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分類丨面試技巧

字數丨3400字,閱讀約5分鐘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面試時最常見的誤區,把「面試」當做「考試」

前幾天,跟一位自身的人資老師聊天時,提到了這樣一句話:對於很多面試者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把“面試”當成了“考試”。

有些人也許會覺得奇怪,面試不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考試麼?面試官在那裡就是考官,我在下面就是考生,他提問,我回答,答對了就過關,打錯了就走人。有什麼區別嗎?

但事實上,如果您抱有這樣的想法去參加面試,那就大錯特錯了……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從本質上來說,考試是一種單項的考核。而面試,應該是雙向的溝通

在一個“考試”的過程中,其實是不關心被考核的那個人,不管你是誰,你會什麼,不會什麼。一律都是一張問卷,一套問題,就搞定了一切。

但是,面試本身的目的是讓面試官更全面的瞭解一個應聘者,然後做出判斷,這個應聘者是否跟當前的崗位所匹配。所以,面試談話的過程中,更關注的是如何全面瞭解面試者這個“人”,而非片面的考察他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

這也就是一開始所說的,面試的本質應該是一次「溝通」,而非一場「考試」。

所以,如果發現自己的面試變成單純的“一問一答”,那麼這場面試對於雙方來說恐怕都是一次失敗。

那麼,身為求職者,我們應該如何打造一次成功的面試呢?核心技巧就是:靈活輪換面試談話過程中的「主動權」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求職者應該學會掌握面試談話的“節奏”

所謂的「話語權」並不是什麼傳統意義上的”權力“,而是代表著目前由誰來控制這場談話的節奏與方向。

回想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談話,其實任何一場談話都有兩個最基本的要素。

首先是「話題提出者」,然後是「信息提供者」。

比如,兩個朋友在聊天時,一個人突然說道:“哎,你看了做完更新的電視劇了嗎?”

另一人說道:“看了啊!傻白甜女主看的我都想砸電視……”

在這個對話中,第一個人就充當了「話題提出者」的身份,而第二個人就是那個「信息提供者」。

你可以把「話題」想象成一個個盒子,「內容」就是盒子裝的禮物。一次談話過程,就是不斷的找到新的盒子,然後用合適的內容填滿這些盒子。

然而,如果一場談話中,「話題」與「內容」變得不匹配,那就會變得格外尷尬。

比如剛剛的例子,第一個人問:“你看昨晚的電視劇了麼?”,第二個人說:“沒有。”

好了,這倆人也沒啥可聊的了……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在面試當中,其實也是同樣的情況,毫無疑問,求職者就是那個主要的「信息提供者」,但「話題提出者」卻不一定完全就是面試官。

在正常談話當中,「話題」往往是要兩個人輪流提出,才能夠讓大家興趣盎然的聊下去,如果只是一個人不斷地找話題,那很快雙方都會覺得無聊。

而在面試談話的過程中,面試官固然有自己想要問的問題,有自己談話的節奏。

但畢竟面試官對求職者並不瞭解,只有當求職者自己也能配合著提出「話題」時,才能更好的讓面試官瞭解求職者的全貌。

而這種“提出話題”的行為,其實就是面試過程中的「主動權」。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其實會刻意把引導話題的權力交到求職者的手中

比如:“你有什麼興趣愛好?”、“你能否介紹一下你自己?”這一類的文本本身不就是讓求職者抓住機會,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找到可聊的話題,並把足夠多的信息展示給面試官麼?

當你向面試官回答說:“我比較喜歡看電影,平時也會在網上發表一些影評。”

之後面試官詢問的話題往往就是圍繞“電影”而來。

很多朋友羨慕其他人能夠在面試過程中侃侃而談,從容應對。但仔細分析一下你就會發現,並不是對方“什麼都會”,而是他能夠巧妙地抓住機會,掌控話語權,總是跟面試官去聊那些他自己“擅長”的內容。所以,整場談話才能順暢無比。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而對於面試官來說,除了一些關鍵性問題,比如技術考察之類的信息外,他並不介意由面試者主導面試談話的節奏。相反,當一個面試者可以主動掌控場面時,反而更有利於面試官對他做出全面的觀察與判斷。

那麼,身為求職者,具體怎麼做才能更好的掌控面試節奏與談話方向呢?

今天有3個很實用的技巧要送給您,他們分別是:

1、避免封閉性的回答。

2、巧用“類比”將話題引入自己熟悉的領域。

3、學會用“提問”來改變話題的方向。

下面進行具體說明。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避免做封閉性的回答

首先,面試過程中,一定要儘量避免做封閉性的回答。

什麼叫封閉性回答?就是當你回答完一個問題後,話題就此終結,再沒有下句了。

比如這個樣子:

面試官:請問,您是否有過獨立領導項目的經驗呢?

求職者:抱歉,沒有。

你看,一句“沒有”說出口,這個話題就再也無法繼續下去。

其實面試官問出這個問題,主要就是想知道你個人的“組織領導能力”如何,但是表現一個人的“組織能力”不一定非得是獨立的項目領導經驗。也可以從其他角度來闡釋。

作為求職者,如果瞭解面試官的意圖,原本可以用一些其他方面的例子來表現自己在組織能力方面的優勢。

可是偏偏用一句乾巴巴的“沒有”結束這個話題。

對於面試官來說,能得到的結論也就是“這個人沒啥組織領導能力。”

這種評價對於面試者來說顯然並不好。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那麼如何做一個“非封閉”式的回答呢?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在回答完畢之後,順路開啟另一個「話題」。

比如這個樣子:

面試官:請問,您是否有過獨立領導項目的經驗呢?

求職者:抱歉,我還沒有過這種經驗,不過我倒是作為二把手參與過幾個大型項目,您要是有興趣的話,我給您講講看?

你看,這樣的回答,讓面試官本身也能“接上話”,關於“領導力”的話題就不會輕易結束。

而從本質上來說,如果在“二把手”的位置上做得好,善於觀察,那麼這個人的領導力也不一定差,可能只是還沒遇到合適的機遇罷了,但這次的面試,不正好就是個機遇麼?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而另一個避免“封閉性回答”的有效手段就是“講故事”。

如果你經常逛問答社區,就會發現,用一個“故事”來解答問題,是大家最常用的手段。

原因很簡單,相對直接回答問題來說,講故事往往包含著更豐富的細節。

一來有助於大家從故事中找到更多的話題,二來豐富的細節也將大大增加你回答的可信度。

比如,你可以這樣回答:

“我之前有過兩次獨立領導項目的經驗,第一次比較失敗,第二次就比較成功了,您想聽聽為什麼嗎?”

在回答中,埋下兩個“故事”的伏筆,首先勾起對方的好奇心,其次通過兩次不同的經歷,也間接表達出自己的成長。可謂一舉兩得。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主動開啟自己擅長的話題

面試中,還有一種尷尬,就是突然聊到了求職者不熟悉的範疇。

比如曾經在一個面試中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面試官:前幾年共享單車很火,但現在又紛紛倒閉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麼?

很多求職者,遇到這一類的“非標準”問題就慌了。因為沒有準備。

要麼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要麼就開始信口開河,說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

但事實上,你面試的又不是共享單車公司,面試官真的在乎你對“共享單車”行業的看法嗎?

他在乎的,只是通過這個事例去觀察你的分析角度與思維模式。

因此,其實這個問題不一定非的是“共享單車”的。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如果你對此真的沒啥瞭解,不妨大膽承認,然後請求換個你自己更熟悉的“話題”

比如:“抱歉,我對共享單車的瞭解只限於我自己OFO的退款還排在100萬人之後……不過我個人對於奶茶店的興衰倒是有過一些研究,不然我們聊聊這個?”

相信我,除非你迴避了什麼關鍵性問題,否則沒有面試官會拒絕你這樣的提議。反而會因此對您加分不少。

畢竟,聊自己擅長的領域,要遠比燒腦瞎扯自己不明白的東西容易的多。

事實上,當您有自己擅長、特長的領域時,應該學會主動把話題轉到這方面來。

當你列舉示例時可以主動說道:“因為我個人對XX比較擅長,所以我想用XX領域的一件事情來說明一下我的觀點。”

這樣做就能成功把話題拉入您自己的主場。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學會用“提問”改變談話方向

在面試過程中,求職者並不一定總是“被問”的角色。事實上,學會巧妙地提問,是掌握面試話語權的一個有效手段。

舉個比較特殊的例子,在技術面試過程中,如果出現了自己“不會”的問題往往會使場面非常尷尬。

畢竟技術面試正是考驗“實力”的時候,這些問題也往往避無可避。

但是,即使真的遇到這種情況,除了“果斷認慫”之外,還有一種能夠略微找補回來的方法,那就是“把問題拋回去。”

比如,像這樣回答:“抱歉,我之前確實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不過我也很好奇,在您這邊,這個問題一般是通過什麼思路來解決呢?”

通常情況下,除非這個問題太過基礎淺白,否則對方一般不會拒絕回答你的提問。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而在他回答的過程中,仔細聽一聽,總能找到一些你熟悉,懂得的內容,及時抓住這些內容,然後就這一點把話題繼續下去,就能明確的讓對方知道“我不是技術不行,只是恰好這個問題沒遇到過而已。”

比如,當對方解說完後,你可以用這種方法去把控方向:“哦,原來你們這邊是這樣解決的啊。剛剛您提到了一個XXX函數,其實我之前的工作中,用這個比較多,我覺得跟您這邊最大的區別就是XXXXX。”

你看,雖然你輸掉了上一題,但是隻要通過“問回去”的方法,就能找到繼續聊下去切入點。

記住,答錯一題不可怕,突然發現自己跟面試官沒啥可聊了,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同樣的道理,當你發現你和麵試官的話題陷入僵局時,不妨主動提出一些問題讓話題繼續下去,比如:“我有個問題,不知道貴公司正在力推的這個項目,具體市場定位是怎樣的?”

一個HR,總不會拒絕介紹自己公司的項目吧?當他介紹項目時候,求職者就可以根據自身的經驗,找到跟項目切合點,然後就自己的經驗把話語權牢牢掌控在手中。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總體來說,求職面試其實仍舊是一種雙方“交流”的形式,只不過帶有了特殊的需求罷了。

因此,保持話語權在面試官與求職者之間順暢流動,就是一個永不過時的“秘訣”。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了3中掌握面試話語權的方法,他們分別是:

1、避免封閉性的回答。

2、巧用“類比”將話題引入自己熟悉的領域。

3、學會用“提問”來改變話題的方向。

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您更加從容的應對面試,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

別把“面試”當“考試”,3個方法,讓你掌握面試談話主動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