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富平人的“蘸水片片”

好朋友的孩子考上大学,安排了庆贺饭局,我欣然受邀前去赴宴,席间一盘“蒜汁饺子皮”,竟被同桌的人竟相下筷,那酸爽的面香不由地勾起了我吃“蘸水片片”的回忆。

富平人的“蘸水片片”

我家在富平县北宏化坊,传说中的顺阳河(从我记事起,顺阳河基本干涸着,没有过长流水)在村东头“流”过,荒芜的河道,在夏日仿佛一条绿蟒蜿蜒南下,在冬日好像一道草龙顺地伸展。述说着它曾经的历史,记录着村子的过往故事。

渭北自古产小麦,面食是祖祖辈辈的一日三餐。喝的面糊粥粥,吃的麦面馍馍,各种面条面食花样数都数不清。当然,苞谷糁糁、“玉米面塌塌”也吃,但那是粗粮,平时间或搅着吃还行,必竟上不了“台面”。家里如果来了客人,用玉米面做的饭招待,不光主人家很没面子,更会被认为轻视看不起人的。(粮食紧缺的年代除外哦)

富平人招待客人最常见的饭就是“捏疙瘩”(即包水饺)。来了客人,主家“拾掇菜捏疙瘩”是平时待客的最高礼遇,这“疙瘩”的馅有荤有素:萝卜葱也行,韭菜肉也行,笋瓜茄子也行,鸡蛋蒜苗也行…,只要是“捏哈滴”,就表明主人家的心真诚着哩!在生活贫困的年代,家庭主妇们精打细算到了每一顿饭,“疙瘩”这样“奢侈”的饭食往往只是给客人和陪客的“掌柜的”捏上些,客人吃剩下一点让娃娃吃,家里其他人吃的就是“蘸水片片”了。

富平人的“蘸水片片”

做“蘸水片片”和包饺子用的面是一样的,都是和面时加少量盐,增加面的“筋道”。所以给客人包好饺子后,把剩下的面擀开,切成宽片,稍微拉一拉下锅煮熟即可。不同的是,面片盛碗时,要加面汤防止面片粘连。吃的时候,在小碗里倒上“辣子蒜水”,挑上面片边蘸边吃。这就是“蘸水片片”!其实是“省略”了葱花臊子、没油水的清苦饭。看官们可能觉得这不就是“蘸水面”么?不是的,“蘸水面”有菜有臊子,“蘸水片片”仅有“辣子蒜水”佐餐哦。

小时候我不懂事,经常端着“疙瘩”饭碗,问吃“蘸水片片”的祖母和母亲为啥不吃“疙瘩”哩?祖母总是笑着说:“婆跟你妈不爱吃疙瘩。”现在想起,觉得自己可笑的同时,更为当年艰苦的日月心酸。

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中国人的生活从解决温饱走向全面小康,为一粒一粟、一饭一餐而算计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蘸水片片”成为我们调剂营养的美食、变换花样的菜肴而摆上餐桌。“蘸水片片”还是一样的,但其中的味道已经有“天壤之别”了……

注:图文均由作者提供

惠孟运,男,1977年3月5日生,陕西省富平县薛镇宏化村人,笔名清鸿,微富平文化顾问,西安铁路局基层单位职工,喜好传统文化和诗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