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滕州市官桥镇的渠村堂楼和一步双井

滕州市官桥镇的渠村堂楼和一步双井

渠村堂楼,位于滕州市官桥镇渠村内,为官桥镇渠村村民渠若聚于1938年所建住宅。楼体坐北朝南,5间,两层,石基高约1米,楼高7·2米,长14·6米,宽7·4米,内外为灰砖砌垒,楼顶覆以阴阳灰瓦。楼主体工程完成后,因渠若聚病逝,加之战乱,后续工程遂停。

1950年作为渠村小学教室,后又长期为农业合作社及生产大队的实物仓库,六七十年代,二层铺以秫秸,上面加水泥漫平,作为简易二层,青年突击队在上养蚕。与堂楼相衬的另有三间西楼,长期为农业合作社及大队与村委会办公场所。1996年村委会搬至新址后,堂楼废弃,仅存一进院,房屋两栋。

2015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滕州市文广新局对渠村堂楼进行了修缮保护。渠村堂楼建筑为硬山顶砖石木结构,对研究鲁南地区民国时期民居建筑艺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大门上锁未能进院)

---摘录于介绍牌

滕州市官桥镇的渠村堂楼和一步双井

滕州市官桥镇的渠村堂楼和一步双井

滕州市官桥镇的渠村堂楼和一步双井

滕州市官桥镇的渠村堂楼和一步双井

滕州市官桥镇的渠村堂楼和一步双井

一步双井位于官桥镇渠村中部街南,为相距约2米的两口水井,又称龙眼双井,俗称“一步双井”,建井时间与建村同时。

相传,渠氏先祖善相地术,初建村时测得此处地下水泉旺盛,可供后代全村人饮用,故立村建井。建双井,一说是为分男左女右使用方便,一说是早晨来打水的人多,需要使用两个井口。据传,历史上两井之间原有墙隔开。至清末,墙拆除,南井口遂被废,全部从北井口打水。每年春末夏初,村民自觉捐钱沽酒,挑选青壮劳力下井除污。至夏雨来临,水面距井口约2米,旱时,水面距井口3至4米,可供全村人饮用。建国后,村人口增加,村民开始饮用村外菜园井水,双井地位逐渐降低。1978年,村组织劳力开挖南井口,但未能使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地下水位下降,村民家中开始打压水井,双井渐废弃。

2008年,渠村双井被公布为滕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村出资沿井周建栏杆将双井进行保护。

---摘自于介绍牌

滕州市官桥镇的渠村堂楼和一步双井

滕州市官桥镇的渠村堂楼和一步双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