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黑格爾《世界史哲學講演錄》讀書筆記(一)

黑格爾《世界史哲學講演錄》1-29頁

第一章:世界史的概念

第一部分:論述歷史的方法

黑格爾所要闡述的世界史不是對歷史的反思,也不是對歷史事件和過程的表象描述,而是歷史本身以及它的產生、過程,論述歷史的方法通常有三種:原始的歷史學、反思的歷史學和哲學的歷史學。

原始的歷史學

在原始的歷史學中,像歷史著述家和詩人一樣,立足於某個歷史時刻和個人的生命片段之上,通過自己對外在的經驗感受或一些次要零散的資料組合,用文字或其他藝術形式的方式,將易逝的,流變的歷史片段凝固下來,成為一種表象,區別在於精神表象已經進入了精神的自我認識和完善的過程之中,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初期階段,而由詩歌、傳說和民謠所構成的感性表象則是混沌、模糊的被排除在了世界精神之外。

在這裡,黑格爾明確強調了

民族的主體意識和個性,是一個民族真正歷史開始的前提,這種具有真實性的歷史只能被具有自明性和自覺性的民族在超越歷史進程的普遍反思中得以實現,正如其所說,“我們首先必須涉及那些曾經知道自己是什麼和想要什麼的民族,那些在自身之內和超出自身得到發展的民族”。

接下來,黑格爾說歷史著述家們與事情融為一體,不存在反思的前提和必要,但在記錄日常活動和行為的演說內容中包含著以時代為內容的反思,他生活在這種反思當中,但這不是本身的反思,而是無意識地融入或被捲入到了時代的反思當中,世界精神在其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過程初期,外在的,原始的呈現為一種個人的演說方式,且包含於歷史著述家無意識的描述之中,被永久的凝固下來。

黑格爾《世界史哲學講演錄》讀書筆記(一)

反思的歷史學

在反思的歷史學中,黑格爾列舉了四種敘述的門類,(這種歷史學超越了當代,是已有歷史住宿的彙編)

其一,是世界通史類的歷史學。有些歷史學家,歷史著述家們喜歡這樣編寫,即讓讀者彷彿聽見事件,見證人的談論,但因其作者受限於個體的束縛,無法用其自身的才華將不同時代和不同環境下的差異歷史個體準確地得以呈現,其結果往往以失敗告終,個人無法超越其本身的時代,而對整個歷史進行宏觀的敘述,不同於原始歷史學,在片段歷史或某個時代的直白敘述,反思的歷史上升到了抽象的高度,或者說想要完整的表述整個歷史,只能用概念或普遍範疇,即使它是如此的枯燥,但這就是他的本質所在。

其二,所謂的實用的歷史編撰學。他們將普遍的情況和各種情況的相互聯繫都或多或少地成為敘述的對象,他們將不同時代的特殊的事件進行綜合反思,得出事件之間普遍的規律和聯繫。

接下來,黑格爾在文中似乎談到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關係問題,黑格爾認為,普遍性蘊含在特殊性之中,將特殊性寓於普遍性之中的方法運用於歷史的研究當中,是行不通的。

接下來,黑格爾對歷史研究的根本目的是道德反思這一論調進行了批判,認為道德領域的普適性與各個民族國家變革領域的差異性的矛盾,以及道德領域的單一性,簡單性與民族國家變革領域的複雜性的矛盾,道德命令涉及簡單的旨趣和私人關係(或是道德命令的特殊性),無需或不可參照性是歷史研究所不具備的。想要運用簡單的,普世的道德原理來理解歷史或進行反思是遠遠不夠的,反思必須是趣味且具體的是對事件本身的直觀。

其三,是批判的歷史學。它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歷史學本身,而是一種敘述歷史和評價敘述的歷史學,在這樣的歷史敘述或評論中,作者用現代的思維來審視歷史想法,越是另闢蹊徑,越是荒誕離奇和博人眼球就越容易吸引讀者,也就越容易離開歷史樸素的真實的根基。

第四種歷史學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的普遍視角下部分存在的抽象思維,也即是一種專門的歷史學,諸如藝術,法律和科學等事項,是向世界哲學史的過渡。

最後,黑格爾談到了整體的聯繫,是內在的被揭示的還是外在的被揭示這一重大問題。在這裡,黑格爾還是在強調要對事情的本質進行直觀,追求一種普世性的精神法則,一種讓民族歷史發展成為世界歷史,特殊性轉變為普遍性的內在聯繫,希望以歷史(這樣的歷史與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要靠偉人或卓越的,有趣的歷史著述家們)為入手點,來把握這種國家,民族之間的內在的,整體的聯繫性,即是世界精神實現自我的過程。

黑格爾《世界史哲學講演錄》讀書筆記(一)

哲學的世界史

哲學的世界史在黑格爾的眼中是一種具體的,普遍的東西,是各個民族的一種精神原則和這種原則的歷史。

黑格爾認為,世界史是以無限具體的,普遍的,當前的東西為對象。緊接著黑格爾對世界史的對象加以規定,首先,他考察了世界史概念的方面的兩種方式:

其一,是精神原則,最初是一種特殊視角組成的總體,總體便不再是片面的

其二,各個原則本身、各個民族精神都是一種世界精神的總體,各個民族在精神中發展自身精神,精神也在民族的交替循環中完善自己。

民族精神是一切方面視角和部分的總和,是具備思維能力的活的靈魂。起初,她只知道一種特定的現實的行動目的(有對象性,但無主體性),且不具備內心生活。在歷史的變遷和民族的更替中,民族精神完成了自己對自己的思維,認識自身並否定自身,由一種更高階段的更為完善的民族精神將之取代,世界才能夠得以進步和發展。

不同時期民族精神發展完善的樣態以及不同樣態間的聯繫(即書中的原則)是世界史所要研究的課題。

接著,黑格爾談到了哲學的世界史的三個範疇,首先,在民族的更替或民族精神的自我認知過程中,最初也許是伴隨著悲傷的,但這種悲傷只是一種人性之中的,對於舊事物的憐憫之情,但並不適用於精神。其次,民族精神不是由死而生,而是不斷昇華,在不斷地否定自身中獲得了新的肯定與昇華,昇華自身不是目的,思維自身才是目的,第三個範疇是理性的範疇,是關於一個終極目的,自身的思維,理性在世界史中證明自身,世界史是理性呈現自身的各種特殊形態之一,我們要做的便是要揭示理性的這一自證過程。

黑格爾《世界史哲學講演錄》讀書筆記(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