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馬島戰爭英軍雖勝猶敗,軍力倒退30年,日不落餘暉不在

我們看到馬島戰爭的,雖然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但是從外界看來這場戰爭只不過是日不落帝國最後的一抹餘暉罷了,因為就在之後英國軍隊陷入了長達30多年的持續衰退,甚至直到現在仍然影響著英軍。

馬島戰爭英軍雖勝猶敗,軍力倒退30年,日不落餘暉不在

根據英國媒體的統計,相比起1982年,如今的英國兵力在規模上明顯精簡了許多,海陸空主戰裝備數量更是大幅縮水,部分軍種的裝備縮水程度甚至接近75%。具體來看:英國的總兵力已經從1982年的32.76萬人精簡至15.02萬人,精簡幅度超過50%,常備軍隊人數從16.31萬人精簡至8.5萬人,精簡幅度同樣超過50%,陸軍主戰坦克從1982年的900輛縮減至227輛,縮減幅度接近75%的,皇家空軍作戰飛機數量從467家驟降至185架,主力戰機也由之前的英國製造轉為歐洲聯合制造或者是美國製造,英國皇家海軍的縮水幅度則最為明顯。

馬島戰爭英軍雖勝猶敗,軍力倒退30年,日不落餘暉不在


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皇家海軍特遣艦隊萬里遠征,編隊艦艇總數超過40艘,英國皇家海軍擁有的驅護艦總數多達60艘左右,而近年來經費不斷削減的皇家海軍已經難以維持大規模的水面艦隊,現在的皇家海軍艦隊加起來僅有19艘左右,其中一大半還經常趴窩兒。在航母方面,在經歷了數年的空窗期之後,英國皇家海軍終於迎來了一艘常規動力航母,但比起1982年皇家海軍三艘航母的強大陣容顯然少了許多霸氣。潛艇方面,當前英國皇家海軍共有攻擊型核潛艇六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四艘。與1982年的27艘攻擊型潛艇的規模相比數量直接縮水一半以上。通過對比不難發現馬島戰爭之後的30多年時間裡,英軍的兵力規模總體上呈現明顯的縮水態勢,已經很難再次組織大規模的遠征,捉襟見肘或許會成為今後英軍裝備發展的常態。

馬島戰爭英軍雖勝猶敗,軍力倒退30年,日不落餘暉不在


今天我們看到英國海軍大規模縮水已成板上釘釘的事實,但是不少人也會提出這樣的大膽假設,假如現在英國因為油輪事件和伊朗之間發生了衝突,英國還有沒有能力在伊朗身上覆制1982年馬島戰爭的成功案例呢?

馬島戰爭英軍雖勝猶敗,軍力倒退30年,日不落餘暉不在


我們來回顧歷史,英國在之前的馬島戰爭中,軍隊的調動和使用是非常完善的,但是其中調動了非常多北約的整體力量,如果單純的依靠英國海軍的力量在波斯灣上和伊朗對決,恐怕英軍難以在路基,海洋和空中佔到絕對的優勢。因為畢竟英國跟阿根廷作戰是在遠離阿根廷大陸的馬島,雖然英國距離馬島非常遠,但是阿根廷人也佔不了多少便宜,馬島距離阿根廷大陸是510公里,阿根廷最近的機場距離馬島超過了600公里。

馬島戰爭英軍雖勝猶敗,軍力倒退30年,日不落餘暉不在


所以真實的情況是阿根廷在遠離土本土作戰,而且決戰利器被法國切斷。而在波斯灣伊朗就佔有很大的優勢,可以利用地面的火力來封鎖波斯灣和霍爾木茲海峽,武器基本能自足,武器供應商也無視英國。所以這個對英國人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如果今天單純的依靠英國的力量去和伊朗做一次海上的教練或者是空中的較量的話,恐怕英國不會打的像馬島戰爭一樣的輕鬆。現在的英國必須要依靠美國這個龐大的戰車和北約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