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劉邦精明一世,為何生前不給戚夫人留條後路?

周豪楠


在我看來,劉邦臨終前已經意識到戚夫人已經沒有活路了,他唯一想做的只不過是試圖保住小兒子劉如意的性命罷了,至於戚夫人的生死只能看呂雉的臉色了。一切都要從劉邦動了廢長立幼的念頭開始說起,正是因為劉邦動了廢長立幼的念頭,才將戚夫人與呂雉之間的矛盾從爭寵演變成了政治鬥爭。



廢黜劉盈的太子之位沒有那麼簡單,劉邦成了孤家寡人。

劉邦最初的想法很直接,只要廢除太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把劉如意扶上太子之位以後,戚夫人就是當之無愧的國母,但他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也把鎮壓呂氏家族的反抗看得太容易,他低谷了呂雉,和她所代表的呂氏家族在西漢王朝的影響力。


劉邦的這一做法,遭到了所有朝臣的反對,支持劉如意為太子的人只有一個就是劉邦自己,他將自己放在了所有朝臣以及各派勢力的對立面上,就算是劉邦也沒有辦法天罡獨斷,畢竟天下雖然是自己的,但治理天下還要靠大家。

殺死樊噲,剪除呂雉羽翼的計劃也落空了。

面對這種局面,劉邦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就是解除呂氏集團的羽翼,然後慢慢培植勢力。可惜他的身體留給他的時間越來越少,於是他決定先對樊噲下手,這位掌握兵權的將軍是呂后的嫡系,也是對於劉如意和戚夫人威脅最大的人。劉邦給陳平和周勃下了死命令,將樊噲立即斬首。


但陳平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並沒有執行劉邦的命令,因為他還要自己的腦袋。其實劉邦自己心裡清楚,不論樊噲是被殺還是不死,其實對於大局都沒有太大的影響,殺樊噲是為了預防呂后發動叛亂。因為自己一死,天下的大權就掌握在了呂雉及他背後的呂氏集團手中,這是不可避免的事。

封劉如意為趙王,任命周昌為趙相,叮嚀劉盈以仁愛治國,都是為了保護這個兒子。

劉邦封劉如意為趙王,任命正直無私的周昌為趙國的相國,其目的是讓周昌來保護趙王劉如意的生命安全,因為周昌曾經堅決反對劉邦廢長立幼,呂后感念周昌的恩情,可能會對劉如意網開一面,周昌也會拼死保護劉如意周全。


同樣劉邦對於劉盈的諄諄教導,讓他以仁政治國,既是為了天下蒼生考慮,也是為了保護他的小兒子劉如意的私心。

呂后請出商山四皓的那一刻,戚夫人就已經被判了死刑。

事實上,當呂后按照張良的謀略請出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劉盈的時候,劉邦就已經意識到商山四皓背後的那個主謀之人,因為知道自己想請商山四皓出山的,只有那麼幾個人,連這些自己最親密的夥伴都背叛了自己,自己再也無力阻止劉盈繼承大位的事實了。劉邦從那一刻起,就已經放棄了戚夫人。


題主說的沒錯,劉邦是聰明人,他知道什麼樣的人能救,什麼樣的人不能救,他也只不過是盡力而為罷了。或許再給劉邦十年的生命,他可以改變一切,但天公不佑,劉邦也無法改變命運的安排。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