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爸媽,你們離婚吧,我女兒都跟著學壞了”“你搬出去住就好了”

本文故事內容為網友“霸天猴子”的生活經歷,他說自己女兒跟著爺爺奶奶有樣學樣,真擔心繼續住在一起會影響女兒的成長。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認為爺爺奶奶帶孩子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呢?

“爸媽,你們離婚吧,我女兒都跟著學壞了”“你搬出去住就好了”

我爸和我媽吵了一輩子,從我記事開始,他們就是吵吵鬧鬧的。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8歲那年,我爸喝醉了酒,就因為我媽嫌棄他喝酒沒數,他當著我的面就要打我媽,我上前拉架,他連我都打,我媽帶著我跑出來躲在草叢裡,我爸罵罵咧咧的出來找我們,後半夜我才敢回家。

雖說爸媽真正動手的次數很少,但對我的影響很大。我媽是個很孝順的人,我奶奶癱瘓在床7年,有將近6年的時間是我媽在照顧她,從沒有得過褥瘡。鄰居親戚都對我媽評價很高,是善良溫柔的代名詞。但唯獨對我爸爸,我媽完全沒有耐心,一言不合就要吵起來。

舉個經常發生在我家的例子吧,我媽炒菜鹹了,我爸嫌棄了幾句,我媽抬手就能把菜直接倒進垃圾桶。還有時候我爸做飯做多了,我媽正好不吃,我爸做少了,我媽偏要搶著吃,總之就是給我爸添堵。大概是年輕時候我爸脾氣太差,如今年齡越大,反而越能讓著我媽。

“爸媽,你們離婚吧,我女兒都跟著學壞了”“你搬出去住就好了”

結婚後,我們是和爸媽住在一起的,因為我和老婆都要工作,需要我媽幫著帶孩子。我媽對孩子很好,和我老婆相處得也很好,我爸把這輩子所有的好心情都給了我女兒,表面上看,我們家生活得非常和諧。但隨著我女兒的長大,我發現沒有在我身上表現出來的原生家庭之影響,在我女兒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首先是說話得理不饒人,我女兒說話總是一套套的,小朋友或者老師跟她只要有反對意見,她就一定要講到別人認同她為止,如果得不到認可,她輕則扔文具扔書,重則動手打人。其次是特別喜歡抬槓,上面說到她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可無論別人說什麼,都很難得到她的認可。

最嚴重的是她體內有很多不安穩因素,比如我和老婆偶爾意見相左,會互相講道理,然後權衡誰說得更合理,可只要被我女兒撞見,我女兒就會說:“吵什麼吵,打一架就好了,誰贏了聽誰的。”這話應該出自一個5歲的小女孩嗎?每次遇到我爸媽爭吵,我女兒總會敲著飯碗喊:“爺爺奶奶加加油。”我爸媽直接轉怒為喜。

“爸媽,你們離婚吧,我女兒都跟著學壞了”“你搬出去住就好了”

我怕女兒變成一個恐怖的小孩,在我爸媽再次把碗盤摔到地上之後,我老婆帶著女兒回了房間,我跟爸媽說:“爸媽,你們離婚吧,吵了半輩子,爭了半輩子了,我女兒都跟著學壞了。”沒想到剛才還吵得不可開交的父母突然轉為同一陣營的衝我喊道:“你搬出去住吧,離我們遠點就好了。”

然後爸媽開始控訴這些年的不容易,我媽說如果不是為了我早就離婚了,我爸說如果不是為了我根本不用這麼辛苦……也許這麼多年我想用自己的家庭影響爸媽的家庭,希望女兒的降生能讓爸媽成長為更加成熟的爺爺奶奶,卻忽略了性格是不可能改變的。我們已經在看房子了,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搬出去。

“爸媽,你們離婚吧,我女兒都跟著學壞了”“你搬出去住就好了”

​事事兒有話說:爸媽的幸福程度,決定了孩子的心理狀態,最近看電視劇《小歡喜》,3個家庭5個孩子,只有方一凡的心理狀態是完全健康的,因為他的爸媽感情穩定和諧,家庭幸福,所以他內心安定有安全感。就連電視劇都已經明白原生家庭多麼重要了,何況是我們做父母的。

我們的父母在交流的時候,因為經年累月習慣了,所以難免有在外人看起來不合適的地方,尤其對於下一代的教育上,祖父母的溺愛和交流方式的不妥當,以及生活習慣上的潛移默化,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有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

如今的生活節奏太快,求著父母幫忙帶孩子成了大趨勢。但是在選擇誰帶孩子這件事情上,我認為應該選擇開朗、樂觀、善於接受新鮮事物,並且容易交流的老人,這樣不僅在育兒理念上不易發生衝突,而且能教育出更樂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