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科學》子刊:很多抗癌藥從一開始就搞錯了!冷泉港科學家研究10種在研藥發現,它們的作用靶點根本就不是科學家預設的那個丨科學大發現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疾病的發病機制的認識也越來越精準,哪個基因哪個蛋白出了毛病都能搞得清清楚楚。相應的,對藥物的研發也從神農嘗百草式的撞大運,變成了針對靶點的藥物篩選,比如大名鼎鼎的格列衛,就是根據費城染色體的融合基因開發的。

然而,根據靶點篩出來的藥物,就真的是通過那個靶點起作用的嗎?甚至於,篩藥的靶點真的是個有效的靶點嗎?

最近,冷泉港實驗室的Ann Lin、Christopher Giuliano和Jason Sheltzer等對一系列研發中的腫瘤藥物研究發現,它們表面上靶向的靶點大多對癌細胞的增殖並不重要,甚至將其敲除也不會影響相應藥物的療效。這一現象可能在藥物研發中廣泛存在。該研究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1]。

《科学》子刊:很多抗癌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冷泉港科学家研究10种在研药发现,它们的作用靶点根本就不是科学家预设的那个丨科学大发现

(來自pixabay.com

研究人員盯上藥物靶點是不是真的這回事,還得從一種名叫母體胚胎亮氨酸拉鍊激酶(MELK)的腫瘤治療靶點說起。

這個MELK,在2007年被發現和腫瘤的發生有關[2],靶向它開發的小分子抑制劑OTS167,目前也進入了II期臨床試驗[3]。不過,Ann Lin等人卻發現,MELK可能與腫瘤的發生發展無關[4],也非腫瘤生長所需[5]。那OTS167是怎麼生效的?

研究人員最終發現,OTS167實際上是一種蛋白激酶CDK11的抑制劑,而CDK11的活性是很多腫瘤所必需的。也就是說OTS167並非通過開發者所預想的MELK抑制腫瘤,而是誤打誤撞抑制了另一個靶點CDK11,才使得它能對腫瘤有效。

OTS167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會不會還有其它的藥物,也是通過目標靶點之外的靶點起作用的呢?如果這樣的話,針對靶點的藥物研發豈不是成了一句空話,到頭來還是瞎貓撞到死耗子。

《科学》子刊:很多抗癌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冷泉港科学家研究10种在研药发现,它们的作用靶点根本就不是科学家预设的那个丨科学大发现

(來自pixabay.com

研究人員對靶向6種腫瘤“靶點”的10種研發中藥物進行了研究,利用CRISPR技術對它們靶向的“靶點”進行了驗證。這6種腫瘤“靶點”中包括HDAC6、MAPK14 (p38)等5種被認為是腫瘤生長所要依賴的蛋白,以及促進細胞凋亡的CAS3/caspase-3。

結果可以說十分的出人意料,6個腫瘤“靶點”中,除了CAS3/caspase-3,其餘5種的敲除都對腫瘤細胞的生長沒什麼影響,混合培養時不會被野生型的腫瘤細胞競爭淘汰,不同培養條件下的集落形成能力也都跟野生型的相似。

《科学》子刊:很多抗癌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冷泉港科学家研究10种在研药发现,它们的作用靶点根本就不是科学家预设的那个丨科学大发现

研究涉及的10種藥物和6個靶點

這5個腫瘤“靶點”中,HDAC6的作用是使微管蛋白去乙酰化[6],將其抑制據說能讓癌細胞對干擾微管活動的藥物更加敏感[7],比如紫杉醇。目前,已經有兩種靶向HDAC6的藥物進入了臨床試驗,共展開了15項臨床研究,包括兩項與紫杉醇聯合應用的研究

然而研究人員敲除了腫瘤細胞中的HDAC6後,它們並沒有變得對紫杉醇更敏感

更有意思的事,那兩種“靶向”HDAC6的藥物,對於已經敲除了HDAC6的腫瘤細胞也一樣有效,再次證明了HDAC6並非其真正靶點。

而且,雖然敲除HDAC6不能增強紫杉醇的療效,但兩種HDAC6抑制劑卻都能跟紫杉醇產生協同作用,增強對腫瘤的抑制效果,甚至在敲除了HDAC6的細胞中也是這樣

HDAC6抑制劑和紫杉醇的協同作用也是其靶外效應產生的!

《科学》子刊:很多抗癌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冷泉港科学家研究10种在研药发现,它们的作用靶点根本就不是科学家预设的那个丨科学大发现

敲除HDAC6不影響“靶向”其的藥物的療效

研究中涉及的其它藥物和靶點也有類似結果,比如MAPK14的抑制劑就與HDAC6抑制劑差不多,它與硼替佐米等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也是通過靶外效應產生的。而所有10種藥物,都對敲除了相應靶點的癌細胞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或多或少的表現出了靶點外的殺傷作用。

小分子藥物的脫靶毒性可能造成嚴重的副作用,是藥物臨床試驗失敗的主要原因

[8]。研究涉及的10種藥物全都有明顯的脫靶效應,也就難怪97%的藥物研究都沒成功了[9]。

更何況還有HDAC6抑制劑這種,原本預定的靶點根本沒有作用的,根據靶點去篩選最可能獲益的人群也成了無稽之談

論文通訊作者Sheltzer表示:“很不幸,許多在人類癌症患者身上進行測試的藥物最終並沒有幫助癌症患者。如果在藥物進入臨床試驗之前就定期收集這類證據,我們或許能夠更好地為患者分配最有可能有益的治療方案。有了這些知識,我相信我們可以更好地實現精準醫療的承諾。”

全體奇點糕嘔心瀝血嘔心瀝血嘔心瀝血打造的重磅音頻課程《醫學趨勢50講》終於上線了。我們一口氣幫你同步了全球醫學前沿領域最重磅的進展。只需500分鐘,讓你徹底搞懂最重磅的醫學前沿進展。

課程亮點如下:

1、全面:一網打盡最重磅的醫學前沿進展。

在這套《醫學趨勢50講》中,我們囊括了免疫治療、幹細胞、微生物、人工智能、二代測序,抗癌新藥研發等15個重要的前沿領域,幫你將全球最頂尖的科研成果一舉收入囊中。

2、緊跟趨勢:幫你無縫同步全球認知。

奇點跨學科專業知識團隊,依靠強大的自有數據庫系統,每天跟蹤全球3000多本醫學與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期刊,實時把握醫學前沿科技最強勁的脈搏。和全球認知同步,你不需要費心費力,我們把全球脈動送到你的耳邊。

3、有趣易懂:不用絞盡腦汁,就能理解全球醫學頂尖難題。

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論文往往晦澀難懂,再加上

語言的隔閡,導致很多人對此望而卻步。這一次,我們幫你把艱深晦澀的前沿學術調製成清新爽口的科學小品,讓你在享受科學之美的同時,輕輕鬆鬆理解醫學頂尖難題。和全球最聰明的大腦思考同樣的問題,你也可以。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們知識服務的品質,歡迎您添加奇點主編的微信,隨時交流課程感想。

參考文獻:

1. LIN A, GIULIANO C J, PALLADINO A, et al. Off-target toxicity is a common mechanism of action of cancer drugs undergoing clinical trials[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9, 11(509): eaaw8412.

2. Lin M L , Park J H , Nishidate T , et al. Involvement of maternal embryonic leucine zipper kinase (MELK) in mammary carcinogenesis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Bcl-G, a pro-apoptotic member of the Bcl-2 family[J]. Breast cancer research : BCR, 2007, 9(1 Supplement).

3. 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2795520?term=OTS167&rank=1

4. Lin A M, Giuliano C J, Sayles N M, et al. CRISPR/Cas9 mutagenesis invalidates a putative cancer dependency targeted in on-going clinical trials[J]. eLife, 2017.

5. Giuliano C J , Ann L , Smith J C , et al. MELK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tumor mitotic activity but is not required for cancer growth[J]. eLife, 2018, 7.

6. Hubbert C , Guardiola A , Shao R , et al. HDAC6 is a microtubule-associated deacetylase[J]. Nature (London), 2002, 417(6887):455-458.

7. Pengyu H , Ingrid A P , Matthew J , et al. Selective HDAC inhibition by ACY-241 enhances the activity of paclitaxel in solid tumor models[J]. Oncotarget, 2017, 8(2).

8. HARRISON R K. Phase II and phase III failures: 2013–2015[J].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6, 15: 817.

9. Wong C H, Siah K W, Lo A W. Estimation of clinical trial success rates and related parameters[J]. Biostatistics, 2018.

頭圖來自pixabay.com

《科学》子刊:很多抗癌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冷泉港科学家研究10种在研药发现,它们的作用靶点根本就不是科学家预设的那个丨科学大发现

本文作者 | 孔劭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