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名牌大學畢業卻無人問津,這些忠告不容忽視

名牌大學畢業卻無人問津,這些忠告不容忽視

隨著高考的臨近,大家越來越關注志願填報的相關信息,本文特意分享一些家長對於幫孩子挑大學選專業的一些經驗總結,並提出了13個忠告,解答對高考志願的大部分困惑,供參考。

如果說高考是孩子之間“最後一次不看臉的競爭”,那麼志願填報則是對絕大多數家長見識、能力、閱歷的第一次大PK。接下來,就給大家整理選擇大學及專業問題的13點忠告:

第一,在高中分科前應該根據考生的情況,對未來想要或善長就業的方向做個總體的規劃。

就業方向是多種多樣的,有人願意行醫,有人願意教書,有人願意經商,有人願意從政,有人願意在企業單位工作,有人願意自主創業;有人願意在城市謀職,有人願意到鄉村發展;有人善長文,有人善長理,有人善長工,有人善長藝。

總之,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前途。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什麼樣性格的人,天賦、興趣、智商、情商如何,他嚮往什麼樣的生活,他的職業追求和人生理想是什麼,這樣才能做出合理的選擇。

第二,高考分數很高(一本線上60分)的學生,儘量選擇排名高的大學,專業偏向於基礎,或者選綜合性大學的理工專業。

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畢業後再確定發展方向。很少有人知道將來會從事什麼具體的工作,並不是說你現在學什麼專業,將來就會做什麼工作,大學不是職業學院。

第一學歷差不多能決定人生檔次了,大學同學是人生最重要的人脈,不管什麼專業都要儘可能擠進同考分匹配的大學,排名越高越好。除非是自己不願意學或沒有實用價值的專業,如考古、歷史、小語種、心理學、邏輯學、哲學等,但如果孩子喜歡一樣不要猶豫。

大學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薰陶,氛圍薰陶你,同學薰陶你。你在好學校,會學到更多課本外的有用的知識。還有句話叫:本科看學校,碩士看專業,博士看導師,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一本線上40分左右的學生,城市、學校與專業並重,比較理想的是選擇一線城市專門院校的主體專業。

學校與專業不能兼顧時,如果以選擇學校為主,專業要儘量靠近學校的主體專業,或是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如果以選擇專業為主,就要綜合考慮學校的整體情況,最好是自己感興趣或畢業後找工作時有優勢的專業。

這一分數段的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城市、學校或專業。這一檔內非985的很多學校的學生跟2A學校的學生在就業上的差距並不是很大。

第四,一本線左右,能上較好的二本院校的大部分學生,重點考慮城市和自己喜歡的專業。

因為這些本科院校中除少數專門院校及原來隸屬國家部委的學校外,其他大部分學校整體水平接近、社會名聲以及排名等都較接近。很少有人知道將來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但很多人知道自己喜歡在什麼樣的城市工作。這一分數段的學生要儘量以興趣為主選擇專業,至少大類專業要與自己興趣相投、相近。

同重點線上的學生相比,可能線下學生的智力稍遜(這不是絕對的),那麼就以興趣來彌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動力之源、是邁向成功的基礎。每個人的興趣是各不相同的,這正所謂人各有志,你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真正的興趣所在。但是以興趣為主選擇專業時要注意切合實際,也就是選擇的專業要切實可行,不能架在空中樓閣之上。

第五、二本線上的學生,應以學一門將來能立足社會,自己喜愛的技術為主,淡化學校。

近年來很多省份二三本合併錄取,這批學生數量最大。很多二三流院校的學生,在學校沒學到有用的知識,走上社會後又眼高手低,瞧不上這看不上那。還不如那些職業學校畢業有一技之長的學生,這些學生不但在學校學到了一門技術,而且能擺正自己的位置,能迅速的踏入職場,從底層做起一步步腳踏實地地往上走。

要知道,能取得與其智力對等或更高成績的,是那些對待生活積極樂觀,努力向上的人,而不是怨天尤人,眼高手低的人。

第六、要上二本院校的學生,在填報志願前一定要了解所填報學校的校風、學風。

校風好,學風正的高校是首選,選擇裡面的國家重點學科。現在高校的擴招嚴重,近幾年高考全國錄取比例達到75%了,成績中下的高中生都能讀大學。因此重點線下院校的學生素質比以前差了不只是一檔,只有校風好學風正的老牌學校的學生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讀那些浪費青春的大學,還不如職校甚至不如走上社會早幾年打工呢。

第七、選擇新興學科為專業時需要格外留心和注意。

新興學科專業的設置主要是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基礎的,而且多數情況下新興學科專業的設置都滯後於社會需求,如最早搞計算機的人多數是學數學的人改行過來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興學科專業的最初幾期畢業生就業途徑較廣,就業機會較多。由於是新設置的學科專業,在教材、師資、經驗等方面肯定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如果作出選擇就可能要有些挑戰。

第八,優先考慮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大學。

畢業後在學校所在城市就業,不但有主場優勢,而且同學間的人脈能發揮出更大作用。

選大學,要麼選一線城市的大學,或者名牌大學。當然,如果父母是機關幹部或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也可以結合自家的實際情況,自己喜歡在哪個城市發展,老家在哪,以及長輩的關鍵人脈在哪等等。

第九,儘量不要報那些所謂的熱門專業。

所謂的熱門專業不但錄取分虛高,而且出來一抓一大把,根本沒有競爭力,且現在的熱門幾年後就不一定熱了。不如根據考分報排名更高的大學的普通專業,畢業後反而不愁就業。

第十,理科高分的學生(一本線以上60分的學生),除非是調劑志願,否則沒有必要花四年的時間專門讀經濟、金融等社科類專業。

當下人們一切向錢看,好像只要讀上經濟金融就能賺到很多錢,搞得經濟金融類專業的錄取分數嚴重虛高,像以前的法律一樣。未來幾年經濟金融類畢業生可能會越來越多,就是一流高校畢業的,也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如果長輩沒有人脈,甚至有可能去做保險推銷員!這些專業可以輔修,可以自學,也可以讀碩讀博時再讀,這些聰明的學生花四年時間專門讀這些專業純粹是浪費他們的智力,就那麼幾本書而已。

第十一,用人單位招聘時首先看學校的檔次。

這是你的智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的體現,高考相當於把人按智力進行了分類。好比以前人的戶口一樣,是農村還是城市,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三線城市,能享用到的社會資源和福利是有很大區別的。有些單位的工資標準也是按大學的檔次來定的,所以,優先要考慮學校的檔次。

第十二,專業只作參考,不作為硬指標。

很多專業外行根本就不瞭解,不少該專業畢業後的就業去向外行根本想不到,因為有的行業只要沾點邊就行,有的行業不需要沾邊也行。大學剛畢業的學生可塑性很強,企業招人肯定從職業規劃來看,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有的要進行專門的培訓。以前學的專業,主要是基礎知識在發揮作用。更重要的還是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變通能力以及吃苦精神。

第十三,進入職場後,主要拼情商。

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不能為了學而學,學的目的是為了用。很多學生在校園裡是風雲人物,走上社會後卻很難立足,這也說明學校和社會是兩個世界,成績並不等於能力,在職場中情商的作用遠高於智商。

同檔學校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更喜歡招情商高、能活學活用、一點就通的人。情商高的人,頭腦靈活,說話得體,辦事得當,人見人愛。誰能快速地適應環境,熟悉規則,遵守規則,誰就可能獲得更多機會......

選大學選專業同教育孩子一樣,要面向未來,著眼於長遠,而不是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