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蘇軾的“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有何深刻含義?

江湖夜雨92


這兩句話出自蘇軾的《蝶戀花》,為詞人貶謫到嶺南時有感而作。據《歷代詩餘》等記載,蘇東坡貶到嶺南時,只有朝雲和兩個女僕相隨,家中數妾,先後離去。詞人和朝雲閒坐,時值暮秋時節,落木蕭蕭,不禁有悲秋之意。於是讓朝雲歌唱這首詞。朝雲唱至“枝上柳綿吹又少”時,淚滿衣襟,泣不成聲。這兩句有何深刻含義呢?先看原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詞的上闋傷春,寫美好的春天即將逝去,殘花凋零,已經長出青色的小杏,一灣碧水邊,靜默著幾處房屋,人家上面,燕子忙碌地飛來飛去。樹枝上的柳絮越來越少,放眼天邊,已芳草處處。

詞的下闕傷情,寫牆外的行人,聽到牆內佳人的歡聲笑語,禁不住春心蕩漾,可惜,牆內佳人毫不知情,行人只能嗔恨而已。

為什麼王昭雲唱時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哽咽不已呢?王朝雲是東坡一生鍾愛的三位女性之一,她先為女僕,後為侍妾,最瞭解蘇東坡,被稱為他的知音。有一次蘇東坡拍拍肚皮,對家裡人說,你們猜猜這裡是什麼?有人說是滿腹的才華,學問。只有朝雲說,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朝雲深刻感受到這首詞不僅是傷春,傷情,更是感傷個人身世。蘇東坡雖然寫到,殘花凋零,長出了可愛的青杏,柳絮幾乎飛盡,可天涯處處是芳草。我被貶到此地,還能處處看到美好的風景,還可以給人以慰籍。然而,對於一個近六十歲的老人來說,被無端貶謫到千里之外的嶺南,在本朝是極其罕見的,她認為,蘇軾這句自我排遣,故作曠達之語,更體現了他暮年侍妾紛紛離去的淒涼與蕭瑟。



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還有更深刻的含義。其一,這句話脫胎於屈原的“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蘇軾和屈子一樣,處江湖之遠,仍憂其君,仍有執著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不放棄理想,不放棄追求。他在惠州,用他的影響力,還在向太守提建議,力爭造福一方百姓。其二,蘇軾一生襟懷磊落,為人質樸,沒有心機,到了晚年,卻被兩個親近的人流放嶺南。一個是他的朋友章惇,當上宰相後,多次上書彈劾他,以致他被連貶四次,連坐船的機會也被剝奪了,另一個是哲宗皇帝,他教了多年的學生,這兩個幾乎置他於死地。正是多情卻被無情惱。我對你們有情有義,你們為什麼這樣呢?

由此可知,為什麼朝雲歌唱時淚流滿面,因為這首詞寫盡了蘇軾的身世之感。侍妾負我,我自有情,國君負我,我自忠誠,朋友負我,我不怨恨。人情世態何其複雜,正確解讀一首詞也並不容易。後人對這首詞評價很高,王士禎認為,它可以與柳永的詞比肩,堪稱蘇詞婉約風格的代表之作。


江湖夜雨92


《蝶戀花•春景》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本應該是一個春天的小故事。暮春時節,草長鶯飛,花謝果出。綠水潺潺,柳條飄舞。英俊少年,踏青暢遊,一場偶遇。高牆院內,女子銀鈴般的笑聲,與輕風流水應和著。原來是小姐丫鬟們在蕩著鞦韆,嬉笑爛漫。小夥子痴迷了,但畢竟高牆森森,“笑漸不聞聲漸悄”,只好一聲嘆息“多情總被無情惱”。

據說,東坡填成此詞,也是非常喜歡,每每命小妾朝雲歌唱。但朝雲每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時,總是泣不成聲。東坡遂語“我這裡悲秋,你卻又傷春耶”。

為什麼“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兩句會令朝雲泣不成聲呢?“枝上柳綿吹又少”,寫出時間的流逝,青春不再,多少壯志雄心,多少痴情如夢,都隨時間付與了斷井殘垣,怎不叫人傷心欲絕!想東坡少年成名,春風得意,而今卻仕途不順,屢遭貶謫,本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卻只能“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字面看是東坡的曠達的自我安慰,其實是萬般的無奈!

東坡和朝雲既是老夫少妻,更是忘年之交,紅顏知己。後來,東坡被貶惠州,朝雲萬里跟隨。東坡再貶儋州,也就是“天涯海角”,朝雲沒有跟隨,因為她已死在惠州。有人說“天涯何處無芳草”竟是一句讖語。


金風359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有何深刻含義!


這兩句岀自蘇軾《蝶戀花 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棉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題中所問二句,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柳枝上的柳絮被風吹後,變得越來越少。但是,天下很廣闊,還是處處都會欣賞到無邊的茂盛芳草。

蘇軾到晚年時,因事被貶到嶺南。題中兩句隱藏的意思就在於:為國為民辦事的機會越來越少,但是他很曠達,就以“天涯何處無芳草”來安慰自己。春天去了,但夏天來了,夏天也有怡人之處,到處是芳草青青。

20191120


用戶60397079085


傷春是落寞的,卻會哀而不溺,這是蘇軾的“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所要表達的,再往深析,失意悵然中也要保持曠達的心境,是這兩句的深刻含義。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出自蘇軾的名篇《蝶戀花·春景》全詞如下: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整首詞有別於蘇軾的豪放風格,清麗婉約,哀婉中貫穿著明熙和諧之感。

春紅已經漸退,殘紅點點,小小的青杏已初長出來,燕子輕快飛舞,綠水圍繞著村郭人家。柳絮隨風而去越來越少,天涯地遠,萋萋芳草是無盡的。

這是上闋之意,整個上闋中有“花褪殘紅”和“枝上柳綿吹又少”的暮春失意,同時又有著青杏初結的盎然生機和燕子輕飛、綠水環繞村郭人家的明麗和諧,還有著”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希冀曠達。

這是現實的一番景緻,春逝何不伴隨著更盎然的綠意生機的到來呢?這同時也是蘇軾在憂傷哀婉時,心懷曠達開闊的最好寫照。

蘇軾一生宦海沉浮,而在詞中下闋描寫邂逅牆內佳人,佳人而不自知的“多情卻被無情惱”的過程,就是蘇軾對自己浮生顛沛最形象的表達。仕途多舛,年華流逝中經歷浮浮沉沉,但他從不會一蹶不振,沉溺於自哀自傷,憂傷嘆惋中,他從來都會保持一份開闊曠達的胸襟。“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這一名句流傳甚廣,同時它含義深遠,仔細體會間更覺發人省醒,處世哲理和心胸開闊的人生境界都蘊含在其中。東坡先生越過重重俗世糟粕,經歷了沉浮起落,看盡了繁華蒼涼,然而他看事物的眼光和處世的心境思想始終在那高遠開闊之處,令人思來感佩。


聽雪話詩詞


一提到“天涯何處無芳草”,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何必單戀一枝花”。這句詩的大火,源於現在失戀的少男少女們,他們以此來自我安慰。很多人失戀了,朋友們也會拿這句詩來勸慰他。

“天涯何處無芳草”,很多人怕不是不知道他的來源,“何必單戀一枝花”只是後人加上的。其實,這是北宋頂詞人蘇軾《蝶戀花·春景》中的詞句,這原本不是來寫愛情的。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為這首詩賦予上了新的意思。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有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不要擔心,天涯到處都長滿了茂盛的芳草,春天還是會到來的。

圍牆裡面,有一位少女正在盪鞦韆,發出動聽的笑聲。圍牆外的行人聽到了笑聲,忍不住去想象少女盪鞦韆的歡樂場面。慢慢的,牆裡的笑聲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彷彿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牆裡、牆外、佳人、行人,一個無情,一個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憂憤之情,也蘊含了他充滿矛盾的人生悖論的思索。

“天涯何處無芳草”是和“枝上柳綿”相比較而言的,“枝上柳綿”越吹越少,但是不必傷懷,因為“天涯何處無芳草”,芳草萋萋,也是美麗的春景。


這兩句和前面兩句一樣,也是表達傷感與曠達的複雜交織。 蘇軾的詞豪放居多,而這首帶有婉約風格的詞也是他描寫最為經典的一首。

尤其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把那種複雜的感情表現的深婉香豔。


北風未歸


題主,你好!我認為理解這句詩的深刻含義,需要從詩句出處、創作背景以及表達情感三方面進行分析理解。

1.詩句出處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出自蘇軾《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全詩意思:花兒凋謝了,所剩不多的紅花也漸漸地褪去顏色,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燕子在天上飛來飛去,碧綠的河水圍繞著村落人家。樹上的柳絮在風的吹拂上越來越少,但不用擔心,天涯之大,哪裡沒有芳草呢?

牆裡是鞦韆,牆外是人行道。牆外的行人經過,聽到牆裡盪鞦韆的少女歡樂的笑聲。漸行漸遠,笑聲漸漸就聽不到了,漸漸消散了。很行人悵然,彷彿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

2.創作背景

1071年,蘇軾上書朝廷,直陳變法的弊端,從而得罪了改革派,受到排擠,自此,其人生開始了在被貶的地方或去被貶的路上。

《蝶戀花》的創作有幾種說法,有的說是蘇軾貶到密州的時候寫的,也有人說是蘇軾在被貶地惠州時寫的,也有人說是在南下惠州的路途上寫的,還有人說,是在被貶黃州時寫的。

但是,無論哪種說法,可以肯定的是蘇軾被排擠出朝延,被貶到地方時寫的。

蘇軾因為烏臺詩案,曾經的風光,變成現今的落魄,政治仕途上完全看不到希望,人生處於灰暗階段。

黑暗過後是黎明,蘇軾始終是樂觀的,因此,創作此詩,他身邊艱難環節,但也對未來充滿祈望。他等待著另一扇門的打開。

3.表達情感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春天快結束了,柳綿是被風吹得越來越少。但是,可別忘了,經常整個春天的溫暖,萬物復甦起來,到處是青青草地,充滿生機。

這表達的意思不正與“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的意義相吻合嗎?

即使失去個這個機會,還是會有另一個機會的到來,這也就是希望是永遠在,且永遠在前方的。

蘇軾被貶地方後,迴歸朝廷幾乎是無望的,但從另一角度想,在地方可為直接為百姓乾點事、可以深入接觸百姓,瞭解地方的民情風俗,不也是更好嗎?可以遊山賞水,放鬆心靈、享受生活,不是更快樂嗎?

人生的一扇門被關上,其實何嘗不是意味著另一扇風即將被打開。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看出蘇軾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樂觀、豁達態度,面對挫折,不深迷感傷,而是滿懷希望等待明天的到來。

天涯何處無芳草,不管是仕途、或生活、或學業、或愛情,不要固執死守,要相信希望就在前方!


經緯國學


《柳絮》:

君知妾有絲,贈妾千兩詩,

感君纏綿意,寄在春風裡。

妾家兩岸柳千頃,迎春柳絮滿城知。

有折柳枝送情郎,有扶柳絲賦新詞。

若是秋來柳還綠,往來盡是說相思。

君若知妾款款意,來年春到早相識。

1、題中的“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中的柳綿就是柳絮。此詞出自宋代詞人蘇軾的《蝶戀花·春景》。全文如下: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2、此篇當於蘇軾被貶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時所作。瞭解寫作背景,才能瞭解作者的心路歷程,進一步理解作品的含義。

3、這兩句詞的含義有兩層:

(1)字面意思: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意思是雖然暫時遇到了坎坷,但不愁沒有大展身手的機會。

(2)深層含義:作者有遠大理想,意欲奮發有為,但終究未能如願,“枝上柳綿吹又少”。那麼後一句是不是表達了信心和豪情呢?“天涯何處無芳草”看起來好像信心滿滿,豪情萬丈,其實是一種自我安慰,一種心裡的慰籍。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和悲涼。這與當時作者的仕途起伏才是相吻合的。




飛雪百丈冰


《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以前讀這首詞,只是喜歡,卻不求甚解。至今,還是無法完全揣摩蘇軾當時感受。只是記住了"天涯何處無芳草"這一句,現多用於愛情。大意是,勸解那些因為失戀而痛苦的人,不要因為一個不值得愛的人而傷懷,在今後的人生當中會遇到更好的更值得愛的人。當然,蘇軾當時寫下這一句的時候,或許也沒想到,他的一句寫景卻被後人延伸瞭如此美好的意義。

整首詞,在寫春景讓人欣喜的同時,還有一絲淡淡的愁緒。或許,最後一句,多情卻被無情惱,才是點睛之筆,道出了蘇軾當時真實的心情。這也許就是後人將"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兩句延伸到美好愛情的原因吧。

(圖片若侵必刪)




醉夢狂歌


要了解一句詞的深刻含義,就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而是要透過字看背後的人,他在寫此詞時境遇怎樣?多大年紀了?要站在詞人的視角去理解。


詞如其人,蘇軾可豪放可婉約,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都說“鐵漢柔情”有致命吸引力,看似粗獷豪爽的外表下有一顆細膩的心,寫出來的詞還倍兒浪漫。難怪蘇軾身邊總是不乏佳人相伴,縱使顛沛流離,不得穩定,還是死心塌地跟隨。

這首詞是《蝶戀花·春景》,創作年代不詳,多說是其年近60歲被貶惠州時所作。這是一首典型的婉約詞,傷春之作。

詞中雖有不少詞彙,如“殘紅”、“吹又少”、“不聞”、“悄”、“惱”等,都含有一種“逝去”的傷感之意,投射了詞人未能報國之憾、思鄉之緒、感嘆韶華易逝的失落心境。

但我們別忘了,蘇軾是“樂天派”的性格,他是那種“生活是個結,解不開,就係成花”的人,所以詞中的傷感之餘,又充滿生機與希望。

詞的上闕:

殘紅褪去,不就有“青杏小”了嗎?“柳棉吹又少”,不就有“何處無芳草”了嗎?天下哪裡不是美景,哪裡不能安心,哪裡沒有希望呢?縱使晚年被貶漂泊,仍然要笑面餘生。

詞的下闕:

路上行人不得見牆裡佳人,最後連美妙的笑聲也聽不見了,多情的牆外人因此生出煩惱,還是那年輕的、無情的佳人比較幸福啊!

反觀自己的坎坷人生,不也是“多情卻被無情惱”嗎?因此最後一句詞在雪梨看來有一些戲謔的意味:算了,隨它去吧,既然世間現實殘酷,不如作一個無情的人,無憂無慮,吃肉喝酒,吟詩作賦,賞月觀雪,就這樣平淡生活,一蓑煙雨任平生。


後世的我們,為什麼覺得蘇軾如此令人神往,除了他滿腹的才華、高尚的情操和傳奇的人生,那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才是最了不起的。所以他這句

“天涯何處無芳草”才會成為千古名句,它的深意就是讓大家放下執念,去尋找生命中其它的美好,富含人生哲理。

雪梨想如果蘇軾能穿越來到現代,他應該會告訴我們:“人間不值得,誰能笑著走完它,就是人生贏家!”


滴滴的冰糖雪梨


原文《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我們在理解詩詞的含義時,是不應該僅著眼於某一句的,而應該著聚焦於詩詞全篇,同時,再結合作者進行該詩詞創作時的時代背景及其遭遇來具體分析,才能夠更清晰的把握詞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首先,我們先單純的從原文上來分析整篇詞的含義:

春天將要過去,百花正在凋零。杏樹上正結著青澀的果實,有燕子從空中飛過,而碧綠的溪水正繞過村落人家。然而柳絮正被風吹著,柳絮越來越少,但是不用擔心,因為世間到處都有著茂盛的花草。

牆外的行人啊,能夠聽見牆內的佳人蕩著鞦韆時發出的動人的笑聲。可惜的是,漸漸的,佳人的聲音越來越小,到最後竟一點兒聲音也聽不見了,我內心懊惱啊,彷彿是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佳人所傷害了。

我們單從字面上去理解,能夠知道,該詞是蘇軾在殘紅褪去,春意闌珊下有感而發的一篇傷春之作,可若是我們瞭解到詞人作此詞時的時代背景和當下遭遇時,稍一細想,便能生出許多些意味來:

蘇軾在作此詞時,已入晚年,卻仍舊逃不過被天子貶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的命運。多年的宦海沉浮,天家的不信任,仕途上的不順利,滿腔抱負與現實產生強烈衝突而又一籌莫展。這個時候的蘇軾,看到這即將殆盡的春景便聯想到了自身的命運:此刻的自己正是這“殘紅”、“柳絮”啊!“多情卻被無情惱”——我滿心的抱負卻得不到天家的重用,天家不重用我們這些有才能的人,使得“枝上柳絮吹又少”,朝廷的有才能的人越來越少,悲傷之情溢於言表。但詞人仍舊熱愛著自己的國家,強自勸慰自己“天涯何處無芳草”,國家有才能的人還有很多,“青杏小”——國家的新生力量仍在發展。即使自己不被重用,仍舊希望其他有才能的人去幫助國家的發展。

所以這樣看來,“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兩句詞的含義或許是:哪怕朝廷的能臣越來越少,但這個國家,有才能的人仍還很多,即使自己盡不了太多力氣了,自己也並不用太過憂心。體現了蘇軾強烈的愛國情懷。

以上為個人觀點,如有失誤,敬請斧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