、车辆、退休金等只占很小的比重,大多净资产在商业上,或者投资于公司股票和共同基金。也就是说,他们靠办公司办厂和投资。

守住根本 工资才是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财富课

(制作:visual capitalist,汇众资讯)

上图中,房地产指非自住地产,住宅用于个人居住;债券、储蓄债券、定期储蓄等归属于固定收入投资。

上面是美国的数据,德国的数据同样如此,富裕群体主要靠创业和投资。

我国财产性收入越来越重要,货币越发越多,大家必须懂理财,原因就在于此。

2007年,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份额不到2%;2013年,份额超过8%。财产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2007年只有3%,到2013年,已经超过10%。

对于檀香来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职场,让自己的工资增速远超通胀,守住主营收入。另一手抓资产配置,起码让我们的财产性收入,可以成为财富的重要保障。

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

下一节,我们讲讲工资和基础资产配置,诸位,别等我,我很忙的,有可能是一周后、有可能是两周后发。

别走啊,点个赞、点个在看,再走。下次咱们继续说点财富的实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