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美联储不属于美国政府?

金风落叶入锦城


关于美联储的概念,大量网民都来自于科幻小说《货币战争》,所以不仅是错误的,更是荒谬的。

首先美联储是联邦货币体系,如假包换的官方机构,成员由总统提名,国会通过。对国会负责,这个跟最高法院是一样的。

我们一般理解的美国政府,包括立法的国会,司法的最高法院,行政的各部,这其实是中国人的理解。就好像中国人把state 翻译成州,把president翻译成总统一样,其实是中国大一统观念对美国体制的一厢情愿。state 货真价实就是一个国家,只不过遵守联邦宪法而已,而president只是一个召集人,别说总统,除了白宫谁也统不了,超了预算,财政部说不给它钱就不给它钱,所有的行政命令都是一种对事务的处置权而已。

说回美联储,它本质上就是美国政府的一部分。因为中国搞政治理论的一帮人“三权分立”念顺口了,所以不把发钞权当回事,以为就是谁的附庸。在美国不是,美国是“四权分立”,美联储是负责独立管理金融的联邦机构。

当然也别把美联储的独立性说的那么强,跟最高法院一样,毕竟国家治理需要各种力量协商妥协,总统的意见一般还是会得到充分的考虑。三权分立、四权分立都是为了制约,不是为了撕裂。这个在中国“斗争哲学”中长大的人很难理解,就不多说了。


GY1958


显然问这个问题的网友是受到了《货币战争》这类书的影响,才可能问这样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准确的。

美国很多大学经济金融系的基础课上就会对美联储详细介绍。顺便提一下,我之前至少在我的三本书中详谈过美联储;最近,由我策划,我多年老友、前美联储高级董事总经理理查德·罗伯茨所著的《手持柴火的灭火人:美联储》一书中,对美联储也有客观精准地介绍。

看过那些书的网友都会知道,问题之中“美联储不属于美国政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美联储从最初就设计为准公立机构,虽然之后组成美联储的12家地区性联储银行是私有制的,但从实质控制权来看,美联储是由美国国会与联邦政府双重控制,并接受大众监督的美国央行。也就是说,美联储其实是公私合营的金融机构。

而这样结构的目的是防止公立的联邦政府侵犯私人机构的权益。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陈思进


首先要明确一点,美联储的全称是“联邦储备体系”,它是一个体系,不是一个单一机构,这个体系的组织设计非常复杂,所以不能简单地划分它的组织性质。

联邦储备体系由三部分构成:联邦储备理事会(7名理事构成,独立的政府机构,不隶属于联邦政府,整个体系的核心管理决策机构);FOMC会议(以会议形式存在的货币政策决策机构,每年召开8次,每次召开FOMC会议时,7名理事+12名地方联储银行行长都要参加,但在每次会议上,对政策制定有投票决定权只有12位,7名理事+5名地方联储银行行长);12家地方联储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整个体系的运行实体基础,各个地方联储银行均是由完全的私人资本出资组成的,但是各地方联储银行的实权机构是其董事会,且董事会的9名董事推选和任命又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不是谁占的股份多谁就说了算,另外,各地方联储银行还受联储理事会的一般监督和领导,12家地方联储银行都是围绕以联储理事会为中心来运营的)。

联邦储备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要更深入了解,可阅读我的文章《美联储:硬核剖析联邦储备体系》


格物资本


美联储不属于美国政府,但它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属于联邦政府机构!

费兰兹.皮克说过:″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将成为国家的命运”!

《货币战争》一书说:″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事实正是如此,″货币发行权可以说是关系到一个政府的最核心利益!但是美国政府却从来没有过这个权力,在美国,如果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国民的未来税收(国债丿抵押给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美元)!

因此,″美联储诞生以后,由于它的神秘性和权威性,一直就占据着世界各国新闻的头版头条!

在克林顿时期,如果克林顿跺跺脚,打:颤的不过是白宫,如果格林斯潘一打喷嚏,世界就得下雨!

我们不可以知道美国总统说了什么?但是我们一定要竖起来耳朵听美联储主席讲了什么!虽然美联储的"权力"在美国第二,但是在全球它是第一。他们是美国七大财团的代言人,控制着美元的发行,从而影响全球经济!

在美联储成立之初,美联储纽约银行是美联储系统的实际控制者,它在1914年5月19日向货币审计暑报备的文件上记录股份发行总数为203053股,其中洛克菲勒和库恩雷波公司所控制下的纽约城市国家银行(后来和第一国家银行合并为花旗银行)持有3万股。摩根的第一国家银行拥有1万5千股。保罗.沃尔克的国家商业银行2万1千股,罗斯柴尔德家族担任董事的汉诺威银行100200股,大通银行6千股,汉华银行6千股,这六家银行持有美联储40%股份!

到1983年时,花旗银行15%,大通曼哈顿14%,摩根信托9%,汉诺威制造7%,汉华银行8%!

美国这个既神秘而又权威的央行,诞生之路可说是充满了″坎坷和崎岖"!

在18世纪末时,美国就期盼着能有一家央行,虽然当时试图两次建立!但是都遭到失败!

第一次建立的第一银行,死在了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手上!他认为第一银行的存在就是一种错误!

他认为,第一银行带来的只有疯狂,贪婪,混乱,汉密尔顿(行长丿不过是为一群赌徒撑腰…!所以,他不惜从宪法中找出理论依据,停止了国会为第一银行发许可证的行为,最终,第一银行关门大吉!

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为了获得大量资金用于战争,他授权财政部发行"美国政府券"又称绿币,在战争期间总计发行4.5亿绿币。

商人和工商业者普遍欢迎,而银行家却对此恨之入骨!在1百多年后,有人质疑林肯发行的这些的绿币倒底省下了多少利息?财政部花了几周时间,认真反复计算过后得出结果,一共为美国政府省下40亿美元的利息!

而南北战争的主要原因就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争夺美国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战争!而战争打到1863年时,林肯需要更多的绿币去赢得战争胜利,这就需要国会第三次批准他发行绿币,而这些精于算计的银行家总结前二次的经验教训后,死命坚持不在做赔本买卖,无奈之下的林肯不得不做出重大妥协,签署了1863年的《国家银行法》

它第一条的核心就是,各家银行将获得发行美国货币的权利,他们以美国政府债券作为发行银行券的储备金,实际上已经将美国的货币发行和政府的债务紧紧捆绑在一起,结果是,美国政府不得不永远债务缠身!精明算计的银行家终于得逞,他们可以安享国债利息!

林肯也是懂经济和货币的,他当时的妥协,不过是权宜之计!1865年他获得连任后,首先做的一件事就要把《国家银行法》废除,结果是,"获胜后41天的林肯就被刺杀!

而银行家并没有因为林肯的死而罢手,他们决定将林肯发行的绿币″斩草除根"。1866年4月12日,国会通过《紧缩法案》,计划召回所有流通绿币,然后彻底的终结绿币的流通!

1873年《硬币法案》又获通过,史称″1873恶法"!其宗旨就是将银币从货币流通中彻底的清除。

1873年后,由于《紧缩法案》和《硬币法案》的出台,直接导致了1873至1879的经济大衰退,美国的失业率达到%30.无比愤怒的美国人采取各种手段,希望回到绿币和银币共同构成的时代。

在这一萧条和针锋相对的情况下,詹姆斯.加菲尔德成为总统,他明确了问题的要害,并说,″任何一个国家里,谁控制着货币供应,谁就是所有工业和商业的绝对主人,当你明白整个(货币丿系统非常容易的由极少数人用这样和那样的方法来控制时,你就不用别人来告诉你通货膨胀和紧缩的根源了!

这话让银行家十分不爽,于是,几个星期后,加菲尔德总统就被另一个"精神病患者″查尔斯.吉托尔于1881年7月2日行刺,于1881年9月19日去世!

19世纪中叶,国际银行家及其在美国的代表,用神圣的金权逐步瓦解了神圣的民权,他们在与美国民选政府关于货币发行权进行的殊死博斗中占据了上风,在这一时期,美国总统的伤亡率此美军诺曼底登陆的第一线部队的平均伤亡率还高!

美国的第一和第二银行最终都死在了可预见的"利益冲突下,在此后的70多年间,美国在也没有建立一家中央银行!

1873和1893,以及1907年三次的银行挤兑恐慌后,终于在1908年,美国设立了国家货币委员会,由18名国会议员组成,来自罗德岛州的资深议员纳尔逊,奥尔德里奇任主席。

于是《奥尔德里奇计划》诞生,计划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国家储备协会,中央银行有权影响金融状况,并为陷入困境的银行提供贷款。

但是此计划受到议会里很多成员激烈反对,未获通过!它未获通过的原因是,″因为他把美联储完全定性为一个私人机构。

但是,1912年的民主党人威尔逊入主白宫后,刚开始时,由于此计划出于共和党人之手,他差点把计划彻底的扼杀,但当他仔细阅读之后,认为其框架具有很多优点,不久后,在威尔逊总统的允许和支持下,参议员欧文和众议员格拉斯以《奥尔德里奇计划》为基础,在1913年,正式推出《联邦储备法案》。《联邦储备法案》更强调了美国联邦政府在美联储中的影响,将其定性为联邦政府机构。1913年国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威尔逊总统签暑了该法案,正式宣告美联储成立!

1914年8月1日开业,1914年11月16日开始运营,总资产价值为1.43亿美元,来自于美联储银行向参与认购的各国民银行的股东们出售的股份!

美联储由在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分布在美国各地区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组成,位于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委员会监管着整个系统,使国家各方面的信息也都能汇总到华盛顿。

从1913年开始,美国国会和政府,财政部与美国的货币发行彻底脱钩,唯一能搭上关系的,那就是美国财政部是承担货币发行抵押债务的一方,而美联储是货币发行的一方。

美联储是美国最高的货币政策主管机关,负责保管商业银行准备金,对商业银行贷款及发行联邦储备券。联邦储备委员会也是制定美国货币政策的首脑机关!

而美国的货币政策主要依赖三个工具来实施。

一:规定银行间贷款利率。

在议息会议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成员投票决定其升降。委员会成员包括华盛顿联邦储备局的7位执行委员,以及5个联邦储备银行主席,共计12票,公开市场会议每年在华盛顿召开8次!

二:改变储备金。

如将银行储备金的数额从占总存款的10%降价到9%,就会增加1%的货币量。由于改变储备、金数额没有银行利率那么容易控制,所以不到必要时,美联储一般不会用这种方式!

三:规定贴现率。

这也是美联储能够直接规定的唯一利率。其所指就是储蓄银行机构向美联储借钱时需要支付的利息!贴现率变动的一个强烈信号,就是表明当前的市场出现危机或是紧急的情况,为避免银行大批倒闭,美联储就可以通过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来借钱给银行机构,而不是向某个私人财团或者银行寻求帮助,也就是说,以贴现率借到的钱往往可以救急,但不到万不得己时,一般不会动用这个窗口。

正是由于美联储的先天特性,使它成为了当今华尔街金融,以及资本家的利益代言人,使它不能真正的服务于美国的人民大众,这也成为美国经济陷入70年末期的滞胀后,为推动经济增长,只能是通过鼓励美国人寅吃卯粮,疯狂消费,引诱百姓通过借贷超前消费,入市投机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衍生品市场链条过长,而基本面不断被忽视,使风险不断放大,终于演变成07的美国次货危机。而次货危机又直接演引发了08年的金融海啸!

也正是美国经济走进了这种无法改革医治的绝症怪圈内,因此只要美国的经济指标一好看,而美国经济就要过热,美国经济一过热,就意味着经济危机的又一次降临!降临的危机刺破过热经济的泡沫后,便意味着巨大的伤痛来到,而危机后一地鸡毛式的巨大伤痛者,就是首当其冲“,误入泡沫从中的弱势群体!"



相忘江湖71941665


美联储虽然不是官方机构,但事实上,它已经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承担货币发行和对金融机构监管的职能,与它国的中央银行没有了区别。



至于美国政府为什么不成立一家官方机构作为中央银行,而选择一家私营机构承担中央银行的职能呢?原因有很多。

美国建国之初就特别注重权力平衡与制约。这和美国确立了联邦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中央政府的权力是各州让渡出来的,因此建国之初,各个州并不需要给中央政府太多的权力,否则将会影响州内事务。


建国之初,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就提议建立中央银行承担货币发行的职责。但国会否决了这个动议,反对者主要担心这三个方面:其一,这样一个全国性银行比其他银行有更多竞争优势,会造成它在私营银行业务上的垄断;其二,该银行超出美国宪法规定的联邦政府权限;其三,成立全国性银行会削弱各州政府的权力。尽管汉密尔顿力排众议,于1791年在费城成功建立了这样一个银行——美国第一银行(The 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但国会只批准第一银行经营20年。20年后,必须获得国会批准,第一银行才能继续存在。


1811年,第一银行的20年经营期限到了之后,国会没有批准它继续存在,第一银行被迫关闭。第一银行关闭后,由于缺乏一个中央银行的类似机构,全国金融秩序出现了混乱。于是1812年美国国会授权建立第二银行,经营期限也是20年。20年之后,第二银行也解散了。

之后美国经历了长期的自由金融时代,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机构管理金融业务。在各个商业金融机构没有出现危机的时候,中央银行似乎觉得可有可无。但是遇上金融危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对全国金融秩序进行规范和管理,国民经济很容易崩溃。20世纪初美国金融行业就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为此成立于一个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就特别重要。


但习惯了自由的美国,对政府总是有一种天然的警惕性。在各方妥协之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由此诞生。这个储备系统并不是政府机构,官方只是其中的股东之一。但同时也确定美联储是非营利性机构,它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机构,是以管理全国的金融秩序为主要目标。

这个就是构成了经历了美联储的主要特点,第一非官方,第二非盈利。说到底,他这个特征是由于美国政治制度造成的,即大社会小政府。主要是担心银行过于强大后会绑架整个经济,同时政府的手过于强大,会遏制人们的自由。


财经知识局


“美联储”很多人的理解应该是:美国联邦中央银行。事实上恰好相反,美联储的全称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万万没想到吧?!我是海哥说险,关注我吧


很多人会认为,美国就是指挥着美联储疯狂印刷美元来称霸地球!事实上这样也是错的!

一、美国政府要美联储掏钱是要给利息的

美国政府要让美联储掏钱并不会我们常见的下个“命令”,而是求着美联储,我用XX年的政府税收发行了国债,来这些国债抵押给你们,你们换些钱给我。作为抵押,是要给利息的……所以,美国政府是恨死了美联储,看看哪界美国总统不和美联储“各种不对不舒服斯基”。

二、美联储妥协的产物

美国政府体制是联邦制,美国各州政府是有很大的权利的。

所以各个州很是警惕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举一动,怕联邦政府权利过大回头来控制各州,这样就会影响各州政府的权利。

而世界通行的中央银行基本都是中央政府控制,但是在美国这个对权利警惕心十足的地方,美国联邦政府多次提议组建中央银行没能成行,即使中间有2次成功,也是限定了20年经营,时间一到直接关闭。

直到后来的经济危机到了,各联邦银行伤亡惨重的情况下,联邦政府试图组建中央银行的提议都被弄死。

熬了几百年,终于1913年,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美国从法律角度有个全国性的联邦中央银行了……

然而并没有完。

三、独立于美国政府之外的美联储

美国联邦政府是三权分立制,也就是国会、总统、联邦法院,各管各的那块儿。而美联储也不属于上面三个任何一个管辖,各州政府很开心,但是他们不晓得的是,美联邦发展了100年后,比美国联邦政府还牛,涨跌点儿利息地球都要抖三抖……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一共有13个机构,其中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部分,而其他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就和政府没有任何瓜葛了。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说,美联储就是私人银行,看起来是,但是运转中它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和华盛顿的那个一起承担中央银行的公共职能。

它的决策是有美联储委员会来根据市场做出的……看看特朗普怼美联储就知道,这就是独立决策。

四、美联储也是要赚钱的

当然赚的钱不多,并且赚的钱每年94%要给政府。

赚钱途径一:美国联邦政府发行国债,美联储认购后还是要给利息的,海哥看到个数字,2018年联邦政府每天给美联储的利息在14亿美元……特朗普不跳脚才怪。

赚钱途径二:投资外汇。

赚钱途径三:向各种存款机构、 商业银行贷款获得的利息收入。

赚钱途径四:各种跨行交易,结算交易都要给他手续费,和我国的银联一样,钱从手上过,油水还是有的。

当这些收入支付了全国3000多家会员银行的股息后,然后剩余的钱就会上交给美国财政部。


我是海哥说险,关注我吧


海哥说险


美联储不属于政府,但也算是一个联邦管制机构。在崇尚权力制衡的美国,美联储(也就是中央银行)跟政府之间越少互相干涉越好。不过,两者经常是“爱恨交织”的关系。想想特朗普从竞选到上任,连着炮轰了两届美联储主席的利率政策,更别提现任主席鲍威尔还是他亲自任命的,可见这关系之纠结。

(来自CNBC)

首先,我们要弄懂美联储是干什么的。美联储是一个全国性的管制银行。为了防止金融家们伙同政府霸凌美国货币体系,美联储经常担当“救火队”的角色。在一百多年前,许多崇尚自由市场的政客认为美国不需要设置中央银行。但是,在1893年和1907年的金融危机时,数十家银行接连破产,甚至市政府为了救他们而自己濒临崩溃。人们因为害怕自己的财产被银行赔光,一窝蜂涌去柜台把自己的存款提取一空,加速了银行的倒闭,造成社会恐慌。那些嚷嚷着不要中央银行的政客的面子丢大了,开始研究一个监管国家货币状况的系统。

(来自The Global Movement)

怎么样才能防止金融家与政府同流合污劫持美国货币体系呢?国会、财政部、金融界不断博弈,反复争吵。1913年,大家终于整理出一个美联储初始结构,全国设置了12个地方储备银行,并且规定地区银行的管理者不能是政府官员。为了平衡这种自治,联邦委员会的理事们由总统任命。委员会里还派驻了财政部长与货币审计长两名政府官员。

(来自HBCU Money)

后来,大家发现这样的设置使得地方各自为政,联邦委员会有名无实,于是在1935年出台改革法案奠定了现在美联储的结构:制定货币政策,以及对地方银行进行调控这些重要职能收归联邦委员会。为了避免政府对委员会施压,明确了委员会不直接对总统、国会负责,而是对社会负责,然后把派驻委员会的两名政府官员给踢了出去。由此,美联储更接近一般理解的中央银行,与政府,尤其是财政部“一刀两断”。

(来自Wall Street Journal)

美联储这种“独立性”也体现在委员会的任期上。理事们的任期至少是14年,跨越了多个总统选举周期。一旦总统提名通过,便可开始独立行使职权,有时候也会惹得总统不满。比如特朗普最近呛了委员会主席鲍威尔,表示自己未必赞同现在美联储加息的决定。

当然,美联储也不能只手遮天。理事会每年需要向众议院议长提交工作报告,而国会也有权对美联储的运作提出质询,并通过法案来修正错误。1977年美联储改革法案,以及2010年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就是例子。


记者王冠


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所谓中央银行是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事实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央银行在早期阶段都是私营性质的:作为英国央行的英格兰银行是在1694年由英国皇室特许苏格兰人威廉 · 彼得森等创办;作为法国央行的法兰西银行是在1800年1月18日由银行家让·德康特勒和让·德佩雷戈在拿破仑的支持下创办的私人股份公司......然而央行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银行:央行的主要职能并非像一般的商业性银行那样承担资金融通业务,相比之下央行更多是承担调控国民经济的职能,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正因为央行独特的职能地位使后来很多国家都对央行进行了国有化改革:1946年1月1日法兰西银行被国有化;同年英格兰银行由工党政府收归国有......作为我国央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年11月,其职能地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政府机构,具有和一般的商业性银行完全不同的性质。在世界范围内央行的国有化改革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如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尽管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私营性质,但涉及国计民生的央行一般还是由国家管理,相比之下相比之下作为美国央行的美联储就显得比较独特了。自从《货币战争》一书流行开来后很多人认为美联储是独立于美国政府的私营银行。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作为美国央行的美联储从诞生之日起关于身份定位问题就没扯清楚过,事实上连美国人自己都说不清这究竟是一个政府机构还是私人银行。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法国、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列强都为美国提供了大量援助,而这些援助并非所有都是无偿援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贷款的方式提供的,独立后的美国为此背负了7700多万美元的各种债务。也许有的朋友一看这数字就想笑:如今人家的债务已高达22万亿都不在乎,这7700多万小意思啦。要知道美国独立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十年前的物价水平和今天相差多少,那么两百多年前的7700多万美元要放在今天该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的联邦政府一看到这7700多万美元的账单就头疼。按说最该头疼的就是直接主管财政工作的财政部长,然而当时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却表现得灰常淡定。汉密尔顿一上任就公开表态:债务如果操作得当将会是福音!他在任内基本上是拿美国政府7700多万美元的债务当魔方玩的。汉密尔顿先跟各位债主们表态:不是哥们我赖账啊。只是我现在实在是没钱,您老就是打死我也还是没钱还您,不过您要是再借我点不就有钱还您了嘛。现在我们设身处地想象自己是当时美国政府的债主,那么是不是很有想大嘴巴抽人的冲动啊?见过耍无赖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旧的债还没还,居然想借新的,是不是给你脸了?汉密尔顿没挨大嘴巴子,事实上他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如果我能保证还清本金并让你赚到利息,那么你借不借?这时债主们一掂量合计:反正打死这家伙也还不出钱来,你既然能保证连本带利还我,那就看你咋折腾呗。但借钱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你美国政府需要有很好的借款信用,不准空口白牙乱许诺。这下思路理清了:要还债就需要先借债,而要借债就要先建立信用,要建立信用就必须使美国政府拥有稳定的收入和金融体系。在汉密尔顿看来:自己必须建立一个庞大而稳定的体系使债务不仅不会成为拖累美国发展的负担,反而成为支撑国家运作的福音。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银行,从而统一并稳定货币,为政府储备联邦基金提供保障,还能为商业活动提供贷款和资金。

汉密尔顿这个动议一提出就引发了争议。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因此在美国协调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权力就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运行机制尚不成熟的建国早期历史上这就表现得更明显了。汉密尔顿的动议一开始是被国会否决的,当然反对者提出了他们的理由:这样一个全国性银行比其他银行有更多竞争优势,会造成它在私营银行业务上的垄断;这样一个全国性银行超出美国宪法规定的联邦政府权限;更为关键的是成立全国性银行会削弱各州政府的权力。在美国的建国逻辑中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各州让渡出来的,可想而知主张维护州权的人士对汉密尔顿关于全国性银行的动议是不会欢迎的。尽管后来汉密尔顿力排众议于1791年在费城成功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银行——美国第一银行,但国会只批准第一银行经营20年。20年的期限届满后第一银行必须获得国会的重新批准才能继续存在。结果20年期限届满后两派政治势力围绕央行的争议依然激烈,以致于央行停办了4年。1812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陷入混乱的状态,大家感觉还是需要有一个央行对全国经济进行约束和总揽,于是1816年第二合众国银行再次获得试运行20年的权限。这时美国国内围绕央行的争议依然是激烈的,反对派只是同意央行试运行20年。此后美国经历了长期的自由金融时代:这一时代是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中央机构管理全国性金融业务的。在各个商业金融机构没出现危机的时候中央银行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但是遇上金融危机时如果没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对全国金融秩序进行规范和管理,那么国民经济很容易崩溃。20世纪初美国金融行业就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于是又有人开始提议成立一个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

20世纪初的美国大量新兴工业崛起,创业机会很多,投机的创业者更多。1906年金融投机吸引到美国的资本总额达到了5亿美元,美国信贷机构投入的资金约为3亿美元。这种热钱投机的结果就是泡沫,而泡沫总是会碎的。1907年10月纽约一半的银行贷款都被押在信托投资公司的各种股票债券上,此时金融市场已岌岌可危。随着美国第三大信托公司即将破产的传闻甚嚣尘上,一时间惊恐的投资者彻夜排队在信托公司门口要求撤资,银行业手忙脚乱催收贷款。到处都要钱,到处都没钱,货币紧缩,借款利息飙涨,股市在一片混乱中停盘。当时的纽交所主席不得不上门请当时首屈一指的大财团当家人J·P·摩根出面挽救危局。摩根果然能量非凡:他通知全球主要的银行家火速赶来开会。16分钟后摩根就向美国金融界宣布:他的系统开闸放水。1907年这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几次重大危机之一,而在美国几乎是靠摩根一人之力将美国从金融系统崩溃的边缘拉回来的。事实上摩根所掌控的金融系统在1907年金融危机中所起到的就是央行的作用。1910年11月22日摩根又邀请了一大群富豪在位于佐治亚州的哲基尔岛的猎鸭俱乐部聚会。这可以说是一次神秘的聚会:俱乐部提前撤换了所有服务人员,任何记者都不准接近这里,连受邀嘉宾都是使用假名登上一辆私人名义租下的火车前往该地。在随后的一周时间内人们赫然发现:诸多政界和金融界的大佬们消失得无影无踪,后来人们才知道他们都被摩根请去打鸭子了。这些人名义上是去打鸭子度假,可实际上他们是在讨论关于央行的问题。这些大佬们知道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权力博弈使各州对中央银行是极为敏感的,于是他们决定新成立的机构不使用“美利坚中央银行”这样具有刺激性的名称,而是将其命名为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这些大佬也知道中西部居民对华尔街的财团大佬们是有些不满情绪的,于是他们在华尔街大财团之外从全国各地找了12家银行来共同组建这个系统,连总部都设在华盛顿,这样看起来和纽约华尔街似乎没任何关系。

1913年12月23日新上任的威尔逊总统签下了参议院刚通过的联邦储备法案,至此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正式诞生。如今美联储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在经济界美联储主席的地位甚至能压过美国总统。然而在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后美联储的身份定位问题依然是个谜。在阴谋论的观点中美联储是金融寡头把持世界经济的工具,而与之针锋相对的观点则认为美联储是稳定美国乃至世界金融市场的力量。其实大家争来争去也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答案,因为连美国人自己都不清楚美联储究竟是一个政府机构还是私人银行。早在1939年就有一个国会议员提出:美联储旗下的12家会员银行是由诸多商业银行所控制的,这些商业银行还持有美联储的股份,所以本质上应该是私营性质的。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既然美联储本质上是一家私营性质的银行,那么美联储大楼自然不属于美国政府的公共建筑,按理就该缴纳私有建筑必须缴纳的地方财产税。国会议员和美联储之间的争执很快被哥伦比亚特权的税务工作人员得知,于是他们给美联储寄去了税单。美联储方面的应对之举是派代表给税务人员上课:美联储是独立于美国政府的一个政府部门。这逻辑听起来似乎很复杂啊,看来有必要捋一捋。美联储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联邦管理委员会、12家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其中这12家地方联邦储备银行并不属于美国政府,而是由4000多家商业银行组成的私营机构。而这些地方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也会代表各区参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事实上美国总统的确无权干涉美联储的事务,但美联储的决议也不是自己关起门来拍脑袋决定的,而是代表着大多数地方联邦储备银行的意见。

在美联储一开始的设计体系中就体现了话语权分散的特点:美联储主席和12家银行的董事由美国总统提名任命,但无罢免权。总统提名后经国会确认通过才能上任。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型国家:立法权由议会掌握,行政权由政府掌握,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美联储的权利来自掌握立法权的国会,负责制定美国的货币政策,所以美联储不需要听命于掌握行政权的总统差遣。从职能方面来看:美联储所承担的是货币发行和对金融机构监管的职能,这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并没区别。美联储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独立:事实上美联储既不需要顺从于美国总统,也并非像阴谋论中所言是华尔街财团的工具,这就是一个独立个体。正是这种独立性导致在美元的发行问题上美联储是独立于美国政府的。说白了美国发行多少货币是由美联储独立做出的决定,美国政府是无权让美联储发行货币的。然而这是否说明美国的货币不属于国家呢?事实上美国具有典型的大社会小政府特征:在美国很多社会公共事务并不是通过政府完成的。这可能和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关:东方国家在社会生活层面基本上是一种集群生活状态,在这种生活状态下政府对老百姓社会生活的干预力度是比较大的,而人们在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时的第一反应也是找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这点即使是在实行西式选举制度的日、韩、印等国也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状态更多的是一种自治生活状态——大量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不是由政府职能部门解决的,而是由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民间协会解决的。在美国政府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国家,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是受到诸多制约的:美联储必须接受来自美国国会的监督,还必须在美国建立起来的经济政策框架下工作,这也保证了美联储必须和美国的经济工作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适应。

美联储在职能上是以管理全国的金融秩序为主要目标,是不同商业性银行的非盈利机构,但在决策上又具备相当的独立性。这是引起关于其身份定位问题的最大争议:美联储承担的是社会公共职能,但在运作模式上旗下的12家会员银行又是私有制。有人认为美联储是美国的一个独立政府部门,有人认为这是一家私人银行。事实上美联储的身份本就是模棱两可的。其实这种争议产生的根源还是在于传统的东方思维对我们的影响:其实这种承担社会公共职能而又具有独立地位的组织并非只有美联储。美国红十字会作为全球最大的救援组织之一承担的是灾民救援和应急防备的职能,但却不是美国政府的下属机构。这种利用民间组织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在美国其实是比较常见的,只不过由于美元的强势地位才使美联储格外引人瞩目。我个人倾向于认为美联储是一个独立于美国政府的非官方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货币发行权不属于国家,而是因为在美国这种大社会小政府的国情下政府本来就不完全代表国家。事实上美国的国情注定央行只能是非官方机构:在联邦制的美国一直都存在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权力博弈问题,正是这种博弈导致在美联储之前的美国第一银行、第二银行两次关于央行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事实证明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央银行是会引起各州政府的反感的。一个受联邦政府控制的中央银行显然不是各州所乐于见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联邦政府无权干涉美联储独立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权力博弈制衡的结果。回到我们上文提到的哥伦比亚特权税务人员和美联储的争议事件:双方的官司打了好几年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税务局和美联储感觉自己都快被绕晕了。后来税务局找到了一份证据:1935年美联储花75万美元跟美国政府买地盖大楼时是签了交易书的。试问美联储如果是政府部门,那么联邦政府为什么要签个合同卖地给自己呢?最后美联储12家银行签订新契约:将这栋美联储大楼的产权转让给美国政府,他们只是在其中公办。这个事件可以说坐实了美联储模棱两可的地位。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美联储不属于美国政府,不意味着它不是一个联邦机构。

有一个盛传已久的讲法认为美联储是私人银行,但其实根本不是。

尽管美联储的成立历史上是由美国银行同业为了协调而联合成立的民间机构。但客观上其作用起到央行的作用,因此到最后在法律地位上其实已经正式过渡为联邦机构。

像美联储这种联邦机构,应该归属于所谓的联邦独立管制机构!

美联储不属于美国政府,但属于一种特殊的联邦机构

美联储的地位、组织结构、人事任免与职责,有专门的联邦法律《联邦储备法案》予以规定,请问全世界有哪一家私人银行需要这样一套国家法律如此专门对待呢?

美联储的7名执行委员得由总统提名才行,但美联储不向总统负责,而是向国会负责。因此它依然属于一种联邦机构,具体来说属于一种联邦独立管制机构。

美联储的股东是3000多家美国会员银行。美联储的会员银行分强制入会与自愿性入会。其中全国性银行强制入会,州内银行自愿入会。非美国银行则不得入会。这意味着什么?不是美国的银行不能成为美联储的股东,而全国性银行必须强制成为美联储的股东,要承担出资义务,当然也能享受相应权利。这权利可不是私人银行的股东分红,因为美联储可不是一个营利机构。要知道美联储每年产生的利润的大约94%需交给美国财政部。

此外,美联储的各个会员股东并没有投票权,股份也不允许流通。所以,其股东身份更准确地来讲其实只是会员身份的象征,只是一种市场准入资格而已。

本质上,会员银行与美联储的关系,与全世界各国商业银行与其央行的关系没有任何不同。

美联储的地位事实上比各国央行在国家中的地位要高。各国央行一般级别类似于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而美联储则更像与联邦政府平起平坐的平级单位,相互之间进行分工与合作。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机制呢?

这与美国联邦形成的历史观念有关。美国联邦是由各州联合而成的,其实是先有州政府,再有邦联政府以及后来的联邦政府的。美国的传统向来是防范联邦政府的权力过度膨胀。

各州不太放心将发钞权交给联邦政府,怕滥发钞票,但这权力也不能由具体哪一个州来掌握。于是,仿照各州形成联邦政府,就由美国各大银行联合形成美联储来掌握发钞权的做法便孕育而生了。

美联储向国会负责,其实就等于是在向各州的联合直接负责。事实上,美国国会就是典型的州权联合的具体象征。

此外,由于国会掌握了预算权,美联储向国会负责也是合情合理的。

美国政府如何通过美联储间接发钞的?

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美国政府就没办法加印钞票呢?不是的。

美国政府可以向国会提交预算案,这其中包括申请发行国债。国会批准后,美国政府可以拿发行国债到美联储作为抵押“借贷”出美元来进入美国政府的国库的,而由美联储负责销售国债。

美联储从美国政府购入国债,很多时候是需要通过打开印钞机加印美元才能实现的。至少,我们可以肯定美联储一时半会转卖不出去的国债,在自己手中消化的部分基本上是需要印钞的!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加印钞票,无非就是通过发行国债来实现。

因此市场上都知道,只要美联储大举买入长期国债,其实等于意味着美联储大举印钞了。要将纸钞美元释放到市场上去流通了。

也就是说,美联储印钞的规模其实与美国政府的国债规模是有关系的。

而美国政府的国债规模,其债务上限,是白宫与国会两党博弈的结果。这个结果,事实上美联储是无法自己决定的。美联储其实是必须执行这个结果的。至于具体怎么执行,实际需要印发多少美元,则由美联储按照既定的办法来实现。

美国政府将这一套间接实现增发钞票的办法称为“量化宽松”。应该说这一套办法,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联邦政府滥发钞票的意图的。

但是,归根结底,美国印发钞票的规模,其实最终依然不是掌握在美联储手中,而是在联邦政府手里。

从小布什政府开始,在中东两场战争打下来,美国国债规模迅速膨胀,美联储显然也不得不大印钞票应付。对于这种情况,尽管历任美联储主席都在呼吁改善,但又能怎样呢?目前美国政府对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模式已经几乎依赖上了。


建章君


美联储全称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一个独立公平的货币政策制定者,可以理解为美国的“中央银行”,而这个银行在制度上却不受到美国政府的制约,它对国会负责,不听命于美国政府。

那么美联储这样的中央银行,为什么不属于美国政府呢?

说起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为什么不听命于美国政府,还需要从美国的“三权分立”开始说起,“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这三大权利是分开的,但是又彼此相互制衡。

立法权由美国国会掌握,行政权由美国总统(或美国政府)掌握,司法权由美国最高法院掌握,这三大权利之间通过特殊的关系来进行相互的制衡,这样就避免了权利的过度集中,也避免了权利的分散,是非常完善的制度。

美联储从国会这里得到权利

前面也说了美国是三大权利分立的,美联储的权利则是来自掌握立法权的美国国会,负责制定美国的货币政策,所以美联储不需要听命于美国总统的差遣。特朗普一直要求美联储降息,而美联储却不降息的原因就这,因为美联储比较独立,不需要听命美国总统(美国政府)。

但是美联储又并非完全属于美国国会,不接受来自美国国会的拨款,美联储自己的财政独立性可以保证了美联储可以靠着收入来自己维持,不需要靠着美国国会的拨款来生存,这样就保证了美联储和美国国会之间的关系是既相关,又不相关。

货币不属于国家?

在美国,美国政府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国家,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但是它还受到很多的制约,比如美联储必须接受来自美国国会的监督,这就意味着无论美联储做什么事情,背后都有“眼睛”看着,也不能随便来。

不仅如此,美联储还必须在美国建立起来的经济政策框架下工作,这也保证了美联储必须和美国的经济工作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适应。

所以美联储也并非万能的,很多方面都受到制约,虽然它可以决定加息或者降息来影响美国经济,但是一切的行为都有监督和兼顾,而在美国这个权利分立又配合的国家里面,美联储才会得以正常工作,它的货币政策才会更加独立公平,这样的制度非常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