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鐵壺泡茶,養出了水垢

鐵壺這兩年在雅玩市場炙手可熱,有不少壺友認為把它快速用舊、水垢越厚越好。但這麼做真的正確嗎?

如果你使用鐵壺已有段時間,或許你會發現,鐵壺內部好像長了一層未知的物質。多數的壺友,都知道那是水垢。

鐵壺泡茶,養出了水垢


所謂水垢,簡單的說,是水中的礦物質,如:鈣、鎂。因加熱後導致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所形成的一種結晶。

關於水垢,的確是個有趣的話題。就大唐君所知,對於水垢的看法,壺友們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評價。

鐵壺泡茶,養出了水垢


有人認為,水垢會影響鐵質的釋放,也會影響美觀,所以會去除掉它。

但也有人認為,附有水垢的鐵壺煮出來的水,口感上渾厚且圓滑,也較好喝,所以會想盡辦法養水垢。

鐵壺泡茶,養出了水垢


就大唐君的經驗來看,

比較支持後者

有水垢的鐵壺,煮出來的水的確不錯,可是要用來泡茶,在茶類的選擇上就必須注意。

因為這樣的水,對以重香氣的茶類,如:綠茶系-龍井、碧螺春、日本綠茶等;輕發酵系-高山烏龍、金萱、翠玉等,有壓抑的效果。

具體而言,就是泡出來的茶,香氣方面可能會較不輕揚,比較沒有茶葉新鮮活性的感覺。

鐵壺泡茶,養出了水垢


話雖如此,卻非常適合用來泡重口感的茶類,如:普洱老茶、臺灣老茶、鐵觀音、巖茶或其他焙火的茶類等。

有壺友曾經比較過,用有水垢與無水垢這兩種壺煮的水,來泡重口感的茶類,結果使用有水垢的壺,煮出來的水所泡的茶,口感上相當不錯,確實有加分的效果。

鐵壺泡茶,養出了水垢


另外還有認為水垢會影響鐵質釋放的朋友,在此提供一個實際案例。

有壺友曾經使用過一把補過的壺,水垢也養成,後來想長期放置不用,於是上了一點油在壺外部保養。結果幾天後,看到壺的內部竟也滲進油。

從這個例子來看,再怎麼包裹完全的水垢,其實還是會有空隙,所以對於鐵質的釋放影響應該有限。

鐵壺泡茶,養出了水垢


更何況有水垢的壺,其實能阻擋空氣,也有防鏽的功能。由此看來水垢,還真是好處不少。

所以排斥水垢的朋友,有機會不妨考慮看看,使用有水垢的壺。

若要養水垢,最好還是使用未過濾的水較好。因為水垢是水中礦物質的結晶,若是水中沒礦物質那來的水垢。

選擇礦物質就較多的水,通常山泉水跟井水都是不錯的選擇。

鐵壺泡茶,養出了水垢


一般新鐵壺開始使用後約5天左右,內部會出現紅色像鏽斑一樣的東西,10天左右會出現白色的水垢,長期使用後,內部會全部變紅。

這層水垢是鐵壺的保護層,和汽車過了磨合期更好開一個道理,有了這層精心養成的水垢保護層,鐵壺會更加好用,煮出的水也更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