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广西本土的房企,就不得不提最具代表性的两家广西本土房企荣和与彰泰。
两家广西本土房企的一哥之争一直是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
荣和作为南宁的老牌房企,20多年深耕南宁,在南宁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品牌认可度,曾经有着“每10个南宁人里就有一个荣和业主”的说法。这足以看出荣和在南宁市场上的高占有率和品牌认可度。
依靠南宁市场的份额,荣和集团曾经长期占据广西本土房企第一名的宝座,是名副其实的“广西本土房企一哥”。
然而这两年,从桂林起家的彰泰集团,才是广西本土房企里最耀眼的明星。作为广西本土房企的新贵,彰泰以新锐之势冲出桂林,迅速布局,横扫广西。彰泰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广西地产的传统格局,以新王登基的架势登上了“广西一哥”的铁王座。
至此曾经的旧王荣和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每年代表房企规模的销售金额排行榜上也一路下滑。
很多人不禁想问:荣和究竟怎么了?今天就来聊聊广西曾经的地产一哥荣和集团。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荣和与彰泰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企业性格,这种企业性格也造就了两家房企如今截然不同的两种发展轨迹。
荣和作为曾经的广西一哥,代表着旧秩序的维护者,以低调内敛,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闷声发大财”著称。
而彰泰,则是旧秩序的颠覆者,新秩序的创立者,以斗志昂扬,拼搏进取,高效的执行力闻名。
这一点从两家房企对待排行榜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房企的销售金额排行榜,不一定能反映出房企的真正实力,但是却能很直观的反映出房企的规模程度。
在2016年的时候是荣和的巅峰时期,根据克而瑞的《2016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里的排名,荣和集团全年流量金额达到了135.5亿元,是当年广西本土房企里的第一,彼时的彰泰集团全年流量金额仅70.7亿元。
回顾那时的广西楼市,荣和以南宁凤岭北的两大超级流量盘荣和·悦澜山、荣和·公园大道为主力,贡献了绝大部分流量金额。
而彼时的彰泰,频频出现在南宁的土地拍卖市场,在稳固大本营桂林的同时,开始了加速对外扩张的步伐。
2016年不仅是荣和的巅峰,也是凤岭北的最后一波红利。
作为凤岭北最大的地主,“凤岭北,荣和造”一直以来都是荣和引以为豪的标签。
荣和对于凤岭北的执着与专注,恰恰说明了这家房企独到的战略眼光。因为荣和进入凤岭北的时间是2004年,彼时的凤岭北仍然是一片荒山野岭。荣和敢于在凤岭北第一个吃螃蟹,打造了荣和至今为止难以超越的标杆项目荣和·山水美地。
这波操作被认为是荣和最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一举奠定了荣和未来十年的发展根基。这才有了后续的荣和大地、公园悦府、公园尊府、千千树等项目。
到了2017年,这一年的广西地产属于旧王失势,新王登基的时代。这个打破旧秩序的新王就是彰泰。
根据克而瑞的《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名,彰泰首次以128.4亿的流量金额一举反超荣和成为了新晋广西本土房企一哥,而荣和则以118.5亿的流量金额跌落至第二。
而到了2018年,差距进一步被拉大,荣和已经排不进克尔瑞的《2018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了,只能在克而瑞的广西房企流量金额排行榜里看到荣和的身影。此时广西地产一哥彰泰的流量金额为215.73亿,荣和仅仅只有66.13亿。
(备注:2017年克而瑞全国统计口径和广西的统计口径存在较大差异。荣和在广西榜高达136亿,而在全国榜仅118亿,同一家公司的数据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这多出的18亿从哪来的实在看不懂。在这里我以全国榜为准。)
成也凤岭,败也凤岭
纵观荣和近几年的发展轨迹,其战略眼光是一向精准,是业内最为擅长以低价提前布局价值洼地,在价值红利井喷时,收获红利的房企。
无论是率先在江南开发滨江高端住宅荣和新城,还是开始首入凤岭开荒,打造荣和·山水美地,荣和选地的眼光颇为毒辣,这几块项目后来都被验证为是绝佳的位置,尽享土地增值红利。
而荣和近几年最经典的拿地案例就是2016年6月,以底价8.7亿元拿下了南宁沙井240亩地,平均楼面价仅2172/㎡。而短短一年后的2017年3月,中昂在沙井拿地的楼面价是5000/㎡。这也就意味着,荣和在沙井啥也没干,光靠地价增值,就“躺赚”了3000/㎡。
而对于凤岭北,这个由荣和一手打造的南宁高端居住区,更是荣和的“信仰”,凤岭北的土地红利成就了荣和的腾飞。但是,却也限制了荣和大胆开拓的进取精神,整个荣和给人的感觉是沉稳而保守,只在南宁的主城区核心地段拿地,在郊区和新区明显底气不足,不敢拿大地块开发,只敢用小地块慢慢试探。
也正是因为凤岭北实在太成功了,导致了荣和错判了五象新区,踏空了五象新区这轮新的城市红利,错失了提前布局五象新区的绝佳机会,也错失了与全国一线房企一争高低的良机。
没有提前布局五象新区带来的后果从2017年开始显现。
2017年南宁正式进入“五象时间”。五象新区的房价井喷,区域发展利好消息不断,曾经在五象新区提前布局的龙光、万科、大唐、云星等房企进入了收获期,房子卖得飞起。而新晋广西一哥彰泰,更是凭借着五象新区弯道超车,成就了新王登基。
主动降速,控制规模
自从以恒大、碧桂园为代表的全国一线房企,开始用快周转的方式进行规模扩张的时候。荣和却在主动降速,把开发速度降下来。
众所周知,快周转的本质是追求资金的周转率,依靠高ROE,实现资金快速滚动快速投资,达到扩大规模的目的。
这种方式的核心就是“快”,势必就会带来两个长久困扰各大房企的难题。一个是项目的建筑工程质量,在前期抢节点的时候无法保证;另一个就是在人员管控上,快周转的房企对于执行阶层的管理难度直线上升。
在理论条件下,快周转其实跟工程质量的关系不大,但那仅仅是理论上。因为一旦基层执行者选人用人不当,就极易出现质量问题,从而造成群诉事件。这些年楼盘拉的横幅比以往多了太多,正是快周转造成的。尽管谁都不愿意承认,但是项目多了怎么可能管得过来呢?
而荣和这些年,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群诉事件,南宁公园悦府,柳州荣和天誉就曾因为精装修的问题,出现群诉事件。而这几年,荣和主动降速,提升管理之后,群诉事件就明显少了很多。
而降速带来的问题就是供货速度跟不上,自然销售业绩逐年下滑,在排行榜上的排名也越来越低。以南宁荣和公园里为例,荣和2016年6月拿地,按常规来说,2016年下半年就应该开盘销售了。但是荣和直到2018年6月才首期开盘,硬是捂了两年,把价格捂上去之后才开盘。
在如今房企们主动冲规模,求扩张的时代,荣和反其道而行之,就显得比较“另类”了。
底蕴深厚,均衡并重
虽然这些年,荣和的规模在下降,运营速度也在下降,但是荣和仍然是一家具备深厚底蕴的房企。
这种底蕴来自于荣和的提前的布局,目前荣和已经在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广西核心城市落地项目。尽管在规模上,荣和再难与彰泰匹敌,但是在区域布局上,荣和同样也是一家广西区域内布局的大型房企。
另一项则是在负债率上。由于荣和并非上市公司,不需要对外披露负债率,但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口中对于荣和的评价仍然是风险可控,杠杆率贼低的优质企业。而从荣和的拿地风格上来说,荣和极少进行收并购,大部分土地获取主要依靠招拍挂和勾地,没有担保和承债的项目,所以基本面优良,现金流充足。再加上以前的多年积累,比起激进的闽系房企动辄80%以上的负债率,荣和财务状况很健康。
当前地产行业受到了政策端的强力调控,纯地产开发越来越受到政策的打压。很多房企都在谋求转型,以图在未来占据先机,比如恒大转型做新能源汽车,碧桂园做机器人等等。而大部分的房企,除了布局实体产业以外,经营性物业是未来除了住宅,另一个爆发增长点。
经营性物业说白了就是商业。荣和目前开始转型做城市综合体类项目的开发,比如在南宁东站附近打造荣和·城市广场项目,就是典型的向商业物业的一个尝试。
而另一个房企未来的布局就是海外投资。荣和早在2018年就以2.5亿收购英国金融城项目的股权,标志着荣和开始把目光放向海外,未来不排除继续向海外扩张的可能。
最后就是荣和在南宁雄厚的土地储备。除了每年定期在公开市场上拍几块地,荣和对于南宁的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均早已提前布局,在江南和兴宁,荣和早早就已经开始布局旧改,等待拆迁完毕,这些地段位于成熟核心区域的土地必将转成质量极高的高货值项目。
写在最后
未来的房企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并不是一味冲规模,高杠杆的房企才能生存下去,小而美的房企一样可以活得很好,只要用心去做产品。
就目前来看,荣和并不在乎排行榜,也不在乎规模,与排行榜渐行渐远之后,更倾向于选择做一家小而美的房企。
不过以后怎样,谁又知道呢?
/End.
3.文中所涉内容如有事实错误或涉嫌侵权的,请联系本人,我将依法核实后处理。
4.老驴的微信公众号正文及答复等全部内容,仅为对相关问题的个人分析,旨在传达观点,交流意见。不作为指导、引导您进行相关投资、买卖的依据或风险担保。楼市有风险,买卖需谨慎。
往期热文·推荐
閱讀更多 地產老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