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一文講透,保險如何跨時間管理資產

今天我們接著聊保險。

之前文章講了保險對沖風險的功能,沒有看過的朋友可以點擊這裡直達《 》,今天我們講保險的另一個功能:

跨時間資產管理

跨時間資產管理是個什麼東東?

說著很高大上,其實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都有應用。如買個一年定期理財,就是把當前的資產放在未來使用;同理如分期付款,則是把未來的錢放在現在就用,將來再分期償還。

而保險的跨時間資產管理,可以讓現在的錢,在未來發揮作用。這也就意味著,通過保險建立起來的防守體系,在一個足夠長的時間週期內依然有效。這個功能,在保險的演化中,在越來越加強。

保險演化簡史

在古代,先民為了對付災害造成的影響,會採取一些措施,最常見的就是屯糧,中國曆代王朝都非常重視“積穀備荒”,發生饑荒時,就可以開倉賑災。這些措施可以理解為最早的 “風險防範制度”。

類似的方式在貿易領域也有應用,公元前2000年,地中海一帶的海上貿易非常興盛,但那個時代的航海技術非常落後,海上貿易雖然利潤高,但風險也非常大,常有船毀人亡的事故發生。

為了對抗這種風險,當時的航海商提出“一人為眾,眾為一人”的原則,也就是讓貨物的最終受益方共同承擔財產損失。

一文講透,保險如何跨時間管理資產

後來這種做法逐漸演化,就以商法的形式確立了“共同海損分攤”原則。就這樣,保險演變出了財務補償的功能。

但不管是風險制度還是財務補償機制,本質都還只是一個風險交易所,通過提前防禦或者向大家收取保費的方式來分散風險。

對承保方或者投保方來說,保險更像一個對賭遊戲,承保方賭你不會發生風險,這筆保費就歸他,投保方賭出現風險的概率很大,對方要彌補我的損失。

到這個階段,保險的主要功能還是對沖風險。但今天的保險行業,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過去,保險公司盈利,全靠賭贏的保費來保持公司運轉和盈利。但如果運氣不好,賭輸的太多,就可能會入不敷出,所以保險公司就開始從更多人那裡收取保費,用保費去做一些投資,來賺取更多的投資盈利。

由於盈利模式的改變,保險的性質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過去,保險公司不敢擔保發生概率高的風險,因為大概率的賠付會讓收取的保費虧個血本無歸。

現在保險公司可以靠著投資盈利,一方面,緩解了因對賭風險發生概率高、賠付太多導致虧本的現象。另一方面,保險公司甚至都不需要關心風險發生概率了,甚至100%發生的事情保險公司也可以承保。通過收取保費的方式向大家集資,保險公司拿著這筆錢去投資,承諾在一定期限之後,或者某些風險發生時,給受益人更高的補償或賠付。

這對投保人來說,也帶來了一個好處,不僅不確定的風險可以被保障,連確定性的人生難題,比如子女教育、養老這些必須要經歷的人生階段,也可以藉助保險的力量去提前安排了。

而且,保險公司為了吸引更多人交更多保費,它還願意把投資賺來的錢拿出來和投保人分紅,這也就是說,保險變得越來越主動,它變成了你拿到手的槓桿工具,過去你只是把現在的錢存到未來去用,現在你還有可能獲得保險公司的分紅,從中獲益。

這個變化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呢?不僅僅你能解決的問題範圍變大了,而且面對風險時,從一個只能被動接受的人,變成了一個可以主動管理風險的人。

一文講透,保險如何跨時間管理資產

對沖風險,是不知道風險會不會發生而提前進行防範,一旦風險發生,小保費可以獲得大理賠。目的是為追求“減少損失”或者說“保本”。

而跨時間資產管理,是以人生為時間週期,分析哪人生階段會遇到哪些風險,進行提前考慮、主動佈局,把資源的合理分配到人生的各個階段,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這就是教育金、年金等產品的功能。

說到這裡,你可能也會懷疑,保險真的這麼好嗎,像教育金、年金我自己投資、甚至買理財獲得的收益都比保險高。保費高,收益遠,錢花了換不成馬上看到的收益,感覺像被收了智商稅。

其實,有這些疑問不奇怪,之所以會有這些疑問,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大多數人還站是站在當下去考慮保險,沒有把自己代入整個人生週期去思考這個問題。

還是那句話保險是防守的工具不是進攻,是一保障為優先,而不是獲利。

我給大家說一個案例:

有個朋友對我瘋狂diss返還型重疾險,說用買返還型重疾險的1/3保費買同保額的消費型重疾險,剩下的錢自己定投,到期獲利不知道比返還型多多少倍。

他這個想法只能是想法很好,但現實可能……並不理想,且不論個人投資能力,假設他投資回報率比保險高,但是30、40年投資過程他真的能堅持下來嗎?會不會急需用錢就把錢取出來用掉了?到了養老時,這筆錢能保證出現在的賬戶內嗎?

而儲蓄型保險的作用就是強制儲蓄,讓預定數量的錢,保證出現在預定的時間點上,它是以保障為優先的。

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時間相對比較短,正式興起和發展,是從1979年才開始的,到今天也不過才40年的歷程。

中國的人均壽命也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也就是在1949年左右才開始持續增長,而人均收入是在1990年之後才快速增長。

一文講透,保險如何跨時間管理資產

一文講透,保險如何跨時間管理資產

也就是說,人民群眾積累財富的過程很短,到今天還不到30年,在這個階段經濟狀況改善的中國人都還沒有經歷過一個生老命死的完整生命週期,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人生會面對多少風險,對財富會造成多大程度的影響,這都影響了中國人的消費觀念和風險偏好。

現在中國的年輕人很喜歡藉助金融工具加槓桿,比如信用卡、房貸、車貸等等,也敢於負債,而投資理財時,也偏好追求高收益,卻對保險,並不感冒。他們考慮問題更多的是看當下,而對未來可能要面臨的問題,就缺乏一個完整的長期規劃。

但在發達國家就不一樣,他們瞭解父輩們的財產是怎麼積累下來,經歷過哪些風險。所以,他們不會讓自己揹負過多的負債,在面對人生存在的風險的時候,更懂得提前預防,知道怎麼利用保險工具來轉移風險。

總的來說,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而財富的積累、分配要跨越時間站在完整的生命週期中去思考,但大部分人看保險,還停留在當下這一個視角,這就導致,當你真正到了風險發生的那個時刻,保險已經沒法解決你的問題了。

所以,我想特別提醒大家,在考慮購買保險的時候,千萬不能只站在當下去考量需求,更應該將目光投向一生,綜合一輩子各個階段的需要去配置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