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在無錫,不講“逼格”的商品房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

01、

上週末,友人Y君完成一件人生大事——他終於把世茂首府80㎡的兩居室成功置換成了梁溪區某盤140㎡的大三居洋房。

簽完合同的當天晚上,他就約著我一起,非要請我去外面搓一頓。

“我感觸挺多的,想跟你聊聊。”當時他是這麼和我說的。

見面之後,他跟我說了一個買房時候的小插曲。

原來,他所購買的房子屬於洋房的頂層房源,在享受較大優惠的同時,也有著頂曬以及漏水之類的隱患。

當時,銷售便建議他考慮一下高層的相似戶型,面積差不多,單價還要低一千多。

“這陣子在無錫這一通看房,我算看明白了。買房這件事,‘寧當鳳尾,不做雞頭’,同一個區位內,能買洋房,就堅決不買高層!”Y君這樣對我說。

“要是買高層,我還不如考慮對面的安置房算了,隔著一條馬路,享受一樣的配套資源,房價硬生生差了五六千!”他接著說。


02、

其實,類似的話,這兩年來我聽到過很多次。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城市居民財富眼界的持續提升,人們對“買房”這件事的觀念越來越現實。

也就是說,作為商品房,你貴可以。但是貴出來的溢價部分,你要能讓我認可你。

圈一塊地就造房子,房子塗層漆,院子裡種點樹然後安置兩個池塘,再配著“中看不中用”的所謂物業管理,就想比對面安置房貴幾千上萬的安逸日子,對開發商們來說已經漸行漸遠了。

尤其在是無錫這個“特殊”的城市,這種感受來的更真切。

在無錫哪怕只是呆個十天半個月,你都能發現,無錫與其它大中型城市在某一點上有著極大的不同——無錫的安置房、經適房,有太多位置都好的近乎過分。

大幾萬一平的高端住宅隔開一條20米寬的馬路,就是均價幾千小一萬的安置房,這種現象在無錫屢見不鮮。

這對於國內大部分城市來說,是無法想象的。

最關鍵的是,這些在相同區位內價格有著天壤之別的小區,所享受的配套資源,卻是完全一樣的。

因此,在如今的無錫,想把房子賣出高價並且能被市場認可,對於開發商而言,其難度較之大部分其它城市要大不少。

因此,客觀存在的市場環境,勢必會倒逼入駐無錫的各大地產商去更加用心的打磨產品,從而贏得客戶認可。


03、

毋庸置疑的是,國內房地產整體的紅利期已經步入尾聲。

不管是人口紅利,還是城市化紅利,又或者是經濟增長紅利等,都已經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而15~16年整體大漲之後的分化,也正是因為紅利期的逐漸消退。

普漲階段已經過去了。對於投資人群來說,房地產市場再也不會回到從前那個怎麼買都賺的時代了。

個人認為,從現在開始,無論是對投資者還是普通購房者來說,值得下手的城市或是板塊,需要具備以下三個特徵:

第一,產業決定潛力。未來的城市發展潛力,將會以產業為基礎,沒有產業就沒有購買力。

第二,交通決定層級。一般來說,以地鐵交通規劃成熟健全的城市,其層級往往相對較高,房產的升值空間便越大。

若是以城際交通為主的城市,相對會以中低收入人群為主,房價同樣也會偏向剛需階層。能夠保持相對穩定,但漲幅不會太大。

而假如是以高鐵交通為主,那麼城市則更多偏向旅遊及過度中轉人群,支撐不穩定,對應的投資價值就會偏低。

第三,配套決定性質。配套越成熟,自住客戶比例越高,反之投資客戶比例越高。投資比例越高,房價越危險。

從投資市場轉為自住市場,是一個區域房地產市場成熟的關鍵標誌。

因此,在未來的房地產市場中,“產業+交通+配套”才是決定城市層級的核心競爭力。

這和整體大勢關係不大。不管政策如何,擁有潛力的區域房價依然會保持漲中向上。

而只是單純藉助大勢跟漲的區域,則必然會逐漸迴歸理性。

04、

同樣,在未來,不同類型的城市,對開發商的准入門檻會有較大的區別,要求也是不盡相同。

而本身便屬於長三角經濟圈核心城市的無錫,恰巧屬於城市層級較高的那一批。

目前已經在規劃中的地鐵線路已經排到了8號線,再加上錫澄快軌S1號線及錫宜快軌S2號線,不難預期,未來無錫的地鐵交通路網將日趨健全完善。

而與此同時,無錫的城際交通及鐵路交通則更是可以用“四通八達”來形容。

因此,未來的無錫作為較高層級,再加上無錫較為特殊的實際情況,購房者對住房的追求將會朝著兩個較為純粹的方向發展——要麼就是單純滿足最基本的居住屬性即可的安置性房產,要麼就是高品質高附加價值的優質商品房“作品”。

而中間的“過渡性產品”在未來則大概率又會越來越少。

如同友人Y君所說,對於要購買商品房的購房者而言“寧當鳳尾,不做雞頭”,或許就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了。

在無錫,不講“逼格”的商品房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