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舌尖上的“草”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鲍鱼海参,鱼翅燕窝,是达官贵人们的最爱;馒头包子,馄饨面条,是寻常百姓家的烟火。皇家正史固然冠冕堂皇,野史演义却更有趣而深入人心。乡野间,河水里,野草青苗,鱼虾河蟹,多样的物种给味蕾提供了无限可能与诱惑。

当高大的梧桐树上蝉鸣响起的时候,墨绿的叶子不再鲜嫩;蒲公英娇嫩的黄花不知什么时候变成绒球,风吹过白色的小伞四散飘去。这个时节,无疑是吃人性菜的最好时机,来去匆匆的一场透雨后,浅绿色的菜似乎一夜间铺满了田间路边,俯身细观,叶片嫩的如同婴儿的小脸,长着一层似有所无的茸毛。

舌尖上的“草”

人性菜的学名叫人苋菜,是野生的苋菜。在我的家乡,把“苋”字读白了,就变成了人性菜。我觉得这样叫,让植物多了些人间烟火气味,反倒愈加贴切。人性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菜,它性质寒凉,能清热解毒,也能降低三高,入药后还能消肿止痛。

人性菜的吃法很多,我最爱吃的是玉米面饽饽。玉米面用热水和成光滑的面团,醒上十几分钟。人性菜没有异味,只有一股菜香,所以不用过多调味料,焯水后切碎,加入油盐蒜末拌匀,取一块玉米面团,按扁,包入人性菜馅,收口压扁,放在饼铛中,两面金黄就熟了。

舌尖上的“草”

带着阳光气息的春风吹过的时候,荠菜就从土里冒出来了,懒洋洋地趴在马路边、野地里。它是春天尖尖上的味道,带着浓浓的田野青草气息。荠菜的叶片是锐利的锯齿状,再加上欲滴的翠绿,看起来就像一柄锋芒毕露的刀刃,劈开冻了一个季节的泥土和那些碍手碍脚的杂草,兀自生长。挖荠菜也需要技巧,因为它造型刁钻,紧贴地面,刀铲稍微没贴着地皮,叶片就会散架。不过荠菜是复原力超强的野菜,哪怕蔫得萎靡,只要在水里泡一泡,皱成一团的绿意就会舒展开来,不断丰满。人们对荠菜的喜欢从古至今,陆游对它就有超乎寻常的钟爱。“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他认为荠菜比鲜糯香嫩的烤乳猪有过之而无不及。

舌尖上的“草”

荠菜最为常见的吃法是做成馅,包子饺子馄饨均可。简单焯水后加入猪肉,借油荤来滋润荠菜略带乡土气息的口感。

舌尖上的“草”

有草五行生,无毛茎卧平。

叶形类马齿,茎色偏暗红。

食药兼两用,解毒治目明。

谁言能长命,一口似唐僧。

这种被称长寿草的野菜就是马齿苋。历代的本草书中对马齿苋是这么描述的:“马齿苋,又名五行草,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也。”能把五行都占全了,它的作用自然不可小看。马齿苋性寒凉,能够清除心、肝、肺和大肠之热,消肿利尿。入肝经,可以凉血、降肝火。它还是肠道的清洁剂,是各种肠道病的首选良药。

舌尖上的“草”

马齿苋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不论南方北方,随便找个花园或者田间地头都能采到。它长得不高,也就是三十公分左右,而且大部分是趴在地上的。叶子小而圆,茎是红色圆圆的,肉质肥厚,夏天开黄色的小花,很好认。新鲜马齿苋口感脆嫩,滑滑的,略有些酸。焯水后加入醋盐花椒油蒜末凉拌,是一道既简单又保健的小菜。

舌尖上的“草”

舌尖上的“草”

春夏秋冬,四季变换,岁月流转间,那些野菜生于原野,不择处地,难登大雅之堂,却是大自然馈赠我们的佳品,留心观察,美味其实就在身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